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阿瓦隆迷雾》

2023-02-23张皓东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5期
关键词:视角摩根形象

[摘  要] 《阿瓦隆迷雾》是20世纪美国作家布拉德利创作的奇幻文学作品,取材自西方文化经典亚瑟王传奇。亚瑟王传奇自诞生起就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后世的衍生作品中也基本保留了这一传统。但《阿瓦隆迷雾》突破传统的男性视角,选择以女性视角重述亚瑟王传奇。在叙事上,女性不再是边缘性角色,反而成为故事的叙述主体;在人物形象上,原本扁平化的女性角色变得生动立体;在主题上,小说植根于不列颠的历史变迁,记述以男性为主导的宗教与社会秩序取代以女性为主导的社会秩序这一转变过程,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同情。

[关键词] 女性  视角  形象  摩根

玛丽昂·齐默·布拉德利(Marion Zimmer Bradley,1930—1999)是美国奇幻作家与科幻作家,以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色彩著称,代表作有“阿瓦隆迷雾”系列、“黑暗之极”系列,2000年获得世界奇幻终身成就奖。《阿瓦隆迷雾》(The Mists of Avalon)出版于1987年,共分为四册,分别是《阿瓦隆女王》(Mistress of Magic)、《卡米洛王后》(The High Queen)、《鹿王》(The King Stag)和《橡树之囚》(The Prisoner in the Oak)。作品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小说获得1984年轨迹奖最佳奇幻小说,入选美国科幻小说研究中心推荐书目。2001 年,由乌利·艾德导演根据《阿瓦隆的迷雾》改编的同名电影以电视连续短剧的形式在美国 TNT有线电视频道播放,初次播放就创造了3000万的收视奇迹[1]。

亚瑟王传奇作为西方中古时代骑士文学的经典代表,与生俱来就带着浓重的男性色彩,骑士们游历四方,降妖伏魔,探寻宗教奇迹,践行忠君护教的骑士规范。这些行为都是封建时代统治阶层男性的义务以及特权。骑士文学把典雅爱情留给女性,女性在宫廷中被动地等待骑士的拯救或者示爱;有时又会让女性充当负面角色,例如邪恶的女巫、阴谋策划者等。

但实际上,亚瑟王系列文本中并不缺少女性的存在,有些女性角色甚至在故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王后桂妮维亚,她与兰斯洛特的不伦恋情为王朝的覆灭埋下祸根;亚瑟的同母异父姐姐摩根总是威胁着亚瑟王的统治;湖上夫人薇薇安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仙女,她和梅林一样用魔法影响着亚瑟王朝……其他女性如伊索尔德、夏洛特夫人以及伊莲都因悲剧性的恋情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著名典故。这些女性的存在无疑为布拉德利以女性视角重述亚瑟王传奇提供了文本基础和依据。

一、女性的叙事:由女性讲述的故事

《阿瓦隆迷雾》采用女性的视角进行叙事,通过她们的眼光,受众可以知晓男性的言行,却不知晓其思想;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对女性的所感所想的完全展现。

在小说中,亚瑟依旧在文本中保有主体地位,但他不再是故事的中心,诸多重要的事件甚至不再由他发起,他的故事第一次以他的母亲、他的姐姐等女性的视角展开。《阿瓦隆迷雾》的第一册是《阿瓦隆女王》,大部分文本都在讲述亚瑟之母伊格赖恩的故事。

在布拉德利笔下,伊格赖恩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女性,在亚瑟王的诞生中作为一个媒介而存在,相反她获得了自己的视角。伊格赖恩是阿瓦隆王室的后裔,在包办婚姻中嫁给了高洛因。对方是年长而严肃的基督徒,处处限制年轻的妻子,催促她生下男性继承人。湖上夫人薇薇安和梅林从预言中获悉不列颠的未来,决定通过伊格赖恩改写历史,即让她和尤瑟结合,生下可以联合不列颠境内所有势力的“共主”。伊格赖恩起初非常抗拒这一安排,她不愿背叛自己的丈夫,虽然她并不爱他。然而随着夫妻间矛盾的深化,伊格赖恩对高洛因愈加反感,最后在命运和自己意愿的驱使下,接受了尤瑟的求爱。

