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

2023-02-24邢国忠屈靓雅

学习与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逻辑中华总书记

邢国忠 屈靓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文化的新论述、新论断。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进行系统阐述,首次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方面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指导意义,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历史中凝练传承的思想精华,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又是从不同历史阶段中继承、总结、创新而来,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情怀,彰显了深邃的历史观照。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理性提取和科学考察5000 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基础上生成的,是对其中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的充分吸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34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提出中华民族基因文化论,指出中华民族的基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精神来自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演化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治理思想等。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史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15页。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历经5000 多年沧桑巨变,形成了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宋明理学等学术思想,产生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和思想体系。中华文明史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逻辑的起点,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又是对中华文明的创新创造。中华文明史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根基,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建设新文化的目标,“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新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是中国的革命力量”。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第695页。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②《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5页。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先后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论、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论逐步趋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愈发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文化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文化规律的认识愈发深刻,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更为系统。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的批判吸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现代性被等同于西方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立足中国实际的文明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命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在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亦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趋于成熟,旨在回答当代世界和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并为此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3页。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文化与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研究中华文明史,对文化规律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提出一系列科学论断,强调“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④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年第14期,第6—7页。这些重要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线。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两个结合”的提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关于“如何结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3页。最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②《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从而产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于“为什么能结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于二者本身具有内在契合性,如我国先秦时期哲学著作《周易》中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相通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吸收,推动了新时代党的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论述,旁征博引,推陈出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不忘本来”为根基的,这个“本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的文化使命,其中便提到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不忘本来”为根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论,并以“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③同①,第339页。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文化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进行文化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贯通着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思考,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有在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展望,即以“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

习近平文化思想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化先进成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综合与创新。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并提到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④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第4页、第16页。习近平总书记阅读过很多人类文明经典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汉密尔顿等人的《联邦党人文集》、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等。在借鉴汲取这些文明成果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批判的思维,不是机械地照搬照用,而是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有选择地吸收。这些特点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萌芽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对文化建设予以高度关注,形成了从基层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不同层面的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勇立潮头的新表述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对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建设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些重要论断都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生动实践的高度凝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逐步创立了以文化自信为重要内容之一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9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同上,第36页。2017年,“文化自信”被正式写入党章。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版,第46页。这些都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是一个日渐趋于成熟的思想体系,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阐述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精神力量。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我们党新的文化使命,即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④《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新文化使命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综上所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定位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何处来”,也同样对未来“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理论逻辑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把握,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发展。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深刻影响着实践逻辑,实践逻辑也蕴含了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三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共同诠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想伟力和智慧结晶。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不是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发展的、生动的、不断创新的思想体系,是对历史的凝练、理论的升华、实践的总结。我们要始终将其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南,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猜你喜欢

逻辑中华总书记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