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友好型社会导向的智慧技术适老化

2023-02-24左美云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2期
关键词:适老化智慧养老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老龄化社会和数智化社会的叠加是全球趋势,如何让老龄化社会和数智化社会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包容,是政产学研舆各界都需要积极研究和应对的问题。实践表明,合适的智慧技术可以支撑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需要智慧技术适老化。智慧技术的适老化包括功能的适老化和操作的适老化两个方面,后者又包括人机界面的适老化、人机交互的适老化和人机共融的适老化三个层次。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注意上述两个方面及三个层次。智慧技术的适老化不能是一陣风,需要持续建设,久久为功。

【关键词】老年友好型社会  智慧养老  智慧技术  适老化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2.004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部门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1];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两个指标翻番(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的时候,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社会,也可以说是“中度老龄化”社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3],这意味着北京市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另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人,占总人口的34.1%,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4]老龄社会正加速到来。

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中见证历史,我们也在一起创造历史。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智化转型:智能工厂、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银行、直播带货、在线会议、线上教学、远程办公、社区电商、在线挂号、在线诊疗……人类社会正在大步迈进数智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和数智化社会的叠加是全球趋势。由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老年人口占比的快速增加,这个现象在中国尤其明显。如何让老龄化社会和数智化社会融合发展,是政产学研舆各界都需要积极研究和应对的问题。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实现数字包容和代际和谐,是人类社会文明在新时代的应有表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导向,研究老年友好型社会代际共融中智慧技术的适老化问题。

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由来和特征

养老既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民生话题,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回顾过去十年,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持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这两个文件都明确指出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老年友好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对老龄化问题认识的深入。以前,国家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主要是面向老年人群提供服务和福利,侧重于为老年人个体提供政策福利和社会保障。相比之下,老年友好型社会则将重点从个人转移到社会,营造“人人都会变老,老年友好最终惠及自己”的理念,让社会各方参与进来,对全社会的物理和社会环境进行包容性设计和改造,从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福祉,并促使他们发挥出最佳潜能,实现代际和谐和更高水平的社会文明。

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源自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区(Age-Friendly Cities and Communities, AFCC)的行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启动了“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项目,并在全球22个国家的33个城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护理人员和服务提供商的访谈活动,目的是确定哪些因素或特征可以使城市环境更加适合老年人。最终,这项研究产生了《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指南》,确定了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八个方面,分别是室外空间和建筑物、交通、住房、通信和信息、社区支持和健康服务、社会参与、尊重和社会包容、公民参与和就业。自那以后,这份指南成为宣传和评估“老年友好型城市”最常用的文件,并且有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开始探索适合当地的“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特征。

在国内,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并明确了6个工作任务,分别是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其中第九条提出“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包括四个要点,分别是传承弘扬家庭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推进公共环境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培育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从这两个文件可以看出,在学习国外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区的概念基础之上,我国发展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该理念强调更大范围的、协同的社会层面的老年友好。

在以上文件印发后,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针对“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结合地方条件和特色,制定了不同行动方案。例如,《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将“全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作为“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湖南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着力解决当前老年人交通、居住、就医、养老、社会参与以及社会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走在各省市的前列。2021年6月,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即俗称的“友好九条”。该方案从居家生活、家庭关系、社区环境、健康支持、智能应用、交通出行、社會参与、公共服务、人文环境九个方面提倡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友好九条”比较全面,列出了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九个具体目标,也可以说是老年友好型社会的九个特征。

对比国内外“老年友好型”的特征,可以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全球老年友好型城市指南》中提出了“通信和信息友好”,主要指在老年人需要的信息类型、信息传输方式、信息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适老化建设,而我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行动方案中的“科技应用友好”或“智能应用友好”则更加强调研发适老化智能产品和互联网应用,以及全面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行动方案强调传承弘扬家庭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比北京和国内其他省市,北京市推出的“友好九条”中加入了“家庭关系友好”的要求,从传承良好家风、倡导亲情陪伴、完善支持政策等三个方面,关注家庭成员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和行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包括诸多方面,如果“友好九条”的内容能够较好落实,一定可以为老年人和全体人民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全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养老赋能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治理

智慧养老(Smart Senior Care, SSC),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5G、移动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联邦学习、元宇宙等),从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进行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一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好老年人的经验智慧,使智慧科技和智慧老人相得益彰,帮助老年人更多地实现社会参与,尽可能地增强老年人独立性,最终使老年人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智慧养老从智能养老发展而来。从“智能”(intelligent)到“智慧”(smart),内涵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技术为中心过渡到以老年人为中心,以及选择“适合的”技术应用到养老中。作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场革命,智慧养老将结合智慧技术的优势与力量,为我国养老事业和产业面临的难题与困境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切实可行的实践道路。通过智慧技术,把那些人力做不到、做不好的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给机器、机器人或设备去完成。

