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渊源、政治智慧与时代价值
2023-02-27袁秉达
袁秉达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上海 200233)
一、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渊源与文化底蕴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绝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 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就其内容而言, 党的统一战线的根子深深扎在当代中国社会物质的、 经济的事实之中; 就其形式而言, 党的统一战线是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和创造性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魂脉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马克思、 恩格斯从解放全人类的宏伟目标出发, 高度重视统一战线。 在他们的著作中, 统一战线这个概念起初是指资产阶级用来对付无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后来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斗争水平的提高, 他们认为无产阶级也可用自己的革命统一战线去对付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统一战线。 早在1847 年, 马克思、 恩格斯就有了两种统一战线的思想。 他们指出: “现在存在着一种各民族的资产阶级兄弟联盟。 这就是压迫者对付被压迫者的兄弟联盟、 剥削者对付被剥削者的兄弟联盟。 一个国家中个别资产者之间虽然存在着竞争和冲突, 但资产阶级却总是联合起来反对本国的无产阶级; 同样, 各国的资产阶级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互相冲突和竞争, 但总是联合起来反对各国的无产阶级。”[1]400“既然各国工人的状况是相同的, 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 他们又有同样的敌人, 那末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 就应当以各民族的工人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族的资产阶级兄弟联盟。”[1]411-412
1. 统一战线的科学内涵
统一战线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统一战线, 是指 “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 (包括阶级、 阶层、 政党、 集团、 民族乃至国家)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 在保证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是一个专门化的利益综合组织”。[2]狭义的统一战线, 特指无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 这种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各个历史阶段,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 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 并同其他阶级、 阶层、 党派、 集团及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原本是在政治斗争中形成并运用于政治领域的组织形式, 后来延展到政治、 经济、 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总体来看, 在马克思、 恩格斯的浩瀚著述中, 使用统一战线范畴的情况, 大体可以分为五类: (1) 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反革命统一战线; (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 (3) 工人政党同其他政党之间的统一战线; (4) 国内组成的统一战线; (5) 各国之间互相联合的国际统一战线。
扎根于中国大地,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融合、 体现鲜明民族特色和巨大政治优势的统一战线, 具有自身特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讲的统一战线, 是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3]中国共产党还善于从我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和独特功能的维度, 生动形象地阐发统一战线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明确指出: “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 建设、 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3]
2.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
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并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的号召[4]65-66。 马克思、 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历史进程中, 积累了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 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 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这些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理论来源和行动指南。
第一, 加强工人阶级政党之间和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 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 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 实现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 是联合无产阶级以外的同盟者,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最重要的基础。
第二,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在一切农民国度中, 农民对革命的态度关系到革命的成败。 无产阶级革命若没有农民的合唱, 它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对无产阶级来说, 农民不仅是一个劳动阶级, 一个受剥削、 受压迫的阶级, 而且是一个人数众多、 经济上政治上极端重要的阶级, 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同盟军问题是统一战线根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 无产阶级可以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 但是, 这种联盟必须坚持又联合、 又斗争的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 工人阶级政党在各阶级及其政党结成的统一战线中, 一定要保持自己在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不能放弃对同盟者的错误“采取批判的权利”。
第四, 必须加强工人运动的国际团结和亲密合作。 马克思、 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的口号。 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也强调: “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 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 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 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5]475, 以便“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5]478。 这是无产阶级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第五, 无产阶级必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互相支援和互相影响的。 解决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而进行解放斗争的民族则是无产阶级“最好的同盟军”。 工人阶级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既是自身解放的需要, 也是最终解放全人类的需要。
第六, 必须把策略的灵活性同原则的坚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马克思在为第一国际起草纲领章程时, 清醒地认识到要把共产主义的观点用当时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 重新觉醒的运动要做到使人们像过去那样勇敢地讲话, 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就必须实质上坚决、 形式上温和。 他在修订国际工人协会纲领章程时, 始终注意坚持《共产党宣言》 中的基本原则, 同时, 又作了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把策略的灵活性同原则的坚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之一。
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已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 列宁对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并形成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新贡献,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深刻地分析了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统一战线的原因; 第二, 进一步发展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第三, 提出了实现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的国际联合问题; 第四, 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矛盾和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者的思想; 第五, 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革命性妥协” 的策略; 第六, 科学地揭示了统一战线的长期性; 第七, 提出要争取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专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并且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的统一战线理论最鲜明的特色是实践性。 1864 年马克思参与创建和领导的国际工人协会 (即第一国际)、 1889 年恩格斯推动组建的“社会主义国际” “社会党国际” (即第二国际) 和1919 年列宁领导创建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 都是国际工人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共同形成的国际统一战线组织,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都发挥了推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的效果。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是党的统一战线的根脉
