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接触下山西境内百年移民方言文白异读声母演化路径探微

2023-02-26亢小井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亢小井

[摘要]安泽县移民及移民后代人口占到全县90%,移民来源复杂。其中安泽境内今河北武安移民方言有丰富且复杂的文白异读,一定程度继承了源方言晋语邯新片底层且与境内山东冀鲁官话、河南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中原官话汾河片在晋语上党片包围下融合更替,历经百年的接触积淀,叠置着不同的语音层次,透过山西境内今河北武安移民方言观察到语言接触下山西境内百年移民方言文白异读声母经历了语言叠置、音类移植、音类仿拟、自身演变两种或多种形式叠加的演化路径且武安型正在形成新的文白异读变化格局。

[关键词]语言接触;官话晋语;武安移民;声母文白异读

[中图分类号]H1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8(2023)04-0063-12

A Probe into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Literary and Vernacular Reading of Hundred-year Immigrant Dialects in Shanxi Province Under Language Contact

——Take the Dialect of Hebei WuAn Immigrants in Anze as an Example

Kang Xiaoji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 Jiazhuang, 050024)

Abstract:Immigrants and descendants of immigrants in Anze County account for 90%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y, and the sources of immigrants are complex. Among them, there are rich and complex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of the present-day Hebei Wuan immigrant dialects in Anze.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nherits the bottom of Jin dialect HanXinpian and fuses and replaces with Shandong Jilu Mandarin、Henan Jin dialect and Central Plains mandarin Fenhe films surrounded by Jin dialect Shangdang films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contact and accumula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phonetic levels superimposed.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dialect of immigrants in Hebei Wuan in Shanxi Province, under the language contact, the hundred-year-old immigrant dialects in Shanxi have experienced two or more forms of language superposition, phonetic transplant, phonetic imitation and self-evolution. the evolution path of two or more forms and the Wuan type is forming a new changing pattern of literary and vernacular reading.

Keywords:language contact;Mandarin and Jin dialect;WuAn immigrant;literary and vernacular reading

一、文白異读界定

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学界多有讨论:王洪君1986、2015,张振1989、1990,刘勋宁2003、王福堂2005、2006,吴子慧2007,瞿建慧2022。本文所说的文白异读,有三层意思:

“文白读在古今音对应关系上表现为一个或一组来源字在今分为几套读音”[1]。文白异读在音韵层面上与古音来源有关的字有规律成系统的交替对应。

“文白异读语音形式有风格色彩的差异。表现在有较强的词汇环境限制,语用色彩浓厚。一般来说文读词多出现在书面语、新词语、庄重场合,白读出现在土语、成语、古语词、地名、日常生活中”[2]

文白异读的形成是历时系统不同时期语言竞争后的叠置现象也是受到共时层面不同语言接触演化的成果,即历时不同层次的共时平面融合。

二、安泽地理

安泽县位于山西临汾东部,太岳山东南麓,东经112°0501”~112°3420”,北纬35°5328”~36°3238”之间。北隔胜负岭、安子山与沁源相望,南接古堆岭、白马山与沁水相邻,西起黑虎岭、东坞岭与古县、浮山相连,东抵摩柯岭、尖山与屯留交界。[3]“安泽县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6镇,67个行政村,总人口75574。”①

三、安泽方言概况

山西省安泽县移民及后代人口占全县90%,境内人口来源复杂。移民方言主要以山东冀鲁官话(莱芜话)、河南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林州话)、河北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武安话)为主,语言混杂融合,此外当地还有少数晋语上党片(沁水、本地居民)、并州片(平遥)方言,庞大的移民群体,造成语言交错复杂的局面。且由于安泽特殊的地理位置安泽方言本身处晋语上党片与中原官话汾河片接缘地带又置于晋语上党片方言中,不同方言区的深度融合交替进一步丰富了安泽方言语言接触环境。今山西省安泽县方言属晋语上党片。[4]

