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
——以《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为例

2023-02-26王琛瑜

名家名作 2023年33期
关键词:科里音程奏鸣曲

王琛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发展起来,许多杰出的作曲家纷纷前往美国寻求发展机会。这些作曲家将各种音乐流派与美国本土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繁荣兴旺的美国音乐。然而,序列音乐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音乐的听觉效果和实用性大大降低,难以有效地表达情感。随着城市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渐排斥以序列音乐为主导的极端风格。于是,美国音乐界出现了“新浪漫主义”派别。约翰·科里利亚诺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科里利亚诺坚持认为,作曲家有责任也有义务创作出能够被听众理解的音乐作品。约翰·科里利亚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可听性,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同时也受到各种音乐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多样且综合,他认为并不需要局限于某一种技巧,而是根据作品的需要来运用相应的技巧。因此,他的作品经常融合多种技法,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包括异质因素。

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概述

1964 年,科里利亚诺在意大利举行的“斯波莱托音乐节”国际室内乐创作大赛中夺得冠军后,创作了他的成名作《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首曲子由小提琴家松本达和钢琴家夏尔·瓦兹沃斯共同演绎,成为20 世纪经典曲目之一。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总共由四个乐章组成,是一首调式的抒情怀旧曲。其中,第二乐章采用D 大调,展现了科里利亚诺早期创作风格中质朴、清新的自然基调和细腻的变奏曲技巧。

整体而言,这部作品保持了传统的曲式,如快板奏鸣曲和回旋曲,并广泛运用了对称多调式的技巧。小提琴部分使用自然音阶构建旋律,而钢琴部分则采用多调式结构。此外,在许多音程、和弦和调式之间存在着倒影性的镜像对称现象,这种创作方法使作品在传统与现代、理念与技法之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还采用了附加和弦结构,即将不同数量的不协和音加入三个和弦框架中。这种附加和弦既保持了和弦的基本功能,又改变了和弦的结构,增添了色彩的点缀。科里利亚诺力求在和声运用上达到功能与色彩的平衡,以体现他的创作意图。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得到了梅诺蒂、巴伯、佩斯顿等许多作曲家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科里利亚诺父亲(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的支持。起初,他的父亲一直反对他从事音乐创作,但后来他的父亲开始演奏他的音乐作品,表达了对儿子的支持。

(一)曲式结构

20 世纪的音乐在曲式结构方面展现了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再受传统曲式结构的限制。它可能没有明显的乐句或乐段划分,也不会有明确的主旋律编排,甚至音调的发展也没有规律可循。正如杨儒怀所言,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将特殊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相结合,有才华的作曲家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框架,赋予音乐新的特质和面貌,给听众带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部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既延续了传统曲式,又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它由四个乐章组成,符合传统奏鸣曲的形式。然而,每个乐章的结构都与传统奏鸣曲有所不同。例如,第一乐章采用快板、运用奏鸣曲的手法,并以C 大调为中心,展现出典型的奏鸣曲结构。尽管这个乐章整体上沿用了奏鸣曲的结构,但在调性变化和次级结构方面与传统奏鸣曲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乐章以小行板为主,旋律优美,以D大调为中心。科里利亚诺乐章则以变奏曲为主,每一种变奏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很难给出具体的曲式结构,甚至乐句和乐段的划分也不清晰。正如科里利亚诺本人所说:“主题与变奏贯穿于乐章之中,很难确定其结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部对传统曲式进行拓展和重新定义的作品,融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创新元素,呈现出独特的曲式结构和音乐风格。

(二)创作动机与主题

在共性写作阶段,主题一般指乐曲中的主要旋律音调,如引子、主部、副部等。主题分析是音乐作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旋律的重要性逐渐减弱,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时候,主题旋律并不能很好地表现贯穿整个结构的主题发展。因此,人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课题最基本的动机上。

动机是反映作品内在逻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以音程和节奏相结合为特征。通过在音乐中反复出现,动机使作品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重复可以是原始的、变化的或者发展的。一首音乐作品通常包含多个主要的创作动机,这些动机可能与主题无关,但在作品中却反复出现多次。

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主题—动机及其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结构。以第一乐章为例,其中包含两个动机。第一个动机是主部主题的核心构成动机,由G-A 的二度音程和B-C 构成。第二个动机在引子部分的第五小节中被提取出来,主要由两个声部错位的和弦组成。由于第二个动机经常与主部主题交织在一起,所以本文将与主部主题一起进行分析。

主部的主旋律以欢快活泼的旋律为主,主要由小提琴演奏,钢琴右手伴奏,左手演奏低音部分。在第一小节中,动机一增加了一个空拍,但音调顺序没有改变。这是动机一号乐章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第一个动机出现后,音乐不再有其他元素展开,第九小节仍然使用了动机一的素材,但采用了C-B 的二度音程。通过使用空拍和频繁的大跳音程,整首乐曲给人一种跳跃和停顿的感觉。

