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益中国革命的苏俄红色报刊
2023-02-27■韩峰
■韩 峰
苏俄作为红色革命的开端,一直打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号召更多的民族国家反抗压迫、反抗本国的资产阶级,进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这一口号进一步拓展,改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这一新的提法。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苏俄开始发行大量刊物,来面向身居俄国的华人,尤其是旅俄的中国无产阶级。这些旅居苏俄的中国无产阶级,大多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就已经来到俄国,他们或做工或营商,也有大批华工参加了赤卫队和红军,成为保护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语言不通,这些华人或华工对身处的政治形势并不了解,对于中国国内的情况也隔膜日久,迫切需要中文媒介来了解苏俄的形势和当时国内的情况,并通过舆论参与到国内革命中来。
面向在俄华工的《旅俄华工大同报》
十月革命后,旅居苏俄的华工已经有了一定的革命觉悟,1917年4月,刘泽荣(民国时中华旅俄联合会会长)带领旅俄华工于俄京彼得格勒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此时的联合会以“辅助旅俄学、商、工三界”为宗旨,不是纯粹的华工组织。此后,由于华工人数不断增多以及华工组织大量涌现,其占比远远超过其他华人,于是,刘泽荣等人根据实际情况,于1918年12月15日在彼得格勒将中华旅俄联合会改名为旅俄华工联合会,该会有会员4-6万人,主要为工人。“联合会是无产阶级组织”,它“越出工会的范围”“具有进行广泛宣传的革命组织的性质”。其任务是“组织华人劳动者与俄国工人阶级共同进行反对外国干涉者的革命斗争”,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工作,促进华工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旅俄华工联合会急需创办机关报来宣传革命思想,加强旅俄华工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苏俄军事当局也希望通过发行刊物来加强对华工志愿部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旅俄华工联合会于1918年底创办了《旅俄华工大同报》作为自己的机关报,在全俄发行,由刘泽荣、张玉春和孙言川担任编辑,材料多取自苏俄报刊的重要消息和文章。苏维埃政府也为《旅俄华工大同报》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纸张紧缺的情况下,由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转请苏俄国家出版局调拨。从1918年底到1920年秋,《旅俄华工大同报》一共出版了五十期,它记录了中华儿女参加十月革命的光辉历史,刊载了大量有关中苏友好的文章。
黑龙江省档案馆藏1920年7月1日刊行的《旅俄华工大同报》第三十一期
由于《旅俄华工大同报》在中国侨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反革命分子对报社十分仇恨。1919年1月19日,反革命分子在该报馆暗杀了编辑张玉春。1920年6月,华工第三次全俄代表大会闭幕,建立了旅俄华工党组织的中央领导机构——共产华员局,将分散在俄国各地的基层中共党员联系起来,并出版了《震东报》和《共产主义之星报》作为宣传和教育的阵地,《旅俄华工大同报》完成了历史使命。1920年底,刘泽荣回国,《旅俄华工大同报》停刊。
面向苏联远东地区中国工人的《工人之路》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了应对内忧外患,避免给予日本侵略远东以借口,俄共中央在苏俄和日本干涉军之间建立了一个包括外贝加尔、阿穆尔、滨海、勘察加和萨哈林等地区的远东共和国作为缓冲区,这是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国家,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保护私有财产。
在这个共和国中居留着大批华工,这些华人在此居留多为做工,营商者只占少数。他们之中有搬运工、船工或船夫、卖货郎、淘金工等。许多华人聚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区域。其中还有大量华工在远东共和国革命军中组成了一支中国旅。面对如此众多的华工群体,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一个舆论宣传的平台,而苏联政府也急需出版一份向华工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引导华工回国参与国内革命的刊物。
黑龙江省档案馆藏1925年8月20日刊行的《工人之路》第一百零五期
1922年3月,《工人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刊,它是由全俄中央职工苏维埃远东部创办,直接面向中国工人的一份中文报纸。报社先后从赤塔迁移到海参崴,后又搬至伯力。这三地分别是远东共和国首都、红色职工国际太平洋书记处及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远东红军特种情报机关的所在地,而实际上的办报人都是身在他乡的中国共产党人,著名的有俞秀松、周达文、董亦湘等人。
这份报纸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大量刊发列宁的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情况也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和剖析,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共五大、六大做出了非常详尽的报道,对中国职工运动也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此外,报中还报道了远东华工的处境和现实生活。与此同时,该报坚决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此后,该报被辗转运往中国国内,它的读者由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扩展至包括国内的共产党员在内的大批人员。从1922年3月创刊,到1938年4月终止发行,其出版时间长达26年,最高印刷数每天达到6800份。
面向旅俄华侨的《前进报》
中东铁路的建立为俄国带来了大批华人,他们做工与营商参半,到1925年,人数已达16万。这些离国已久的旅俄华人也希望在他乡能够看到中国的报纸,了解国内的情况和革命形势,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
1925年夏,正值“五卅运动”兴起,散居苏联各地而不相联络的旅俄华人,自主地要求团结起来,参加中国革命运动。此后,“旅俄华人后援会”成立,这既是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后援,也是组织和教育旅俄华人的机构。1925年12月18日,“旅俄华侨协会筹备委员会”于莫斯科创立刊物《前进报》,这是一份在苏联境内发行的中国报纸。该报为周报,每周五出版,每期4页,全部版面用手写石印,取“前进报”三字,其寓意是:“国内民众自五卅事变以来,已经奋不顾身,迎着帝国主义者的大炮和利刃冲锋前进了!我们要踏着这条血路往前进!旅俄全体中国侨胞,前进到国民革命的旗帜底下来!”《前进报》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它赞成国民革命,支持国民党与苏联合作,提倡国际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
《前进报》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报纸的销售收入、苏联各界的捐助,以及中国籍学生和工人的捐款组成。该报的经费严重不足,其停刊也可能与经费困难有关,出版二十期后便停刊了。
黑龙江省档案馆藏1925年12月18日刊行的《前进报》第一期
这些面向苏俄国内华人的刊物,将共产主义理想的种子撒播到旅俄华人中间,并通过共同的信仰将华人、华工联系起来,为国内革命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