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就业去向分析

2023-02-28李思颖顾耀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武汉大学就业率

李思颖,王 丹,周 琪,顾耀华

(1.武汉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大学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3.武汉大学 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公共卫生事业和预防医学学科的认识也不断深化。2003年非典过后,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公共卫生就是组织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近年,随着SARS、H7N9、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也突显出公共卫生人才在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医学学科主要门类之一,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抓手,是“大健康(comprehensive health)”理念下实现全民健康的中坚力量[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公共卫生体系[2]。

2019年12月暴发的新冠肺炎来势凶猛,迅速累及全国,作为一个全新的未知病毒,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情表现复杂,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巨大危害。在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人员在医疗救援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此次新冠肺炎暴发也暴露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欠缺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3]。虽然2003年非典疫情促使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得到质的飞跃,但是现有公共卫生事业体系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尤其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公共卫生方向的本硕博学生总共仅有1.64万人[4],远远少于其他医学专业的人数规模。2004年我国疾控人员数量为21.0万人,而2020年,我国疾控人员数量却降为19.44万人[5],且近几年公共卫生医师资格考试的报名人数还在不断下降[6]。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需要。

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扩大规模还要提高质量。2019年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中,学士占69%、硕士27%、学术型博士仅占4%[7],且在我国现有的一百多所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中,只有少部分具有博士和/或硕士学位授权点[8]。此外,由于社会效益回报期较长,并在我国长期重治轻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公共卫生行业获得的重视程度和资源配置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待遇低,迫使许多公卫人员因生计而选择与专业不符的工作岗位。

稳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是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关键。稳定人才队伍的重点又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如何基于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和就业意向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般而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要6-11年,这类人才在公共卫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专业和领军作用,其就业去向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公共卫生队伍质量。因此,分析现有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对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2011-2020届武汉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就业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其中原因,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就业去向提供参考,为优化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稳定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提供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培养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全球健康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毕业生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业务骨干,遍布国内外的预防医学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高校院所。本文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2020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及预防医学专业(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毒理学系、妇幼卫生学系),总样本量为537人。毕业生基础信息(姓名、专业等)和就业信息(就业去向及单位性质等)来源于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二) 研究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2020届所有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分析其就业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二、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

2011-2020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共537人,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42人,预防医学专业485人。2011年毕业人数最少 (19人),2019年毕业人数最多 (119人)。2011-2020年共有500名毕业生就业,就业率为93.11% ,2011年就业率最高,为100.00%,2019年就业率最低,为83.19% (见表 1)。

表1 2011-2020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人数 [n (%)]

续表1 2011-2020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人数 [n (%)]

2011-2020年毕业硕士生共478人,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36人,预防医学专业442人。 就业硕士生共443人 (就业率92.68%),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就业32人 (就业率88.89%),预防医学专业就业411人 (就业率92.98%)。卫生事业管理方向2020年就业率最低,为66.70%,2011、2013、2014、2016、2017、2019年就业率最高,均为100.00%。预防方向2020年就业率最低,为81.91%,2011、2017、2018、2020年就业率最高,均为100.00%。2011-2020年毕业博士生共59人,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16人,预防医学专业43人。就业博士生共57人 (就业率96.61%),其中卫生事业管理学专业16人 (就业率100.00%),预防医学专业41人 (就业率95.35%)。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各年就业率均为100.00%。预防方向2017年就业率最低,为83.30%,2019年为88.90%,其余各年均为100.00%。

(二)就业去向

2011-2020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见表2。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者人数最多 (265人,占比53.00%),其次为企业 (81人,占比16.20%)。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中共有14人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占比45%,各有4人就业于机关、高校及继续升学、出国,分别占10.83%,就业于其他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有2人,占比6.25%。预防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中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者人数也最多 (233人,占比56.69%),其次为企业(74人,占比18.00%),就业于其他方向者 (参军、自主创业等)人数最少 (7人,占比1.70%)。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中就业于高校者人数最多 (9人,占比56.25%),成为博士后者人数最少(1人,占比6.25%)。预防医学专业博士毕业生中去往高校者人数最多 (23人,占比56.10%),就业于企业者人数最少 (1人,占比2.44%)。

表2 2011-2020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 [n(%)]

(三)就业地区分布

2011-2020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见图1。其中硕士生在华中地区就业者人数最多(247人,占比55.76%),其次是华东地区(60人,占比13.54%)、华南地区(52人,占比11.74%),西南地区 (32人,占比7.22%),华北地区 (31人,占比7.00%),西北地区 (19人,占比4.29%) ,东北地区比例最低(2人,占比0.44%)。从省份分布来看,以湖北省居多,其次是北上广深城市。博士毕业生在华中地区就业者人数最多(32人,占比56.14%),其次是华东地区(13人,占比22.81%),华南、西南地区 (各3人,分别占比5.26),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比例最低(各2人,分别占比3.51%)。

