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实施研究

2023-02-27蒋银慧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图表表格文本

蒋银慧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江苏 常州 213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众多一线教师纷纷投入到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中,希望可以改善以往教学方法中的不足,总结出更加有效、高效的教学措施,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产生的,相较于常规的单篇文本阅读方式,非连续文本在语言与结构形式上做出了创新,属于间断性的文本,主要由逻辑、语感不严谨等段落层次所构成,常见的非连续阅读文本有图表、图解、说明书、广告、目录、索引、数据表格、公告等,要求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后,对其中包含的信息做出说明、解释与讨论,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时间短,许多教师并未掌握有效的应用策略,导致教学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学习任务群视角的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一直以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与带领下,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以及学习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非连续文本的教学功能,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学习任务群与非连续文本阅读概述

(一) 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顾名思义,“学习任务群” 就是由一定的内容构成的任务群体,教师通过任务群体设计,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各项活动,以任务群的建立引领学生获得学习成长以及素质发展。[1]简而言之,学习任务群就是“学习”+“任务”+“群”的统称。学习任务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极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将侧重点放在“学习” 上,而非“教学”,这种理念的确立对于教师具有启示作用,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调“任务” 的执行者与完成者皆为学生;第二,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 而不是“要求”,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己带着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是带有目的性与方向性的,任务可以是他人布置的,也可以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任务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有目的性地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让学习行为的发生源于学生自身,焕发教育的魅力;第三,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并不是单个或独立的任务布置,更强调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主张学习任务之间的递进性,能通过高度相关的、层层递进的任务布置,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 非连续文本阅读的概念

“非连续文本” 是相对于句子、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 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易于比较、实用性强、概括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生活、社会以及学习中。[2]与常规的连续文本不同,非连续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并非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直线性连续呈现,而是多维分布呈现文本,承载信息的媒介不只文字和符号,还可以是图像、音像等,如统计图、函数图形、地图等属于二维空间分布,运用3D 技术呈现的信息属于三维空间分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非连续性的文本,提升学习者对图文结合材料的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进而发展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关注非连续文本的阅读,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引领学生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在信息处理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形成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实施策略

(一) 依据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目标,为学习任务群设计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也是教师组织与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W.迪克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中明确指出了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考虑到学习者的真正需求,提升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精准性以及指向性,立足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学情,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群内容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后续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解读新课标内容,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方向。以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中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要注重阅读一些简单的非连续文本,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习能力,获得人文素养的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文本初步认知能力、有价值的信息的提取能力,同时渗透人文素养,增强非连续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树立生活意识,形成从生活中吸收养分的良好学习习惯。[3]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与教学要求,有目的地设计学习任务群。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句段运用” 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以“元旦联欢会” 为主题的海报内容,要求学生阅读海报,找出其中蕴含的关键信息,并说一说自己对“元旦” 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本课将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为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指明了方向,可以促使教师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融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 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资源,为学习任务群设计做好准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非连续文本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并掌握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资源,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做好准备。但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关注整篇的文本阅读,忽视了教材中的其他非连续性阅读资源。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写中纳入了许多的非连续性阅读信息,如图片、注释、提示、点评等,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出非连续文本资源,发挥出教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有作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种非连续文本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通过阅读非连续文本内容,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领学生认清非连续文本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关系,学会利用非连续文本助读、助学,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4]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的王国” 为例,本单元借助文字的形式打破了常规的以句段为标志组成成篇的安排方式,将多篇独立的文章组合在了一起,组合的文章在某种特定的关系中存在相互补充的作用。除此之外,文章中插入了“汉字演变表” “历代书法作品插图” 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资源。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发现并利用教材中的表格插图以及文字信息,带领学生在科学组合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中提升对汉字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解读能力。

(三) 通过学习任务群布置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非连续文本阅读方法

非连续文本种类繁多,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想要提高学生对非连续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需要教师借助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方式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非连续文本材料的阅读技巧,促使学生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中积累基本知识,将吸收的阅读经验转化为阅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小学生系统地学习非连续文本阅读方法,教师可以设计非连续文本阅读专题活动,帮助学生获得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的锻炼。[5]

如在图表、表格类的非连续文本阅读中,图表文本通常为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组成,表格文本通常由文字、数据或符号组成,具有直观、简明、信息量大等特点。在指导学生掌握图表和表格类的文本时,需要学生具备抓住信息要点以及综合信息的能力,能在对图表和表格的阅读中整合有价值的信息,读懂图表或表格中表达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中设计“解读常见图表、表格” 的专项活动,要求学生在本次专项活动学习中掌握常见图表、表格的显著特征,能从标题、表头、数据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揭示出文本所反映的信息或问题,掌握信息归纳、整理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此次专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对比图”,如图1 所示。题干内容为: “阅读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对比图,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出北京水资源的现状”。在图表的解读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的数据观察与对比,标题的阅读以及数据的对比,提取出主要信息。一名学生在阅读后表示: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志,说明北京市的水资源不足,迫切地需要实施节水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题干内容的阅读明确了学习任务,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中把握了背后存在的规律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思维敏锐性,学生能在阅读非连续文本后,做出总结并提出个人的观点。见图1 所示。

图1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对比图

(四) 读写结合的学习任务群设置,升华非连续文本阅读效果

非连续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阅读是输入性意义建构的过程,绝非学习的终点。在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非连续文本阅读后的写作表达平台,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设计学习任务群,进一步提升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树立读写结合的教学意识,形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观,引领学生在读写相长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动态螺旋的发展。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 一文的教学为例,课文中通过方框、图表等形式为学生展示了非连续文本,通过阅读,学生能基本掌握鲸的体型、进化过程、生活习性等,让学生对于鲸这种动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1.阅读文本信息,通过拟小标题的方式梳理出关键信息;2.完成表格的填写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表格信息的填写,有条理地整理出鲸的体型大小、生活习性以及繁殖后代三个方面的资料,能以表格的方式向他人介绍鲸;3.完成一篇400 字左右的作文,要求有条理地介绍鲸鱼,语言流畅,情感丰富,有理有据。一名学生在表格信息的填写中,给第1 个自然段加入的小标题是“鲸的体型”,纳入了 “体型大小”;第2、3、4、5 自然段的小标题分别为“鲸的进化” “鲸的食物” “鲸的呼吸” “鲸的睡觉”,这几个段落讲述的是“鲸的习性”;第6 自然段的小标题是“鲸的繁殖”,归为“繁衍后代” 中。教师可以范恩图为教学工具,要求学生利用范恩图比较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方面的差异。一名学生在范恩图中写下的内容为: “须鲸” 图中“没有牙齿,水柱是垂直的”,“齿鲸” 图中 “有牙齿,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须鲸和齿鲸集合的部分“都是用肺呼吸,均需要繁殖,寿命长”。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非连续文本特点与功能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书写与运用图表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向深度的非连续文本学习,学生能在阅读非连续文本后,完成非连续文本的制作任务。

猜你喜欢

图表表格文本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统计表格的要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