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毛尖的历史品牌形成

2023-02-24张祖群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卢成钢硕士生赵浩天硕士生

餐饮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鸡公山毛尖茶毛尖

文、图/张祖群(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卢成钢(硕士生),赵浩天(硕士生)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深厚的商业品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形成了庞大的商业文化体系。应用文献解读法、案例分析法,书写了信阳毛尖的饮食文化民族志。遗产属性赋予信阳毛尖品牌以深厚的文化基因,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分别解析了信阳毛尖品牌的发展脉络和自然条件,市场估值是信阳毛尖品牌的行业潜力科学合理之体现。最后从文化生态区、农业文化遗产等角度提出维护信阳毛尖品牌的发展建议。

遗产属性:信阳毛尖品牌的文化基因

从2002 年开始,经过20 余年发展,共计93 家信阳茶企被核准允许使用“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2021 年底,信阳市216 万亩茶园面积,8 万吨茶叶总产量,150 亿元以上茶产业总产值,120 万人以上茶叶从业人员,在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等多重指标中均占河南省90%以上。2022年11 月,信阳毛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作为本年度河南省唯一一家示范区获准筹建。

2014 年11 月11 日,江西省全南县的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江西省婺源绿茶制作技艺、河南省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湖北省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联合申报绿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项目序号931,项目编号Ⅷ-148)。2022年11 月29 日晚,中国政府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登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般项目名录。中国的15 个省、市、自治区的83 个社区(群体)44个子项目一起,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博大场景。

信阳毛尖(绿茶)制作技艺是44个子项目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活动。虽然我国茶叶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茶叶产业生产处于有名无姓(有品种、有名茶、无名牌的)时代。我国仅仅是种植茶叶面积较大,生产的茶叶数量较多,但是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信阳毛尖产区的自然条件以及信阳毛尖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其品牌形成的历史脉络,探究茶叶品牌的商业文化基因。

△信阳毛尖新芽

发展脉络:信阳毛尖品牌的历史源流

《神农百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72 毒,得茶而解。”中国是世界闻名的茶叶故乡,淮南地区大别山区更是如此,信阳毛尖素来以白毫满披、细圆光直、香高味浓、汤色透绿等独特风格久负盛名,历史悠久,有很高的品牌价值。

△信阳光山茶叶园区

西周初年,茶叶从云南——四川——陕西北上迁徙。因为秦岭阻隔,陕南气候相对温和,茶叶沿汉水南下,豫南皖北,乃至长江中下游生根。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淮南(豫南信阳、皖北)是唐代八茶区之一,信阳茶在当时被称为“大模茶”。同时,信阳茶还被作为贡品供皇室饮用。宋代时期,饮茶之风更加盛行,信阳茶叶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产茶量仅次于巴蜀成都。信阳毛尖深得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等赞誉,“淮南产茶,信阳第一”,多提供给开封或杭州皇亲贵族作为贡品。元、明时期,信阳散茶盛行起来。有文献记载:“明代茶民在鸡公山北侧的大茶沟宋代大茶沟种茶,尚有遗株九十,鸡公山茶概由此繁衍而来”(根据《河南文史资料》,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 年)。清代时,信阳县有“八大茶社”,其中车云茶社专门派人到东南地区购买茶种,研习革新,研制成功“车云龙井”。20 世纪初,更新品种,遂成信阳毛尖。

新中国成立后,信阳一度在恢复旧茶园的同时,开辟新的茶园。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信阳大量茶园划分、承包给个体农户(朱晓雯,2014)。信阳毛尖获得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国家有机茶认证(2003 年)、国际QS 茶叶质量安全认证(2005年)。信阳毛尖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政府的不断支持,如今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龙头品牌。

自然条件:信阳毛尖品牌的地理基础

信阳毛尖独特的品牌风格与茶树品种的选择、信阳自然环境条件、人文条件、茶叶栽培技术、釆制技术等都有重要关联,是当地商业文化基因的形成基础。以信阳毛尖的精品——鸡公山云雾茶为例,对毛尖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信阳毛尖茶

气候条件

鸡公山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冬长夏短,春秋相当,夏季气候凉爽宜人,平均气温22.7℃,平均降水量1346.9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40毫米,最高气温32℃。鸡公山处于冷暖空气交接处,形成独特小气候生境,易于通风,以避暑胜地著称于世。信阳位于东经114.04°附近,北纬32.07°附近,地处高纬度茶区,气候较为温和,降雨量充足,光照较长,生长速度减慢,与此同时茶叶中的营养生长时间较长(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1987:17-25)。

土壤条件

信阳市的土壤有5 个大类(黄棕壤土、水稻土、黄褐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36 个土属,137 个土种,以黄棕壤森林土为主(黄昆,2015)。根据土壤地理学分类,黄棕壤为由北亚热带(northern subtropic zone)向暖温带(warm temperate zone)过渡之典型地带性土壤。根据《中国茶经》记载:黄棕壤上生产的茶叶,以绿茶为上乘。黄棕壤主要生态地理特征如下:发育在多种岩石风化物上,一般具有A(腐殖质与砂物质颗粒结合的表层)层,AB(淀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无游离碳酸钙;微酸,PH 值5.0—6.0;盐基中度不饱和(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1987:25)。信阳具备毛尖茶生长的理想土壤类型。

