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冷门”,练就“绝学”;鉴古知今,经世济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冷门绝学研究”栏目推介

2023-02-28群,

关键词:绝学冷门鼠疫

曾 群, 张 涛

(1.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武汉 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 430079)

冷门学科主要是指研究群体小、学术关注度低、成果产出难的学科,大多属于传统人文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绝学是冷门学科中学术门槛很高、文化价值独特、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学科.冷门绝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许多与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相关的领域,如古籍、古乐、古画、古医、古方等.研究冷门绝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冷门绝学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我国传统文化的边界,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于2018年推出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旨在激励学术界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和发掘冷门绝学知识,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该研究专项的设置可以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促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的发展和传承.该项目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的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于2020年首次增设学术团队项目,从资助单个学者、单个项目逐步转向对学术团队、学科领域的长期资助,自设立以来至今全国仅有55个学术团队获批立项.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首次获得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这也是湖北省首次获批的该类项目.该项目是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12&ZD145)》之际,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龚胜生教授带领的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团队同时攻关的国家级重大课题,课题名称为《中国历史瘟疫图像整理与疫灾文化研究(21VJXT015)》.

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聚焦历史时期人类疾病与健康的空间分布变迁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传染病地理、历史地方病地理、历史疫灾地理、历史长寿地理、历史疗养地理、历史药物地理等.龚胜生教授团队针对该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研究成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2023年第五期特别精选出龚胜生教授研究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专门推出“冷门绝学研究”专栏,集中呈现我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努力助推项目成果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栏目以《“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勇于创新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团队记述》为题详细地介绍了龚胜生教授团队在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该研究团队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和丰富业绩.刊登的五篇专题论文,内容涵盖了历史疫灾地理和历史传染病地理.其中,《6—8世纪中国疫灾时空特征及鼠疫流行》《江南地区自北宋时期近千年来的疫灾地理研究》为历史疫灾地理范畴,《民国时期四川省霍乱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因素》《湖北省1949年以前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机制》《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危险分区》为历史传染病地理范畴.这五篇文章均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历史瘟疫图像整理与疫灾文化研究(21VJXT015)》、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东部千年来生存环境变迁的健康效应及其形成机理(42371265)》等研究课题,是该团队系列研究成果的部分呈现.

《6—8世纪中国疫灾时空特征及鼠疫流行》编制了6-8世纪中国疫灾简略年表,对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腺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鼠疫互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认为6-8世纪中国,总体上属于疫灾偏少时期,瘟疫总体上主要在春、夏季流行,大瘟疫则多发生于夏、秋、冬季.十年疫灾频度指数和十年疫灾等级指数均存在280 a、100 a、50 a的波动周期.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了鼠疫记载,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境内肯定是有腺鼠疫流行的.世界范围内鼠疫的发生具有多源性,中亚地区是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的鼠疫主要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通过战争输入,中国西北是6-8世纪鼠疫流行最频繁的地区.《江南地区自北宋时期近千年来的疫灾地理研究》运用空间分析模型探讨了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来疫灾流行的时空变迁特征,发现在过去近千年中,江南地区疫灾流行之年多达300个,近乎三年一遇,且疫灾越来越频繁.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在周期上可分为两个400 a左右的波动周期.江南地区疫灾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集型,形成了以今杭州、苏州、上海为中心的疫灾频发区.江南地区疫灾流行格局受人类活动格局影响,湖区、三角洲前缘疫灾重于山地丘陵区,滨海区疫灾重于腹地区.《民国时期四川省霍乱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因素》基于疫灾史料和环境资料,采用时空分析方法、地理加权回归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民国时期四川省霍乱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发现霍乱疫情波及范围呈现扩大趋势,由早期的斑块分散状到中后期逐渐集中连片扩展.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交织推动霍乱的出现和发展,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皆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人口数量、洪涝灾害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湖北省1949年以前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机制》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发现民国时期湖北疟疾平均每隔约12 a发生一次大流行,约3 a发生一次小流行的周期规律.疟疾流行呈现出蔓延扩散的特征,由斑块散状分布发展成集中连片分布,武汉三镇和宜昌是两个疫情中心.疟疾流行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气候和战乱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口、河网和交通因素的影响.《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危险分区》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指出黑热病“长江北、类圈层”的适生范围,奠定了黑热病危险等级的地理格局,表现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省份危险等级高.黑热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中,河网密度(20.2%)、日照时数(17.3%)、海拔高程(14.5%)、最低气温(10.0%)等因素的贡献度最高.

综合来看,这五篇论文具有以下特征:1) 研究视野广阔,如时间上涵盖6—8世纪、近千年来和民国时期,空间上涵盖全国、江南地区、湖北和四川,疫种上涵盖鼠疫、霍乱、疟疾和黑热病.2) 研究方法丰富,如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对疫灾史料进行整理汇编,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Grapher时序分析对疫灾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等对疫灾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MaxEnt生态位分析等对疫灾的影响因素、适生范围和危险等级进行分析.3) 研究观点新颖,如首次提出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境内肯定有腺鼠疫流行、过去近千年中江南地区疫灾流行之年多达300个、民国四川霍乱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民国湖北疟疾每12年大流行3年小流行的周期规律、民国黑热病“长江北、类圈层”的适生范围奠定了危险等级的地理格局等观点.

鉴古可以知今.历史传染病地理研究可以为当今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鼠疫和霍乱是当今需要强制管理的烈性甲类法定传染病,疟疾和黑热病也分别为乙类和丙类法定传染病,历史传染病地理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些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趋势性和周期性,重点流行区域和危险等级,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并可对未来流行趋势和空间范围进行预测,从而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传染病暴发是人地关系失衡的突出表现.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干扰的深入,人地矛盾不断加剧,类似新冠肺炎这样的新型传染病未来还会发生.只有深刻揭示传染病暴发的环境机理,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传染病的威胁,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

该专栏文章生动展现了龚胜生教授研究团队在历史医学地理学这一“冷门绝学”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管中窥豹,但其意义明显,特此推介.

猜你喜欢

绝学冷门鼠疫
冷门继续
豆腐是怎么来的?
适合十二星座的武林绝学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动物“冷知识”
少林绝学昭阳拳(一)
——释德扬法师演示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师父的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