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与退

2023-02-25

国企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康养

进, 需要结合政策形势及自身资源禀赋;退,须得厘清企业主业、实业、专业之间的关系。

进退之间,是一大批国企在朝阳产业、热点方向上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挖掘“数据的金矿”

如今,数据的价值和作用与水、土、空气一样命脉般地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数据集团开始相继在一些省市挂牌成立。这些新国企的定位,就是挖掘“数据金矿”。

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这被业内称为“数据二十条”的重磅文件,再次让数据“热”出新高度。

“‘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有利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此之前,一批以数据为核心业务的新国企已在各地发芽生长。2022年9月29日上午,在数据开放利用和数据产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市,注册资本达50亿元的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正式进入市属国企序列。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数据集团是以数据为核心业务、具有功能保障属性的市场竞争类企业,主要服务数据要素汇聚、供给、配置及市场化开发利用全链条,将是一体化城市大数据资源基础治理的支撑主体。

可以说,这个在波澜壮阔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中诞生的“国企新贵”,就是奔着打造地域性数据中心样本而来。

一直以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履职和运行中,会收集和产生大量带有公共属性的数据。这些公共数据价值较高、社会需求较大,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敏感性,管理要求严格。因此,公共数据的流通始终面临各种难点、堵点,一些数据提供方或因风险控制难而“不敢开放”,或因缺少数据治理手段而难以开放。

要想有效开发这些数据,就必须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生态环境。对此,上海市于2021年出台了《上海市数据条例》,在国内率先提出建立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机制”,以提高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水平。新组建的上海数据集团主要职责就是对上海市公共数据、国企数据、行业数据及其他社会数据实施授权运营,为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安全、高质量运营提供保障。

上海数据集团、山东人才集团、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与以往大多聚焦交通基建、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同,近两年来亮相的这些新国企,从名称到核心业务都透着满满的新意。

“在信息世界,主要的生产要素是数据信息,主要的生产力是算法、算力、人工智能等,其软价值创造方式与物质财富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抢占先机,加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不仅需要市场侧的自发参与,更需要政府侧的主动布局。

上海数据集团的成立,正是从体制上保障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安全运营的探索,以政府侧的主动布局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其将进一步加快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的要素化进程,激活数据资源,同时带动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外输出数据价值。

“组建上海数据集团,是上海加快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核心载体的重要举措”,上海数据集团总裁朱宗尧表示,目前仍有一些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社会化应用,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实践。

探索数据经济新模式,是新组建的上海数据集团的一大核心业务

比如,各大医院的医疗数据在收集、清洗和脱敏后,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是否可以用于医保控费和生物医药新药研发?市场主体的纳税、社保和水电使用等数据,如何更好地运用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这些都是上海数据集团正在探索的课题,也是上海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

“由于很多行业事关民生,大量数据被记录在相关国有企业的运作中,事无巨细地积累着”,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座能自动累积起来的“金矿”,能带起一条很长的产业链,这将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数据因为共享,而创造出价值,这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海量数据整合联通起来,则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专家分析认为,有些规律,单一的数据看不出来,但如果将几类数据融合到一起,就可能获得有意思的新发现。

而这些新发现,不管是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还是更好地服务民生,无疑都大有裨益。福建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2022年7月,在福建省数据要素与数字生态大会上,作为全省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当天,交易所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近100个,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征信等门类,并完成了平台首批交易,发布“百亿市场合作清单”,这是福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福建省一体化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时隔不到一个月,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的省管国有全资大数据企业,福建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在成立仅一年后,正式更名为“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人民币,主要负责省级电子政务网络、云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为全省公共数据资源一级开发主体、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化、专业化主体及主要投融资平台,扛起了“数字福建”建设主力军的大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广东、广西、吉林、山西、陕西、福建、贵州、甘肃、河南、湖北、安徽、西藏、江西、浙江、海南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省级数据平台公司。

“国企联村”进行时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现代化元素不断向农业农村建设渗透,这就需要更多拥有专业能力的资本和企业加入进来。“一个产业、一个实体、一个基地、一个品牌”结对连片,一批新国企已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盛夏菇房,清凉如春。“撑”着小伞的鸡枞,一丛丛、一束束……

2022年7月的一天,武汉农业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汉农之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照例来到位于黄陂罗汉寺街白塘村的菇房,查看室内温度、湿度,观察鸡枞菌的长势。

鸡枞,菌中之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其深藏大山,产量很低,市场价格自然不菲。由于人工驯化、工厂化生产技术门槛较高,在市场上鸡枞菌一直就是稀罕的抢手货。