其中河北武安移民源方言从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方言移入山西安泽语言环境中,在周边中原官话汾河片(古县、浮山)及晋语上党片(沁源、屯留、长子、沁水)密切影响下,与境内其他移民方言(山东冀鲁官话、河南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河北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等融和在安泽县晋语上党片的环境中。历经百年的接触更替,河北武安移民方言(下文河北武安移民方言我们简称武安型②)在今安泽境域有丰富且复杂的文白异读,叠置着不同的语音层次。兼顾县域其他武安移民方言调查点的原则下③,以使用人口最多的和川村为代表音系。

1.和川村移民方言声韵调(见表1)

2.和川村声韵调白读层特点

①全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部分一二等字白读送气,如:躁tshɑo34|掸th214;次清声母三四等部分字白读不送气,如:杞ti34|屉ti34|触tu34。

②遇摄前非敷母,白读为[ph]、[p]。如甫赴phu53|杏~脯phu214|孵~小雞pu214|讣pu53|殕食生白毛phu214|赴phu53。

③书禅匣母今白读为同部位的塞擦音th。如:深=尘thn31|匙=池驰迟th214|械=介戒借ti34。

④遇通摄。通摄白读[ou],遇摄白读[i]。如:轴tou214|住tou53,女ni53|去thi34|誉i34。

⑤止摄。止摄三等白读[i]与蟹摄开口四等、梗摄开口三四等合流。如:眉=谜mi214|备=闭=壁pi34|尾=易i。

⑥效摄。效摄开口一等白读[u]与遇摄合口一等合流。如:堡pu53|抱pu34|菢pu34。

⑦江摄开口二等促声牙喉音白读[yΛ]与山摄合口三四等合流。如:觉tyΛ3|角tyΛ3=绝tyΛ3|决tyΛ3。

⑧全浊入声舒化后派入阳平、去声且二者占比接近,少数归上声。

四、武安型与本地话、源方言、境内其他移民方言、周边方言文白异读差异比较

以占比最大的武安型老派为典型,与源方言邯新片(武安话)、本地话上党片、周边方言上党片长治小片(沁源话、屯留话、长子话、沁水话)、境内移民方言邯新片获济小片、冀鲁官话(林州话、莱芜话)、接缘点中原官话汾河片(古县话、浮山话)比较。(见表2)A全浊声母逢塞音、塞擦音声母送不送气;B假蟹咸山开口二等晓匣母白读;C泥日组仄声字白读;D书禅匣母开口二三等声母今读塞擦音;E止摄三等部分字今白读;F效摄开口一等白读;G遇通摄合口一三等精庄泥组字白读;H通摄合口一等白读。从以上八个方面看其特征,具备条件的用+,完全不具备的用-,文白两读的用±。

从上表可看出武安型较多的受到了晋语邯新片(源方言)、周边上党片(长子方言、本地话)、境内冀鲁官话(莱芜型)及接缘点中原官话汾河片(古县方言)的影响,受周边沁源话、沁水话、浮山话、林州型影响较小。综合各项条件,武安型受相关方言的影响度可排序:源方言>长子话>本地话>古县话>莱芜型>屯留话>沁源话>沁水话>林州型>浮山话。换句话说,从文白异读看武安型明显一定程度上继承源方言底层,又融合沉淀了百年的本地话部分特征,语言接触下受到境内莱芜型影响且具有接缘点语言混合性质。不过武安型的代表是老男,是过去一个阶段不同来源的音类以词汇为单位在同一古音类的发展轨迹,文白异读新的发展趋势改变了文白异读旧有格局,将在六中提到。

五、武安型文白异读类型及演化路径

武安型移民方言文白异读主要体现在声韵母两个方面,声母发生在帮系、端系、知系塞音/擦音/塞擦音;韵母十六摄中,文白异读出现在13摄。文白竞争的阶段存在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文白读受源方言底层的影响又百年处于中原官话汾河片与晋语上党片的交界地带上,加之与内部移民方言的磨损融合,与周边方言的相互接触,造成武安型移民方言演化路径的复杂性多样性。武安型文白异读以词为单位经历了音类的移植,仿拟,底层叠置,语言内部自身的变化等发展演变。