扎根中华大地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统一战线, 是最具民族特色、 文化魅力和政治优势的统一战线。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 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才能更真切地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 其中别具一格的 “和合文化” 为党的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习近平指出: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 中国‘和’ 文化源远流长, 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6]
中华文明流传千年而积淀的“和合文化” 的深刻内涵是以和为贵, 主张“和而不同”, 弘扬“和合” 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提倡“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学而》)、 “均无贫, 和无寡” (《论语·季氏》)、 “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等等。 中华“和合文化” 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处世方式, 而且是调解人们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基本法则和政治规则。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并传承和平、 和睦、 和谐的坚定理念。 以和为贵, 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 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 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 深深地浸润着 “和合文化” 的底蕴,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和平性、开放性、 包容性等鲜明特性。
其一, 浸润于“和合文化” 的统一战线蕴含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 形成了多元一体、 团结集中的统一性。 “向内凝聚” 的统一性追求, 是文明连续的前提, 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 团结统一是福、 分裂动荡是祸, 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 顾名思义,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最鲜明的标志性特征, 就是“统一”。 大家为了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共同志向而走到一起, 统一计划、 统一部署、 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决定了国土不可分、 国家不可乱、 民族不可散、 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这种根深蒂固的“统一性”, 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根基中, 扎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心灵中, 具有牢不可破的稳固地位。
其二, 滋养于 “和合文化” 的统一战线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 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 化解冲突, 凝聚共识。 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 血缘世系、 宗教信仰等, 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 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 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统一战线, 最大特点和独特优势就是 “求同存异、 多元包容”。 这种民族文化禀赋的 “包容性”, 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 阶层、 政党、 集团、 派别等群体的切身利益、 政治主张和文化差异得到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求大同、 存小异, 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和包容。 统一战线越包容, 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 就越会绵延不断。 所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虽历经百年, 依然生生不息、 源远流长、 绵延不绝, 体现了顽强的生命活力和时代价值。
其三, 熔铸于“和合文化” 的统一战线彰显中华文明的和美性。 中华民族历来主张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虽然各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不同, 但带给不同民众的心灵体验是相通的, 不同文化可以和而不同、 和谐共生。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通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 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政治智慧与诗化艺术的有机融合。 从美学角度看, 诗词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成就的文学结晶和艺术瑰宝。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从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到明清小说一路走来, 中华诗词文化始终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魅力。 毛泽东是诗词大家, 人称“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最新成就, 也是毛泽东思想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者们普遍认为, 毛泽东在诗词中有政治家、 思想家、 军事家、 文章家等多种角色, 但是他首先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政治身份是第一位的。他的诗词“首先反映了他的政治信仰, 以共产主义理想开辟新境界”[7]。 甚至有学者认为毛泽东诗词是 “诗意化的政治隐喻”, 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是独具魅力的高级统战形式。[8]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 有感而发、 有的放矢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词中, 发挥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巨大功能。 毛泽东抗战时期诗词是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诗化表达, 通过诗词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告诉人们全面联合是救亡图存的唯一道路。[9]毛泽东诗词中生动呈现的统一战线诗化艺术效果与政治教育意义非同凡响。 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文艺是教育人民、 打击敌人的强有力武器。 他说, “我没有别的武器, 就是写了几首诗”,但是正是这些统一战线的诗化艺术成果, 成为教育人民、 团结人民, 克敌制胜、 化敌为友的有力武器。 他认为, 做任何工作都要团结最大多数的群众, 并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 毛泽东以诗词方式赞美工农联盟的诗句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十万工农下吉安” “百万工农齐踊跃”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还以诗词形式反映了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诗化意境和政治实践。 1937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祭拜黄帝陵, 毛泽东写了著名的 《四言诗·祭黄帝陵》。 这篇祭文采用四言诗的形式, 一方面概述了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创建大中华的丰功伟绩, 一方面谴责了清政府近百年来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 同时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 收复国土、 保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语言朴直, 内涵丰厚, 爱国报国卫国之情充溢其间, 浩荡正气令人感奋。①其中有诗曰: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②毛泽东不仅赞颂了中华民族先祖的丰功伟绩, 而且以维护始祖“黄帝” 的业绩来凝聚民心、 积蓄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 以炎黄子孙的名义弘扬中华文明、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意志, 深刻表达了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强有力地激励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并将其转化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 统一战线的三个鲜明特性, 即多样化统一、 多元化包容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 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统一战线的历史必然、 文化底蕴、 深厚根基与独特优势。
二、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百年历程与成功经验
1922年7 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党中央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正式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 的议决案》。 文件明确指出: “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 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正式提出。 一百年来, 在革命、 建设、 改革开放时期和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到重要位置, 汇聚了浩浩荡荡的磅礴力量, 积累了党关于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 理论结晶和巨大成就。 统一战线因党而生、 伴党而行、 缘党而强。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形成了一整套统一战线的理论、 路线、 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为马列主义统战理论增添了宝贵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联合战线” 或“联合阵线”
