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设施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2-23荣仕屿李坚明何金钊黄恺介百飞罗璇

中国水产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陆基网箱渔业

◎ 文/荣仕屿 李坚明 何金钊 黄恺 介百飞 罗璇

广西设施渔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设施渔业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用地难、融资难、技术欠成熟等制约因素。本文在调查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设施渔业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提出制订完善设施渔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引入民间资本等对策建议,以期以设施渔业发展助力广西乡村产业振兴。

设施渔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大力推广和发展设施渔业,主要包括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集约化集装箱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跑道式)养殖等模式,重点推广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2021年,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陆基设施养殖是江河水库网箱养殖全面退出、限制“红线耕地开塘养鱼”之后应运而生的,是内陆水产养殖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当前已是广西渔业乃至农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引领广西设施农业发展、推动广西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广西设施渔业发展很快,成效显著,但问题也不少,还需要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一、广西设施渔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规模

据统计,目前广西设施渔业产量22.30万t,产值50亿元。其中,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已达1.5万个池,总养殖水体109万m3,年产量3.2万t,产值9.8亿元。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水槽589条,养殖水体16.99万m3,年产量1.19万t,产值1.9亿元;小棚养虾约2万张,年产量3万t,年产值12亿元;深水抗风浪网箱1908口,养殖水体789万m3,年产量6.31万t,年产值19亿元。

(二)发展水平与效益

1.陆基圆池养殖模式

2021年~2022上半年,广西陆基圆池发展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养殖基地“小而散”、圆池数量不超5000个;建设水平为“简易(简陋)而经济实用”。直径8m的圆池建设成本1.5万元、养殖鲈鱼一般产量2t、产值6万元、利润2万元。2022年下半年后,广西陆基圆池发展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在政策扶持引领下,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加入投资,目前在建的40多个基地均在200个池以上,这些基地建设起点高、配套设施完善,一个直径8m池建设成本3万元以上。

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以小棚养虾为例,近年来在广西沿海的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等三地掀起标准化池塘温棚养殖热潮。这是一种基于池塘养殖与保温大棚相结合,改进池塘设施、养殖用水和供氧系统,形成池塘设施标准化、管理工厂化的养殖技术模式。广西新型池塘温棚标准为长方形,长38m~40m、宽9m~10m、 深1.2m~1.5m, 面积350m2~400m2。这种养殖方法在广西沿海地区每年可养殖虾两茬至三茬,单池单茬产量可达900kg~2000kg,以10000座小棚计算,投苗密度6万尾/棚,棚产1000kg,一年养两茬,其种苗容量为12亿尾。广西2万座小棚养殖成虾产量可达3万t,小棚养虾可获得较高效益。

3.深水抗风浪网箱

目前,广西从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的企业(合作社)有41家,累计建成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1908口,养殖水体789万m3,养殖水体789万m3,年产量6.31万t,年产值19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北海市有15家企业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620口,养殖水体300万m3,年产量3万t;防城港市13家企业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900口,养殖水体400万m3,年产量5万t;钦州市13家企业(合作社)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388口,养殖水体117 万m3, 年产量1.2万t。 主要养殖品种为卵形鲳鲹、军曹鱼、石斑鱼等。

(三)模式优势及特点

以陆基圆池为例,陆基圆池项目优势在于简单易学,找几亩地、投入几十万,用两个月就建好基地,半年就有效益,深受水库、江河退捕上岸转产转业渔民和广大投资者喜爱。其特点一是占地小、投入少、产量高。1个直径8m陆基圆池占地50m2、投入1.5万元,其产能相当于3亩池塘产量。二是生态、集约、智能。陆基圆池均可配套先进的进水、排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系统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符合生态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产业融合程度高。可集中配套建设加工、流通和休闲项目,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二、广西设施渔业存在问题

(一)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渔业用地困难,产业发展力量不足

投资设施渔业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建设用地问题,一是“红线耕地”不能建,利用一般耕地、林地、园地建设设施受限也很多;二是设施渔业中设备组装、固定有时需要对土地进行硬化,而土地严管政策使设施渔业发展受阻。其次是基础设施问题,广西80%的养殖池塘老化严重,改造难度较大,配套的尾水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比较困难。

(二)设施渔业养殖企业融资乏力,养殖人才欠缺,养殖技术尚未成熟

部分养殖企业在建场完成后的资金筹措缺口较大,较难维持正常营运。设施渔业有较大风险,目前尚未列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融资比较困难。不少养殖场总体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欠科学,特别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不完善。设施渔业管理人才欠缺,不能适应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合理要求,不少养殖失败案例多为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设施渔业养殖技术涉及多门学科,许多环节处理尚处于摸索、总结阶段,养殖技术欠成熟。

(三)养殖成本逐年上涨,挤压着养殖利润空间

据调查,仅2022年,各大饲料厂家大幅提升饲料价格,每吨上涨500元~1000元,一些池塘养殖户有弃养或转行现象,产品供应不足,使得水产品价格不断走高,还一度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