这就是《阿瓦隆迷雾》中对伊格赖恩经历的重述,作者不仅通过饱含激情的文字从伊格莱恩的视角讲述了亚瑟王的诞生及其诞生之前的故事,而且通过其人物设置展现了小说的背景——不列颠本土信仰与外来信仰的冲突。摩根姐弟间的冲突、摩根与桂尼维亚之间的对立、亚瑟王朝的建立与崩溃、不列颠的历史与未来,无不根源于此。

除了伊格赖恩,亚瑟的姐姐摩根可谓是小说的第一叙述者,老年摩根的回忆构成了《阿瓦隆迷雾》的开头和结尾。作为女祭司,摩根具有灵视与预言的能力,同时又行走在不列颠各地,在她的注视下,卡梅洛王朝由建立到瓦解,仿佛不过一瞬间。在小说文本中,亚瑟王传奇中的许多经典情节如卡姆兰之战、高文之死等都是通过摩根的视角得以呈現。以石中剑的段落为例,年轻的亚瑟作为应许之人拔出石中剑(Excalibur),从而被拥立为王。这是亚瑟王传奇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传统的文本中都会大书特书。而在《阿瓦隆迷雾》中,这段经历并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以亚瑟之口转述出来:已经成为共主的亚瑟来到圣岛,接受阿瓦隆王室的献礼并立誓。亚瑟在闲谈中向摩根说出那段神奇的经历,“我没跑回住处,反而跑进教堂,从石棺中抽出国王的剑”[2]。

此外,作者在处理圣杯探寻这一经典主题时也基本采用侧面叙述。圣杯以及圣杯三骑士的故事是亚瑟王传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基督教色彩最浓重的体现。而在《阿瓦隆迷雾》中,除了对兰斯洛特和加拉哈德的圣杯追寻进行叙述外,其他圆桌骑士们的探索都被简化为女性角色的讲述。在传统文本中,男性的功勋与事迹必然受到重视,而在女性视角之下,这些男人的传奇经历不过是一些远离女性世界的离奇故事,直接或间接地给女性带来各种情绪和感受。

二、女性的形象:立体化的女性

在《阿瓦隆迷雾》中,众多原本在亚瑟王传奇中被边缘化的女性角色得以成为主要人物,而成为第一主人公的就是亚瑟王的同母异父姐姐摩根(Morgaine)。摩根在诸多亚瑟王文本中都有记载,其经历大同小异,但基本保持着一个邪恶、淫荡而法术强大的女巫形象。

而在《阿瓦隆迷雾》中,摩根是阿瓦隆的女祭司,在天主教势力日渐扩大的情形下,摩根运用自己的魔法和知识保护岛上的信徒,因此,布拉德利笔下的摩根是一个正面的女性角色而非传统语境中邪恶的阴谋者[3]。摩根肤色黝黑,身体强健,自幼在阿瓦隆跟随薇薇安接受各种训练,成长为一个异常聪慧而坚韧的女性。摩根个性十足,具有强大的决断力。当她发现自己在操控下和弟弟发生乱伦后,她坚定地离开阿瓦隆。在两性关系上,摩根并不避讳自己的爱欲。天主教教义宣扬,人最真实的冲动就是最大的罪恶,并且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死亡,摩根对此嗤之以鼻。在摩根接受的教育里,男女之间的相遇与分离不过是女神的安排。摩根的一生拥有数位爱人,弟弟亚瑟、尤里安王的儿子阿克隆、残疾的德鲁伊祭司凯文,以及女祭司瑞雯等。然而摩根真心热爱的男性是表弟兰斯洛特,在看穿了兰斯洛特与桂妮维亚之间的恋情后,她将这份感情深埋心底。摩根的一生充满着行动,她辗转在阿瓦隆岛与卡梅洛宫廷之间,运用自己的技艺救治伤者、抚慰他人;她一度成为母亲,体验分娩的痛苦;也曾和领主缔结婚姻,操持王国的管理。目睹亚瑟的宫廷愈发远离不列颠的传统信仰,摩根十分忧虑阿瓦隆的未来。于是她回到阿瓦隆,继承女祭司的头衔,公开和亚瑟为敌,试图保护自己的信徒。多年后,莫德雷德在卡姆兰重创亚瑟,摩根满怀悲伤地将弟弟安葬于阿瓦隆。

