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2023-02-24张应强
李 斌 张应强
(1.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1)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N].解放军报,2021-05-27(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的教育方针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脱胎于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继承和发展”(2)王炳照.传承与创新——从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70-82.。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对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为研究对象,重点结合党在苏区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梳理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概括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经验。
一、苏区时期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肇始
(一)苏区时期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出台背景和过程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革命的武装力量,领导开展军事斗争。正如毛泽东所言,“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因此,文化教育工作没有受到重视。苏区时期,随着军事斗争变得相对缓和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始由单纯的军事斗争,逐渐转变为兼重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如何处理好军事斗争与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成为当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认识和处理这二者关系的过程中,苏区仍然存在着高度重视战争军事,忽视文化教育工作的思想倾向,这明显制约了苏区各项事业的总体进展。洛甫(张闻天)指出,“这种机会主义思想的结果,造成了苏区内文化教育工作的特别的落后,甚至使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教育部变成了无人过问的机关”(4)洛甫.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J].红旗周报,1933,(61):62.。
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始关注文化教育工作,逐步涉及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问题。1931年11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宣言》提出:“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教育事业之权归苏维埃掌管”,主张“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教育”。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阶级战争许可的范围内,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地引导他们参加政治的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8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52.此后,苏区各地均按此精神制定了当地的文化教育政策,指导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吕良.中央革命根据地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47.上述有关文件虽然对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管理和实施办法等做了初步规定,但并未明确提出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规范表述。
早期苏维埃政权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制定,主要以当时苏联的教育方针为蓝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陈义过高、不切实际的问题。当然,这也与当时党中央在思想上的摇摆和混乱有很大关系。在中共四大到五大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及其内部派系的认识尚不清楚。例如,中共五大虽然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领导并没有明确表述。(7)罗易.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大会之意义[J].向导,1927,(195):2119.因此,在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表述上,大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出发,并未充分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未提及战争及阶级问题。如时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多项领导职务的凯丰提出:“苏维埃政府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共产主义的教育教育群众”,“苏维埃是新的社会的建设者、组织者,为要执行这个任务起见,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从自己的价值中造就出许多熟知建设新的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及艺术的人材,把学习与劳动相联系,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把宗教与教育和学校分离,禁止任何宗教干预教育和学校,把数千年统治于教育和学校的孔教废止”。(8)凯丰.在全苏区教育大会前面[J].斗争,1933,(31):3.他对苏区文化教育工作的认识,虽然包含了一些正确的教育原则,但并未很好地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例如,把宗教与教育和学校分离,以及废止孔教,虽然有一定的正当性,但并非当时急务,也未中矢的。
在中共六大提出了武装斗争和领导群众的重要性,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之后,文化教育工作与军事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关系,特别是文化教育工作通过什么方式更好地为军事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服务,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正是在此问题上,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思想。张闻天指出:“犯有这种机会主义思想的同志,显然根本不了解苏维埃的文化教育政策同国民党的完全不相同,根本不了解文化教育工作同革命战争有何密切的关系。”(9)洛甫.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J].红旗周报,1933,(61):62.毛泽东在调查福建上杭、江西兴国的基础上,于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0)姚宏杰等.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事日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155.文化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国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N].红色中华,1934-01-26(10).。至此,一个符合当时苏区发展实际的文化教育工作总方针的规范表述出台了。
(二)苏区时期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开创性工作
苏区时期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心工作的体现,虽然在具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摇摆和斗争,但在下述两大方面开创先河。
一是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制定。党的一大就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时,或是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论著中的有关论述,如“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或是借鉴当时苏联的有关文化教育工作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张闻天、毛泽东等结合当时党的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的中心任务,提出将文化教育与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相结合,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这成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制定的重要标志。
