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红色中华》报推动“陕北扩红”的历史考察

2023-02-28陈若月

西部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色中华动员陕北

陈若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虽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历时两年零五天的围追堵截,但兵力锐减,当时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正面临着国民党十万多兵力的第三次“围剿”,而此时的红军总兵力不超过四万人。在认真分析当时形势的情况下,党中央得出了“扩大红军成了我们目前最迫切的战斗任务”[1]这一基本结论,并且指示应将十月定为“扩红冲锋月”。10月22日在吴起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并作出结论,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质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2]。由此可见,迅速扩大红军队伍是当时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红色中华》报是宣传报道扩红运动的重要平台,该报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积极配合革命动员任务,是推动扩红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媒介。

一、《红色中华》报关于“陕北扩红”的报道内容

《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开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办的机关报,后来也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色中华》报被迫停刊。随着长征的结束,《红色中华》报于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复刊,延续此前刊号,从第241期开始刊印。该报关于“陕北扩红”的报道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达扩红号召,宣传优红政策

1935年11月13日,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的张闻天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出了“要在明年‘一·二八’纪念前扩大3000人”[3]的指示,11月15日召开的陕北各县书记联席会传达了这一动员任务,对各县扩红数目进行了详细规划。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复刊的第一期头版头条文章是《陕北又一新的大动员——五十天中再送三千新战士到前方去!》,说明了目前大力动员群众上前线的原因,介绍了此次动员的具体计划,鼓励陕北各县区的干部同志响应党的号召,为完成动员任务而不懈斗争。由于战斗形势迅猛发展,此前发布的扩红计划提前到12月底前完成,但当时的动员情况不容乐观,完成数目不到五分之一。12月1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第242期遂发出紧急号召,提醒陕北的党组织、地方政府及群众团体必须警惕起来,坚决执行党的指示,抓紧时间更加努力,保证动员计划能够如期完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及各县区的共同努力下,截至1936年1月7日,这次历时两个月的扩红动员超额完成目标,总计扩大三千七百名新战士。除此之外,《红色中华》报第247期传达了陕北省委和中央局要求1936年3月底前,在完成“一·二八”扩红计划基础上继续动员二千六百个工农群众加入红军的号召;第272期传达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红五月提出开展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的新号召,即两个月扩大四千五百人到方面军,扩大一千二百余人到独立团(营),并对各县应该扩大的具体数目进行了公示。

在进行大规模扩红动员的同时,陕北各县区紧锣密鼓地开展优红、慰红工作,为前线战斗的红色战士提供多重保障,《红色中华》报主动深入地对党和政府的优红政策及具体行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1935年12月26日《红色中华》报第246期发表了题为《抚恤委员会成立了》的通讯,描述了苏维埃政府对于红色战士不仅尽量地解决其家属的困难,还为抚恤残废或牺牲了的红色战士成立抚恤委员会,向广大群众宣传抚恤的具体办法,根据战士在前方作战伤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抚恤金分为四个级别:若是牺牲,每年家属可得二十元大洋;若因受伤导致全残废,每年可得十五元抚恤;半残废者每年可得十元抚恤;残废较轻者每年可得五元。《红色中华》报还陆续宣传了一系列其他优红慰红的举措,如第252期《春耕歌》里提到的红军家属的田应该首先种的政策;第257期发布了西北办事处的通令,命令后方军事机关、青年团、工会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组织优待红军家属工作队,在每周的星期六或星期日主动去帮助当地红军家属,并且规定将该项工作纳入他们的职责范围,并安排专人进行考察监督。《红色中华》报第278期刊登了一首名为《优红调》的歌谣,传唱的也是如火如荼开展优红工作的情形。

优红调[4]

(仿送大哥调)

前方炮火响连天,红军抗日打汉奸;

苏区公民好榜样,优红工作莫延迟!

红军家属最光荣,优红工作要认真;

砍柴挑水都做到,红属土地先来耕!

优红工作要紧张,解决红属的困难;

好让红军不挂念,勇敢向前去作战!