水资源条件

信阳当地流行“云雾山中茶,浉河中心水”俗语。鸡公山地处淮河水系,长江水系之分水岭,区内主要有澴河、观音河、九渡河三条河流,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水库、池塘及山泉。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淮水源头煮茶评为“天下第九”。鸡公山水资源很丰富,地表和地下水均为一、二级水质,属软水或极软水。信阳鸡公山适宜的自然环境,为毛尖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河南省《鸡公山志》编纂委员会,1987:14-17)。

根据以上三个自然条件叠加,毛尖茶树非常适宜在信阳种植,并且形成独有的地方品质。现在的信阳仍有许多以茶命名的地方,如信阳李家寨附近有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李美凤,刘建军,苏会,2015),系历史传统产茶地地名遗留。

市场估值:信阳毛尖品牌的行业潜力

信阳毛尖在海内外都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基因。多年来,信阳毛尖的风靡更是促进了信阳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信阳的茶文化形成了信阳毛尖的独特历史品牌。

在信阳毛尖的品牌形成过程中,不仅是茶叶本身的良好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与信阳毛尖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阳毛尖的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品牌的形成。在2007 年5 月的信阳第25 届茶文化节上,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授予信阳“中国毛尖之都”。根据第三方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最近三年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估值为2020(68.86 亿 元)、2021(71.08亿元)、2022(75.72 亿元),连续13 年位居全国茶叶品牌前三位。

发展建议:信阳毛尖品牌的维护发展

文化生态区

信阳地区人民在几千年来茶叶的种植、加工发展过程中,形成信阳毛尖的文化生态,而茶叶作为一种作物,属于农业的范畴,其品牌的形成、传播及发展,离不开对农业发展的一般性讨论。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信阳毛尖区域品牌存在农户品牌意识不强、企业推广渠道不畅、科技与文化融合不够、政企农户联动协调不充分等问题(汤朝杰,2022)。因此,建议考虑将整个信阳毛尖茶种植区作为一个文化生态系统来进行保护。

第一,改进茶叶采摘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信阳毛尖品质。信阳毛尖的风靡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良好的品质和口感造成的,进一步改善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技术,以便在国际竞争中以质取胜是必要的。从信阳毛尖非遗传承人角度来说,在继承传统工艺与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对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适当进行工艺革新,高温快速杀青后冷冻低温保鲜,将传统的清明—谷雨之间的二十天炒茶,拉长时间,变成四季任意炒茶。

第二,将信阳毛尖茶的推广和茶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牢牢把握技术创新和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坚持时尚化与传统化、产业化与生态化并进,推进茶、旅、文深度融合与开放发展(刘志远,马培衢,陈钰文,2022)。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应该由政府当局进行,还应该引起人民的广泛重视,开展茶文化旅游专线,促进人们对信阳毛尖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尊崇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

△茶叶摊晾工序

△毛尖茶

第三,要准确把握信阳毛尖的商业文化基因。商业文化基因是一个品牌长远来看的文化根基,应该从历史、自然条件、品牌市场化的角度重新评估信阳毛尖的商业文化基因。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品牌经营中的诚信原则:其牢牢根植于茶叶的历史资源,打造毛尖文化经营基础,此为理念诚信;基于信阳鸡公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做茶叶产出的保障,此为品质诚信;针对自身产品特征来做品牌背书,面向公众宣传,此为品牌诚信。这种基因的明确有助于其未来品牌运作的长远发展。

第四,加强立法保证,推进有序市场。加大政府扶持保护力度,完善立法与相关条例,保护信阳毛尖的地方性知识与知识产权。只有规范的市场,才能使信阳毛尖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大力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发展,以企业良性竞争,带动信阳毛尖品牌进一步走向世界。

农业文化遗产

信阳毛尖作为一种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内涵,包括品种、加工技术、农作物历史遗迹、生产制度等很多方面,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主要分为活态化、社区化、产业化几个部分进行讨论。

活态化。“活鱼要在水中看”。农业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传承的过程是一个活态的过程,农业文化遗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动态的传承。加强对信阳毛尖茶的历史遗迹、文物古迹等的保护,成立专门的机构,完成对其信阳毛尖茶的遗迹和史籍等的搜集、整理以及保护,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发展。

社区化。农业文化遗产内含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当地民众在传统社区,千百年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中流传下来的。在开发这些丰富的生物和文化资源的同时,需要走社区化道路,对整个生态社区进行协同开发。开展茶文化旅游专线,吸引中外游客来信阳地区旅游,了解信阳,了解信阳毛尖的种植和加工,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以茶文化促进品牌推广和文化传播,同时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及为当地人民增加收入提供新的路径。对信阳毛尖茶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科普工作,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认同与保护意识。

产业化。信阳毛尖在品牌形成和推广的基础上,可以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扩大品牌效应。可以在茶叶生产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布局,依靠技术进步发展规模经营,进行专业化分工,种植、加工、销售各部分实现协调紧密配合,完善产业链,面向国内外广大市场。同时,在坚持信阳毛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鸡公山毛尖茶毛尖
登鸡公山抒怀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那一刻
到信阳鸡公山
鸡公山研究综述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毛尖茶韵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