从1921 年到1927 年, 在反帝反封建大革命中, 我党促成了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 推进大革命的发展。 1922 年7 月, 中共二大作出同中国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定。 1923 年6 月, 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 决定与代表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利用国民党的基础, 扩张革命力量, 形成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共产党员、 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与此相应, 1924 年1月, 中国国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确定了 “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中国共产党推动并组建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帮助国民党实行了改组,联合起来打败了北洋军阀政府, 兴起了大革命的热潮。 但是, 1927 年, 由于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只要联合不要斗争”, 致使革命失败。 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 没有统一战线便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中国共产党不但要建立统一战线, 而且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共产党要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的), 在统一战线中放弃党的领导权, 采取右倾投降主义, 就会断送统一战线、 招致革命失败。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党的八七会议及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新方针,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党创建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1927 年到1937 年的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组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打退了国民党政府的多次“围剿”, 使革命力量重新得到很大发展。 但是, 由于党内“左” 倾错误路线的代表者对民族资产阶级以至上层小资产阶级采取“一切斗争” “否认联合” 的错误政策, 导致四面树敌、 孤军作战, 致使革命遭到严重损失。 1935 年, 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 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这一期间,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巩固和壮大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在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胜利完成了红军长征, 开拓巩固革命根据地建设; 另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另辟蹊径, 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文化战线的统一战线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筹划下, 1930 年3 月有党内外作家参加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在上海成立。 随后, 中国社会科学家、 戏剧家、 美术家、 教育家联盟(分别简称“社联” “剧联” “美联” “教联”) 以及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也相继成立。 同年10 月, 各左翼文化团体又共同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 “这支左翼文化新军在党的领导下, 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文艺创作等活动, 形成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10]149, 在文化领域别开生面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3.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即从1937 年到1945 年由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愿意抗日的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 我国出现抗日救亡运动热潮, 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要斗争, 中国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把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 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御外敌, 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毛泽东指出: “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 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 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只有这样的力量, 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 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 因此, 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 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11]1551935 年8 月1 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 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即“八一宣言”), 主张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党的瓦窑堡会议决议, 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此基础上,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的发表和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谈话的发表, 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共产党推动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期间, 在政策上实行了一系列的转变: 如改没收地主土地为减租减息政策, 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的组成人员中实行 “三三制”③; 对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采取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 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政策; 在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上执行了 “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反共顽固势力” 的方针和与之相配合的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在对反共顽固派的投降、分裂、 倒退阴谋的斗争中, 坚持了 “有理、 有利、 有节” 的原则, 在领导权问题上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等等。 通过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经过全民族团结奋斗,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实践证明, 抗日战争期间统一战线的经验是丰富的、 全面的、 成功的。
4.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以后, 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 民主, 建设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 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 1945 年春夏之交中共七大召开时, 毛泽东就提出, 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 政策而不是 “杀头” 政策。 党中央考虑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避免内战, 实现和平建国。 1945 年8 月28 日,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 亲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 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 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 诗人柳亚子赋诗, 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 张治中也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10]271重庆谈判长达43 天, 最后双方正式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 但是, 1946 年6 月, 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 挑起内战, 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1948 年, 中国共产党发布 “五一口号”, 号召 “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团体、 各社会贤达, 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一号召得到广大人民和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和爱国同胞的广泛响应,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开始逐步形成。
在1946 年至1949 年的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共产党联合工农兵学商、 各被压迫阶级和人民团体、 各少数民族、 各地的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 组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这个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扩大, 直至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9 年10 月1 日, 新中国建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的架构中,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大力推进统一战线, 取得新的历史性的成就。 与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性质相适应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统一战线
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 年, 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农村走向城市、 从打碎旧世界到建设新世界、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把握了新政权组建和新社会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不仅为社会主义祖国奠定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作出了贡献, 而且自身发展也走向了制度化、 法制化、 程序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 于1949 年9 月召开,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 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为副主席, 同时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 人和由180 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共同纲领》 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确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强调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肯定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 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一道参加人民政府和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制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指出各人民团体的性质、 任务和组织形式虽各有不同, 但都负有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 《共同纲领》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这一阶段的统一战线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未完成的任务, 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抗美援朝斗争、 土地制度改革、 镇压反革命和巩固新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统一战线
