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研究
2023-02-25王为洋廖珮君
王为洋 廖珮君
1.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2.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如何实施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施成效。现阶段,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已具备开设门类众多、覆盖群体广泛的突出特征。作为比较,日本高校现已形成一个从高到低、从专业到普及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从建设背景来看,中日两国共处东亚文化圈,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工作同发轫于20世纪末期,经过渐进式探索,都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鲜明特色。当前,国内对中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研究较少,且存在诸多未涉及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施方式和组织保障4个实践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核心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界更加了解日本创业教育的开展状况,以期为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可实施的方案。
1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
1.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旨在通过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核心知识、基础素养和关键能力,从而激发其潜能并催生行动[2]。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含“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实践类课程”3个模块,各模块课程设置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1.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日本,创业教育有“起業家教育”“企業家教育”“アントレプレナー教育”等多种表述。顾名思义,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的企业家[3]。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强调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基础、增进学生生存能力与创业技能为核心。在日本已开始实施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均将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列入了本科和研究生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从整体来看,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划分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实践类课程”3个模块,各模块遵循“三位一体,层层递进,实践导向”的设置逻辑,课程设置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1.3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表1与表2,可得出如下结论:尽管中日两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都以“实践类课程”为导向,但其课程设置逻辑与课程涉及内容却呈现出显著差异。中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强调“先理论、后实践”,侧重课程设置的层次性;日本高校的课程设置重视“先基础、再高端”,注重课程设置的渐进性。在课程内容上,中国创业教育课程中理论课程占较大比例,日本则以实践课程为课程建设重点。以两国当前的课程建设阶段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日本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正处于内涵式发展阶段,而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正处于系统化建设阶段,课程建设年限的不同致使两国课程设置呈现出相应差异。
2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建设比较
2.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中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由校内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不同专业任课教师以及部分来自企业的商业精英人士构成。由于承担创业教育授课任务的教师多是来自其他岗位,因此兼职教师为我国高校创业教师队伍的主体。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共有专职教师近3.5万人,兼职导师13.9万余人[4]。
为提升创业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近年来国内多数高校选择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师资建设路径:一方面,派遣本校创业教师前往“双创”示范院校参观或深入进修,甚至组织创业教师前往海外学习深造;另一方面,聘请资深商业精英担任校外创业导师,以此增强课程教学工作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衔接性。从师资建设情况来看,此举措有效改善了创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和横向跨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不足的状况,并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建设水平。
2.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建设
日本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由高校教师与校外企业界人士两个方面的人员组成[5]。在进行课程教学活动时,开展创业教育的师资多采用“专职+兼职”匹配模式,重视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与实践领域作用的全面发挥。
为推进创业教育师资转型升级,近年来日本高校正积极打造“双素质型”创业导师团队,具体措施有:派遣专职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考察;增强校外导师教学与科研技能培训;举办创业教育教师交流会提高教师素养等[6]。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还会定期邀请高中部教师、企业在职者对高校教师进行指导,邀请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进展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交流[7]。从师资建设方面来说,打造“双素质型”师资团队是高校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师资匹配模式深层优化的全新举措,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高质量建设的突破式变革。
2.3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建设比较
在师资建设环节上,中日两国都采用多元化的师资配置结构,都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加以重点完善。在中国,担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师资多是由高校教职人员构成,因此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多拥有不同程度的创业经历,校外兼职创业教师构成师资队伍的主体,因而提升教师课程教学技能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与此同时,两国高校都选择基于师资队伍现状与未来课程建设需要对师资队伍进行调整,以避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条腿走路”的弊病,又可保障创业教师团队兼具教学、科研与管理等多方面能力。
3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比较
3.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
随着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不断加快,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国内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有“多媒体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式讨论”“体验式研学旅行”等典型实施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
3.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
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多采取“多媒体案例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此外,一些示范院校还通过成立“创业先锋班”、开设“创业道场”、开展“实务性专题讲座”等途径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施方式如表4所示。
表4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
3.3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比较
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的对比来看,中日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注重采取多元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而两国所采取实施方式的不同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目的显著相关。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在相应程度上为学生参加大型“双创”竞赛提供智能保障。因此,中国高校在课程实施环节重视分门别类地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边界。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目的在于通过创设创业教育平台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因此,日本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课程时更加注重学生对创业实践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将创业想法转变为实际创业行动。
4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保障比较
4.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保障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保障由政府部门、高校以及社会企业提供。政府部门通过发布创业教育指导性文件、发放专项创业教育资金、举办创业大赛等举措为高校的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运营与发展环境;高校作为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直接主体,通过成立创业学院,依托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多学科教师协同打造创业课程。社会企业作为保障自身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间接主体,常采取设立创业教育奖学金、赞助创业竞赛、命名孵化园等措施助力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4.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保障
日本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现已形成“官产学”各尽其能、密切配合的组织保障体系。在日本,创业教育被定位为重要的国家发展研究课题,是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积极资助的教育项目[12]。近年来,日本政府推出了“体验式就业”“产业集群计划”“创业型人才育成计划”等创业教育发展项目,并采取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创建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等形式,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必要性保障资源;日本高校注重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与社会合作,从振兴地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同时还采取成立创业教育基金与创业教育组织的形式助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例如:立命馆大学成立的GAP基金着重用于支持该校硕士、博士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大阪商业大学成立的创业先锋班课程协会旨在保障创业教育课程的规范实施;产业端口在政府有关产学连携政策的推动下,通过积极与大学联合开发创业教育教材、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形式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与信息支持。
4.3 中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组织保障比较
中日两国创业教育课程的相关建设者在为高校打造优质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并无显著差异,各自呈现出“官产学”协同配合的鲜明特征。其中,政府是顶层设计者,为高校课程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有利的发展环境,并在相当程度上发挥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高校是内部执行者,负责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成立创业教育统筹规划组织,落实课程建设中的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具体工作。企业是外部推动者,主要通过响应政府号召并依据自身需求同高校展开对话交流,是高校在课程建设中获得启动资金、实践基地与技术支持的重要发展保障。
5 结语
通过对中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践路径的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在课程设置上,中国高校侧重学生扎实理论基础的把握,日本高校强调学生多元实践能力的培训;在师资建设上,中日两国均以师资队伍构成结构为依据,重点提升教师在教学、科研与实训环节的课程执行能力;在实施方式上,中国高校注重拓展学生的创业思维,日本高校倾向于养成学生的创业技能;在组织保障上,两国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基于以上分析,未来我国创业课程建设应坚持“知行合一、专创融合”的课程设置导向,遵循“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建设理念,采取“学术并重、分类施教”的课程实施方式,打造“多方参与、互惠互利”的课程组织保障体系,以此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自我完善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