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肺癌病人心理弹性、归因方式的影响
2023-02-26吴庭聪于小伟张凤云
吴庭聪,于小伟,仝 欣,张凤云
肺癌是肿瘤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癌症,由于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增加了病人治疗难度及病死率[1-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进步,肺癌病人生命时长得到延长,不过各种治疗手段会给病人造成身心不适,同时受到疾病本身影响,易出现消极面对、心理弹性水平低以及情绪低落等问题,严重影响病人依从性及预后[3-4]。归因训练指的是个体借助一定训练程序掌握某种技能,进而形成积极归因方式的训练手段,通过实施归因训练,个体能够直接得到反馈信息并进行整理,进而对归因偏差进行消除,然后形成积极期望以及情感[5]。目前,归因训练在临床多种疾病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神经外科[6]、血液科[7]等,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心理护理学的全方位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已成为常用手段。由于肺癌病人往往承受较大心理负担,因而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做好病人心理疏导。心理引导指的是从心理层面对个体心理进行解析,从而使个体客观认识自身,纠正不良行为[8]。翟艳慧等[9]研究指出,心理引导联合归因训练能够提升结直肠癌结肠造瘘病人主观幸福感,并可引导病人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肺癌病人心理弹性、归因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癌化疗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肺癌,首次接受化疗者;②年龄在18~75岁;③病例资料齐整;④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有效沟通;⑤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②存在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③存在严重脏器损害;④入组前长期服用镇静药;⑤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⑥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住院期间给予病人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用药、饮食以及睡眠护理,做好感染预防等,同时给予心理引导。①知识培训:邀请我院临床护理学组长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等专家3人开展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培训,讲解护理过程中关于病人心理建设的建议,在干预前期帮助护士掌握心理干预方法及流程。病人入院次日即可开始实施心理干预,可采取罗森塔尔效应进行心理干预,每日1次,每次约30 min。②氛围营造: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注病人住院期间的实际心理需求、负性情绪原因以及本身的性格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法;可在病房内悬挂鼓励、励志性图片和标语,提供温馨积极的阅读物;根据病人入院性格测试结果,将负性情绪较重的病人与心理积极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鼓励二者之间加强交流,以此增强负性情绪病人的心理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病房氛围。③积极引导:护士引导病人讲述身体情况及感受,如担忧预后、缺乏护理知识、医疗费用以及疼痛等问题,对病人存在的问题及出现的感受表示理解,积极寻找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告知病人不要回避或者屈服于自身疾病,要积极面对,向病人讲解自我护理知识,教会简单的自我护理技能;引导病人讲述入院后医护人员、亲属朋友、家庭成员等给予的支持、关心及帮助,让病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
1.2.2 观察组 实施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心理引导干预同对照组。①情绪干预:让病人熟悉化疗的作用机制以及注意事项,使其可以充分了解治疗的目的及意义,以提升病人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由于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病人多伴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因而在入院之后由护士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开展负性情绪评估,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对于过度焦虑病人,可采取一对一疏导的方式,与病人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病人年龄、学历水平、家庭情况等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轻负性情绪,从而促使病人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及护理。②认知干预:由于病人患病之后尚未接受系统化健康宣教,针对此情况,归因训练护理干预小组建立微信群,将病人纳入微信群进行整体管理;明确指出不良情绪反应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以及治疗;除了向病人发放健康手册外,由责任护士定期在微信群中推送肺癌相关知识,包括肺癌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康复锻炼、预后、复发因素、自我护理等知识,以充分提高病人对肺癌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强与病人交流沟通,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以促使病人能够以正确认知替代错误认知。③动机干预:由于病人受到疾病影响,不仅负性情绪较多,而且降低了病人治疗的自信心。此时需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宣教,使病人家属能够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既可以建立良好的住院氛围,又有助于拉近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家属可以有效督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合理控制病人饮食以及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等情况,或者对护理工作存在不满意的地方,护士要鼓励病人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于调整护理干预方案。另外,向病人及家属介绍预后较好的病例,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④护理质量改进:在每天护理工作结束之后,责任护士询问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并鼓励病人及家属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责任护士做好详细记录,并提交至归因训练护理干预小组,由归因训练护理干预小组提出整改措施,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病人出院后,每2周进行1次微信群交流会,每个月至少进行1次电话随访,一方面了解病人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等,一方面收集整理病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病人的归因训练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归因方式。①心理弹性:通过中文版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病人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10]。中文版CD-RISC由乐观、自强及坚韧3个维度,共25个条目组成,采取(0~4分)5级评分法评分,其中“从不”计0分,“几乎总是”计4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②归因方式:采用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对病人归因方式进行调查[11],ASQ包含负性事件和正性事件2个维度,分别由6个事件组成,采取(1~6分)6级评分法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越倾向于得分事件;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水平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归因方式比较 单位:分
2 结果
3 讨论
3.1 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肺癌病人心理弹性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会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威胁等情况时所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过程[12]。肺癌病人往往承受着较强的心理冲击,部分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病人,面对自身疾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否认患病事实或者拒绝治疗等,严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乐观、自强、坚韧评分及CD-RISC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能够提升肺癌病人心理弹性水平。临床相关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如吴贝贝等[14]的研究结果指出,基于归因理念的心理干预能够提升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病人的心理弹性。可能的原因:心理引导干预可以直接缓解病人负性情绪,减轻不良应激,稳定病人情绪状态;归因训练护理模式通过评估肺癌病人情绪反应,加强其归因训练,纠正消极思维、不良行为方式,从而提高病人治疗的自信心[15];归因训练护理模式的标准化开展也逐渐提高了病人交流沟通以及行动能力,从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对病人进行干预,从而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心理弹性水平。
3.2 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对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影响 在归因方式中包括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其评分高低往往与病人如何面对自身病情有关,其中正性事件评分即积极归因提示病人心理状态较好,而负性事件评分即消极归因说明病人不良情绪较重[16-17]。肺癌治愈难度大,病人心理负担重,意志消沉,不利于病人预后[1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正性事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莹莹等[19]研究结果指出,归因训练能够帮助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形成积极归因方式。可能的原因:通过情绪干预,缓解了病人内心紧张、疑惑、过度担心等不良情绪,减轻了心理负担;通过认知干预,使病人意识到负性情绪对自身病情及行为的不良影响,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对预后情况的认知;在行为动机干预中,重点利用病人家属的力量,家属不仅是病人的主要照护者,还是病人最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既可以照护病人,还可以对病人起督促作用,从而使病人产生采取健康行为的动机。另外,同伴支持可以缓解病人不良情绪,还可以帮助病人获得相关经验,有助于帮助病人纠正错误行为动机,进而引导病人应用积极归因方式看待自身病情[20]。因此,归因训练护理模式促进病人积极归因方式的养成,进而改善其归因方式。
4 小结
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能够提高肺癌病人的心理弹性,改善病人归因方式,干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重视。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观察时间较短,随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验证归因训练联合心理引导干预在肺癌病人中的远期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