1953 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以后, 全国兴起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从1953 年到1956 年, 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指出, “一定要运用统一战线的武器”。 强调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农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另一个是劳动人民同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剥削者及其代表的联盟, 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通过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促进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赎买政策, 用和平改造的方法, 逐步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成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实践证明, 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利用、 限制、 改造的方针, 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团结、 教育、 改造的方针是成功的。 这一伟大胜利, 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1954 年9 月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职权)。 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政治协商和团结人民的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采纳了《共同纲领》 的基本内容并有新的发展, 成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 也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证。
1954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 把文教、 科技方面的统战工作也列为统战部门的工作重点。 1956 年,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指示》。 党中央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 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总体上看, 这一阶段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展开, 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
3.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
1956年, 以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为标志,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全面推进 “四个现代化” 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统一战线进入崭新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八个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
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针,确保 “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 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 有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性”。 毛泽东曾经指出,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大家知道, 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 但是有了民主党派, 对我们更为有益。 互相监督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 作批评。 互相监督不是单方面的,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56 个民族共同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之中。 党和国家在国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制, 不搞联邦制。 在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策、 推行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 这些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 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统一战线有了制度安排、 法制保障和大政方针, 在处理民族、 宗教等问题, 增强民族大团结和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 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左” 的错误, 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干扰统一战线正确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特别是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 的严重挫折, 导致统一战线工作遭受极大损失。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 统一战线确实是我们党和国家须臾不可离开的重大法宝, 是统一战线命运共同体的护身法宝。
(三) 改革开放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进入了以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形成了建立在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成果。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 发展和实践创新,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肯定了统一战线在新时期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仍然是一大法宝。 我们要完成建设祖国, 统一祖国和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这三大任务, 离开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是绝对不行的。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夺取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2. 丰富、 发展了统一战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发挥两个联盟相互促进的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又包括全体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仍然存在两个联盟, 其提法、 内涵与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个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 另一个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同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者的联盟。 不同时期的两个联盟都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无论在革命时期、 建设时期, 还是改革开放时期, 工农联盟总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主体。
3.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 包括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概念的提出, 统一战线范围不断扩大。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统一战线的对象会越来越多。 其中包括: 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非党知识分子干部、 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 原工商业者、 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爱国的宗教领袖人物、 去台人员的家属和亲属、 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 归国侨胞和海外侨胞。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又会出现新的统战对象, 如个体劳动者、 民营企业家, 以及来我国投资举办企业的外商、 外商代理人、 高科技人才、 高级管理职员, 等等。
4. 明确规定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是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进一步集中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伟大目标上来;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5. 新时期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统一战线机构设置和工作部门得到完善和巩固。 例如, 基层县一级党政机关实施“集中办公、 有统有分、 交叉兼职、 归口管理” 的大统战工作体制, 由县委统战部对县政府的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 台湾事务办公室、 侨务工作办公室实行归口领导, 并受县委委托领导县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县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工作。 经区委批准, 区台办、 侨办、 民宗办与统战部合署办公。 受区委委托, 对区工商联、 区侨联实行归口领导。 一般常设机构是一部: 统战部本部; 三办: 民宗办、 侨办、 台办; 两联: 工商联、侨联; 一院: 社会主义学院。
6.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 统一祖国” 的方针, 反对任何分裂祖国、 破坏祖国统一的企图。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以社会主义为主体, 允许台湾、 香港等少数地方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的社会主义和台湾、 香港、 澳门的资本主义可以互相支援, 和平竞赛, 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统一战线工作要为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减少阻力, 增加助力。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