底层叠置:在单纯的语言环境中,受词汇或语境制约因素的音类或词,今处于共时层次的不同音类来源于同一古音类,古音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竞争、演变、接触,形成不同层次。准确的说,新旧形式是以词为单位的竞争过程,甚至在新形势占绝对优势后,旧形式仍在相当时间保留(地名、姓氏、常用口语词等),文白读形式“是同一方言不同历史层次字音的叠置。”[5]

自身演变:受方言自身演变规律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中出现内部的调整,局部的变化造成同一来源的其他音类与之异化,进入同一音类的不同时间的语言现象叠置在共时系统中,随着进一步的演变原音类可能被挤压直至消失。

音类移植:以音类为单位受借方言向不同来源的与之接触的其他方言中施借某一音类,可能但不限于音类的声韵调部分或者整体形式的借入。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扩散式音变:不受词汇或语境限制,音类自由的从施借方言借入某一语音现象,借入通常是个别的,也可能是小规模的一类音。换言之受语言接触的影响,施借方言以字或词为单位逐渐扩散到受借方言,在某一音类中二者出现趋同现象;二是条件式音变:在某一语音条件下,某字音和词发生音值渐变式转移。

音类仿拟:某一音类由于受到移民方言底层影响,借入本方言系统外的一套条件并根据这套条件孳乳出施借方言没有的新的音类现象,融合在本方言的系统中。(见图1)

1.声母的文白读及演化路径

(1)非敷母遇摄合口三等白读[ph][p],与遇摄合口一等帮组合流。(见表3)例如:甫=赴=簿phu53、脯=殕phu214

武安型非母白读送气,敷母内部存在一对二现象,即两母并存。(见图2)“孵”~小鸡口语色彩浓厚,非敷母最底层应是读[p],同发音部位送气音是后起音。今两声母具有同等地位是并列现象,非敷母读[ph]存在着两层叠置,表层的送气层下掩盖着不送气的方言底层,武安型敷母白读[p][ph]的共时平面语言现象背后包含了不止一个平面的语言接触及层次。首先源方言“孵”[p][f]两读的痕迹表明武安型继承了源方言这一音类特点并发生了底层叠置,不过今源方言非组(帮滂並)几尽合流做唇齿音[f],可见在语言的发展中武安型反而继承源方言底层并发展速度落后于今源方言敷母音类的演变速度。另外武安型周边方言长子话也有敷母白读[p]的现象,鉴于源方言敷母白读几乎消失的情况,武安型可能一定程度从长子话进行了音类的移植因此固化了敷母的白读。部分音类“讣”“赴”[ph]等白读送气音更是从本地话直接借贷进入武安型非敷母系统,换句话说以非敷母白读音类为单位武安型作为受借方言向不同来源的与之接触的本地、长子话中施借非敷母白读音,这一阶段发生了音类的移植现象。非组字出现唇音现象,证明该地唇音尚未完全分化,此类现象最晚可推至中晚唐之前⑦(公元九世纪)[6]。

(2)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白读仄声送气。(见表4)例如:鳔=漂phiɑo53、族=醋tshu34

古全浊声母仄声白读送气应是继承源方言而来进行了底层叠置,又受到周边方言晋语上党片本地话的浸染及中原官话汾河片无论平仄一律送气的音类系统移植。(见图3)山西晋南地区广泛存在此现象。此外武汉、合肥、扬州、长沙、双峰、南昌、梅县“族[tsh]”白读送气音,陕西关中地区普遍有此规律,这一特殊语音的保留,揭示了唐宋西北方音。

(3)①一二等韵类中,古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白读送气。(见表5)例如:胞⑨phɑo214、掸=叹=炭th⑩、躁=糙tshɑo34

②三四等韵类中,古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白读不送气。(见表6)例如:屉ti34、触tu34、杞=计ti34