对2015-2020届硕士毕业生进行深入分析,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区与意向地区比对结果见表3。毕业生意向回生源地者141人 (占比55.42%),实际回生源地者146人 (占比50.01%),实际就业地区与意向就业地区相符者184人 (占比64.61%)。从毕业年份来看,2016年毕业生意向回生源地的比例最高(37人,占比71.15%),2019年毕业生意向回生源地的比例最低(13人,占比14.61%),近5年毕业生意向回生源地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毕业生实际回生源地的比例最高(21人,占比55.26%),2016年毕业生实际回生源地的比例最低(21人,占比40.38%),近5年毕业生实际回生源地的比例总体上变化不大。2015年毕业生实际就业与意向地区相符比例最高(14人,占比77.78%),2016年毕业生实际就业与意向地区相符最低(14人,占比77.78%)。

表3 毕业生就业意向地区、生源地区、实际就业地区比较 [n(%)]

三、讨论

总体而言,武汉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就业率较高。2011-2020年共有500名毕业生就业,就业率为93.11%。而与2011年相比,2019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率却较低,这反映了华中地区公共卫生专业有关岗位处于相对饱和状态。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迫切需要大量、专业、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人才投身于疫情抗击中,2020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也相应大幅提升。同年,教育部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1],为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前提保障。人才培养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灵魂,各大高校应抓住机遇,改进公共卫生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导向,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等实际问题的公共卫生人才,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9]。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及就业情况并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才,还有助于稳定我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500名就业生中,约一半的毕业生选择了医疗卫生单位,主要包括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三甲医院。然而据统计,2020年中国实际公共卫生人员数仅为0.65名公共卫生人员/每千常住人口数[4],远低于《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0.83名公共卫生人员/每千常住人口数的目标[10]。此外,目前我国疾病控制中心还严重缺乏高层次的公共卫生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总体仅达到要求的85%和70%[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约17.6%的毕业生选择去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企业工作或是自主创业,且随着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局等事业单位开始公务员招录,选择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占了较大比重,这些都对疾控单位的人才流失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表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面临的最大困境并不是没有人才,而在于人才流失严重[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控制第一线,一直以人才为根本。新冠疫情后,国家大力发展公共卫生行业,改善公共卫生行业就业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进而增加了医疗卫生单位对公卫人才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可以开设就业专题讲座或课程,向学生介绍公共卫生专业发展前景,客观分析就业环境,增加学生对公共卫生行业的了解程度,鼓励学生抓住机遇。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业信念,不忘初心,不以收入水平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13, 14]。此外,研究表明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实际就业与意向地区相符比例约为64.6%,建议提供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的精准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可采取填写问卷或辅导员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的形式,切实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收集并更新学生意向就业地区的招聘信息,根据学生特点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15, 16]。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博士生人数不多,但就业率都很高,除 2017、2019年外,其他各年博士就业率均为 100%,就业趋势也趋同,就业单位多首选高等学校,其次是医疗卫生单位,且博士毕业生与本专业的结合程度高于硕士毕业生。此外,预防医学专业博士就业率仅略高于硕士,相差并不明显,而卫管专业博士生就业率却远远高于硕士生。文中数据也表明,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反,2020年卫管专业学生就业率大幅下降,仅为66.7%,且卫管专业硕士生选择继续升学/出国留学及就业于与本专业不符的学生比例均高于预防专业硕士生,这是源于该专业学生本身的求学渴望,还是因就业难而导致的被迫继续升学或从事其他行业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也建议学校应高度重视卫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大部分选择留在湖北省、湖南省等华中地区工作,其次是去往浙江省、江苏省、上海省等华东地区,且博士毕业生去往华东地区的比例远高于硕士毕业生,仅少部分毕业生去往宁夏省、新疆省等西北地区及黑龙江省、辽宁省东北地区。本文结果还显示,毕业生意向回生源地及实际回生源地的比例均高于50%,而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其生源大多来源于华中地区,所以毕业生大多数选择留在华中地区。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与西北等偏远地区相比,华东地区整体经济水平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对完善,薪酬待遇更加理想,更加吸引人才,但是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相应更高[17, 18]。目前,国家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19]。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多向学生宣讲国家西部发展政策及西部发展前景,打破学生固有偏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到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和领域就业,为国家偏远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分析结果可知,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规模有限,公共卫生人才非常紧缺,但在新冠疫情后,国家大力发展公共卫生行业,提高公卫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迎来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高校作为公共卫生人才的源泉,要懂得抓住机遇,扩大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招生规模,改进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其次,鼓励高校提供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工作。最后,要将服务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作为就业工作重点,加强引导毕业生勇于担当时代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国家重点行业、领域贡献才干。总之,后疫情时代应该高度重视我国公共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的疾病防控体系和高质量人才队伍体系。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武汉大学就业率
武汉大学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浅谈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卫生事业绩效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隆重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189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