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视域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023-02-25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方政伟

区域治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隐性思政思想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方政伟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带来的信息洪流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任何需求,如学习、生活,在自媒体视域下,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完全开发,带来一种既混乱又繁复的冲击力,然而,在这种独特的信息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已经完全习惯了自媒体带来的影响,无论是闲暇时间进行娱乐,还是利用自媒体网课进行学习,就目前而言,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软件的时间已然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

一、自媒体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自媒体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需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他们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各类自媒体软件,从而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客观来看,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愈发深入,其广度已经辐射了学生学习、娱乐及社交多个生活领域,因此,当代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往往都处于“手机不离身”的状态,最终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与自媒体密不可分了[1]。与传统大学生不同,当代大学生群体大多以“95-00后”的一代为主,他们具有当代人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他们叛逆又独立,当代大学生更愿意依靠自己通过自媒体去解答疑惑,因此当代大学生对于高校显性思政教育具有一种逆反心态,他们并不认同传统的显性教育,反而十分依赖自媒体带来的信息检索,对此,高校将自媒体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学生需求的。

(二)自媒体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教育趋势

在过去,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是以对话、竹简等方式,将知识信息传递下去,随着纸张的出现,书籍成为人们学习的有效途径,到了现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从纸质文本转到电子书,人们不再依赖纸张,转而依赖于自媒体渠道,由此可见,人们的学习方式是随着途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仍然以课堂、谈话、讲座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主[2],一方面,这种教学形式并不符合当前人们的主流信息渠道;另一方面,从学生反馈来看,这种显性的教育方法难以切合学生的心理,因此,高校必须切合大学生阅读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形式上进行创新,实现自媒体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应用。

(三)自媒体可以增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自媒体以其独特的、丰富的内容,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和青年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们用大量闲暇时间去阅读、观看自媒体的内容,无痛地甚至无感地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化地利用了课堂外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大大增加了学生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

自媒体的互动性是其他隐性思想教育方式所不具备的,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隐性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自媒体平台几乎都带有评论功能、点赞功能,有的还有直播功能,学生们可以用点赞、评论的方式和自媒体内容的发布者进行互动,自媒体内容的发布者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反馈,给予回应或者调整下一个内容,让内容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喜好。传统的隐性教育方式大多是单向的,学生们的反应反馈也具有很长的延迟性。自媒体的互动性,极大增强了学生们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感,也给教育者、教育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实时的反馈,这都是其他隐性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也大大增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对新鲜事物、信息的敏感性强,热点信息又具有一定的保鲜期,过了保鲜期的教育素材的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在网络上具有热度的正面信息是对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素材。自媒体信息的即时传播和精准推送,可以让学生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最热、最感兴趣的时事信息。

自媒体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获取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层面的观点,在思想碰撞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隐性教育的有效性。

二、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教师过于强调显性教学

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更偏向于开展讲课、讲座或其他宣传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但从高校大学生反馈来看,仍然有不少学生表示不知道或说不清思政教育内容,超过一半的学生无法从新闻素材中挖掘到深层次的社会情况或其他因素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坚持认为单个新闻素材中所呈现的问题并不代表整个社会认知的情况等等[2]。显而易见,在大学生逆反心理下,显性教学难以在学生认知中树立个体与整体、统一与辩证以及其他世界观理念或社会认知。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过于强调显性教学,对隐性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在课堂上主要依赖显性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然而,由于显性教学方法的直接与僵化,致使高校思政课堂表现过于简单僵化,师生双方无法构建起平等友好的交流,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充分的人文关怀,最终思政教育课堂演变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育。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显性教育的劣势,然而,在缺乏隐性教育的配合下,高校思政课堂仍然是以显性教育为主,缺乏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也缺乏思政课堂的人文关怀。

(二)高校思政平台缺乏自媒体互动

当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以收集教学资源的载体形式存在,简而言之,高校思政平台的本质就是一种数据库,是为学生考试、学习提供信息帮助的系统平台,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扩展学习层次与学习形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首先,高校思政平台只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在显性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缺乏对思政平台的有效运用,因此高校思政平台并没有起到深化教学成果的作用。其次,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高校思政平台仅仅是一种实现自主式学习的单向渠道,其学习主导者仍然是大学生群体,在缺乏互动的情况下,学生群体缺乏对高校思政平台的兴趣。

在课外,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话题大多围绕当前的时事热点与考点难点,双方缺乏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在调查中,超过五成的学生在互动话题上会选择明星与近期大热的节目等娱乐话题,超过三成的学生会选择时事新闻,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会与教师谈论思政教育内容,然而即便这样,这部分学生仍然表示“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说”,这种单向式的思政课后交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思政课堂的不足,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师生之间也缺乏平等交流的条件。