201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与此相应,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时代维度看,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同时, 逆全球化思潮抬头,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 全球性问题加剧,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 绕不过, 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 “灰犀牛” 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底线思维, 做到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党中央更加重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守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统战工作。
从实践维度看, 这十年间, 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召开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 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 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 习近平在这些重要会议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面系统深入阐发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 实践、 战略和方针。 特别是2015 年5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围绕新的历史时期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 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 如何巩固发展统一战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 这是指导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行动指南。 党中央全面部署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 明确统一战线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下的新定位新作用, 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十年间, 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意见》《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 修订了《宗教事务条例》,发布了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白皮书等一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 这些关于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涉疆、 涉藏、 党外知识分子、 民营经济、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侨务工作等系列重要法规和文件, 为新时代统战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组织保障、 法治保障, 有力地促进了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 规范化、 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理论维度看, 实践是理论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一战线的丰富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主要包括: “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 必须解决好人心和力量问题, 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必须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必须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必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必须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 必须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必须把握做好统战工作的规律, 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12]这十二个必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不需要统一战线、 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 新思想、 新方略, 这是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的智慧结晶, 是深刻总结党的统战工作客观规律的重要成果, 体现了党对统战工作认识和思想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学说, 是新时代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指针和行动纲领。
从绩效维度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 就是发展和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政党关系、 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生动活泼、 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部百年统一战线史, 就是百年辉煌党史的生动缩影。 2021 年11 月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把 “坚持统一战线”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 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是我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促进政党关系、 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 阶层关系、 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1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 全国人民大团结、 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三、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政治智慧与时代价值
进入新时代, 我们依然要倍加珍惜和用好护好统一战线这个强大法宝。 “我们搞统一战线, 从来不是为了好看、 为了好听, 而是因为有用、 有大用、 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4]35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央曾经召开了20 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2015 年5 月18 日至20 日,在北京首次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从 “全国” 到 “中央”, 两字之差, 充分体现了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统战工作越来越重视。 一百年统一战线史,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民心、 汇聚民力、 开发民智的高超政治智慧。 党的二十大把统一战线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要求全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用好统一战线 “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 一起来干”。[15]39
(一) 坚持把统一战线当作须臾不可离开的强大法宝
人心向背、 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 是最大的政治。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 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 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把统一战线从策略层次提升到战略层面, 视战略和策略为党的生命, 把统一战线比作重要法宝。 1939 年7 月, 毛泽东在欢送一批青年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的集会上说: “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 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 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 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 这就是统一战线、 游击战争和革命中心的团结。” 仅隔三个月,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中强调指出: “十八年的经验, 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是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三个主要的法宝。”[16]606一个有纪律的,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 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 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 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无论顺过来说, 还是倒过去讲, 统一战线法宝总是位居显要。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统一战线, 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又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 统一战线的神奇之处, 就在于通过化干戈为玉帛、 化敌为友的方式来削弱敌人, 增强自身力量。 历时百年, 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法宝的提法、 理念和实践不断升华, 从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法宝, 从夺取革命、 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到我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诞生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始终视统一战线为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 党通过建立、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最大限度凝聚起无坚不摧、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 在革命、 建设、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了神奇的统战魅力。