为了集成化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智慧养老平台必不可少。智慧养老平台可以接入各种相关设备,如三边设备。一是老年人身边的设备,如智能腕表等可穿戴设备;二是老年人床边的设备,如床旁平板电脑、智能床垫、智能音箱,还包括一些陪伴机器人等;三是老年人周边的设备,如各种智慧居家设备:智能窗帘、智能药盒、智能马桶等。上述三边设备都可以和智慧养老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及时上传老年人的生理、运动等状态信息,接收来自平台的指令并完成相应的操作。基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行为的监测信息,智慧养老平台可以对老年人进行保护和预警;基于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可以为老人提供精准化服务。

除了上述帮助老人的智慧助老平台,还有其他类型的智慧养老平台,如老有所为平台(如中国老年人才网、全国离退休人才网)、老年学习平台、老年婚恋平台、老年用品平台、老年旅游平台等。应该将上述平台整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在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养老服务从业者愈发认同智慧养老的价值。养老院在疫情期间进行封闭管理,网络视频通话(在有的养老院是通过电视大屏)成为老人与子女沟通的标准模式;子女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了解不在一起居住的老人的居家动态;老人可以依靠家里的电视与其他老人一起聊天、合唱;“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探索持续深化,符合一定条件的护士护工可以上门为老年人做康复护理;有不少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开始在网上购买日用品。

智慧养老要赋能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依托智慧技术与老年友好型社会互相融合。智慧养老的最大特点是合理地利用智慧技术支撑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可以贯穿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居家生活友好方面,智慧技术可提供远程环境监测;健康支持友好方面,智慧技术可提供远程健康管理;交通出行友好方面,老年人可享受优先派单的网约车服务。不过,从文献来看,智慧养老研究对于技术应用(如APP)、设备(如智能床垫)、服务(如报警)、平台(如监控)、模式(如智慧居家养老)等具体和微观问题的关注较多,然而,关于智慧养老如何与社会互动等将智慧养老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尚不多见。

按照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在全国创建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这将极大地促进各地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发展,也给智慧技术赋能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机会。例如,在居家生活友好方面,上海市江苏路街道为老人家中安装智能水表,用于监测老人的安全状况。在社区环境友好方面,成都市武侯区的诸多老年餐厅引入了刷脸就餐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老人忘记带餐卡或餐卡丢失的问题,给老人就餐带来了便利;兰州市城关区养老服务呼叫中心推出智能电话系统,如果老人打入电话,马上就能够显示其家庭住址和偏好信息,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在交通出行友好方面,滴滴打车、高德地图等交通出行类手机应用都推出了便利老年人的服务,滴滴公司在大力发展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队伍,高德公司在社区、医院等重点场所设立暖心车站实现扫码叫车,等等。

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对治理模式的探讨。已有超过40个国家开始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或社区,可以总结出供参考的实践经验。例如,爱尔兰从2006年开始实施老年友好社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老年友好社会政策网络,涉及中央、地方、社区三个层级的主体,每个城市和郡都在国家共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各自人口老龄化状况和社会资源配置情况推广老年友好运动。“老年友好爱尔兰”作为国家层级的中介组织,主要负责协调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和郡计划,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等;“老年友好型城市和郡”是地方层级的计划,吸收了当地合作者的各种经验,形成对地方老年友好社会政策的共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年友好城镇”则位于社区层级,其意味着每个城镇可以拥有具备地方特色的老年友好环境。爱尔兰的治理模式是自上而下(top-down governance)的模式,当然,也有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采用了自下而上(bottom-up governance)治理模式。比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倡议采用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模式,重点在于增加老年人参与,赋予老年人权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以此促进邻里和整个社区的建设。实际上,在智慧技术支撑的老年友好社会生态系统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治理模式应该协同发挥作用。

老年友好型社会既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数据生态系统。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的环境背景下,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包含个体(如老年人、照护人员等)、组织(如养老机构、医院等)、区域(如城区、街乡镇等)的多层次、多主体在内的大型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各主体拥有不同的数据资源,形成数据生态系统。要让智慧养老赋能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进一步识别数据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类型,明确各方主体拥有的数据,分析各主体的数据责任和利益诉求。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生态系统中,各个主体互相协作,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及数据保密协议问题,需要探讨如何基于数据共享的治理模式指导整个老年友好型社会系统的运作。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而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注重各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我们需要以数据共享为基础,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治理模式的衔接和适用领域,从而形成各地基于数据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治理模式。