(三)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衔接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进而了解社会,通过与社会机构或其他接触,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锻炼自身的能力。然而,在自媒体视域下,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感,绝大部分学生往往是以暑假工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始终缺乏对工作岗位的重视,缺乏一份参与感。也有部分学生甚至对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敷衍,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走走过场,不仅有“滥竽充数”的嫌疑,更是给地方岗位添乱。

除此之外,部分思想觉悟不够高、行动能力不够强的大学生十分依赖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然而高校往往没有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筹工作,这样一来,实践活动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使得实践活动本身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具体而言,部分学生在暑期展开实践活动时,往往会花费大量的心思用于实践报告或反思总结,反而鲜少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高校学生重视实践报告更甚于实践活动本身,甚至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实践报告是检验学生实践成果的唯一形式与途径,因此,即便有不少高校教师认为实践报告不代表学生实践成效,但由于缺乏其他佐证途径,实践报告也就成为检验学生实践成果的重要证据。

三、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打造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自媒体时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教育形式都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其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其专业素养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成果,因此,思政教育要从显性转为隐性,就必须从教师队伍出发,提倡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例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去了解互联网信息媒介类型与传播途径,了解自媒体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关注近期时事热点与社会新闻,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尝试以思政知识的角度去解析素材本质,然后以谦虚学习的态度,向学生了解自媒体信息浪潮,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自媒体信息与课堂知识的看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将自媒体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从学生的了解去发现课堂新知识,去了解课堂教学新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有意识、有方向地提高自己的媒体能力与媒介素养,学会与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领域交叉,亲身体验自媒体软件,了解自媒体信息传播方法后,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将网络流行内容与思政课程相结合,遵循自媒体信息传播规律与方法,制作具有吸引力与教育性的自媒体教学内容。

(二)完善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自媒体的碎片化特点虽然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优势,但又有内容分散化的弱势,受教育者不容易接收到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在创作呈现自媒体内容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平衡自媒体内容零散化和系统性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强化各个零散化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打造系列化、矩阵化的自媒体教育内容,利用自媒体的生活化和知识性,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打造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又不乏趣味性、生活气息的短视频、博文等自媒体内容。

自媒体的即时性特点,让教育内容可以短时间内高强度地、针对性地推送给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教育者们可以发挥这个自媒体的优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利用当下热点,把握隐性思想政治的最好时机,创作和发布贴近时事又具有思想高度的教育内容,主动占领思想高地。

(三)搭建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的引导与交流,但在传统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主流,同时,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适应即时互动的环境。对此,自媒体作为互动性强、交流方便的有效渠道,教师可以借助高校思政平台,自建自媒体社交区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日常活跃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的推广与集群优势,引导学生加入,让学生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起一个自媒体社交区域,并在区域中定时或跟随热点发布新闻,让学生了解时事,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自媒体社交区域中围绕特定主题踊跃发言,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捕捉学生不良思想苗头,及时发现并及时引导,让高校学生形成心理防线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盲目地强制学生加入自媒体社交群,一方面,强制学生加入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互动平台的特点在于交流而非打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友好的自媒体关系,形成一个粘度较大的良性互动平台,然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思政平台上结合网络热点或新闻时事,发表相应的话题和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到国内形势与社会舆论,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切忌发表说教灌输的言论[3],而是应该以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展开思想的交流。

(四)丰富自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借助自媒体可以在课堂上对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媒体,也可以在课外随时同教师展开交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与校外博物馆、少年宫或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借助丰富的馆藏资源,让学生在校外开展实践活动,在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馆藏性质选定主题,让学生有目的、有任务地去完成实践活动,在形式上,高校既要允许学生参观,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参与,鼓励学生将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教师可以围绕自媒体,以自媒体时代下新的教育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借助自媒体展现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作能力,如,在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大学生借助自媒体创作,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去了解“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等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主题,并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接触、了解并学习红色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丰富自媒体创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自创性质的公益宣传与微电影活动,并在活动期间设置自媒体投票环节,让大学生自己选择优秀的作品,并对选票最多的优秀作品进行宣传,教师借助比赛作品的宣传攻势,从而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思想教育和宣传氛围[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自媒体视域下,大量信息冲击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没有构建起思想防线,导致学生受到了小资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在“信息茧房”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自我意愿完全被自媒体信息绑架。对此,为了确保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及思想的双重健康成长,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亟须改变,帮助大学生完成从“信息茧房”到“开阔人生”的嬗变。

猜你喜欢

隐性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