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农机工作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02-25李爱国宋亚鹏张璇
李爱国,宋亚鹏,张璇
(638000 四川省 广安市 大安农业服务中心)
0 引言
广安区是广安市的市辖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面积1 030 km2,辖19 个乡镇、6 个街道,总人口90 万。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区,农机化工作对于广安区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2-3]。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十三五”规划中又提出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加,累计投入1 863 亿元,年均超过200 亿元,扶持2 459 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3 157 万台。随着国家各项规划和涉农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机化工作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5]。本文以广安区为例,介绍了四川农业机械化工作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取得的成绩,也指出在发展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农业机械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广安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2022 年全区农机总动力550 222 kW,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 万台套,其中拖拉机252 台(大中型拖拉机99 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57 台(套),收获机械173 台,插秧机44 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 个,农机化作业比重逐年增大,完成机械耕整面积5.47×104hm2,机播面积2.4×104hm2,机收面积2.27×104hm2,机电灌溉面积2.6×104hm2,机械植保面积1.8×104hm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8%。
1.1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农机化工作
发展区级以上农业专业示范合作社31 家,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2 家,省级农机示范社1 家,全区现有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 个,其中大安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已被评为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晓凌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2 年通过招商引资,由广安蓝炻华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安区合作投资运营的广花桥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农事服务中心总投资5 500 万元,总建筑面积约20 000 m2,内设农机服务中心、智能育秧中心、数字管理中心、粮食加工中心,立足于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化、集成化、一站式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广安区农业规模化经营、先进技术应用、生产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带动了广安区农机普及推广和农机装备的提档升级[6]。
1.2 多措并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解决农业生产“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重大问题的现实途径[7]。2022 年广安区投入390 万元资金用于农机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8 667 hm2,2023 年广安区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资金450 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作业667 hm2。
广安区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推广多种模式,增强联农带农效果。广安区重点依托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机配备比较齐全的新型经营主体为基础成立了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采取“农户+服务组织”模式、“村集体+服务组织”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组织”3 种模式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二是推动服务组织合作发展,优化服务环节和内容。2022 年惠民合作社联合全区其他11 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发展,实现作业机械统一调度、服务项目统一定价、农机作业需求信息共享。2022 年,联合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同比增加1 333 hm2;三是引进外部资源,解决生产难题。针对现有农机作业短板,广安区积极对接生产企业和引进多种形式的农机耕、种、收跨区作业队伍,满足了广安区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扩大作业面积,增加了农业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广安区机械化水平。
1.3 紧抓机电提灌站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机电提灌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农业用生产用水的重要保障,广安区历来重视机电提灌站建设,全区现有100 余座提灌站在运行服务,近3 年来广安区利用涉农整合、地方债券和省级财政等资金共计2 400 余万元,新建了63 座智能化、傻瓜化、标准化提灌站,基本实现远程控制。2022 年广安区拟投资1 210 万元,新建提灌站14 座,并全部配备完善的电力设施设备,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
1.4 办好农机示范,做好农机推广
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推广是农机重要工作,2022 年以来,广安区农机部门先后在花桥、肖溪等乡镇通过采取现场会、观摩会、田间日活动多种方式,大力度推广了机插(育)秧、油菜机收、谷物烘干等技术及其装备;同时邀请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专家现场授课,讲解农机农艺相关技术知识,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玉米(大豆)机播、机收及油菜直播、毯状苗移栽。通过以上活动方式引进推广农机先进机械和技术,加强了农机农艺融合,解决了农机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升了农机化水平。
1.5 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体谋划
高标准农田和宜机化改造一体谋划,2023 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8 800 hm2,其中,新建5 867 hm2、立体调型1 667 hm2、改造提升1 267 hm2,并按标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积极抓好宜机化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农机化生产道路,推动耕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达到集中连片、互联互通、易机作业标准。
2 广安区农机化工作现存问题
2.1 区镇两级农机管理系统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区级部门主要从事农机化工作的是农机发展股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但实际只有3 名工作人员,日常农机管理工作尚可开展推进,但涉及到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工作仅能疲于应付;各涉农乡镇并无专门的农机机构,农机工作人员一般是身兼多职,既从事农机又从事其他农业技术,且大多数是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缺少农机新生力量。
2.2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尚未实现
农业机械的普及,有效推动了广安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因地形条件、资本、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收获仍是薄弱环节。水稻机械化育秧环节,对育秧机术要求非常高,并且育秧苗的管理方面也比较复杂,短时间内农业经营者对育秧机术的掌握存在较大难度。水稻机械化插秧环节,受地形的影响,农田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区,机耕道修建难度较大,使得插秧机无路可走,再加之田坎太高不能够顺利移动,使机械的正常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插秧之前用旋耕机旋耕后的水田,插秧机很容易下陷影响作业,导致出现“无好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象,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油菜机化收获环节,存在联合收获和分段式收获2 种方式,联合机械收获损失率较高,分段式收获工序繁琐,所以当前油菜收获更多是人工收获。
2.3 农机新型经营主体服务能力不强
广安区虽培育了惠民农机农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但仍然存在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缺少专业的生产经营人才,抵抗自然与市场风险方面能力较弱,农业产出与营收效益不高等问题。除此之外,广安区农机发展还有提灌站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扶持缺乏政策、资金、人才、手段等问题。
3 广安区农机化工作发展建议
(1)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工作的重视,尤其要加强农机工作队伍建设,增添农机专业编制,引进一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工作队伍。
(2)加大以演示会、田间日活动等方式抓好薄弱环节适宜装备、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解决农业机械化难点问题,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
(3)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政策、资金,通过新型农机现场引进演示会、农民教育培训等手段培育农机人才,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降低机械化的成本。
(4)加快提灌站项目建设,统筹提灌站维修建设资金,对本辖区内年久失修、损坏的提灌站进行维修;积极争取提灌站建设资金,新建一批农机提灌站,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5)继续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快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兑付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