图1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8—10 小节

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高组织分析

随着西方作曲技法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分析视角如和声、曲式、复调和配器等已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音乐作品的分析。因此,要理解和分析现代音乐,就必须重新审视音乐的各种表现指标,并从音高的组织、节奏和节拍的组织以及主题动机的素材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音高结构是现代音乐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音级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它所使用的音乐语言基础,包括核心音程的运用、音级集合现象、调性和和弦进行等内容。

音程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基本的音高组织材料。由于其简洁、简单和凝聚的特点,音程适合应用于作品的深层结构、中心性和技术性。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二度音程(包括大二度和小二度)有关键作用,并贯穿于整个作品的结构和细节之中,这些二度音程与多种作曲技法相结合,发挥着主导作用。

图2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第1 小节

例如,在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由五节音乐片段组成了第二个动机。尤其是从小提琴声部的和弦构成来看,第一个和弦由G-F 和D-C 两个七度构成,而第二个和弦则由C-D 和A-G 两个二度音程构成。结合前文对音程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引子部分以三组二度音程:C-D、F-G 和G-A 为中心。这种音程的运用充分展示了作品核心音程在整体结构和细节处理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第五节,几个和弦组成了第二个动机。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小提琴部分的和弦构成上。

第一和弦是由两个七度的G-F、D-C 构成。

第二和弦是由二度的C-D 和七度的A-G 构成。

结合前一节的音程分析可知,整个引子是由三对二度音程组成,即C-D、F-G、G-A。作品呈现了一种独特的和声风格。二度音程与七度音程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张力与层次的感觉。

这一音程的使用不仅是在引子部分,还是整个乐章的一个重要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音程关系,营造出富有动感的音乐张力,为后面作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引子部分中,以CD、F- G 和G-A 为主的二度音程所组成的和弦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一特殊的和弦构成,给作品增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性,也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3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第5 小节(小提琴声部)

三、《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节拍与节奏分析

在共性写作期间,节奏被普遍视为固定且不可更改的音乐要素,类似于脚步和心跳的规律性,这种有规律的韵律运动在音乐作品中被广泛接受。然而,随着20 世纪的到来,作曲家们开始对单一的重复节奏模式感到不满,他们创造了各种不同的变化节奏作品,试图打破传统节奏的常规。在现代音乐分析中,节拍与节拍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

科里利亚诺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首重要的音乐作品,其中节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频繁变换拍子、重组节奏并人为地强调节奏,突破了传统韵律的规律,大大增加了音乐的灵活性。节拍在音乐中扮演着时间背景的骨架,展现了节奏的特征。科里利亚诺的作品中展示了多种节拍的组织方式,包括横向频繁变化、多拍暗合以及无拍等,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拍子的频繁变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采用了两种高频变拍形式,即无规则变拍和交替变拍。

无规则变拍指的是通过频繁改变拍号,使乐曲产生不规则的重音,从而使乐曲的节奏变化具有随意性,节拍运动的周期性也变得复杂难解,让听众很难把握乐曲的运动变化,给人以全新的感受,这种情况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作品开头的引子部分中频繁变换的7/8、6/8、4/4、2/4 和5/8 拍号打破了人们对“统一节拍”的固有认知。在每个小节中,重音突然的变化非常突兀,以至于无法建立主要拍号所规定的节奏。这种无规则且频繁变换拍子的技巧就在作品开头展现出了现代音乐的特点:不规则性与不稳定性。同时,这种不可预测的运动也引发了人们对音乐下一步发展的渴望。

四、结语

科里利亚诺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强调了创作技巧与作曲家个人风格之间的差异。他认为,所谓的“十二音”、传统和声等并不是作曲家个人风格的体现,而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因此,科里利亚诺的作品呈现出多方面的综合现象,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充分展示了科里利亚诺在音乐创作中独特而全面的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创作技巧。尽管这件作品看似遵循传统的创作模式,但它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和个人的符号。科里利亚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地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对多种技法进行了整合。这表明他对传统与现代技法的探索,使《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成为一部集传统与现代技术于一体的杰作。

此外,科里利亚诺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丰富多样的技法,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技巧用于炫耀,而是坚持科技应为音乐服务、音乐应能与听众沟通的创意理念。正因为如此,《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获得了如此高的评价。科里利亚诺的“传承传统、纳新、融古今”的创作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与借鉴的范例。

猜你喜欢

科里音程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救命的海鸥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救命的海鸥
春天的奏鸣曲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二胎出生惹母忧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饥饿奏鸣曲
音乐游戏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