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卷”影响下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3-02-24江黎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卷价值观目标

江黎明,张 璨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

“内卷”一词近两年一直活跃在青年群体视野中,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不乏能看到其身影。同时,加之网络短视频博主借此为创作内容,其热度更是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凭借其高热度,“内卷”成为2021年网络热词。原本以为“内卷”一词只是一时的网络热度,短时间便会消退,但到2022年,“内卷”的热度仍然是频频霸占热搜,现实生活中青年群体也开始使用“内卷”“反卷”等词。显然“内卷”不单单只是网络热词这么简单,它早已影响到青年的日常生活,改变着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并演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1]因此,破解“内卷”,引导新时代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已成为现实需要。

一、“内卷”的概念及实质

“内卷”这个概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最早使用的,本身是作为一个学术词汇,常用作“内卷化”。使内卷化概念得到发展的是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内卷”更多是指社会化内卷。和学术使用的内卷相比,社会化内卷有着以下特点:第一,范围更广。社会化内卷使用的场景更广,例如教育内卷化,职业内卷化,农业内卷化等;第二,概念相对通俗。相对于学术使用的内卷概念的晦涩,社会化内卷由于大众身临其境,其理解更加通俗。但也不意味着学术使用的内卷和社会化内卷不相关,社会化内卷的概念虽然没有一个共识的概念,但从大多学者的研究来看,还是借鉴了学术使用的内卷的概念。因此,在学术使用的内卷概念基础上结合使用语境和学者们的研究来看,可以把社会化内卷理解为:当人们所处的环境达到一定阶段后,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在某个领域中通过“自我压榨”式的付出以获取有限的资源,来适应非理性的实践活动。

从上述概念可知,“内卷”其焦点在于非理性的竞争,竞争参与的主体是自我和他人,客体是有限的资源。在激烈的竞争活动中,因为资源的有限引起了人与物,人与人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人们做出了非理性的行为,通过付出更多的成本以赢得最后的胜利,结果却是成本相比以前增加,但却没有取得实质的突破。因此,可以看出,内卷的核心其实是竞争,包括人与资源和人与人的竞争。竞争就意味着对立,对立便会产生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到:“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相互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人们的思想里,都包含这样到矛盾性的方面,无一例外。”[2]因此,内卷的实质就是矛盾,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失衡,便会发生内卷现象。根据斗争性的度,可把“内卷”分为两类:一是良性内卷,即适度的竞争,良性内卷有助提高青年的斗志,激励青年的奋斗精神;二是恶性内卷,即恶性竞争、矛盾的斗争性失衡,这种情况会导致一胜一负,或者两败俱伤,看似胜方获得优势,其实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同时破坏了正常规则。

二、“内卷”影响下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困境

(一)“内卷”恶化青年社会关系,导致个人主义

“内卷”带来的恶性竞争,使得青年群体被利益遮蔽双眼,所有的行动都是获得某种利益为导向,最终导致青年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趋利的心态和个人主义的错误观念影响下,青年群体便会发生同社会期望相悖的变化。第一,功利化。受到“内卷”的功利属性的影响,青年便会首先在心态上发生变化。急切获得成果的心理促使青年无法冷静下来思考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努力方向,毫无目的并头脑一热地扎进“内卷”的狂潮。他们努力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同社会价值也逐步脱节,唯一的目的就是取得“内卷”下的胜利,看似奋进,实则毫无目的,付出的只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没有达到目标,反而付出了更多的成本。第二,反社会化。由于资源的有限,加之没有清晰的前进目标,他们为了取得胜利,一部分人选择拒绝同其他人分享和交流,他们担心其他人在知道自己做什么后,其他人也会随之效仿,从而增加竞争的难度,于是他们会选择避开社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社会所要求的是青年融入社会,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内卷”导致青年价值观扭曲,个人主义泛滥,出现反社会化的现象,最终导致青年陷入自我耗竭。

