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
2023-02-25罗杰
罗杰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一流课程的建设则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和业务也日益复杂多变,审计势必会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学的课程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有能力、有担当,且具备浓厚家国情怀的审计人才的重任。
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课程建设的现状
审计学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主要介绍了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务操作技术,让学生能够利用审计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案例,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审计实际工作打下基础,立德树人。但由于学生缺乏实务经验,很难正确理解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技术,为了推进审计学一流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训练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未来可能会从事的审计相关工作的职业要求,实现专业课的价值引导,课程组通过面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有过审计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接触过审计学课程的学生,做了相应的调研。在整理相关的反馈信息和数据后,认为当前的审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及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审计学的课程内容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较多,任课教师通常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理论和实践部分的教学,这就导致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未能有效体现课程的“两性一度”。此外,还存在课程配套资源不够系统和全面的问题,还需结合课程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来更新和完善课程案例、题库等课程教学资源。
二、课程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待更新
审计学原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知识讲授上,课程实施过程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课堂参与度较低,缺乏课堂活力,课程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审计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而专业教材的语言表述又较为晦涩难懂,学生在缺乏实务操作经验的情况下,对审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困难,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课程教学缺乏实践训练
审计学的实践教学主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开展,但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强度还不够,实践教学的开展也过于随意,对实习实践基地的运用不够充分,未能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在缺乏实践训练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很难有效地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五、缺乏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理念的同时,还需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及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效果,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协同统一。
六、任课教师缺乏审计行业经验
目前审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审计行业经验的问题,对审计中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无法做到精准讲解,难以将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学生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过渡与结合。
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创新路径
一、重新确认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
通过分析问题来重新确认课程目标,贯彻教书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及浓郁的家国情怀。同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优化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审计职业素养部分(包含审计的“国法”和“家规”),此部分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如何成为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作为执业注册会计师要遵守哪些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在违背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情况下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二是审计理论部分,此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流程。三是实践部分,此部分主要结合审计实务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交易环节的相关审计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专业教材,更新课件内容和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項目式、研究性的讨论题和思考题,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
(一)完善线下教学资源
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当前热点问题,建设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程资源库:编制课程思政案例集;更新和丰富习题案例库;建设蕴含思政元素的教考分离试题库;搜集和剪辑与课程高度相关的热点视频资源、新闻报道、论文等,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最美审计人》《国家审计》等影视片段来辅助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立德树人。除此之外,还需更新课件内容和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项目式、研究性的讨论题和思考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挑战度;更新实训软件,结合育人目标和学情引进虚拟仿真实训模块;创建优秀学生成果展示库,将学生的优秀案例、视频等在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引领示范,实现师生共建课程。
(二)完善线上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智慧树和中国大学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开展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多维度混合式教学,打破课时的限制,拓宽教学时空。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学情和教学中的重难点,自建对应各教学章节的微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混合式教学
(一)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建立审计学习小组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任课教师需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创建审计学习小组,营造审计文化氛围,将系统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温度,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教育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QQ或微信班级学习群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下发课程资料等。
2.用雨课堂来开展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启雨课堂的直播功能,以方便同学们能够回看学习,通过灵活使用随机点名、弹幕、投稿、课堂红包等功能来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收集相应的课堂教学反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利用网络平台中国大学 慕课、智慧树等的相关课程资源,给学生开展课程预习、复习或课外拓展学习等。
4.创建学习小组,模拟审计工作状态和流程,让学生以审计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分析、研判、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在校园公众号上创建审计学小课堂,推送与课程相关的前沿资讯,与审计相关的剧集片段、案例、新闻、论文等,帮助同学们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审计思维,了解审计常识,开展与审计学课程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和实训视频、自制的情景剧短片等,树立榜样,消除同学们对审计学课程的恐惧感。
(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多维度混合式教学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3+3+3”多维度混合式教学,解决课时的限制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和“满堂灌”模式,丰富课程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回归课堂,改善教学效果。
1.教学安排:线上+线下+仿真模拟实训
整合现有的线上优质课程资源,以小规模线上课程加线下课堂教学的方式,打破课时的限制,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和内容。与此同时再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仿真模拟实训环节,采用仿真模拟(沉浸式的角色扮演),将审计实务流程模块化,让学生结合多元化的实务案例和场景来进行角色扮演,重构审计现场,并拍摄相应的情景模拟视频和知识点视频,让学生能沉浸式地感受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单位等不同角色下的不同思维,以此来解决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和课后可利用班级QQ群、微信学习群或雨课堂与同学们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下发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讨论和课后复习、作业等相关资料。
3.教学阶段:学期前+学期中+学期后
将教学阶段拓展到学期前和学期后,不再局限于学期中,拓宽教学空间。
四、设计实务仿真模拟主题模块,加强实务训练
(一)全学期共设置五个实务主题模块,覆盖整个审计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建(每个审计学习小组各自组建自己的事务所);2.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3.审计业务的承接;4.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5.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学习小组课下进行实务案例的分析研判,角色扮演,拍摄实务情景视频;课上进行小组展演、互评,做到知行合一。
(二)尝试进行课程之间的联动
尝试进行课程之间的联动,例如:1.配以相应的实务情景案例课程,《会计手工实验》做账─审计则去查账;2.结合案例与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学综合实训课程进行联动,将综合实训课程的工作底稿留存后给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的同学观摩和使用,并邀请审计学专业的同学就审计学综合实训课程中的难点和实训感受进行分享。
五、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机制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制作以“小组为单位+个人表现”的平时打分表,调整成绩构成比例,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灵活采用项目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开展非标准化的综合性评价。
六、打破校企、校政、校际之间的壁垒,加快推进教研一体化
加强与地方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局及各高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邀请学科带头人和行业专家进校园,为学生进行审计案例的警示教育和实务知识的分享,合作开展服务地方行业与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带领学生参与撰写科研论文和开展教研及科研项目,服务地方行业与经济发展。
审计不仅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是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做好审计学一流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担当、可堪大用的审计人才的基础。在国家持续推进新文科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审计学的课程建设还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樹人、“两性一度”、教学信息化为基本原则,将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知识性与趣味性、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混合式教学,优化课程内容,多手段弥补学生缺乏实践的问题,创建审计学习小组,营造审计文化氛围,将系统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相结合,打造沉浸式的体验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与温度,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教师教得没兴趣的问题。最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在课堂上有更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基金项目: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SZJG202208;“审计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LKC202129。作者单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