瞄准市场空白,武汉农业集团选定了鸡枞菌工厂化种植作为“国企联村”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推进。

经过整整7个月的前期市场调研和立项论证,2022年初,总投资800万元的项目正式启动。武汉农业集团所属股权投资公司和罗汉寺街白塘片区5个村组成了合作联社,另外引进了湖南一家从事鸡枞菌种植的民营企业,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武汉农之兴科技公司运营项目。三方中,武汉农业集团股权投资公司占股59%,合作联社占股36%,民营公司占股5%。

对于农业农村这个课题,国企从未缺席

“国企联村”行动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打造稳定发展的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短短四个月,白塘村小学废址上就建起了珍稀食用菌产业园。2022年4月20日,菇房种下了首批菌包;5月初,鸡枞菌破土而出;5月14日,第一批鸡枞菌成功采收,填补了武汉鸡枞菌工厂化种植空白。

在不断的摸索中,刘杰团队逐渐掌握了菇房光照、温度、湿度控制规律,实现了鸡枞菌的平稳生长。

“现在每天采收4批、约800斤,工人两班倒,每隔五六个小时采收一批”,看着鸡枞菌喜人的长势,刘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目前的日产量计算,预计年产量可达20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800万元。”

通过“国企+合作联社+民企”的新型运作模式,武汉农业集团与村集体、专业民企三方共同发力、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形成了三方利益共同体,不仅保证了国有资本增值,还改变了以往“输血”式的帮扶,实现了为村集体经济“造血”。

“在合资公司中,合作联社占股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资金整合自各级各类帮扶、农村发展资金”,白塘片区合作联社负责人、罗汉寺街道办事处干部占红军说,这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村集体不仅是受助对象,更是市场经营主体,村干部还在边学边干中锻炼了市场经营能力。

“国企联村”行动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打造稳定发展的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武汉农业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国企联村”行动中,将紧密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按照“五年安排、三年攻坚、两年巩固”要求,继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打造结对片区“一个产业、一个实体、一个基地、一个品牌”,通过做大产业,破解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和村民持续增收等难题,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国资国企从未缺席。从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保障粮食安全,再到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改革、探索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新的国企渐成主力军,新的业态不断形成。

按照“主业相同、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优势互补”原则,2021年底,湖北省将散落在不同省属国企的农业板块集中起来,成立了湖北农业发展集团,即湖北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并由其牵头,组建了湖北农垦农场联盟,组织国有农场加入农垦农场联盟,入股集团,当会员、做股东,推进资源整合、助力产业升级,推动国有农场大融合。

截至2021年11月初,集团已与省内12家国有农场签订了农垦农场联盟合作协议及股权投资协议,吸纳入股农场土地面积约55万亩,资产折价约90亿元。

下一步,集团将与湖北相关地市州进一步加强交流,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整市推进、整场加入”的工作部署,推广现行成熟合作模式,以项目投资带动入盟入股,双轨并行推动农垦农场联盟发展,做大做实湖北农垦发展底盘,力争成为集现代种业、特色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内外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生产服务商。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同时,文件强调,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当年6月3日,福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福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紧跟着成立的福州振兴-乡村集团有限公司扎根农村区域主战场,聚焦主业发展,推动产业引领,加快推进五里亭茶叶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倾力打造国际茶港,大力拓展琅岐“菜篮子”产业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向着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稳步迈进。

浙江省则将目标投向了种业。

2022年2月,浙江省发布了《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全省种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8月18日,浙江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国企+合作联社+民企”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模式之一

围绕育种创新、产业竞争、种源保护、良种保供等核心能力建设,聚焦农作物、畜禽、水产、生命健康等浙江特色优势品种,浙江省种业集团致力于成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一流科技型、创新型现代种业企业,开始在希望的田野上精耕细作。

此外,集团还将按照浙江特色种业总体布局,立足资源基础,强化优势拓展,主动加强与省农业重点实验室、科研育种联合攻关平台等协作,以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安全保障为核心,深化自主创新、国内合作和国际交流,进一步加强育种试验和成果转化。

从助力脱贫攻坚,到保障粮食安全,再到引领乡村振兴……国资国企从未缺席。尤其近两年来,因此而生的新国企已呈现出蓬勃而发的态势。

环卫市场在重组

2022年以来,国企旋起了轰轰烈烈的“环卫”风。前四个月,全国开标的年化额超1亿元环卫项目共12个,其中10个都由国有企业中标,占比超过了80%。中标企业中不乏上海普环实业、北控城市环境服务、国投信开水环境、中车时代等行业巨头。