(二) 提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工作格局是大统战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 必须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统一战线百年历史表明, 点多、 线长、面广既是统一战线的特点, 也是统战工作的难点。 在新征程上, 必须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 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形成全党共同做统战工作的良好局面。
1. 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与工作部署
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统一战线百年历史表明,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所在。 新的征程上,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要为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工作, 提升统一战线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
2. 中观层面的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
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如果要讲我们党、 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和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几十年的统一战线实践证明, 这个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已根植于我国土壤, 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 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坚持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就必须加强执政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更好履行职能。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 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参政议政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 合作共事能力、 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同时, 我们要把政治协商贯穿于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方位统一战线的实践中, 创造协商民主制度的新经验。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需要制度创新、 体制改革和机制协调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从党中央到省 (区、 市) 各级党委, 都成立了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与统战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纳入成员单位。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以下简称中央统战部) 统一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统一管理宗教工作、 侨务工作, 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并入中央统战部。 各省 (区、 市) 侨务部门基本并入同级党委统战部, 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统一接受同级党委统战部领导。 党委统一领导、 统战部牵头协调、 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3. 微观层面的具体落实和全面推进
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 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 全方位和全过程。 其中包括: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 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 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15]39-40
统一战线的根基在社会基层, 落实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同样需要制度、 体制和机制的保障。要支持基层统战工作进机关、 进企业、 进社区、 进楼宇、 进园区、 进学校的新探索。
(三) 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促进大团结大联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 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由想起毛泽东同志讲过的三句话。 第一句是: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第二句是: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讨论什么是政治时讲的所谓政治, 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 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第三句是: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讲的统战工作是最大工作。 这三句话概括起来说就是: 人心向背、 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 是最大的政治。 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 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 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 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现在, 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所面临的内外形势、 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是变化大, 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 把统战工作开展好。[14]351-352
1.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 靠团结而兴”。[17]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 是百年统战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 在新的征程上, 统一战线工作必须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聚焦解决好人心和力量这个最大政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 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 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 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 找到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17]新时代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旗帜,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通过广泛而有效的统一战线工作, 加强大团结、 完成大联合、 实现大目标。
2. 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化、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把政治底线守住, 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 画出的同心圆就会越大, 就越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体, 巩固和维护这个统一体, 必须坚持和扩大一致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统一战线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只有一致性、 没有多样性, 或者只有多样性、 没有一致性, 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的同志要么过于追求一致性, 要么过于放任多样性, 结果就会动摇统一战线的基础。 只有通过统战工作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 才能凝聚共识、 凝聚人心、 凝聚智慧、 凝聚力量。 新的征程上, 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广泛凝聚共识, 广聚天下英才, 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 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 我国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体是主线和方向, 多元是要素和动力。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次要求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 公民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 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18]与此相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国家统一之基、 民族团结之本、 精神力量之魂, 被写入了2017 年10 月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从胸怀天下的情怀和大历史观看, 新的征程上, 统一战线必须立足发展大势, 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以全局性、 整体性、 战略性视野, 推动构建和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方面的建设。 一方面, 新时代统一战线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大联合。 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 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 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和台湾爱国统一力量, 凝聚侨心侨力。 近日, 习近平强调: “欧美同学会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群众性、 高知性、 统战性的人民团体”,“新征程上, 欧美同学会要增强政治性、 先进性、 群众性, 继续发挥留学报国人才库、 建言献策智囊团、 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 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建设, 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聚天下英才、 广集创造伟力”。[19]统一战线百年历史表明, 统一战线就是基于共同利益基础、 共赢目标指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 生死与共、 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20]
另一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我国提出了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基本内涵和重要原则, 先后发出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全球倡议”, 立足百年变局, 顺应人类发展进步潮流, 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主张通过多一份平和、 多一份合作的方式打造世界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