苏区人民齐动员,优红工作大开展;

优红工作的广泛深入还不仅限于此,广大群众自发地掀起了一股慰劳红军的热潮,《红色中华》报有关群众杀鸡宰羊、筹措米粮,妇女儿童洗衣做饭、歌舞欢迎,企业工人组织募捐、慰劳红军的报道铺天盖地,充分展现了当红军上前线之光荣以及广大群众爱戴拥护红军之热烈。该报1936年6月3日的第281期报道了苏维埃国有企业全体工友在五六月的扩红突击中进行自发的募捐活动,“计有:兵工厂大洋九元八角,被服厂卖十块大洋的盐,鞋袜厂大洋七元,银行工人四元另(零)五分,小矛炭工三元五角,常红峁子炭工二元,总计大洋二十六元三角五分,又十块大洋的盐。”[5]表达了国有企业工人慰劳红军的热忱。第284期刊登的二十九军通讯《宜川群众热烈慰劳红军》[6]报道了红二十九军从白区回来,宜川县的工作同志和群众聚集百余人给战士们送来大批慰劳品的景象(见表1)。

表1 宜川县群众送的慰劳品

(二)通报扩红近况,树立优劣典型

陕北的扩红运动时间紧、任务重,在动员的过程中各县区由于工作方式的差异、地区具体情况不同等因素,出现不同程度的领先、停滞或是落后问题,《红色中华》报实时跟进报道陕北各县区的扩红近况,批评后进、表扬先进,鼓励开展扩红竞赛。《红色中华》报第247期对1935年十月革命节提出的扩红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了报道,指出截至1936年元旦,秀延、延川、清涧、延长、望瑶堡五县完成了原定计划,其中秀延县是最先完成任务的,延川县的动员质量是最好的,延安、赤源、延水、子长等县大概在一二八纪念前可以完成,安塞县动员目前较差。为了进行更广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1936年1月,陕北省委和中央局要求在三月底前继续动员二千六百个工农群众加入红军。一月有余后,《红色中华》报第255期的《陕北各县扩红动员近况》报道了这次动员截至目前尚未有大进展的情况,提到近半月的时间里,延长送到前方一百四十三人,秀延送了五十五人到补充师,清涧六十人,延安子长六十六人,安塞二十六人,其他各县也大致如此。3月16日出版的第263期《红色中华》报刊登的《陕北省扩红动员近况》对陕北省的这次扩红动员完成进度接续进行了报道,称延长、秀延、吴堡、望瑶四县完成计划,清涧、延川、子长即将完成,绥德、安塞、延水、延安四县到现在还只动员了十余名。《红色中华》报4月2日出版的第265期报道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次继续动员的任务在人民群众和革命团体的拥护下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1936年五六月份,开始推进纪念红五月扩红计划后,6月3日出版的《红色中华》报报道子长半个月便超额完成原定计划,延长县赤安区完成扩大红军与独立营计划的十分之四,三日后发行的第282期提到安塞达到原定计划的五分之二,安定湫峪沟区胜利完成并超过了扩红计划,随后在第283、284期上接续报道了安定县继子长县后第二个完成任务以及延安县成为扩红第三名的情况。

《红色中华》报在跟进扩红近况的同时树立了一批优劣典型,歌颂赞扬了扩红英雄人物,揭露了投机分子的可耻行径。第280期将绥德二区四支部书记刘思明作为反面教材,批判了他以自己脚痛为借口逃避当红军的行为,谴责他在扩红突击运动中存在退缩、动摇的错误倾向。此外,还披露了延安北区突击队长不重视扩红工作任务私自回家,在他的恶劣影响下,区委的一些负责同志也为逃避工作而装病回家,使得延安北区扩红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当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光荣例子也不胜枚举,《红色中华》报用了大量篇幅宣传报道扩红运动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延川县有位同志叫刘邦兴,很早就加入了红二十六军,后因生病告假回家休养,在听到党政机关在进行扩大红军的动员时,他响应扩红号召四处奔走宣传,三天之内便动员十二名邻居加入红军。秀延县苏维埃工农检查部长朱明效同志以身作则,不仅主动自觉报名加入红军,还积极鼓动各乡群众报名,五六天便有九名年轻力壮的新战士参加红军。延川县第二区第一乡铁卜河的李存年老人鼓动他的儿孙四人参加红军,尽管家境贫寒也不要救济优待。此外,《红色中华》报还报道了绥德工会二十七人、清涧工会二十二人、子长工会八十五人等各地工会动员大批工人武装上前线;吴堡县第三区第七乡李家塌村整班赤卫军,安定湫峪沟区、延安郝家铺区整排赤卫军踊跃报名加入红军;以及安定瓦窑堡区、绥德第二区七乡高家沟、十乡马号坪等地区少先队以小队、中队为单位自发参军的光荣事迹。