近两年来,一大批国有企业围绕环卫版图布局,积极重组、整合、收购,强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种种数据和事实表明,环卫市场的“大重组”早已悄然开始。在这里,国有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猛。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9月,国有及控股企业中标的过亿元环卫项目已有67个,中标金额合计超过309亿元。5亿元以上的“大标”就有15个,标的金额合计195.7亿元。其中,北控城市环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和中标个数均排名第一,拿下共计55.44亿元的5个项目。

此外,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也以联合体方式中标2个项目,金额合计22.99亿元;供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上饶市广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虽都只中标1个项目,却分别斩获17.46亿元和13.3亿元大单;北京环境有限公司也拿下通辽市、三河市、淮安市共计5个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除了积极中标项目,一大批国有企业围绕环卫版图布局,积极重组、整合、收购,强势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其实,在整个环保产业大洗牌,逐渐形成“国资主导,民企配套”的格局下,环卫市场作为环保产业一个细分领域,发展方向也自然会向大趋势靠拢。

“投融资平台公司在转型时,业务布局要重点聚焦以下四个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片区综合开发、战略新兴产业”,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业务(市政公用)通常有着稳定的现金流,是投融资平台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恰恰反映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地方政府在推进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时,已将归属市政公用领域的环卫服务作为优选级业务布局的最佳切入点。

此外,相较于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环卫行业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城市清扫、垃圾收运等,不需要太多的核心技术作支撑,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国资纷纷涌入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是让环卫工作的社会功能逐渐变成“刚需”。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环卫事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纷纷加大培育本地环卫市场的支持力度。

几乎同时,地方国资环卫企业及各类地方国资平台公司也瞄准了这一风口,持续加大在环卫市场的扩张力度。国企重组整合大潮下,环卫成了整合的重点领域。

以山东省为例,从1993年第一家国有环卫集团——潍坊市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到2022年1月,荣成市环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全省国有环卫力量逐步壮大,国有环卫集团已增至12家。

特别是近两年来,山东省已先后有10余个区县采取了“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环卫服务,成为全国范围内环卫服务项目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高发地。

2022年,国有企业间关于环卫的“联姻”也是喜事连连。

5月31日,中国光大环境、江苏省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注册成立了合资公司——光大环资生物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这家集央企、国企、市属国企于一身的新生企业,主营业务为餐厨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利用。

7月20日,北京环卫集团与北京排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日,安徽省长丰县公共服务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启迪数字环卫(合肥)集团有限公司在北城综合服务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8月5日,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举办环卫板块业务整合发布会,下属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环卫板块业务实施重组,成立了中国建科所属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环卫企业整合又开启了新的风口。

在“2022年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中,国企/国资控股企业就有36家,且前三甲分别为中国光大环境、北控水务、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就是民生”“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人民福祉的决心响彻寰宇,也为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无限机遇和政策红利。

有专家分析,生态环保工作将成为未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之一。

中央改革办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具体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含了四大块工作,一是转型,或者叫“绿色增长”;二是减污,即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环保;三是生态,或者叫扩绿;第四则是降碳。即谁能率先满足市场需求,谁就能率先占得先机。

“康养国家队”登台

2022年1月12日和6月30日,北京市、上海市先后挂牌成立了市属健康养老集团,河北、安徽、天津、大连等地也先后组建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

康养国家队其实早就登陆了。

2021年7月10日,大家保险、中国诚通、中国铁建、国药集团四家国有企业成立的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举行了揭牌仪式。因为四家股东公司均为国企,所以被外界普遍视作“康养国家队”来了。

揭牌仪式上,有关人士表示,中康产投将以培训疗养机构等闲置资产适老化投资改造为抓手,构建千亿级投资生态群,打造国内最大康养资源整合平台。

二三线城市康养市场的启动已有些年头。然而,前期进入者大多只看得见市场和风口,却迟迟等不到收益。如今国有企业的进入,能否给产业发展带来转机?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指出,“短期内,四大央企强强联合成立康产投资公司可能会给民营企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但长期来看,这更应该是一种示范与发展的动力。”

康养产业是一个巨大的风口,早已成为各界共识。 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中国医养健康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2020年至2030年,我国康养产业规模将由8万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由6%升至8%,有望超越房地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24家央企集团、超过20个省级国资系统,共有上百家国有企业从事健康养老业务

同时,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从十年以前的13.3%提高至18.7%,65岁以上人口从8.9%提高至13.5%。另有分析人士曾指出,2060年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保持约31%高位。

近几年,中央企业已经开始持续加码投资康养产业。

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诚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旗下健康、技术创新能力发力医疗健康养老领域。