二是逐步明确了苏区文化教育工作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就明确了党的性质和主要工作,并逐步确立了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的独立地位。中共六大总结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党在当时的中心工作为群众工作。但由于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当时并未很好体现以群众工作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凯丰等人提出的关于苏区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认识,虽然包括了“用共产主义教育教育民众”,但带有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和冒进气息。毛泽东提出的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明确了苏维埃文化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提出要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和发动劳苦民众,要通过“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落实苏区文化教育工作总方针,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这就明确了苏区文化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性质,以及为达此目的和体现其性质的文化教育工作基本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使命和中国社会性质提出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先导。
二、全面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和理论升华
(一)全面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的共同任务。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对过去十六个月的抗战进行总结,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新式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的新中华民国”等主张。(12)中国共产党六中全会的决议及其他文件[J].群众,1938,(12):593.同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入论证了抗日战争的长期性,提出“中国制胜日本的主要条件,是全国的团结与各方面较之过去更加十百倍的进步”,“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3)毛泽东.论持久战[J].解放,1938,(43-44):39.。为了实现全民抗战的目标,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必须敦促全社会及国民党形成民主的革命主张。“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虽然被迫改变了持续十年的镇压共产党和工农运动的做法,国内实现了暂时的和平,但时常出现国民党抗战意识动摇、国共摩擦不断的情势。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提出:“党的任务是‘巩固和平’”,要“从争取民主去巩固和平”(14)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J].解放,1937,(4):17.。为此,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工作方针更加明确为“巩固和平”,促进“全国的团结”和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的方针。
在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战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思考如何维护稳定的政党合作局面,乃至促进抗战最后胜利及战后建国等问题。“整个抗日战争将怎样发展变化呢?”“国共合作的前途与远景将会怎样呢?”“世界风云如此紧急,其趋势将怎样呢?”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如何呢?”(15)毛泽东.论新阶段[J].解放,1938,(57):6.,这些成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集中讨论的问题。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的讲话中指出:“把独立与民主合起来,就是民主的抗日,或叫抗日的民主。没有民主,抗日一定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胜利。”(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J].解放,1940,(101):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民主”,与孙中山等所提倡的“民主”有很大区别,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到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有所区别。提出什么样的民主主义主张,建立什么样的民主,成为能否联合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当时中国各党派共同抗日,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由此,毛泽东明确指出,“新民主”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也还暂时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合乎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的民主主义”(17)同上,8.。
落实动员民众参与抗战和促进全民族抗战的工作方针,需要文化教育工作的高度配合。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提出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709.。1938年,毛泽东在《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应适合战争的需要》中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并决定实现“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及“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等,2002.18.1940年,毛泽东在《关于文化教育政策》中指出:“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应吸收一切较有抗日积极性的知识分子进我们办的学校,加以短期训练,令其参加军队工作、政府工作和社会工作;应该放手地吸收、放手地任用和放手地提拔他们”(20)同上,32.。
边区由此在一切为抗战服务方针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毛泽东指出,“边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直接的任务就是生产和教育两项”(21)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6.,他坦承,党“至于对经济、文化这两门,就不太熟习”(22)同上,107.。抗战爆发前,边区的文化教育几乎为空白,一般的县城每百人中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但到了1939年,边区每百人中已有五个人识字。在延安县的某些区乡,已有10%的人民达到了消灭文盲的初步水平(认识了1000个字)。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两年时间内,边区增加了2万以上的非文盲。小学的数量由1937年的200所增加至1939年的20401所,增加了10倍以上。中等教育也在迅速发展,以满足小学生升学需要。(23)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辑[J].解放,1939,(95):26-27.党在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要大大加强文化教育工作,从普及识字教育与民主教育的艰苦工作中,使边区人民成为识字的、知识丰富的、文化的公民。(24)同上,28.在干部文化教育上,必须有计划地在短期内克服区级以上干部不识字的现象,必须进一步提高干部政治水平和马列主义理论素养。(25)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辑[J].解放,1939,(95):30.同时,边区的自然科学研究也逐步开展,“无论是一般的研究,专门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的研究,其总的任务只有一个:即在物质上加强和扩大我们的抗战建国力量”(26)徐特立.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J].中国文化,1940,(4):5.。