(三)汲取失败教训,提炼成功经验

《红色中华》报在报道扩红动员的基础上,对各地实际情况展开详细具体的研究,将扩红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进行比较,分析落后县区动员进展缓慢原因,探究取得优异扩红成果的先进县区的成功经验。1935年11月初的扩红宣传周,延安各区都订立了扩红的竞赛合同号召动员群众,但结果只有中二三区超过了原有计划,中一、东二、南区、北区、中西区、城西区均没有完成任务。《红色中华》报第242期刊登的《为什么在扩红号召周内占了第一的是中三中二区?得了乌龟的是东一城一北二区?》一文分别从两方面总结了正反经验,认为中二三区成功原因在于负责同志向群众说明了目前残酷的斗争形势,使群众深刻了解了当红军的意义,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而成绩不佳的几个区在扩红工作中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没能组织开展广泛的讨论来安排布置工作,也没有把扩红的决议传达到广大群众中去,自然影响了扩红成绩。类似的报道还有第279期的《延川南区的经验与西区的教训》,该报道分别从会议前的准备、团结积极的干部、思想斗争的开展、政治上的宣传鼓动四个方面阐述了南区的动员成果之所以优于同时间内的西区的原因,而西区做起这些工作来敷衍了事,所以最终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清涧、安塞、延川几县过去扩红工作方式不太好,存在有很多问题,《红色中华》报刊文将这些教训进行了总结归纳:第一,没有消除群众中的落后观念。在部分群众中间存在着愿上游击队不愿上大部队的观念,反映到实际中是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想法,这是由于动员中没能做好充分的宣传解释工作,没有耐心地向群众解释他们提出的疑问,加之反革命分子对红军的造谣破坏,导致群众以为当游击队就可以不离开家乡,当红军就要走很远的路,还要受冻挨饿。第二,平均式的领导。个别县区对待扩红工作态度消极敷衍,只平均分配几个工作人员到各村去动员一下便草草了事,没有根据区域大小、人口密度等实际情况去安排布置工作,常常会出现地广人密之处人手不足、人烟稀少的地方浪费人力的问题。第三,干部动员不充分。有一些干部没有把扩红当作中心任务去完成,不关心扩红工作进展情况,也不深入群众去开展动员,经常只是下达指令后坐在办公室等胜利,派出工作人员后便置之不理。还有一些干部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各种借口推脱抵触当红军,导致各地干部当中自发参军的人数很少,不能给群众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第四,领导机关忽视集中问题。在动员完成后,没有将已报名的新战士们立即集中起来,送到军事部和补充师训练,使干部和群众中当红军的热潮放松减退,以至于要集中时不能集中。

与之相反的是,瓦窑堡举行“五一”大检阅大示威会时,赤卫军整班人全体报名加入红军,创造了赤卫军加入红军的新纪录;延水北区改变工作方式,三天扩大三十名新战士加入红军,扩红工作取得了大进展;子长纠正了过去的错误之后,不到一月便将动员计划超额完成。《红色中华》报从一系列先进县区的实践中提炼出了他们的成功经验:第一,要在群众中树立正确观念,各县领导机关要及时揭发并打击反革命分子破坏扩红的捣乱行为,耐心说服群众,积极地向群众解释,加入游击队是光荣的,游击战争是必须重视的,但也要有大部队,只有扩充主力红军,才能尽可能地从正面战场抵御敌人的进攻,大规模地消灭敌人,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扩大红军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反革命分子必然是来破坏扩大红军的”[7],所以有觉悟的工农应当踊跃加入红军。第二,准备工作必须做得非常充分,应当及时召开党委、政府及各群众团体的联席会议,并在工会、妇女会、贫农会等群众组织中讨论研究扩红的具体办法,在群众中进行深入的宣传鼓动营造出热烈的扩红氛围。第三,纠正平均主义的指导方式,抽调能力强的干部组成突击队,去人口稠密的地区进行扩红突击,同时进行优红突击,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优红慰红工作。第四,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肃清错误认知和不正之风,用个别谈话及会议的方式争取干部带头报名参军以此来带动群众。第五,注意集中工作,说服教育未及时归队的战士迅速归队,坚决与顽抗分子开展斗争,对报名的新战士亦使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动员他们迅速地集中起来。

二、《红色中华》报在“陕北扩红”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运用党报推动“陕北扩红”是在充分考虑其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实证明,《红色中华》报的确对陕北的扩红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群众热忱的“宣传员”