2019年末,中国宝原、国投健康意向成立国投宝原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打造集养老、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内容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综合体。

除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康养平台。“十三五”时期,湖南、山东、山西、江西就已经明确了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主平台,分别是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山西省康养集团、江西长天集团。

其中,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是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整合重组平台,注册资本102.8亿元,资产综合近700亿元,下设康养农业、康养发展、康养医疗、新华医疗、康养置业等8家二级子公司,拥有全级次公司208家。

进入“十四五”以来,深圳市、苏州市于2021年先后组建了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和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

其中,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成立,同年9月11日正式揭牌,是全国首家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市属一级国有康养集团。集团以“市场化”为发展导向,聚焦“一区七平台”核心业务体系,重点打造机构养老、健康养老公寓、医疗健康、社区居家、教育培训、康养旅居“六大示范样板”精品工程。

目前,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按照“建设一个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并购一批优质企业、搭建一个生态合作平台、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再创一个数字康养”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江南文化、苏式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积极构建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助推苏州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上海市分别于2022年1月12日、6月30日挂牌成立市属健康养老集团,作为培育发展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平台。

河北省、安徽省、天津市、大连市等地区发布的“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在2022年组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

然而,目前来看,康养产业正在崛起中,还没有完全形成成熟的路径和模式。业内人士认为,产业大发展,仍需时间。

进入“十四五”,康养产业快速崛起,国资纷纷入局。其中,河北省、安徽省和天津、深圳、大连、苏州等地先后组建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

有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康养产业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

“双碳”产业大布局

2022一整年,“双碳”都是大热门。各级企业纷纷加速布局,尤其是电力、能源企业,生怕被挤出赛道。专家指出,2023年“双碳”市场仍然趋好。

从风风火火上马,到现在更加有步骤、有计划地朝着“双碳”目标迈进,国有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从近期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双碳”目标强调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储能产业发展的同时,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保供能力建设将加强。此外,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将对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业内人士建议,要尽快完善碳排放“双控”相关配套细则,加速推进多产业绿色转型。

更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2021年中央关于“双碳”工作已由定目标、提要求,转变为把方向、控节奏,并强调要“先立后破”。

“这是对前期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式停产的纠偏”,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认为,要充分认识“双碳”的长期性与系统性,正确处理“双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双碳”要服务于经济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也多次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落实中央企业“双碳”工作的指导意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建筑、交通、建材等领域节能降碳;探索央企利用林业碳汇资源合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将对地方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与“碳”相关的专业公司迎来了大发展的良机。如国家电网下属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577.67万元,同比增长18.41倍,净利润217.68万元,首次实现了经营性盈利。

一时间,一众能源、发电企业,都开始加紧布局“双碳”产业。

2021年6月18日,中国华电举办“十三 五”碳排放白皮书暨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会,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也于会上揭牌。

作为中国华电碳资产集约化管理、运营、交易及相关咨询的专业公司,中国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与中国华电集团物资有限公司合署办公,主要负责碳资产运营服务、碳交易账户管理服务、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与运维以及其他延伸业务等。

2021年11月29日,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5%,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均持股9%。

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公司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各项业务落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高质量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公司主要为区域能源开发提供“双碳”规划和咨询、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产业规划与优化、生态增汇治理、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双碳”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双碳”服务、开展碳资产管理和绿色供应链建设,致力于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低碳转型,促进大客户在绿电、绿证和碳资产交易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与高等院校、国家电投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低碳技术、绿色项目和碳汇项目等领域投资,助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与“碳”相关的专业公司迎来了大发展的良机。一时间,一众国企纷纷加快布局,争相进入风电、核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赛道。

2022年1月10日,南网碳资产管理公司在广州揭牌成立。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和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碳资产投资和管理,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以及节能管理服务、认证咨询等。

南网碳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为“‘双碳’目标管理中心、双碳产业运营中心、‘双碳’能源交易中心和双碳金融服务中心”,以碳实业为基础、以碳服务为载体、以碳金融为驱动,内建碳达峰碳中和管理运营体系,外建碳达峰碳中和产业生态圈,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

南网碳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极融入国家碳市场建设,深度参与碳排放权、碳交易等机制、规则的制定,拓展碳盘查、碳资产托管、碳金融、碳咨询、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等业务,以碳聚融、以碳促产,引领能源产业链碳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碳资产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

猜你喜欢

康养
作品:康养环境建构设计
国内康养旅游文献的知识可视化研究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百灵温泉——康养温泉
森林康养形象大使
——战玥锱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三心”引领,衢江森林康养产业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