(二)全面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理论升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军事影响不断扩大,国民党内顽固派开始在军事上、政治上制造反共氛围。中国的抗战前途和战后建设因此重新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尝试从理论上和战略上来回答这些问题。1940年,《中国文化》杂志创刊,该刊密切探讨了中国文化问题。毛泽东在该刊创刊号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与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而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与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27)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J].中国文化,1940,(创刊号):2.该刊发表的毛泽东、张闻天等关于中国新文化发展问题的文章,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理论升华奠定了基础。
“新文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果。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提出中华民族的旧政治与旧经济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与经济,因此,旧文化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则一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下的新文化。(28)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上海:华东新华书店,1949.张闻天指明了新文化在近代中国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服务于抗战建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抗战建国的一种重要的斗争武器。这武器在抗战第一阶段,以配合军事抗战为主,现在则以配合政治抗战为主了。其目的,是要在文化上、思想意识上,动员全国人民为抗战建国而奋斗,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29)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J].中国文化,1940,(2):3.。
中国共产党人还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以“五四运动”为节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期,认为“五四”前是资产阶级文化为主导的旧民主主义文化,“五四”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五四”之后,旧民主主义文化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他提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3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670.毛泽东还利用阶级分析方法,按照各阶级参与的情况,进一步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革命分为1919-1921年、192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0年等四个历史时期。最后,他指出:“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31)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上海:华东新华书店,1949.51.张闻天也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转变点,认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胜利,必然是彻底的民主主义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胜利,社会主义文化将在其中起着先锋与指导的作用”(32)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J].中国文化,1940,(2):1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同样应该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即是说,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决不应该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 “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33)新望,范世涛.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109-110.。
正是在对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行理论阐释和理论升华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对包括“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等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
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必须是“民族的”文化教育的认识,体现了毛泽东对中西文化教育发展总体规律的认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近代以来中国吸收西方文化、教育的总体趋势中,发现了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民族化的总体趋势。张闻天也提出:“民族的。即抗日、反帝、反抗民族压迫,主张民族独立与解放,提倡民族的自信心,正确的把握民族的实际与特点的文化。”(34)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J].中国文化,1940,(2):4.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必须是“科学的”文化教育。而所谓科学,“就是以唯物辩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去认识自然与社会。马列主义并没有什么奥秘,就是它能够从客观实践中掌握了历史发展的法则,从而推动了历史前进”(35)荃麟.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认识[J].学习,1949,(4):11.。张闻天提出:“科学的。即反对武断、迷信、愚昧、无知,拥护科学真理,把真理当做自己实践的指南,提倡真能把握真理的科学与科学的思想,养成科学的生活与科学的工作方法的文化。”(36)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J].中国文化,1940,(2):4.
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民族的”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所以有别于资产阶级所提倡的“民族的”和“科学的”文化教育,根本原因在于其所主张的文化教育是“大众的”文化教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代表中国绝大多数民众的民族文化,而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的文化。张闻天提出:“大众的。即反对拥护少数特权者,压迫剥削大多数人,愚弄欺骗大多数人,使大多数人永远陷于黑暗与痛苦的贵族的特权者的文化,而主张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大众的、平民的文化,主张文化为大众所有,主张文化普及于大众而又提高大众。”(37)同上.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人还对文化教育工作方针提出了补充性意见。如,张闻天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之外,还提出了“民主的”文化教育。他认为:“民主的。即反封建、反专制、反独裁、反压迫人民自由的思想习惯与制度,主张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民主生活与民主的作风的文化。”(38)同上.这些提法进一步扩充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内涵。
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徐特立谈道:“我们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还不是现成的,而社会也不是已是年青的社会,它还在胚胎中,它的母亲就是你们这些青年。”(39)徐特立.我对于青年的希望[J].中国青年,1941,(1):6.同时,他指出,农村教育“这一个工作的第一步是要组织,把十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都要组织起来,然后加以教育,使人人都懂得抗战”(40)徐特立.加紧农村工作[J].中国农村战时特刊,1938,(11):11.。他还提出了边区发展科学的三条策略,一是“政府或许应该有科学编审的行政组织”;二是“统计全边区公私的科学书籍编成目录”;三是“编辑科学史和基本内容目录”。(41)徐特立.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J].中国文化,1940,(4):6.