面对内忧外患、夹缝求生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根据陕北具体的工作状况及前方战事的需要,做出了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的指示。一方面,扩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紧抓实干以求尽可能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计划,另一方面,群众中广泛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导致他们对扩红号召持有怀疑、缄默的态度。只有真正说服群众,解决好群众的认识问题,消除落后思想的影响,推动群众拥护、参与扩红工作,才能确保扩红动员任务的早日完成。《红色中华》报扩红的宣传鼓动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群众中形成了当红军上前线的热潮。不同于在以往的动员活动中常常采用如张贴宣传标语、题写宣传口号或是派发宣传品等刻板、枯燥的方式,《红色中华》报对陕北省的扩红运动进行了生动活泼的宣传,塑造了红军英勇作战、战果累累、无限光荣的形象,描述了各区人民欢迎战士从前方归来以及庆祝慰劳红军的热烈景象,还以刊登歌谣、图画、书信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扩红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出版周期短、发行快、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以不间断、高强度的宣传攻势将扩红的缘由、路径、意义传达给群众,使得扩红动员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正是由于《红色中华》发扬党报优势,全面深入报道解读“陕北扩红”,唤醒了群众的政治觉悟,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战斗的紧迫性;与此同时大力宣传鼓动“陕北扩红”,使人民群众相信红军的力量,坚定革命的信心,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激情,极大地激发起他们报名当红军的热忱。

(二)凝聚革命力量的“黏合剂”

在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惟有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这就要求在进行扩红工作时必须积极、广泛、坚决争取任何有利于革命的力量。《红色中华》报鼓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扩红,年轻力壮的参加红军,老弱妇孺动员宣传;呼吁党团干部同志带头作表率以此来带动群众,在青年团中提出“一个团员最少要领导一个青年去当红军”[8]的口号,在党的支部和小组中、在党的各项会议里开展深入动员;鼓励赤少队赤卫队整班整排加入红军,还在工会、贫农会、妇女会、互济会等群众团体中进行广泛号召。《红色中华》报抓紧对白军的争取工作,刊文分析动荡的时局与紧张的革命形势,痛斥国民党政府纵容日本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可耻行为,高度肯定各地白军纷纷投入红军的做法,以此说服教育更多白军自觉加入红军来进行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陕北扩红”期间,《红色中华》报勇担党报使命凝聚民心,充分向广大人民群众解释了扩大红军之于民族革命的必要性,强调要注重集体力量,使得群众树立革命的理想信念,推动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红色中华》报履行党报职责汇聚民力,肯定了各级单位组织的扩红成绩,及时提出了需要纠正注意的问题,也注意解决扩红动员中存在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坚决同顽固分子及反革命分子破坏扩红、破坏革命的行为作斗争,进一步增强了红色革命力量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指导工作实践的“教科书”

中央红军初到陕北,较之中央苏区,这里地瘠民贫,群众知识文化水平低,政治基础比较差,红军在这里如何求得巩固和发展是一个难题,陕北省委面对扩红工作基本上毫无经验,所以,陕北的扩红运动便“将群众鼓动看作是一种艺术,深刻探索,注意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去学习,从实际工作中来改正”[9],形成了一个边学习、边总结、边整改的过程。党报往往是指导干部工作的手册,干部的素质能力影响着党的事业,《红色中华》报紧抓扩红动员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实事求是地批评指出一些干部同志在思想上、行动上的不足与错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经过实践验证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红色中华》报讲究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陕北省扩红动员中不同的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灵活宣传、归队运动、突击帮扶、优红慰红等事宜的指导意见,还给予了赤卫队、赤少队、少先队等组织团体很多扩红工作指导。我们党历来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从这些正反经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为新的实践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指引。《红色中华》报从实际出发,通过不断的回顾与总结,从实践中提炼出做好扩红动员工作的制胜法宝,以经验促进实践,以实践提升经验。《红色中华》报作为党报,政治立场鲜明,体现党的意志,既是“陕北扩红”过程中的思想教材,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正气肃风、拨乱反正,又是指导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扩红运动指明道路,生动体现了“教科书”般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红色中华》报自觉履行党报的职责,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通过对陕北省扩红运动积极、广泛的宣传报道,使中共中央的扩红号召深入人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推动“陕北扩红”的艰巨任务在八九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壮大了陕北的红色革命力量。《红色中华》报在“陕北扩红”的运动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出的重要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意识形态建设,做好做实宣传动员工作具有学习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红色中华动员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我的大陕北
国防动员歌
党建地图·陕北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国防动员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