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晚了

2023-02-25徐江

综艺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影视业狂飙演技

徐江

如果资深演员一直不服老、坚持“扮嫩”,年轻演员出头的机会肯定就少;如果影视业固守“流量说”,那内地实力新人青黄不接的局面,很快会严重

剧集看多了,大家对剧中“演员与角色的脸是否匹配”“颜值如何”这类问题,难免有些挑剔。近期大热、演技“神仙打架”的《狂飙》中,吴刚的脸、高叶的脸,都曾引起过“整容”的误解。吴刚是因为带病拍摄(为拍摄推迟了肾结石手术时间),因而显得脸部浮肿;至于“高叶采访时便装的颜值比剧中好看”,应该是镜头表现的关系。还好《狂飙》的后续报道及采访花絮放出算及时,为两位实力演员正了名。

剧集热播,口碑日好,这是每部戏的创作团队都期盼的。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舆情和观众的加倍关切。因为《狂飙》的口碑,张颂文的关注度应該可以与过去的孙红雷,以及不久前的王志飞比肩了。当然该剧也有“微瑕”——“高启强”年轻时的扮相,不太经得起挑剔,张颂文现在的脸显宽,和小伙子的消瘦劲儿还是有一定差别。这方面,石兆琪(饰 安长林)比较让人羡慕,人家刚出道时外型就是那样,几十年变化不大,真正产生变化的,是微表情背后的底蕴感。

演员作为一个职业,让人唏嘘的地方不少。不仅是表演技能上的磨砺,在颜值方面,其实也需要和时间赛跑。当代人保养的办法多,多数都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比如胡歌、王凯、王雷、李光洁,这几年虽然也都演了一些年代戏,塑造了一些成熟角色,但一说他们都过四十岁了,还是会让人有些错愕;此外,冯绍峰、张译等几位,在观众的印象里,都还呈现着小生和老生“跨界”的状态,其实,他们也都是将要迈入“叔圈儿”的年龄了。可见演员这个行业对步入事业黄金期年龄的苛求。

演员的脸部肌肉有时会背叛演技。前几年有一部很好的京味儿戏,剧情、表演都很不错,唯独吃亏在中年主演在角色年轻戏份上的亲力亲为。年龄感不匹配,角色年轻时段的戏再有意思,观众也照样不信服。碰到这种情况,演员也只好自我调侃,或是被人调侃一句:“红晚啦!”

这类感慨,一方面反映了近年内地影视业的兴旺,另一方面反映了行业在演技纯熟的年轻演员和底蕴厚重的资深演员——这两个年龄层演员资源上的稀缺。如果资深演员一直不服老、坚持“扮嫩”,年轻演员出头的机会肯定就少;如果影视业固守“流量说”,那内地实力新人青黄不接的局面,很快会严重;如果制作方总是扎堆儿拍青春玄幻、职场情感,那么,就会有太多优质的成熟演员,在他们最好的年龄丧失施展才华的机会……或许这些才是演员这个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与挑战。

这几年,各平台也推出了一些以“演技”为卖点的综艺节目,观众多多少少能从中看到“表演”这个行当的艰辛。在这类节目里担任“导师”和“选手”的,多数是一些循序渐进成长、乃至“大器晚成”的演员。但凡出现某导师给演技与自己水平相近的同龄选手指导演技的场面,观众就会生发出“德不配位”的观感——“红”晚了的人,还能给“红”得更晚的人提供哪些成功上的启发?

前段时间,网上曾有个热议话题,号称要用当年TVB的演技水准来“归置”内地演员的演技。这一主题提炼得有些粗暴,且具侵略性。毕竟对于相当多的非港剧爱好者而言,TVB并不代表演技权威;即便是爱看港剧的内地观众,也不会认为香港式表演,就真高于内地演员的表演。

不能说内地观众是盲目的地域崇拜。毕竟有陈道明之于《无间道3》、王志文之于《墨攻》、王学圻之于《十月围城》、王庆祥之于《一代宗师》等多年来的对比性表演样本放在那里。不过,内地观众的认知就是对的吗?那怎么解释张国荣之于《霸王别姬》、黎明之于《梅兰芳》,甚至三十年前,刚出道的刘青云之于《股疯》。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中国香港影视业推出的新人,即便天赋差一些,拼命精神却绝对是一流的。更何况还有林雪、林家栋这些不依赖于媒体造势,多年来在片场摸爬滚打起来的例子。

所以,新人的成长与“红”,还真不是谁有资格教育谁、归置谁的问题。演员要有正确的拼搏方向,创作者要勇于破除“私家戏班”思维,行业要有正确的市场引导,如此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影视业狂飙演技
剑气凛冽起狂飙
狂飙突进的青春之歌
华谊兄弟 光环褪色
当皇帝也得有演技
波士顿狂飙
IP剧的传播学分析
影视行业步入大数据时代
由互动到嵌入产业链:出版业跨界影视业的模式变迁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演技大爆发,只为糖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