与发展科学和文化密切相关的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究竟应该怎么对待旧式知识分子的问题。对此,列宁曾指出:“在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高发展阶段以前,专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我们要使这个特殊阶层的专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得更好,不仅在物质和权利方面如此,在思想方面也如此”(4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02.。艾思奇提出,边区文化教育“应该与全国进步的文化界联合,共同为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而斗争”(43)艾思奇.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J].中国文化,1940,(2):23.。为此,应该团结旧知识分子,让他们认同并积极从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教育工作。
三、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深化实践
(一)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解放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民众在同国民党的军事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由此开始在解放区积极从事土地改革工作,目的在于发展民生并巩固民心。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土地改革也大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44)廖鲁言.三年来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J].新华月报,1952,(10):14.。其实,在抗日战争后期,老解放区教育的重心就开始逐步由一切为抗战服务,转变为战后如何全方位进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上来。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反日反汉奸反黑暗封建传统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就是民选政府,就是减租减息,就是各种规模的工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为领导的个体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方面是这种社会形态的反映,一方面又推动这个社会形态的继续前进”(45)毛泽东.解放区文化统一战线方针[J].群众,1945,(2):49.。毛泽东特别强调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认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目的,在于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建设。
新中国建立前夕,面对建设新国家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结合新的形势,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进行进一步诠释。其中的关键,是要认识到“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是密切联系的,而非割裂的;是深入系统的,而非肤浅表面的。徐特立指出:“教育科学化与民族化,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达到某种程度,但是劳心劳力对立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科学才为大众所掌握。”(46)徐特立.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化教育[J].新华月报,1950,(3):733.他还澄清了当时对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一些常见的误解,如对大众的科学是浅显的科学的误解。他认为“科学不能丝毫虚伪,它排斥违背事实的众口一致的俗说”,因此提出“科学大众化就应该同时反对科学庸俗化”。(47)同上,734.而对于“化”的理解,认为“化”应该是有机的融合,而不应该是牵强附会。毛泽东提出,“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他批评了有些人连“少许”都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的现象。(4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1.应该说,这些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重新诠释,反映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即将开启的过渡时期,对于文化教育工作方针更加深入、规范、系统的要求,这对于在过渡时期正确有效地实施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实践拓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大力推行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其具体路径主要表现为加强革命干部培养、推行新民主主义体育、加强群众扫盲教育、团结知识分子和建设新文化知识等方面。
解放战争爆发后,解放区迅速扩大,巩固和发展解放区需要大量懂得新社会建设知识的革命干部,学校对于培养新民主主义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华北大学将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干部”作为重要任务,“最主要的是要学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要求学生“掌握新生活新时代最进步的各种科学艺术,成为掌握机器化电气化的人材”。(49)华北大学[M].石家庄:华北大学成立典礼筹备委员会,1948.7-10.因此,在华北大学,学生不仅要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还要学习历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该校政治部的课程包括了社会变迁史、中国近代史、解放区建设、中共介绍及新民主主义等。该部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都阅读了马克思原著,许多学生反映“几个月来,每天每时思想都在转变”“现在和入班前的想法大大不同了”(50)以空.华北大学的学习和生活[J].群众,1948,(100):27.。
解放区的体育工作对新中国的体育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性的人民体育运动就逐渐开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也开始运用到体育工作之中。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宣布,“新的体育方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这就是说,体育应当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我们要把体育活动和一般新民主主义的建设结合起来,反对为体育而体育,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思想和办法。”(51)冯文彬.新民主主义的国民体育[J].中国青年,1949,(25):3.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民健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和人民国防。具体包括:体育应该是具备民族特性的,而不仅仅是帝国主义体育的复制或翻版;体育开展应反对个人主义与锦标主义,注重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应该是大众的,从城市发展到乡村,从少数人发展到全体国民;体育运动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提高体育与具体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的匹配度等。
在当时全国约80%的人民中扫除文盲,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民众没有文化,不仅缺乏一般的了解时事的能力,更无法参加新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及文化娱乐等活动。当时,小学教师是扫除文盲、传播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主力军。因此,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小学教师培养,通过使他们参与土地革命、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以提升他们的新民主主义意识。徐特立以他自己在康梁时期、中山时期、大革命时期及加入农民协会时期等人生阶段的认识变化,逐步意识到解决土地问题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手段。因此,他认为“土地斗争是一个主要的课程而且是活的课程”,他希望小学教师“当课余帮助农会工作,并从工作中向农民学习,尤其是向农民的集体的生活中去学习组织工作、政治工作及生产工作,再用来教育农民的儿女”。(52)徐特立.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论小学教师与土地改革[J].新华文摘,1946,(5):201.
