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原则与方法探析
2023-02-27黄丹丹
◎ 黄丹丹
(涿州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河北 涿州 072750)
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新经济形势下,有关部门应结合市场发展特征,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强化食品监管力度,确保人们购买到质量安全的食品。同时,遵守相关监管原则,汇总现阶段监管不足之处,实行针对性监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和重要性
1.1 监管对象
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保健食品、日常消费食品属于主要监管对象,相关部门需要明确不同类型食品的生产流程和加工要点,严格按照监管标准展开系统化检查,严厉打击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当前,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但不乏一些不法商家售卖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保健食品监管工作中,相关人员应重点检查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等。日常消费食品监管主要包含食堂、冷热饮品店、盒饭经营、餐饮摊等,着重检查营业资格、卫生条件、食品材料质量等。
1.2 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持续化发展,食物种类更加多样化,可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工生产出不同口味的食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其中,食品加工过程涉及食品原材料采购、存储、运输等环节,一旦某个环节未能满足要求,将产生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国家应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明确自身主要职责,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①推动食品行业高效率发展,扩大食品厂的规模,规范企业加工行为,寻求运营效益最大化[1]。②强化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体系,构建稳定的市场环境。③确保饮食安全,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2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原则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效果,相关部门要根据食品的类别和质量标准,站在动态化、客观性和周期性角度,在遵守相关监管原则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监管制度和方案,降低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①遵守客观性、合作性原则,展开抽样检测、周期性检测等,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筛查和解决监管质量问题,以免出现无效工作情况,避免各个部门之间产生重大的矛盾。②遵守以事实为依据的工作原则,开展任何工作前都应搜集相关资料,用事实数据说话,从根本上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进入市场[2]。③遵守周期完备性原则,从食品产业链层面出发,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动态化监管食品生产流程,实时更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自动化追溯各类安全问题,促使质量安全监管更加透明化,便于多个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整改不合理之处,并能借助抽检的方法,合理控制各类质量安全问题,构建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④遵守透明化、公开性原则,确保整个食品安全监管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平性,灵活调整监管力度,采用最佳的监管模式,以获得准确的监管结果,编制内容完整的评估报告。
3 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着相关企业发展前景,为此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系统性分析食品质量安全主要影响因素,从各个层面入手展开监管工作,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其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包含两方面。①化学药剂使用不规范和环境污染。现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生态环境被严重污染,且水污染现象日渐加重,制约了农业发展脚步,并且土地金属含量增加,导致农副产品存在较高安全隐患。加之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所生产的食物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损失,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②检测技术运用不合理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如对食品展开抽样监管时,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3]。
4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方法
4.1 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相关部门应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坚持标准、开放市场、强制退出为工作原则,打造开放化的食品市场环境。对各个交易环节进行动态化监管,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立刻要求其退出市场,进行严厉处罚,以此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出现。市场准入制度包含进入市场、市场交易、退出市场3 个流程,涉及食品检测制度、协议准入制度、备案制度等,通过有效实行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利于实现全方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管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市场环节为例,相关部门需重点落实标准准入制度、食品备案制度、票证准入制度、协议准入制度,了解不同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价值,使监管工作延伸至食品生产和加工各阶段。①标准准入制度。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统一食品市场的准入标准,要求所有销售的食品都符合法律规定,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生产高于质量标准的食品,还需根据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地方特色,针对性建立地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②食品备案制度。食品经营者按照监管系统的要求,依据食品的执行标准、检测结果合法备案,便于执法者和消费者查询,也能提高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度。③票证准入制度。在食品市场中票证属于食品的身份证或通行证,不仅能够反映食品质量,还为食品生产流程追溯提供资料。④协议准入制度。对于市场售卖的食品,需要制定规范化的定向进货渠道,确定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加强事前监督,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厂进店、产销对接等模式,落实票证准入制度,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维持食品市场秩序。
4.2 完善食品检测流程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应重点完善和优化食品检测流程,明确食品分类抽样检测的要点和难点,加强风险监测和管理力度,严格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杜绝检测流程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①学习并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分别管理果蔬类、奶脂类、肉食类等食品,根据不同食品的保存要求和生产流程,制定不同的检测方案。并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系统性收集和分析检测数据,为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②根据抽样检测结果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分门别类,便于后期查找和应用。抽样检测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食品检测各个流程的要点,从生产、包装、存储等环节入手,一旦发现检测结果未达到要求,能够立刻向上级部门上交检测报告,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③进入食品抽样检测和评估阶段,应确保整个检验流程透明化、公开化,并利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或者采取追溯技术、检测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系统化分析抽样检测结果,再针对性制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④采取动态化的监管模式,实时跟踪食品生产,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4.3 建立完善的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出现,通过分析各类安全事故可知,传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为此需要及时转变监管模式,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监管理念和方法,由传统事前审批、事中抽检、问题解决、处罚监管模式,转变成全过程风险评估和预警的监管模式,并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特征,建立完善的全过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真正做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评估,不放过每个流程和细节[4]。
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级监管部门应遵守相关监管原则,明确自身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树立科学化的监管理念,以“打防结合、关口前移”为工作方针。重点管理特色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块状产业,并根据此类产业的运营特征,针对性建立全过程风险评估体系。同时,利用新型食品检测设备和技术,细致化排查和鉴定有毒有害物质,编制内容准确的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有效的风险预警措施,将各类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内,突出监管工作开展价值。另外,从多个角度入手,收集和分析食品信息资料,实时预报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对于潜在食品质量隐患,应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全过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有助于由事后监督转变成事前预防、由被动应对转变成主动出击,弥补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不足。
4.4 制定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
食品安全事件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相关部门应深度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以及处理方法,吸取经验和教训,并能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提前制定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由市场监管部门、卫健部门等负责,共同处理和管理各类突发事件,短时间内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成立协调机构,各个部门委派专业人员负责,做到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尽可能提高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质量,得到公众的认可,凸显有关部门的设立价值[5]。
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做到统一检查计划、统一检测经费、统一检测品种、统一信息发布,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混乱、传递不及时、工作进度慢等问题,避免相关工作人员一时间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而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旦发生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各部门能够通力合作展开抽样检查、流调处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法,防止错过最佳时机,造成事件危害范围持续扩大。制定灵敏应急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监管的高效化、公正性、公平性,降低经济损失。
5 结语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引起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应明确岗位职责,树立较高的责任意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明确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确定主要监管对象以及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采取多样化的监管方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实际工作中,应立足于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制定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全过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检测流程,推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