与独立而强大的摩根相反,桂妮维亚(Gwenhwyfar)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被动地扮演着妻子以及王后的角色。桂妮维亚以美貌著称,白肤金发,娇弱单纯。她生长于修道院,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淑女。一次偶然机会,桂妮维亚爱上了兰斯洛特,但作为罗德格兰斯国王的女儿,她对婚姻没有自主选择权。在和亚瑟缔结政治联姻后,两人由此开始不伦之恋。桂妮维亚是父权制下完美女性的代表,她温顺地接受了男性社会、天主教对于女性的所有规范。但是桂妮维亚在她的情感需求与她接受的规训中纠结,她试图通过在虔诚之路上苦修弥补自己的愧疚。于是,她呈现出一种极端的反女性主义倾向和保守的天主教立场,或许可以称之为5世纪的Phyllis Schlafly[4]。基督教对于女性贞洁的观念使得她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包袱,她长年在丈夫与情人之间动摇,深为这种不轨的恋情所苦。直到私情暴露,桂妮维亚进入修道院才终结了这种痛苦。而作为基督徒,她坚信不疑地接受了天主教的一切,认为德鲁伊教的种种主张都是异端,对于卡梅洛宫廷里的阿瓦隆势力非常反感。这表现在政治上,桂妮维亚儿不惜动用自己的王后身份逼迫亚瑟斩断与阿瓦隆王室的关联,使得亚瑟王朝中德鲁伊信仰的痕迹越来越少。等到亚瑟离世,不列颠几乎完全天主教化,阿瓦隆岛变成传说消失在雾中。

此外,其他女性如薇薇安、伊莲、伊索尔德等也获得了独立而相对合理的故事。《阿瓦隆迷雾》中对伊莲形象的处理使其不再是个单调的工具人,而成为一个真实的女性。

三、女性的主题:女性历史的结束

《阿瓦隆迷雾》是一部记述了从古老的凯尔特/德鲁伊社会转变为新的基督教社会这一过程的历史性小说[5]。这一过程也是以男性为主导的宗教、社会秩序取代以女性为主导的宗教、社会秩序的历史。

在文本中,不列颠存在着两种信仰与力量——传统的多神信仰德鲁伊教和新兴的一神信仰天主教。阿瓦隆是隐身于迷雾之中的孤岛,也是德鲁伊教最后的圣地。女祭司们生长于此,立誓世代供奉大地之母/女神。在阿瓦隆信仰中,女性是生育的主宰者,男性不过是辅助者。掌握知识与技艺的女祭司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男性也可以接受训练和教导,但主宰阿瓦隆的只有历代“湖上夫人”。在部落中,女性不会被禁锢在家庭之内,反而具有不可剥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支配权。在两性关系上,阿瓦隆信仰中不存在处女崇拜,反而是生育过的女性被视为更有价值。每到万物复苏的时节,女祭司会化身为女神,当地的领主、国王化身为鹿神/鹿王(Cernunnos),二者举行圣婚仪式以确保土地的丰饶多产,这也是后世五朔节的源头。

而与之对应的是基督教一神信仰。基督教压抑女性的力量,将生育和婚姻紧密捆绑,为掌控生育权以各种方式限制女性自由。同时为了维护以男性为主导的家族传承、财产分配制度,大力贬抑女性的地位和能力,以种种规范束缚女性的活动,又以贞操的名义推行处女至上,在财产继承上实行男性优先。在宗教仪式中,基督教不像德鲁伊教那样强调男性与女性的合作,而是完全由男性主导仪式。此外,一神信仰具有极大的排他性,神父们向信徒灌输天主教的唯一性,将其他多神信仰贬低为异端,这无疑威胁到不列颠传统信仰的地位和势力。

