江山 聚力企业研发投入提升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2023-03-01袁晓玲通讯员姜爱武
■ 记者 袁晓玲 通讯员 姜爱武
江山须江公园俯瞰图 供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江山市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环境优化、项目带动、主体培育等措施,不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2022 年1 至10 月,江山市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61 亿元,同比增长25.8%,占营收的3.08%,较上年同期提高0.6 个百分点。
优化创新环境 引研发导向
加大政策支持,营造全市鼓励研发、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在研发创新工作上更有底气。
加大研发政策支持,为企业研发“兜底”。稳步增长财政科技投入,2021年江山财政科技投入3.08亿元,同比增长14.9%。形成创新券普惠支持、科技项目重点支持、研发奖励鼓励支持的立体式研发投入补助政策,全面推进大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奖励,2022 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奖励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挂钩,奖励比例最高达7%,额度500 万元。
完善公共创新服务,为企业研发“撑腰”。围绕江山产业发展重点及技术创新短板,建立木门、输配电、数字消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综合创新服务,年服务金额突破亿元,较好地推进了资源的共用共享,避免重复投资,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
优化创新服务指导,为企业研发“引路”。建立领导干部挂联“一主三副”工业主平台区块制度,对企业开展精准指导、针对解困。依托专业力量,引进第三方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根据企业不同创新基础,开展点对点服务。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属地企业实现一对一挂联,推进精准施策。建立定期协商、闭环追踪工作机制,进行周例会交流、月分析研判、季考核评比,协同推进企业创新。
推进项目实施 优研发路径
通过优化项目体系,鼓励不同层次企业实施研发、借力创新、转化成果,使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拥有更多载体。
项目“支撑”。抓牢项目载体,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开展产品、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创新,培养技术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设立产品智能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小微企业创新和双碳等“四专项”江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专项经费规模达到2000万元。2022 年1 至10 月已立项18项,拨付补助资金1513 万元,引导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 亿元以上。
合作“补短”。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根据企业技术难题、产业发展趋势和产品研发前沿方向,精准对接国内高校院所,使企业能借力大院大所迅速实现行业前沿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浙江大学、上海二工大在江技术转移中心,柔性引进浙江大学教授担任企业创新导师,企业与国内外50 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2021 年实现技术交易额达5.27 亿元。
成果“显效”。注重对企业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让企业尝到创新红利,推进研发创新活动的良性循环。近几年实施的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率达到100%。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进行奖励,2021 年获得奖励的6 个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总销售额达到12.7 亿元,缴税4900 多万元。2021年江山市授权发明专利129 项,有效高价值发明专利144 项。
增强主体实力 强研发根基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做大做强企业研发实力,让企业在实施研发的道路上更有胆量。
梯次培育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建立企业培育库,开展“绿蓝红橙”四色管理,逐步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培育机制,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3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62 家。
平台培育初创。建立小微企业外建内引培育平台,形成链条化初创企业培育模式。在浙江大学、杭州市江干区外建两个科创飞地,内建科创园、孵化中心、省高新园区等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孵化中心培育的内窥镜产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5%以上,相关企业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夯实研发机构。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企业储备创新人才、完善研发设施、规范研发制度、提高研发能力。出台激励政策,对企业建设各级研发机构予以重金奖励,最高达500 万元。开展企业研发机构“清零”行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到60%。江山市现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09 家,其中省级以上34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