(二)“内卷”影响青年身心健康,诱发相关疾病

青年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是被迫的裹挟式“内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下,沉重的任务压在青年肩上,同时残酷的机制使得青年不得不加入“内卷”,在“非升即走”“716”“807”的不合理规定下,这种形式改变,本质未变的“内卷”更是加重青年的身心压力。一方面,在“内卷”裹挟下,青年为了跟上节奏不被淘汰,不得不选择接受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为了完成目标,多数青年只能消耗更长的时间,透支自己的身体,在《2022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显示,90后、95后以及00后身体不好的占比均超过40%。在“内卷”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亚健康已经成为青年身体健康的常态,因此,内卷早已经成为青年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内卷”给青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心理问题。“内卷”导致青年情绪的不稳定,但碍于工作和学习,只能慢慢自己消化,渐渐地“内卷”转变为“内耗”。此外,青年群体本身清醒且敏感,“内卷”带来的焦虑与无助感激烈的碰撞,不知出路在哪,“躺平”心理便随之出现,这并不是新的问题,而是青年在面对“内卷”的情绪宣泄和微弱反抗[4]。焦虑和无助的情绪蔓延,便导致青年群体滋生心理健康问题。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重压,青年来不及调节,又被裹挟到下一次“内卷”中,病态也随之愈演愈烈。

(三)“内卷”加重青年内部消耗,打击奋斗精神

在恶性竞争下,资源的有限与需求的无限的矛盾被进一步放大,但激烈的竞争并没有质上的突破,反而提高了标准,从而使得青年陷入内部消耗的困境。“内卷”使得青年加入到不理性的竞争中,为了达到目标,青年会选择自我压榨。这种自我压榨下青年并不会获得好的进步和质变,反而是自杀式的提前消耗,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个本就要求不高的任务,反而在完成其他重要任务时,却已经没有了精力。其次是青年精神上的内部消耗,在投入大量的成本后,事物完成的度却远远没有达到期望,同时和同辈群体中取得胜利的人相比,大大增加了青年的失落感,怀疑自己选择、努力和否定自身的价值,最终陷入“努力无用论”的境地。这种精神上的疲惫比身体上的疲惫更加痛苦,由于找到不到情绪和压力的发泄口,青年价值观便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出现信仰破灭等现象,冲击主流价值观。最后,在身体消耗和精神耗竭的双重压力下,“内卷”青年呈现出低迷、疲惫和低欲望等特点,这都是青年对于内卷的无力和消极反抗,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这种矛盾使得青年陷入麻木,渐渐丧失奋斗精神和上进心,安于现状。

(四)“内卷”异化青年自我价值,背离教育目的

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一步,良好的德性是检验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在“内卷”下,德性的地位却被弱化,为获得有限的资源,部分青年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可见,“内卷”下,部分人观念发生改变,认为取得成功便是实现了人生价值。为了取得成功,德性被抛之脑后,长此以往青年群体便会丧失社会公德与个人私德,一贯地以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则,最后成为眼里只有利益的动物。青年的自我价值是在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讲话中指出:“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5]追求进步是倡导青年以理性的态度和清晰目标奋斗,而不是在利益的遮蔽下,盲目竞争。“内卷”的一大危害就是其功利性导向,功利诱导着青年以利为目的,把眼光和自我价值局限于在盲目竞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为利服务,做出自我剥削的异化行为,持有异化的价值观,成为“内卷”的傀儡。这样种种的行径使得青年产生无意义的徒劳和虚无之感,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目的的达成。