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知识分子,不论其知识背景如何,只要可以认同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都应该积极团结。“在为着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总方针下,共产党人应当不分阶级、信仰与党派和一切知识分子很好地团结起来”(53)徐特立.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J].山东教育,1949,(3):3.。与知识分子问题类似,在建设新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在对待中外知识的态度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也坚持兼收并蓄、去粗存精的科学态度。“它的基本内容是,吸收人类一切文化遗产作为学习的材料,用新的方法加以批判,去掉十分之九无用的,改正十分之一歪曲的,所剩下来的东西,就是基本事业的知识及现代人类所不可少的一切事实的知识。”(54)同上.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形成文化教育方针的有关理论和推进文化教育方针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党的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全面加强了文化教育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而且在文化教育领域切实落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任务,保证了党的文化教育工作路线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一)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来制定和实施文化教育工作方针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围绕各个具体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来制定和实施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党的一大将加强对工人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当时的主要任务。(5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教育大事[N].中国教师报,2021-06-30(2).苏区时期,为了有效应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以及为了实现党在一大至六大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中国共产党将“为革命战争及阶级斗争服务”作为文化教育工作总方针的基本面向。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动员全民族投入到民族抗战中去,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战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为了配合和落实这一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毛泽东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由此将文化教育工作的总方针调整到为抗战服务上来,一方面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另一方面以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基地,动员人民坚持敌后抗战,发展生产和教育。党的七大召开后,面对抗战即将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即将启动,如何团结旧式知识分子、倡导科学和工业生产、凝聚全民族力量来建设新民主主义新文化和新社会,成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因此,在抗战后期,解放区的文化教育工作重心转变到如何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上来。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指出的,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中的文化教育等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5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8.。
(二)始终充分体现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连接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中国共产党彰显和保持政治本色的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基点和核心,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当时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苏区时期,在军事斗争相对缓和之后,党中央便开始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问题。1930年,徐特立到达苏区后,毛泽东就要求徐特立领导开展识字运动,他们就如何教文盲识字等问题开展讨论,认为识字运动不可丝毫放松。“因为文盲是广大群众问题,我们放松了一点,就是广大群众受了损失。”(57)徐特立.毛主席的实际精神[J].新群众,1945,(1):19.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对福建、江西等苏区的调查中发现,扫除文盲是苏区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他将“厉行全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作为当时文化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1934年,毛泽东明确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至此开启了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序章。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全民族参与民族抗战和自我解放,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战的形势和需要,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工作方针进行修改和补充。将“以民族解放运动为教育的根本内容”“消灭文盲提高大众文化政治水平是教育的中心标准”“取消已分劳心劳力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和“小学校免收学费”(58)目前教育几个根本问题[N].新中华报,1937-03-29(5).等,作为边区教育改革的根本方针。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5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709.。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更为艰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体育、团结知识分子等方面入手,切实落实新民主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了为人民服务的广度和力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工作,成为党的教育方针恒久不变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49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斗争与生产建设服务;教育工作的发展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通过创办人民大学、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以及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识字运动,改革旧学制,开展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等,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确保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的受教育机会,切实落实和体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始终根据具体形势和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和灵活实施文化教育工作方针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根据当时的具体形势和具体情况,着手制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在1931年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有了教育的相关条款,此后陆续提出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苏维埃文化教育方针、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等,从战略、理论及实践指向上对文化教育工作的路线、原则、内容及方法等进行阐述。值得指出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文化教育方针的形成,大多引起了党内及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甚至理论斗争。如苏区时期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出台,即是毛泽东与党内“左倾”思想斗争的产物;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围绕着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社会各界人士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化教育工作的基本路线、具体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分子政策等,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方法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具体形势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实施和落实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苏区时期,由于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在于军事斗争和阶级斗争,因此,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实施重点在于动员和教育民众配合反围剿斗争,侧重开展义务教育与民众识字活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文化教育的功能日益凸显,中国共产党开办了普通教育、干部教育、民众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了学制、课程和教学,采取识字、电影、戏剧、出版等多种手段来落实文化教育方针,侧重于抗战教育和抗战国防教育。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党的中心任务由抗战转变为战后新国家建设,中国共产党在落实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主要涉及民众教育、干部教育、学校教育、体育、知识分子政策等各个层面。多样化和灵活的实践方式,拓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内涵,提升了其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