智慧技术适老化的层次及发展趋势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占网民整体的比例达1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43.2%。[5]一方面,会使用互联网的老人基数已经很大,为老年人与时俱进、融入数智化社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数据表明我们还有一半以上的老人没有触网,还需要继续关注数字包容和智慧助老的问题。要实现数字包容,需要智慧技术和老年友好型社会相融合,合适的智慧技术可以支撑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也需要智慧技术适老化。

随着数智化社会的加速推进,各类智慧技术层出不穷,部分智慧技术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重了老年人的认知负担与抵触情绪。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各地纷纷启用“健康码”等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凭证,给许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及相应APP的老年人造成不便,甚至是心理上的无助感和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健康码带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当健康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后,社会各界蓦然发现,其实老年人在移动支付、在线挂号等智慧产品使用上面临诸多困难。从“祸兮福所倚”的角度说,部分老人不会使用健康码引发的问题,让全社会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数字鸿沟”的存在。实际上,此前就有老人寒风中打不到车、早起挂不上号等相关报道,但没有切身体会的人往往不以为然,觉得是老年人落伍了,跟不上时代。当自己家的老人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再想到将来退休后面对新兴技术的自己,大家开始感同身受,体会到了“数字包容”和“智慧技术适老化设计”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体、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重点任务,并分别明确了负责落实各项任务的相关部门。为了落实上述实施方案的要求,2020年11月,全国老龄办发出《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智慧助老”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国家政策标题中,国家意识到了建设信息无障碍的老龄友好社会的重要性,将其凝练为国家意志并开始付诸行动。相应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12月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这一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开展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水平评测并纳入“企業信用评价”。根据适老化及无障碍建设水平评测结果,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授予信息无障碍标识。另外,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共同发布了《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三项团体标准,以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经过政府的推动、舆论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一方面,现在主流的网站和APP大多通过了适老化和无障碍的评测。这些网站和APP改造后对老年人群来说使用体验更加友好,智慧技术的赋能也使得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时俱进。显然,适老化改造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这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积极响应。前文所述智慧技术在老年友好型社会中的九个方面(如居家、出行等)的适老化应用,目前已经有了较多探索。另一方面,网络产品适老化设计的关注点有待深入。在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应用程序方面,截至2022年10月,在以华为应用市场和小米应用市场为代表的安卓主流应用市场中共收集到141个为老年人群开发的APP,据统计,其中“实用工具”与“居家生活”类APP约占50%,90%以上的APP都在2022年进行了适老化更新。然而,纵观已有成果不难发现,大多数适老化设计和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大字体、大音量、大按键、大图标等人机界面的“四大”上,对老年人与智能技术的交互过程、人机共融模式等的关注非常少。

智慧技术的适老化实际上包括功能的适老化和操作的适老化两个方面。其中功能的适老化又被称作内容的适老化,是指提供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内容。现在很多面向老年人的APP是从面向年轻人的版本改造而来,适老化改造不应只是单纯在普通版本上删减老年人不需要的内容,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增加一些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容。例如,拥有更多空闲时间的老年人更希望获得精神上的陪伴,所以可以考虑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匹配交友聊天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和精神生活。

操作上的适老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机界面(Human Computer Interface)的适老化,主要表现在字体大、声音大、按键大、图标大等操作界面方面,现在大多数APP都完成了这个层次的适老化改造;第二个层次是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的适老化,主要考虑老年人的思维习惯和操作过程,例如,老年人通常比较喜欢“按钮式操作、抽屉型界面”,而现在适老化改造后的内容大多还都是一行一行的链接样式,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真实交互习惯与需求;第三个层次是人机共融(Human Computer Integration)的适老化,“人机共融”的改造不足,主要体现在老人与智能设备和应用的合理分工上,要考虑哪些需要老人独立完成,哪些需要应用程序完成,如针对不同视力和操作能力的老人如何提供输入方式,是语音输入还是文字输入。好的设计应该鼓励老人锻炼和继续使用其身体机能,而不是完全替代。总的来说,在上面三个层次中,针对人机界面的适老化设计比较多,但是针对人机交互过程的适老化设计和研究不多,针对人机共融的适老化设计和研究才刚刚开始。因而,亟需在“界面适老”的设计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交互适老”和“共融适老(即人机共融)”,得到满足“智能应用友好”要求的适老化原则,为打造老年人易用、乐用的智能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除了上述的适老化设计之外,好的智慧养老平台一般都会提供两类交互方式:一是“人-人交互方式”,二是“人-机交互方式”,并且由前者向后者演进。“人-人交互方式”主要适合高龄和部分失能老年人使用,是指老年人通过与服务代表进行互动(通过面对面、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等),然后由服务代表操作智慧养老平台帮助老年人完成业务;“人-机交互方式”则是指信息素养高、身体机能好的老年人通过自己操作智慧养老平台直接完成服务订购,在服务订购过程中不需要与服务代表进行互动。