三、“内卷”下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可行之策

(一)强化德育:注重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

德育是塑造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出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内卷”下德育被功利性教育弱化,功利性遮蔽了青年的德行,以取得胜利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歪曲,眼界趋于狭隘,成为有才无德之人。因此,破解“内卷”对青年的负面影响需要发挥德育的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发挥德育的导向性特点,引导青年明确自身的人生目的和探求自身的人生意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6]可见,奉献是青年人生目的的重要底色。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教育青年不能将人生目的局限于蝇头小利,需要同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引导青年在劳动中探求人生意义。一是要引导青年明白人生的追求,确立人生意义;二是教导青年如何实现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在劳动中赋予的,也是在劳动中实现的,没有劳动,人生的意义就无法实现,永远停留在理论层面。另一方面,利用德育的可接受性,使青年坚定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引导青年认识自我价值和创造人生价值,认识自我价值就是以社会价值观为指引,清晰自我的努力方向。创造人生价值则是告诉青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并创造新的价值。

(二)加强疏导:重视青年的身心健康教育

“内卷”的负面影响导致青年负面情绪激增,负面情绪挤压导致大部分青年都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疲乏,严重威胁着青年的身心健康,及时消解青年的身心疲劳显得愈发紧迫。首先,提高青年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完成学习和工作的首要条件,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7]因此,身体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如提供和完善相应身体锻炼条件,网上网下增加宣传身体锻炼的力度,开设相应的健康课程等。其次,教授青年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心理疾病的危害不亚于其他疾病,同时心理疾病难于发现,更是增加了对人们的伤害。教育者可以通过心理课程、心理讲座等方式传递给青年,培养青年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对于心理疾病严重者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青年度过艰难期。最后,引导青年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心理宣泄。水满则溢,任何事物都有承受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个度便会引起质变。情绪和心理压力同样如此,找到宣泄口就尤为重要。通过开设心理宣泄室,情感沟通室等方式,让青年宣泄过多的心理压力,同时,要建立预防机制,警惕网络等渠道的负面影响,避免青年在未缓解时又被裹挟到下一次身体、心理和情感的耗竭。

(三)保持清醒:确立清晰可行的奋斗目标

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十分地便捷,多样的信息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消磨掉了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却都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信息的洪流逐渐消弭了青年内心真正的想法和声音,最终青年陷入盲从,被“内卷”裹挟。因此,保持清醒并独立思考自我的奋斗目标无异于破解“内卷”的良药。首先,引导青年确立目标。主要是唤醒青年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意识,使青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剖析。同时,明确确立奋斗目标的依据。青年的奋斗目标不仅关乎个人,同样关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8]青年奋斗目标的确立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目标相连,在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引导青年规划目标。目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目标;或者根据任务完成的时间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青年可结合任务和自身情况对目标进行划分,从而一步步实现。最后,培养青年调整和纠错目标的能力。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在坚持完成的前提下,如果发现目标设定存在不合理之处,就需要及时调整,同时,勇于承担和接受在完成目标中遇到挫折,及时总结经验,纠正目标中的不当之处,最终形成适合自身的奋斗目标。

(四)以人为本:进行多维评价与全面激励

青年价值观培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青年“内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青年物化,认为青年是达成任务的工具,激化青年内部的矛盾,异化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工具论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异化青年的自我价值。因此,破解“内卷”最关键的是将青年回归到人的本位,青年不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而是实现任务的目的。其次,创新青年成长成才的评价标准。新时代青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其评价体系也应该全面且多维度,需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如以学历、获奖、分数、名誉等标准作为唯一标准。应该根据青年群体的特质和个人情况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从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念。最后,全面激励,带动青年价值观形成。一是情感激励。“内卷”导致问题显著表现就是青年的情感问题,情感激励便是重要的手段。借助情感的柔性力量,通过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充分发挥情感的治理作用,帮助青年宣泄情绪,同时利用积极情感重新唤醒青年的积极向上情感,激发青年奋斗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政策激励。破解“内卷”对青年价值观影响除了青年自身需要改变,同时需要社会的助力。社会要为青年价值观培育和青年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扶政策,减少青年发展的壁垒,做好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9]因此,社会要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审视青年,切实解决好青年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难,从政策上破解“内卷”。

猜你喜欢

内卷价值观目标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大热WOB发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