在小说中,阿瓦隆的薇薇安和梅林目睹外来的天主教信仰在不列颠岛上的势力愈发扩大,深感本土信仰之式微,试图通过亚瑟的统治实现德鲁伊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平衡,为此谋划了尤瑟和伊格莱恩的见面、摩根与亚瑟的结合等事件。摩根发觉自己被操纵的事实,一度十分悔恨和愤怒,为此离开阿瓦隆,前往卡梅洛。在宫廷里,摩根代表的阿瓦隆信仰一度与桂妮维亚代表的天主教信仰分庭抗礼,但亚瑟还是在妻子的影响下偏向了上帝。比如在桂妮维亚的恳求下,亚瑟放弃了具有“红龙统领整个不列颠”象征意义的龙首旗帜,转而升起桂妮维亚缝制的基督与圣母之旗,这给不列颠带来第一次分裂。摩根在经历诸多坎坷后,重返阿瓦隆,成为湖上夫人,公开与弟弟对抗。然而在历史的大潮之下,德鲁伊教的没落已成定势,天主教在不列颠的影响愈发根深蒂固。多年后,桂妮维亚与兰斯洛特恋情的暴露直接导致亚瑟王朝的毁灭。最终亚瑟死于阿瓦隆,兰斯洛特和桂妮维亚各自皈依。亚瑟王之死标志着黑暗时代的降临,不列颠又将重归混乱,同时也意味着阿瓦隆信仰的完全失败。摩根在悲痛中接回亚瑟的遗体,接受了阿瓦隆淡出历史的残酷事实。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天主教信仰的种种规范无疑是父权制的产物,女性失去天然的自由,沦为男性的依附。在小说中,母权制与父权制分别在摩根与桂妮维亚身上得以具体表现。摩根作为阿瓦隆的女王,性格独立而坚强,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决定自己的人生,捍卫自己的信仰,体验种种爱欲和情感,毕生都自由地行走于大地上。桂妮维亚作为卡梅洛宫廷的王后,是父权制下的完美女性。自孩提时代她就被剥夺了独立思考能力,少女时期被安排了政治联姻;成为妻子后背负着生育的重任,因为不孕而自责,因为婚外恋而愧疚。桂妮维亚终生被困在内室与围墙之中。桂妮维亚不是不知晓身为女性的痛苦,正如小说中她哀叹道:“他们是男人,可以过充满行动力的人生,他们必须到外面的世界,在战场上冒生命危险,但是男人可以自由地做出这些可怕的决定。”[6]但是在父权和男权的阴影下,女性早已失去反抗的力量,只能温顺地接受男性社会给她们的安排,女性力量的衰落由此开始。至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父权制给社会、给女性带来的枷锁。

四、结语

亚瑟王传奇作为西方文学经典,流传千年不衰,至今仍有衍生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但几乎只有布拉德利的《阿瓦隆迷雾》系列反转了性别视角,尝试从女性角度对亚瑟王传奇进行解构和重构。在女性视角下,骑士传奇与恋情等经典元素都得以被女性重新讲述。此外,围绕着亚瑟、兰斯洛特等男性角色,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如摩根、桂妮维亚以及伊莲等,她们不再是传统文本中的次要人物以及被凝视的对象,而是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主张。在主题上,布拉德利植根于不列颠的历史变迁,将亚瑟王传奇与德鲁伊教的衰退关联起来,不仅讲述了外来的天主教对不列颠原始信仰的侵蚀,而且讲述了在宗教与历史变迁中,女性失去主导地位,沦为男性附属品这一社会变迁过程,抒发了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怀和深切同情。

参考文献

[1] 周家宸,苗勇刚.《阿瓦隆的迷雾》:小说与电影叙事解读[J].电影文学,2011(21).

[2] 布拉德利.阿瓦隆迷雾1:阿瓦隆女王[M].李淑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3] Tobin,Lee Ann.Why Change the Arthur Story?Marion Zimmer Bradleys The Mists of Avalon[J].Extrapolation,1993.Vol.34;Iss.2.

[4] DIANA L.PAXSON.Marion Zimmer Bradley and The Mists of"Avalon"[J].Arthuriana,1999.Vol.9;Iss.1.

[5] SABINE VOLK-BIRKE.The Cyclical Way of The Priestess:On the Significance of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Marion Zimmer Bradleys The Mists of Avalon[J].Anglia-Zeitschrift für englische Philologie.1990.Vol.1990;Iss.108.

[6] 布拉德利.阿瓦隆迷雾2:卡米洛王后[M].李淑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特约编辑 张  帆)

作者簡介:张皓东,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视角摩根形象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长着空洞的男孩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