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
2023-02-24刘燕梅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刘燕梅 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在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下,国有企业若想实现稳定且长久发展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强化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作为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大防范力度,科学安排资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找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之处,从根源遏制财务风险因素,确保财务风险问题能有效解决。
一、企业风险管理含义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内容,通过对企业风险的综合剖析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对策,将企业经营期间的各类风险降到最小,避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支持。现阶段,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合理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因素,为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做好风险管理的项目识别。企业人员要对目标顺利实施影响的潜在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诸如表示风险的事项等,对风险精准判断,了解是否会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影响[1]。
二、国企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一)配合宏观层面经济结构改革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在综合实力方面也整体增强,为了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改革力度,保证经济建设水平能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风险防控可以有效对财务风险加以遏制,让过量的产能在短时间内消化,促进企业长久发展。国有企业在改革期间,需要利用科学的方式化解债务危机,做好财务风险管控,真正做到分类施策,压实责任,提高企业经营水平[2]。
(二)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在深入推进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处于改革前列,所以在管理体系方面相对完善,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现阶段,国家与国际市场融合日益深化,企业在发展建设期间,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财务风险更为多元化,诸如海外并购失败等。近年来,国内经济在发展阶段,整体呈现放缓状态,而国有企业若想实现长久发展目标,需要在结构方面加强转型,因此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时,为了能加快建设步伐,与社会发展需求一致,常常会存在盲目制定发展战略的情况,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影响了经济的良好发展。为彻底规避此类问题,国有企业应该强化风险防范,合理制定管理措施,真正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目标。
三、国企财务风险类别
(一)投资风险
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期间,投资风险较为常见。投资活动的开展若没有事先调查投资项目的内容,没有充分掌握市场发展需求,不了解企业自身经营现状,项目在投资期间,很容易出现投资方向与国家产业偏离的问题,致使企业投资资金无法充分周转,投资收益与预期不吻合,影响了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企业面临很大财务风险[3]。
(二)资金流动风险
国有企业在经营期间,如若资金流出大于资金流入,资金流动性风险便会增加,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此类风险的出现会导致国有企业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债务,从而面临信用危机,若情况严重,还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资金流动风险主要因为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不能从企业长久发展规划,对企业的市场发展趋势把握不准确,没有科学论证,使得决策计划的制定缺乏规范性,资金投入量大,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三)财务管控风险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期间,难度逐渐增大。国有企业在建设期间,大多会采取信息技术手段等进行财务管理,虽然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能快速处理财务数据以及信息,但在经营期间面临的风险也随之提高,诸如财务管理时会遇到黑客攻击,借助口令进行身份测试,导致企业面临重大经济损失。同时,国有企业涵盖的秘密信息以及关键信息较多,如若不能制定合理的方式管控,很有可能出现信息泄露或者盗窃等问题,让企业经济受到严重损失,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让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四、国企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外部监管监督
依照当前国有企业结构来看,监督机制的落实不到位,无法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统一性匮乏,相关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专业水平以及沟通能力偏低,致使外部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性,无法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控。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部监督机制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现象,无法发挥监督效能,内部没有构建健全的评价机制,无法依照企业的实际建设情况合理对外部做出评价,导致企业发展期间面临的问题无法快速解决,最终导致财务和经营业务方面出现风险[4]。
(二)财务决策不合理
国有企业之所以出现财务风险问题,与筹资失误关系密切,财务决策缺乏规范性。部分企业在发展期间,存在负债偏多的问题,资产结构占主导位置,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更高收益,需要承担的利息偏高,致使企业偿债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影响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部分企业在发展中,对银行贷款、债权等方法的利用率高,因为融资方式的不同,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存在很大差异,如若采取的融资方式不合理,企业除了会面临较大经济损失之外,还不利于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致使企业在无形之中加大成本投入。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发展期间,若想保证财务管理顺利实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应该强化对财务管理机制的健全。但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暴露出来的财务问题较多,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评价以及监督机制无法严格落实,导致内部控制水平不高,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企业长久发展层面分析,如果没有健全的机制支持,财务管理便会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无法对财务实际现状进行精准掌握,也不能对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充分了解,最终使得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无据可依,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风险管控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不足之处较多,在问题的不断累积下,风险防范措施的调整与优化空间会越来越小,若情况严重,财务风险便会加剧,对国有企业的稳定经营极为不利。
