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2023-02-28王雅雯

西部皮革 2023年17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服装

王雅雯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0 引言

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深深根植于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中。传统服饰的形制、纹样、色彩独具民族特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优秀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载体。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者、实践者和传播者。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离不开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坚力量。以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浸润大学生内心,培育文化自信,引导自强不息,践行中国精神,是服装育人,服装化人的根本。

1 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价值

服饰是文化呈现的载体,传统服饰文化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1.1 精神回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当今社会,服装被西方审美所垄断,无论是日常服装还是传统节日的礼服,人们都穿着现代化的西式服装,中国传统形式的服装却无处可寻,西方服饰文化正以强大的力量向中华本土服饰文化侵袭。同时,西方服饰文化在认知水平不成熟的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受大学生的青睐,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面对本民族的文化一知半解,却对西方服饰文化产生认同和依赖,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警觉,培育文化自信刻不容缓[1]。

传统服饰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提升文化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同时,回归民族文化,正确看待外来文化,树立文化安全意识[2]。传统服饰文化要深深地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才能唤起每个中国大学生的文化底气,才能真正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1.2 审美归真:树立大学生正确审美观

现如今,国潮风、汉服热正在被追捧,到处可以看到穿着汉服出行的大学生。但是更多人只是热衷于流行,认为穿着传统服饰是时尚,而忽视了服饰中人文精神,大学生对服饰背后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加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大学生对外来文化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认同感,把西式服装视为主流,逐渐形成了西式审美,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却意识欠缺。服饰具有直观性和普遍性,以传统服饰为载体,传递哲学思想,树立正向审美观意义重大。

中国人的审美观建立在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之上,服饰文化崇尚中庸和谐、追求衣裳避体,藏而不露的含蓄美。中国传统服装几乎没有造型样式,无论男女服装都是方正的平面,服装的美是“舍形而悦影”“美在精神”,中国思想崇尚中和、含蓄、静素、端庄的和谐美。而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崇尚人体美,以裸露身体的方式表现人体的强健,以禁锢身体的紧身胸衣和裙撑塑造形体,西方人崇尚动态、刺激的冲突美。巨大的审美差异背后是哲学思想和价值观的大相径庭,而西方审美入侵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观逐渐产生偏差,认为西方文化就是主流,认为制造冲突,追寻刺激是优秀的价值观,这严重摧残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思想信仰和文化自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坚持用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培育大学生,潜移默化地用中国人的根本精神武装大脑,才是真正的、有效率地树立正向审美观,传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途径。

1.3 知衣达礼: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要智、少年要强,不仅需要掌握出色的学科知识,更要提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服饰文化中有儒家的礼仪教化、有道家的拙朴淡素,以服饰来正衣冠,以为服饰文化来修道德、强素养。

汉时期的深衣长衣蔽体,形制简单,衣领如同矩形与方正相应,象征公正无私,“负绳及踝以应直”,衣背及脚踝的中缝线与地面垂直,象征正直。《礼记》中记载:“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解释玉的品质像君子的德行,是君子美德的寄托与象征。《论语·庸也》中描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在过于华美气派的服装或过于简陋破败拍着容易造成与人的距离感,打破了人际交往中的和谐气氛,服装不宜过于突兀,适可而止为最美,是孔子中庸思想的体现。《礼记》“为人子者,父母存,衣冠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通过服装来表现对父母的尊重,是礼的体现。《淮南子》受到道家无为思想的启示,指出服装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无为的关系,告诫人们做事情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做违背自然的事情。传统宽衣服装形,追求人体的舒适和自然,是道家“无为”思想的体现。

传统服饰作为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向大学生传递着无为、中庸、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培育综合素质优良的时代新人。

2 传统服饰文化中的育人元素

新时代要充分发挥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服装形制、纹样、色彩三方面为出发点。让大学生能够在通俗易懂的服装元素中,提升个人修养、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担当民族大任。

2.1 褒衣博袖的服装形制

宽衣,是中华传统服饰的基本特征,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是宽衣文化形成的基石。宋代赵佶《听琴图》中弹琴的男子穿着直裰,宽大舒适,无体型特征。而亨利八世的画像中肩部、胸部填充衣料,身着紧身裤以此来突出人体特征。原由在于,传统服装追求自然美,而西方服装追求人工美。

服装不是束缚人体的工具,而应是能释放身心的工具,服制的美不单在于造型的形式而重在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是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他们正需要这种精神力量来丰富内心,改观对传统服饰的刻板印象。在穿着传统服饰的同时,感受和传播中国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

