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开学季”有什么讲究?

2023-02-28刘中才

十几岁 2023年2期
关键词:朱砂校服学费

文/刘中才

现代社会,但凡遇上开学季,各地学子都会背上行囊,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重返校园,开启新学期的生活。

古代既没有火车飞机,也不具备自驾出行的条件,但是古人开学却远比今天显得庄重。从离家之前到入校以后,古人的开学过程透着满满的仪式感。

开学带什么,穿什么

从古至今,入学皆需准备学费,这既是对授业教师的酬谢,也是对知识的尊重。古人将学费称为“束脩”。作为六礼之一,束脩早在孔子时代就已施行,《礼记·少仪》中有言:“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古代学生缴纳的束脩一般以实物为主,鲜有钱币,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多数寒门学子只能以物代之。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束脩也慢慢改为铜钱或银两。

现在的学生开学后都会收到校方准备的校服,校服规格一致,穿上后显得统一有序。古时为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也会在开学前准备一套正式的校服,名为“青衿”。“衿”的本意是指汉服的交领,青衿就是青色交领的深衣。《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应是“青衿”一词的最初来源。

北周的庾信在《谢赵王赉息丝布启》一文中说:“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由此可见,古人开学穿青衿,与今人返校穿校服有异曲同工之妙。

求学路漫漫

校服和学费准备妥当的同时,读书人还要备足路费。古人出行艰难至极。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李白春节为何不愿回老家过年》的文章。其中提到李白回一次四川江油老家,需要从都城长安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宝鸡市的大散关,再搭乘马车经由陈仓道辗转汉中,随后翻越秦岭和大巴山,沿着金牛道继续走到广元,最后抵达江油。整个行程一千八百里,路上行程一个月,雇佣马车和住宿花费不菲。所以,不备足路费,难以远行。

一切准备就绪,上学便可以提上议程。各地学子会背上行囊奔赴远方,古人把书包叫做笈囊。《说文》中解释,笈囊,多用竹、藤编织,用以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这便是书包的雏形。

开学仪式的古今之别

现代社会,开学先要报到,登记办理入学手续,然后举办一场隆重的开学典礼,此后正式开启学习生涯。古代开学仪式的流程复杂些。在古代,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无论出身贵贱,若要开蒙入学,一定要行“入学礼”。“入学礼”主要包括“正衣冠”和“开笔礼”两大环节。开笔礼分为朱砂开智、描红开笔、击鼓明志三个部分。朱砂开智时,授业老师会用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子眉心处点上一颗红痣,寓意学子自此启智明理;描红开笔时,学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写入学后的第一个字;击鼓明志时,学子们依次排队走到鼓边,擂鼓的同时高呼人生理想。

由此来说,古人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与今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开学之“礼”的重视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尊重。所以,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从不缺乏博学大儒。他们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素材赏析

各种“入学仪式”不仅仅是为了赋予开学一种仪式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式背后的文化意蕴和美好希冀。开学了,便意味着收拾好心情,端正学习态度,做好开启新征程的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知识的馈赠。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朱砂校服学费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我的兴趣班学费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朱砂记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含朱砂、银朱蒙药的安全性研讨
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组织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