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02-28张莉郑艳玲冯晶甘勇
张莉,郑艳玲,冯晶,甘勇*
近年来,以“强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1]。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骨干,亦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提供基层卫生服务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增强以全科医生为中心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
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状态,将有利于保障居民身心健康[3]。心理资本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4]。作为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要素,心理资本会对个体态度、行为和绩效产生明显影响[5]。以往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员工幸福感、工作投入、职业认同感等正相关,而与抑郁症状、职业倦怠、离职意向等负相关[6-9]。心理资本是将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重要工具,有效开发与管理心理资本可为个体、组织和社会发展提供原发性动力。因此,全面了解中国社区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中国全科人力资源不稳定,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生工作负荷重且职业压力较大,加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10-11],全科医生的心理健康面临巨大挑战。文献回顾发现,国内外全科医生心理状况研究聚焦于消极心理健康,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12-15],较少研究关注积极心理资源,关于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的研究比较欠缺,仅有少量研究对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3,16],但存在样本量较小,研究因素纳入不够全面的问题。本研究对全国大样本社区全科医生群体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其心理资本现状和相关因素,为促进基层全科医生职业健康、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3—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中国地理区域将全国分为东、中、西部地区[17],在每个地区各随机抽取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包括上海市、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和福建省,中部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山西省、安徽省和河南省,西部包括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中随机抽取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于调查当日在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值班表中随机抽取40%在岗的全科医生。纳入标准:(1)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注册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或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以“全科医生”身份执业的医生;(2)从事全科医学工作≥1年;(3)调查当日在岗。排除标准:实习生、规培生、上级医院下乡医生。本研究已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号:[2021]伦审字(S099)号〕,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调查。
1.2 样本量计算 根据横断面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n=[z2p(1-p)]/d2估算所需样本量,其中n是样本量,p是研究目标的现有发生率,本研究取正态偏差z为1.96,容许误差d为0.015,显著性水平α=0.05。尚未检测到关于全科医生资质过剩、职业导向、心理资本、留职意愿现有发生率的研究结果,但有研究显示,中国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度较高者占比为97%[18],meta分析表明全球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合并发生率为63.1%[19],中国全科医生抑郁发生率为34.24%[12]~72.73%[20](取50%来计算样本量),因此,为达到研究目的,本课题所需最小样本量为4 268例〔1.962×0.5×(1-0.5)/0.0152≈4 268〕,考虑到无应答情况和可能的无效调查,本研究共发放4 632份问卷,回收4 37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47%。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设计调查问卷,聚焦全科医生的职业心理健康,具体包括8个部分:基本信息、资质过剩、职业认同、工作场所暴力、抑郁、职业导向、心理资本、留职意愿。根据本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基本信息、工作场所暴力、心理资本三部分进行分析。(1)基本信息:地区、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等。(2)工作场所暴力量表:由王培席等[21]编制,用于评价调查对象过去一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度(类型和频次),Cronbach's α系数=0.808,KMO值=0.773,Bartlett's球形度检验χ2=9 821.952、P<0.001,量表信效度尚可。共包含5个条目,分别为遭受躯体攻击、情感虐待、威胁恐吓、言语性骚扰、躯体性骚扰的情况(每个条目选项包括“0次”“1次”“2~3次”“大于3次”,分别计0~3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工作场所暴力总分,得分范围为0~15分,分数越高表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度越高;其频度分为4级,0、1~5、6~10、11~15分分别计为零频度、低频度、中频度、高频度。(3)心理资本量表:由LUTHANS等[8]编制、李超平[9]翻译,Cronbach's α系数=0.947,KMO值=0.974,Bartlett's球形度检验χ2=98 475.817、P<0.001,量表信效度较高。共包含24个条目,分为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4个维度,每个维度各6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6分,理论中间值3.50分可视为中等水平,条目13、20、23为反向计分,各维度得分范围为6~36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心理资本总分,得分范围为24~144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资本水平越高。
1.3.2 资料收集 问卷录入“问卷星”后生成链接,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不署名调查。由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经微信平台向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协会发放问卷,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协会将问卷发放给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机构管理者组织本中心全科医生填写。调查开始前,向各机构管理者发放填写细则,使其了解研究目的和注意事项。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采用经济激励措施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调查结束后,从“问卷星”系统中直接导出数据到Excel 软件。
1.3.3 质量控制方法 研究设计时,利用各种资源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开展多次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不断完善调查问卷和研究方案。然后在武汉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预调查,邀请30例全科医生填写问卷,根据其反馈进一步修订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和参与调查的研究生进行培训,明确研究要点。同一设备或账号仅能填写一次问卷,且必须回答完所有问题才能提交。数据导出后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核对检查,确保资料的可靠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经检验心理资本总分呈非正态分布(Shapiro-Wilk检验W=0.980,P<0.001),因此,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4 376例社区全科医生中,东、中、西部各2 016例(46.07%)、1 184例(27.06%)、1 176例(26.87%),年龄在40~49岁的全科医生1 684例(38.48%),女性2 598例(59.37%),汉族4 065例(92.89%),在婚状态3 812例(87.11%),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2 974例(67.96%)〕,工作年限<10年者1 984例(45.34%),调查前一年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全科医生624例(14.26%),其他基本情况见表1。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得分中位数为104(20)分,总均分为4.33(0.83)分,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维度得分分别为27(6)、26(6)、26(6)、24(4)分。