基于连续性理论,老年人会根据自己的过往生活习惯、目前具备的能力和资源选择适合自己与智慧养老平台的交互方式。信息素养弱、家中缺乏支持、健康状况不足以支持自己直接操作平台的老人会选择“人-人交互方式”;反之,信息素养强、家中有比较好的支持、健康状况好的老人会选择“人-机交互方式”,自己直接操作智慧养老平台。因而,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使用智慧养老平台,需要考虑两种方式并行。随着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老年人退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这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智慧养老平台和APP在功能和操作方面的适老化设计。

对老年人个体而言,适老化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他(她)处在健康状况比较好(如低龄)的阶段,可以考虑与年轻人差不多的操作和功能设计,这时的老年人还怕被别人贴上“老”的标签,不愿意用老年版的系统;如果他(她)处在健康状况欠佳(如中龄)的阶段,可以考虑适合老年人操作的界面和交互过程,补偿视力、听力等能力的下降;如果他(她)处在健康状况较差(如高龄)的阶段,可以考虑针对老年人的无感服务,重视人机共融,老年人不需要操作智能化设备或系统即可享受到各种数据或信息服务,甚至是生活或健康服务。因而,智慧技术的适老化还需要考虑个性化的适老化,以及动态的适老化。

如前文所述,目前有很多APP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完成了各自的适老化改造,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这些改造后的APP所用术语大多是各说各话,适老版模式的切换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在首页即可设置,有的要到“我的”页面的“设置”选项中才可以设置,老年人难以找到。因此,有必要加强各方的协调配合,尤其是在适老版入口方面,降低老年人学习使用各适老化APP的成本。如能在此基础上建立APP适老化的通用术语与一般框架,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建立全国的统一APP入口,老年人可通过这个入口访问不同的APP,并在用户隐私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向各APP共享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这势必将助力老年人更加便捷地获得所需信息或服务。

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智慧养老平台应该是基于生态系统建立的,需要将健康、医疗、照护、婚恋、文旅、学习、再就业等各类平台进行连接、联动,包括接入各种可穿戴设备、监控设备、輔助设备、APP等。这些平台应该能实现多场景的连接和协同,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等各类场景都需要连接到一起,例如,居家养老的老人信息可以转入社区养老数据库,老人需要去养老机构时,可以再将个人信息转入机构养老数据库。对每个老年人的养老、健康、学习、旅游、婚恋等数据都进行集成,按时间线进行组织,形成个人专属的生命历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溯源和保护,通过智能合约授权给相关的主体(如养老服务机构、医院等)合法使用,使这些数据发挥最大的价值,也使老年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

目前,登录不同的智慧养老平台需要不同的用户名与密码,不利于老年人使用与平台产品推广。老年人的记忆能力、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统一老年人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将会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推动智慧养老平台的广泛应用。建议相关企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相应的联盟,在全局考虑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建设全国性的统一登录入口,使老年人使用同一用户名与密码就可登录使用不同的平台,让老年人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数智化社会,享受数智化社会的红利。“让数据多跑腿,让老人舒心用”是适老化社会的理想境界。这样,老年人不用在不同平台、APP间来回登录、折腾,不用操作五花八门的界面。在老年友好型社会里,不管老年人在哪里,智慧养老平台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老年人想学习,可以进入学习专区;想旅游,可以进入旅游专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平台无处不在。

需要注意的是,适老化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第二十五条“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中提到,“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这句话不一定被很多人注意到,但实际上很重要。适老化改造要“久久为功”,一定不能“运动式适老化”,将无障碍改造、适老化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只要涉及老年人使用的APP或网站上线新的功能或新的版本,就应该考虑同步进行适老化建设。只有这样,适老化才能融入开发者的意识中,融入新产品开发计划中,才能与时俱进,让适老化的“光”一直温暖老年人。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项目“生态系统视角的医养结合数据治理和知识图谱研究”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智慧养老赋能的北京老年友好社会”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21XNL018、22SRA002]

注释

[1]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2022年10月9日,http://www.nhc.gov.cn/lljks/pqt/202210/e09f046ab8f14967b19c3cb5c1d934b5.shtml。

[2]马晓伟:《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2022年8月31日,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08/889a7e67a7794176b3a718f972447cac.shtml。

[3]《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 北京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北京日报》,2022年9月3日,第4版。

[4]《报告预计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人》,2016年7月15日,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16/07-15/7940986.s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2年2月25日,http://www.cnnic.net.cn/n4/2022/0401/c88-1131.html。

参考文献

左美云,2022,《智慧养老:服务与运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左美云,2018,《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 编∕陈璐颖

左美云,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二級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智慧医养与智慧社会管理。主要著作有《智慧养老:服务与运营》《智慧养老:内涵与模式》等。

猜你喜欢

适老化智慧养老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