(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财务预算并非财务计划,需要有健全的数据作为支撑,诸如部门财务数据、公司历年来的财务数据等,通过对数据的合理分析与汇总,预测出下一财务期间的费用。但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的整体经营现状来看,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颇多,工作措施无法有效落实,特别是在技术层面,财务预算经常出现无人审核论证的现象,经费比例经常存在失调问题,预算缺乏准确性。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不能严格依照项目立项书的标准与要求管控。在费用预算方面,应用的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对增量预算编制等传统方法有很强的依赖度。为促进管理实效性的增强,国有企业会通过运用复制企业以往生成信息资料的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导致预算管理不能顺利实施,无法对财务做出精准的判断,单向地建设信息传递表,无法做到信息的科学利用与共享,致使信息出现阻塞问题,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5]。
(五)风险控制方法单一
在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不能主动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也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控制认识程度不足,导致控制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诸如资产结构缺乏合理化,定位产品与市场不符合等,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财务风险管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奠定基础。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控制期间,应用的方式不合理,对财务风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了解不透彻,财务部门大多将精力放在会计核算上,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国企其他部门人员因为职业素质、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较大,导致对防控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如何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一)做好外部监管监督
外部监督作为国有企业中的一种激励机制,会对整个经营活动展开监督与管控,从根源发现问题并解决,因此企业在发展期间,应该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合理制定规章机制,强化外部监督作用的发挥,保证以往外部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能彻底解决,将风险防范工作做在事前。同时强化对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的管控,结合资金来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类监督管控措施。国有企业内部要制定健全的审核机制并保证机制落实的独立性,让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确保企业存在的风险能得到有效遏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果。
(二)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方案
财务决策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有助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合理制定财务决策方案。一方面,强化对筹资方式的健全与优化。国有企业在资金筹划前期,将实际建设现状作为基础,在综合掌握自身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对原有只依靠债权、银行贷款等举债方式加以优化,科学制定筹资方案,保证国有企业“负债体量大”的筹资现状得到解决,逐渐朝着多元化筹资方向转变,避免出现承担高利息费用的情况。如若国有企业单纯依靠举债的方式筹资,需要通过分析可行性来投资举债,以此达到对财务成本和风险整体降低的效果。另一方面,对现有资产结构不断改进。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查询资产的形式,对现有资产结构缺陷不断弥补,确保资产结构优化性目的能达成。简而言之,要对企业固定资产、负债等精准预测,了解不同形式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真正达到事前对财务风险有效管控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能从整体角度上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让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在实际发展期间不仅要加强对财务决策方案的制定,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一方面,强化对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国有企业要将自身发展现状作为基础,加大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利用,将管理机制落实到位,提高管理有效性,同时,依照当前存在的财务风险,科学地对防范措施加以调整,加大优化力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财务管控机制的建设,在财务管理期间强化财务管控机制的建设,对风险出现的原因深入分析,依照规范与标准制定防范措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等灵活展开,企业也要依照自身职责,加大财务工作审核力度,保证能全面规避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做好预算管理
为有效解决当前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源遏制财务风险,应该将预算管理工作做好。一方面,强化对全面预算体系的完善。企业在开展财务管控工作期间,依照自身发展现状,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加强对各类因素的考量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问题解决办法。在预算各个环节与流程中层面,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动态化以及精细化管控,合理制定预算控制风险的对策。在预算管理期间,对各类资源有效配置与优化,对资源科学使用,加大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不断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在预算管理期间,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决策管理层要加大警惕力度,结合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对企业发展战略适当调整。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对发展战略与目标科学调整,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五)完善风险控制方法
为彻底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在实际防控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风险控制方法的优化与改进,正确认识到财务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对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深入了解,保证防控财务风险工作能顺利实施。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宣传教育的模式对企业全体人员加以引导,让企业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与财务风险管控之间的关联,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意识,自主参与到风险控制工作中,提高财务风险控制的水平与效果。同时,强化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健全,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国企财务风险防控效果能显著提高,真正做到财务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控。
六、结束语
综合而言,为彻底解决当前国有企业经营建设期间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强化重视,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的成因,并在结合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制定防范措施,做好外部监督监管工作,对财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合理制定财务决策方案,保证现存问题能彻底解决。同时将预算管理工作做到位,对风险控制办法不断优化,提高财务管理有效性,促进国有企业能朝着稳定且长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