(四)水产苗种自给能力不足,水产品加工业比较滞后

广西30%的罗非鱼苗种、80%~90%的黄颡鱼、黄鳝、南美白对虾等苗种等来自外省。广西水产品加工率仅22.4%,低于全国32%的平均水平。牡蛎、金鲳鱼、南美白对虾等多粗加工为原汁耗油、冻干冻条等,精深加工产品极少。

三、广西发展设施渔业形势分析

(一)政策支持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些政策为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0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明确产业发展新方向新业态,为多种绿色养殖模式推广和运用提供更多机遇。有关政策文件指出,“十四五”期间,渔业发展支持政策将以两方面内容作为支持重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纳入国家规划的重点项目以及促进渔业安全生产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推动本地区渔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广西农业农村厅联合十个厅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表明广西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要求水产养殖业要发展成为广西绿色低碳新兴产业。

(二)当前经济环境有利广西渔业产能大力发展

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深入为渔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提出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推进各领域合作,中国同东盟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东盟已连续2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是广西渔业“走出去”重点地区。

中国水产品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特别是罗非鱼往美国销售的出口量占比达到25%~30%,在美国罗非鱼市场占有率约80%,但受到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品关税涨25%,部分出口企业减少冻罗非鱼出口量。在这种背景下,受影响企业转向拓展水产品加工内销业务,致力于发展国内冷冻水产食品业务与预制菜,全料酸菜鱼、纸包鱼、小龙虾、粉丝蒸虾等水产品预制菜在国内迅速兴起,据专家预测五年后水产品预制菜规模可能迅速成长为上万亿元,长期将超3万亿元,这让水产养殖业及精深加工业迎来一轮新机遇。

(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设施渔业提出新的需求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渔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新方向。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动渔业绿色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明确了推进以渔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渔业发展踏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统筹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离不开设施渔业对整个水产行业发展的支撑。

(四)设施渔业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四五”期间是全面推进渔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标,要求渔业产业技术要有新的定位。以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等三种养殖方式为代表的广西设施渔业虽然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已显示了旺盛生命力。

(五)养鱼群众收入普遍比较高,养殖积极性高涨

根据2022年全国渔业统计年鉴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显示,广西渔民人均纯收入22867元,排在全国第10位。广西设施渔业平均单产是普通池塘养殖的40倍,药物用量减少50%以上,养殖水产品无泥腥味,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普遍比池塘养殖的鱼类更高,群众接受度很高,养殖户积极性高涨。

四、广西发展设施渔业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设施渔业发展支持力度

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出台发展设施渔业的政策措施,加大设施渔业资金投入,将设施渔业纳入农业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范围,重点解决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养殖尾水和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问题,为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用海提供政策支持。建议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抓住机遇,以先进发展理念、良好投资环境、灵活管理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设施渔业、水产原良种工程、水产养殖设施装备更新改造等,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渔民增收、渔业增效。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渔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

设施渔业是集设计、养殖、工程等多学科一体的技术密集、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渔业生产方式。因此,建议渔业推广和科研部门联合技术攻关,加大科研创新,突破制约设施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在养殖生产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提高优势水产品养殖科技含量,建立起符合广西资源禀赋、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技术和设施,以形成广西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如困扰设施渔业的“节能降耗”“水质恶化”等主要问题,迫切需要广大渔业科技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三)重点支持内陆发展陆基设施生态养殖,沿海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利用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促进养殖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主动退出大江大河和湖泊水库等自然保护水域,发展生态增殖渔业,积极创新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推广现代模式下海淡水设施渔业、工厂化养殖等。如南美白对虾在传统养殖外应加强工厂化设施养殖、鱼虾混养等技术措施;牡蛎主产区应加大人工苗种应用推广,采用新型环保设施设备进行养殖;罗非鱼养殖应推广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及池塘原位调控“鱼+虾”混养技术模式。海水养殖应鼓励在10m ~40m等深线100万ha海域重点发展金鲳鱼、军曹鱼等海水经济鱼类为主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推进海水养殖“由浅向深”,打造离岸“蓝色粮仓”。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新型职业渔民,激发出创业活力

一是加强设施渔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设施渔业实用新型人才带头人,在发展设施渔业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建立专家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模式,实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广西渔业科研水平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大力培养现代新型职业渔民。加强示范户、带头人、水产经纪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农村渔业实用人才培养,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

(五)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支持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将更多水产养殖保险产品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水产养殖“看天吃饭”“望风兴叹”的情况困扰着广大养殖户,急需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和应对体系。建议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金融支农,在总结水产养殖保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业和养殖户等多主体参与机制和保费分担、风险分散制度,健全完善覆盖主要产区的生产保险体系,给产业发展尤其是养殖户灾后再生产套上“救生圈”,完善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稳定增收的保障机制,切实增强水产养殖业风险防范能力。

猜你喜欢

陆基网箱渔业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优势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日本正式决定引入陆基“宙斯盾”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