2.2 不同特征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得分比较 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执业地点、任职方式、职称、行政职务、年收入、每周工作时间、日均诊疗量、人均诊疗时间、每周行政管理事务时间占比、加班频率、家访频率、工作压力、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场所暴力频度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民族、工作量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表1中所有变量为自变量、心理资本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b(95%CI)=1.355(0.026,2.684)〕,年龄为40~49岁〔b(95%CI)=2.609(0.426,4.791)〕 和 ≥ 50岁〔b(95%CI)=4.035(1.527,6.542)〕, 在 婚〔b(95%CI)1.801(0.179,3.423)〕,执业地点在农村〔b(95%CI〕=2.088(0.789,3.388)〕, 每 周 工 作 时 间 >50 h〔b(95%CI)=2.743(1.301,4.184)〕,日均诊疗量为20~39人次〔b(95%CI)=2.177(0.961,3.393)〕,工作量一般〔b(95%CI)=6.900(1.488,12.312)〕或较 大〔b(95%CI)=8.146(2.640,13.652)〕, 职 业发展机会一般〔b(95%CI)=2.073(1.007,3.139)〕或 较 多〔b(95%CI)=7.747(6.060,9.433)〕 是 全科医生高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无行政 职 务〔b(95%CI)=-1.734(-3.169,-0.299)〕,工 作 压 力 一 般〔b(95%CI)=-6.936(-11.105,-2.767)〕 或 较 大〔b(95%CI)=-10.309(-14.585,-6.034)〕,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为低频度〔b(95%CI)=-3.132(-4.763,-1.500)〕、中频度〔b(95%CI)=-3.990(-6.565,-1.414)〕、 高 频 度〔b(95%CI)=-7.033(-13.453,-0.612)〕是全科医生低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表2)。
表1 全科医生基本情况及不同特征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median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ore among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by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续表1)
表2 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的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Table 2 Generalize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3 讨论
3.1 中国社区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总得分为104(20)分,总均分为4.33(0.83)分,高于理论中间值3.50分,结合既往关于全科医生的调查,其心理资本总均分处于(3.84±0.61)~(4.44±0.75)分[3,16],表明中国社区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于各研究地点、样本量及全科医生的执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可能造成心理资本水平的差异。心理资本4个维度中,自我效能得分最高,表明全科医生有信心面对挑战性工作,并力争成功。而乐观得分最低,提示应重点引导全科医生面对问题时积极的归因方式,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面看待事情。
3.2 地区、年龄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是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年龄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是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东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和卫生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发展速度、生活节奏较中部地区快,且卫生行政部门和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更高[2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年龄≥40岁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全科医生的工作技能日趋娴熟,工作经验逐渐丰富,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23],因此,年长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在婚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具有稳定婚姻状态和家庭关系的全科医生沟通能力更强,也能更从容地面对和适应单位人际关系及管理制度。同时,家庭成员的支持也能稳定全科医生的情绪,增强其心理建设。
3.3 多种工作特征影响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 本研究发现,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受多种工作特征影响,具体包括执业地点、行政职务、每周工作时间、日均诊疗量、工作量、工作压力及职业发展机会。执业地点在农村比在城市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高。这可能与具有较高心理资本水平的全科医生更愿意在农村工作有关。与有行政职务的全科医生相比,无行政职务者心理资本水平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有行政职务的全科医生主要为单位管理者,薪资水平、福利待遇较好,且在单位中同事对其的认可和尊重程度较高[18]。每周工作时间>50 h、日均诊疗量在20~39人次、工作量较大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这与佟赤等[24]的研究结果相同,与LIU等[2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适度的超负荷工作可能是获得社会资本和社会评价的一种方式,对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产生积极影响[24]。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4,26],工作压力越大,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越低。工作压力是岗位要求与个人能力、资源或需求不平衡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使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并易使个体产生疲惫感、亚健康等症状,工作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全科医生心理负担重、身心倦怠,心理资本水平降低[27]。职业发展机会较多的全科医生心理资本水平较高。全科医生虽处于基层,但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个人和职业发展,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
3.4 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频度与全科医生心理资本负相关 在控制了地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一系列人口社会学特征和工作相关变量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频度对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具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频度越高,全科医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越低,这与以往多项研究结果一致[28-31]。基于紧张应激理论,工作场所暴力会威胁全科医生的生存、安全,影响尊重和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使其产生负面情绪,进而损害心理健康[32]。工作场所暴力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职业安全,不仅会对医务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还会降低其工作积极性,甚至引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33]。因此,工作场所暴力的防控尤为重要。卫生行政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基层卫生机构应建立工作场所暴力防控与监测机制,为全科医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全科医生人身安全。
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大样本社区全科医生进行调查,发现全科医生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卫生行政部门和管理者应重视全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因人而异、多措并举,关注全科医生的工作负荷,缓解工作压力,拓宽职业发展前景,防控工作场所暴力。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尚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其次,所有研究资料都是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可能存在错误分类和回忆偏倚;最后,本研究仅分析了全科医生心理资本的部分相关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未被考虑的因素。本研究团队计划未来开展更为全面的纵向或干预性研究,以丰富相关研究资料。
作者贡献:张莉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撰写;郑艳玲负责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校对;冯晶负责问卷设计、数据分析、论文修订;甘勇负责文章的可行性分析、英文的修订、审校,并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