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间睇大戏

2023-03-01冯活源

源流 2023年1期
关键词:八音粤剧龙潭

■ 冯活源

乡间称看戏叫睇大戏,这大戏,就是粤剧。我生长在乡间,平日里,父老乡亲都喜欢哼几句粤曲,自小就受到熏陶,久而久之,蓦然间自己也喜欢了。我记得,我曾经用钢笔抄写过粤剧《搜书院》《柳毅传书》《关汉卿》等剧本的唱段,空闲时也喜欢哼唱几句。

每逢邻村演大戏,上至七八十岁老年人,下至六七岁儿童,都前去观看。乡间村道上,人们携男带女,有说有笑,煞是热闹。其时,农村文娱活动少,一年到头,难得看一出戏。故此,四乡八里有演大戏的,都闻讯而去。

乡间演大戏的戏场,一般选在乡村学校的操场上,那儿地方空旷,可容纳较多的观众。演出之前,戏场四周都有人摆摊零售各式小吃。其中,有南乳花生、炒田螺、豆腐花、豆腐角。那紫苏花椒炒田螺,热烘烘的香气四溢,随风吹去,使人馋涎欲滴,老远就寻味而来。要是夏天,最抢手的是豆腐花、红豆粥。也有卖生果的,有香蕉、龙眼、荔枝、花稔等,都是自产自销,挺新鲜香甜。乡下的孩子,随父母来睇大戏,少不了买点零食。故此,大戏演出之前的戏场,也就成了小商场,吸引了更多的人气。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后期,我8岁的那一年。一天,下午放学后,听六姑说,龙潭墟有粤剧团演大戏,我草草扒了几口饭,便要跟她去睇大戏。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睇大戏。说实话,那时年幼无知,也不懂粤剧唱腔,可是出于好奇,硬是要去看戏。

从村子到龙潭墟有4公里多,走的是乡间小道,弯弯曲曲,坎坷不平。时值深秋,田野一片金黄,晚稻丰收在望。我们赶着去睇大戏,从田畴中抄近路,踏着那被耕牛踩过满是牛蹄窝的长满野草的田塍,快步急行,不时被野草絆脚,差点儿摔倒。风风火火地赶到龙潭墟,大戏已经开场了。舞台搭在靠近墟廊的空地上,台下是黑压压的观众。那天晚上演出的粤剧是《薛刚反唐》,锣鼓八音,铿锵有力;弦索琴声,婉转悠扬。我们来迟了,只好往前挤,站在地上伸长脖子看。

舞台的左侧是一口鱼塘,塘边有一棵大榕树。因看戏的人太多,也有人爬到榕树上,坐在树枝上看。正当舞台上的花旦唱得动人心弦,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蓦地,“氹”的一声,惊动了看戏的人们。旋即有人大喊:“有人丢下塘了!”全场哗然,有两个汉子很快走下鱼塘救人。不一会儿,两人抬着落水者上来。我听到有人说:“跌落鱼塘的人太累了,坐在树枝上打了个盹就丢下去。”

月上中天的时候,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戏也散场了。这是我在乡间第一次看大戏。几十年过去了,去龙潭墟看粤剧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那天晚上,好在有月亮,月光如水,照在回家的路上,虽然朦朦胧胧,仍然看见稻田中弯弯的稻穗。十月的田野尽是丰硕的果实,而我的心里也满是欢喜,毕竟那岭南的粤剧文化,开始在心田播下了种子。

那个时候,粤剧在乡间很流行,一般人都有戏瘾,不要说那些发烧友,便是一般人,每逢听到“喳—得—撑”的锣鼓八音,也就魂不守舍,身不由己地走去看戏了。乡下人常年累月躬耕田亩,在没有什么文娱活动的岁月,自然渴望看大戏,即使白天在田间劳作很辛苦,也要晚上去看戏。让优美的粤曲唱腔愉悦心灵,解慰人生和做工的劳苦。平日,村子里那些喜欢看戏的人,有时兴之所至,就会唱一段粤剧《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或者《搜书院》之《初遇抒情》。那些会拉二胡,会弹秦琴,会吹横箫的,合奏一曲广东音乐《雨打芭蕉》,顿时吸引人们前来观看。

村子与鹤山市的麦村一河相隔。麦村常聘请粤剧团演出。其时年纪稍长,我们一班小伙子每见到对岸的榕亭学校灯火辉煌,锣鼓八音响起,便相约划船过河,去看大戏。那时,生产队养母鸭,买了一艘小艇放牧。傍晚,我们几个小伙子坐在小艇上,渡过河去,到了邻县的麦村看大戏。

睇大戏成了乡人的赏心乐事。那个年代,人们在生产队劳动,聚集之时,每每看了一出戏,都喜欢谈论大戏,乡人称为讲“戏经”。大伙从粤剧的内容谈论到表演艺术,从演员的声色艺谈论到唱做唸打。真的是你说我说大家说,好不热闹。村里一班老戏迷,平时聚集一起,三句话不离“戏经”,还义务兼职当通讯员,向大伙传递消息:何时何地演出什么大戏。顿时,演戏的消息不胫而走,大伙儿很快就知道了。

日月嬗替,乡间睇大戏的情景,始终在我的头脑里萦回,难以忘却。每当想起那月夜走在乡间小路上,听着虫鸣蛙叫,仰望满天星斗,沐浴习习清风,哼唱几句谢宝老师的“一轮明月照海南……”,放眼田园风光,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猜你喜欢

八音粤剧龙潭
《八音的秘密》
SINGING THE CHANGES
龙潭画影
九龙潭的龙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乡村八音
多向土工格栅在龙潭水库裂缝处理中的应用
布依八音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