武安型古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白读分两个类型,一是一二等韵类中读送气音,(见图4)一是三四等韵类中为不送气音。(见图5)一二等韵类中,源方言古清声母少数字中(痹、掸、侧)还保留着白读送气音[7],武安型应是经历了以古清声母一二等韵为条件的源方言继承过程,换句话说武安型古清声母一二等韵白读首先在方言中进行了底层叠置现象。其次在周边中原官话汾河片无论平仄一律送气的强大音类系统下,更加固化了武安型古清声母一二等韵类白读,武安型在语言接触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音类移植。另外,古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逢三四等韵类白读不送气音。源方言当中仅“触”字白读不送气音[t],武安境内本地话、林州型、长子、古县、沁源却都有白读不送气音的情况,说明武安型不只受到源方言底层影响,更多是由于百年融合在晋语上党片本地方言中,又与境内移民方言林州型、周边方言长子、古县、沁源密切接触,发生了条件式音变的音类移植现象。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胞”有不同的音切,“布交切”“匹交切”应是不同来源字,而不同的音切实质上就是“分承古音”,一种音读是当时通行的正音,广泛用于公文正式场合中;另一种则是俗音,常见于口语等有限范围内。考虑到文白异读的系统性,我们也列了进来,不过“胞”两读是继承古音而来并非现在意义上的文白读。

(4)书禅匣母开口二三等白读塞擦音。(见表7)如:深=伸thn31、匙=池th214、械=界=芥ti34

书禅匣母开口二三等白读塞擦音。(见图6)长治屯留话书母“深”白读[tsh]、“娠”做[ts]。本地话禅母“售”白读[tsh]/[ts]、“匙”读[tsh]。源方言书母“深”、禅母“匙”、匣母“械”存在书禅匣母读塞擦音现象。武安型书禅匣母白读塞擦音,有三种可能:①武安型与屯留方言接触时,屯留话中书匣母白读塞擦音的音类系统逐渐渗入该语言系统,即武安型书禅匣母开口二三等白读存在向周边方言屯留话一定程度的语音借入。②受本地话章组读塞擦音影响,武安型不断吸收借贷本地方言章组白读从而进行了音类仿拟孳乳出符合自身语言系统的书母[th]。③源方言书禅匣母的字有白读塞擦音的,不过同类声母大多都已读作擦音,说明武安型继承保留了书禅匣母开口二三等声母白读的底层语音面貌,加之周边屯留话、本地话的浸染,武安型书禅匣母白读今变化反而慢于源方言。其他方言中“深”字,今济南、合肥、梅县、厦门、潮州、福州、建瓯白读声母都读塞擦音。“伸”字,白读分布范围更广,在太原、武汉、成都、长沙、合肥、南昌、厦门、潮州读[tsh],在济南、西安、北京话部分字读作[th]。“械”字,“北京老派、西安、太原、成都、合肥”等地也读[t],显然本地话音值的仿拟再造还不具备这样成套的系统环境,此外武安型与周边方言屯留話接触中,发生了语音的借贷,这种借贷通常是以音类为单位的,对比屯留话中零星证据显然发生的是音类移植中的扩散式音变,借入只是个别的,因此书禅匣母白读受这两地的影响是较小的。武安型书禅匣母白读塞擦音应是在继承晋语邯新片源方言这一音类现象底层叠置的基础上,受到周边上党片本地话和屯留话的浸染,经过一百多年语言的发展,该类字声母变化反而落后于源方言的演变。我们推测源方言该现象逐渐消失,武安型中还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书禅匣母开口二三等白读塞擦音是元代知庄章合流之后的事情”。[8]

(5)泥日组仄声字白读[l]。(见表8)如:酿=良liɑ214、褥=鹿lu3、嫩=论lun34武安型泥日组仄声字有白读[l]的现象,(见图7)源方言中“弄来=褥日=输书=瑞禅”声母白读[l]“在包括邯郸在内的河北南部一些方言也有日禅声母白读合流的情况,可能是明初江淮一带移民北迁后将‘日禅合并的语音特点带到北方进而产生影响的结果”[9]我们推测源方言泥日章影组四声类多存在白读半舌音现象,武安型继承泥日组中部分白读音类并沉淀在本方言中,是语言叠置现象。加上与之接触的周边方言莱芜、长子话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泥来组相混,更为武安型泥日组与来母字相混提供了语言环境,源方言泥日合并的继承历史可追溯到明初。至于源方言已经趋同于普通话的“嫩、酿”等泥组字,武安型白读半舌音可能是武安型在现有的泥日组仄声白读的体系上进行音类仿拟,造出了一套符合规律的泥组字白读半舌音的系统,至少是移民进入山西安泽地区后发生的,是近一百年的事情。