2.2 以图育人的服装纹样

纵观传统服装图纹的变化发展,无论是汉代的自信刚毅,唐代的开放与包容,还是宋代的清秀雅丽,明清的精致细密,有着鲜明的寓意功能。古人把《诗经》中的植物化为纹样,形于服装之中,《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中描绘松:“山有桥松,隰有游龙。”松在万物凋零时亦然屹立于山间,寓意君子刚正不阿的精神。古代服装十二纹样中,火取光明之意,象征行事光明磊落。老虎取其忠孝之意,用来警醒不忘祖先。APEC 会议领导人服装中的云水纹寓意和谐吉祥,山崖纹象征福山寿海的美好寓意,山水相依,寓意APEC 会议的21 个经济体友好互助的会议精神。将人的意志力赋予在纹样之中,将人性与自然物性相通,以图育人,是传统服饰纹样的生命力。

传统服饰纹样内核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强调“文”而不是“纹”,这正是西方服装设计大师无法超越的“中国风”。乔治阿玛尼推出的中国元素系列设计作品,通过把汉字放大缩小、重新排列以为图案,水墨山水、梅兰竹菊放在裸露的服装形制中。普拉达、路易威登、迪奥等这些国际知名服装品牌都在推出中国风。而在西方设计大师眼中,中国风只是一种感觉,设计的共同点是把中国元素放在西式服装中,抽象夸张的图案,裸露的服装形制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忽视文化底蕴的表达。这是西方人所定义的中国风,只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文化底蕴的表达,本质还是在散播西方思想。西方品牌传达出的“自以为是”的中国风,还在为大多数人追捧。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个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中国精神支柱的大学生,在西方列强思想的冲击下是不堪一击的。通过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用中国文化精神武装大脑,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是大学生在世界各族文化洪流冲击下,屹立不倒的根本。

2.3 和谐庄重的服装色彩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也蕴藏着古人的世界观和人文观。纵观各朝代的传统服色,或素净自然、儒雅清秀,或浓而不艳、庄重得体,服色张弛有度,毫无攻击性,自发着舒适、稳定、平和的状态。

人类的眼睛所能捕捉到的颜色别无二致,但是唯独中国色传承着精神和文化。在现代化工业的影响下,纺织品色彩用着严格的标准,一串字符便定义了一个颜色,但在一串理性的数字背后,被抹杀掉的是色彩中的生命。传统服色的生命在于和谐庄重的色彩观,源于含蓄为美、中和为美的哲学观。服色折射出中国人与人为善,温文尔雅、泰而不骄的人格特征,表达着中国人不夸张、不极端的处世态度。对于处在快速生活节奏和西方文化侵袭中的大学生来说,正需要学习和感受这种精神正气,来沁润思想、去除躁气、修炼人格。

3 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路径

通过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是一种新趋势和新方向,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多方协调合作。制定“理论先行,实践落地”的育人准测,找到新入口、运用新媒介,来完善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机制,最终实现育人落地。

3.1 大学生增强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感

大学生的自觉性是传统服饰文化育人的第一步[3]。课堂理论学习和课后实践体验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服饰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的特点是理论性、集体性。首先应建立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理清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汇总整合知识点以指导实践内容。其次,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积极与同学、老师互动研讨,汲取多方观点填补思维空缺,高效完成传统服饰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课后实践重在体验感和传播性。鼓励大学生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展开与传统服饰文化相关的帮扶活动,带领他们学习服饰文化、感受传统服饰的魅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服饰文化的分量感和重要性,从内心产生兴趣,坚定对中华服饰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觉承担起传播传统服饰文化的责任[4]。

3.2 高校改进传统服饰文化培育机制

第一,构建传统服饰文化课程体系多样性。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开设选修课程,培养全校学生。通过校园活动等形式,引导专业学生带动非专业学生展开实践,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第二,推动教师创新教学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采用“理论先行、实践落地”的阶段式教学,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传播。第三,开设学习与实践的奖励机制。奖励学生借阅与传统文化、服饰文化相关书籍。奖励大学生设计传统服饰文化IP,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转变实践形式,深化实践内容。

3.3 社会营造弘扬传统服饰文化氛围

社会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政府和媒体是推动服饰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首先,运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新媒体做文化输出。抖音、快手等视频类平台定期创作以传统服饰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综合视频平台,策划推出与传统服饰文化相关的综艺类节目。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类平台,定期向大学生群体推送与传统服饰相关的活动信息。其次,依托政府与企业资源开发,建立传统服饰文化虚拟博物馆,设计多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观[5]。最后,政府和企业定制推广政策、活动,引导全民参与服饰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大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完善传统服饰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让传统服饰文化育人的旗帜“立起来”,内容“活起来”,形式“多起来”,特色“强起来”。

4 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服饰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输出的载体,传统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扮演着重要的育人角色。发展中华软实力,推广传统服饰文化,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服饰文化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只有真正认识理解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才能成为优秀文化的接班人和传播者。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饰服装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