(6)开口呼前疑影母部分字合流,效流山摄白读[]。(见表9)如:岸=暗34

疑以母细音前白读[n]。(见表10)如:疑=泥=尼=ni214、拟=腻ni34、牛=纽=扭niou、昂=娘niɑ214、肄=你ni53。

武安型疑母字洪音前白读[],细音前[n]。(见图8)关于疑母字洪音前白读除林州、屯里、沁水三地外,源方言、周边方言都为[]。根据四的推论可知,武安型效流山摄疑母字洪音前白读[]较大程度是底层叠置继承源方言而来,加之境内移民方言(莱芜型)、周边方言(本地话、古县话、沁源话、长子话)此类声母白读的一致性,更加固化了武安型疑母字白读底层。根据王力先生的构拟,先秦一直到宋代疑母字声母都是舌根鼻音[],武安型与此吻合,此类现象至少可推至中古、上古时期。今北京老派‘饿读[n51],新派青年人读[51],也有相似的演变痕迹。至于疑以母细音前白读[n]则是更晚的事情了。通过多种语言特征对比发现武安型百年置于本地话中,在方言接触过程中以“疑以母”细音为条件发生了音类移植,这种条件式音变使得武安型向本地话借贷了疑以母细音前音类的白读音。不过宕开一疑母字“昂”[n]/[]两读,而本地话却保留着舌根鼻音的读法,这种现象并不是武安型单纯的音类移植,从共时层面看是单字声母发展快慢问题,从历史角度观察与细音相拼的[n]早期可能经历了[]到[n]的变化。换句话说由于方言演变内部的不平衡性,武安型宕开一疑母字“昂”经历了早期疑母前读舌根鼻音[]到疑以母细音前的音类移植[n],后武安型宕开一疑母字进一步发生了语言自身的演变[],宕开一疑母字变化轨迹明显比施借方言更丰富、更超前。“你”武安型读[i53]/[ni53],今温州、广州、福州地区“牛”声母还保留着[],老派到新派呈[]→[n]→[]的趋势也验证了武安型宕开一疑母字“昂”的演变轨迹,同时说明疑以母细音前早期底层是舌根音,疑以母细音前白读[n]较武安型疑母字开口呼前白读[]更晚。

此外,安泽武安移民方言中,宕摄开口三等阳韵平声以母“扬飞~iɑ214|ɑ214~场”声母白读[],北京话通摄合口三等东钟韵平声“融”“容”与此相似。通摄合口三等屋韵入声非母白读[x]“蝠夜别~xu214”擦音易相混,我们不做进一步讨论。韵母白读层特点也体现在六个方面,限于限于文章篇幅,另文赘述。

六、武安型文白异读新发展

武安型文白异读经历了源方言底层叠置,境内移民方言(林州型、莱芜型)、周边方言(古县话、沁源话、长子话、沁水话)的多个不同来源音类的接触感染,结合上述我们对武安型文白异读拆分整合进行了方言演变过程的模拟重构并参照新老派的文白读特点来看,武安型文白异读的新发展大概分为以下几点:(见表11)

1.文读产生,白读几乎消失。除零星痕迹外原来的白读音几乎消失,随之代替的是产生的文读音。有誉、昂、疑、孵、赴、械、弄、深、杞、偶、疑、昂等字,如孵:孵

2.文白读叠置,白读消失。有住、触、动、备、去、慰、脓等字。如,躁:躁

3.文白叠置,文读消失,白读延续。武安型继承源方言文白异读,由于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文读反而消失,原白读保留了下来。如,轴族:

4.两层白读叠置,旧白读全部消失,第三层新白读产生。武安型白读1继承源方言而来,随着语言的长期接触武安型又受到周边方言的浸染白读2移植进入系统,原来的白读1白读2变成旧白读,让位于新进入的白读音3即新白读。如,掸:在继承源方言的基础上,受到周边古县、沁水、沁源的影响出现新旧白读两层叠置,由于地理因素的差异又进一步受到本地话/屯留话的影响出现新白读。如掸:掸

5.白读消失,文读继承,白读返祖。如堡、菢:在继承源方言的基础上,白读音逐渐呈弱势地位消失,又因为受周边方言本地话、沁源、长子、林州型白读的影响,白读恢复了读音。如菢:

6.旧文读消失,新白读延续,新文读产生。在源方言的基础上丢失白读继承文读而来,此时武安型使用的文讀即源方言中的旧文读,随着语言的发展又产生新的白读补足了空缺的白读位置。如侧:

7.旧白读叠置,文读产生,新文读产生。在源方言底层白读的前提下,源方言一方面继承该白读音即旧白读,另一方面产生文读,二者处于并列地位并一起进入武安型占领白读位置统称旧白读,又受到周边方言影响武安型出现新文读,而新文读又进一步发展变化。如,觉角:

此外还有白读延续:甫、鳔、岸、爱、沤、安、拟、牛、屉;文白两读继承:嫩、女、尾;处于文白过渡阶段:酿、痹、匙、褥、蛾、熬、袄、眉、抱、农等文白异读演变的类型。

武安型移民方言在源方言晋语邯新片的深刻影响下百年融合在晋语上党片中又与境内移民方言及周边方言不断接触,可见武安型文白读的演化路径经历了底层叠置、音类移植、音类仿拟、自身演变的单一或者多种组合的演化方式,且各文白读演化速度不尽相同,演化方向也朝着晋语邯新片、晋语上党片、中原官话汾河片的不同方向进行,加之权威语北京话的渗透也对该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多种方言的交互感染武安型文白读的发展过程较复杂,从文白读来看为了实现交际目的,武安型不断妥协嬗变以此重构一种融合型“共通语”。

[注释]

① 数据参安泽县人民政府网 http://www.anze.gov.cn/zjaz/azjj/202210/t20221015_48589.html

② 以此类推,为了指称方便,林州移民方言简称林州型,莱芜移民方言简称莱芜型。

③ 发音合作人:王祥珠,男,(1952—),务农,初中,阳邑镇南西井村,祖辈迁入时间1902年;张如海,男(1963—)退休书记,初中,祖籍活水乡井峪村,祖辈迁入时间1949年前;申凤莲,女,(1958—)退休干部,高中,阳邑镇北西井村,祖辈迁入时间1935年;靳富民,男,(1968—),务农,小学,石洞乡赵庄村,祖辈迁入时间1956年;王文洲,男,(1980—),初中,阳邑镇南西井村,祖辈迁入时间1902年;王海全,男,(1977—)个体,初中,阳邑镇南西井村,祖辈迁入时间1899年。调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12月,补充时间2019年1月、2022年10月及12月。

④ 方言点中年男性发音人,用方言点下标2来表示。

⑤ 画短横线表示暂未找到例字读音。

⑥ 加双横线表示文读,单横线表示白读。

⑦ 非母白读送气音应该是受到本地话的浸染,语言现象较清晰不再赘述。

⑧ 仅标注代表方言点文白读词汇环境,其余五点大致相同。

⑨ 胞古音来自两套反切,应是雅俗分别,为了完整列入不做讨论。

⑩ 声韵相同,声调不算在内。

[参考文献]

[1]熊正辉.南昌方言的文白读[J].方言,1985(3):206.

[2]王洪君.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王洪君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4-5.

[3]安泽县志编委会.安泽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6.

[4]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C].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2012.

[5]陈忠敏.语言的底层理论与底层的分析方法[J].语言科学,2007(6):44.

[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98.

[7]王志勇.武安方言声调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56.

[8]罗福腾.“产”字声母演变的时间线—从所简切到楚简切[J].中国语文,2018(2):141.

[9]王锡丽.邯郸方言(老派)中古舒声字文白异读(下)[J].邯郸学院学报,2021(3):44.

[责任编辑张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