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渔农综合种养模式调查研究

2023-02-23何川曹爱英吕芳

中国水产 2023年12期
关键词:鲈鱼种养大棚

◎ 文/何川 曹爱英 吕芳

为了解北京地区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应用的情况,便于下一步开展试验示范,作者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实施果菜和设施渔业相结合的发展后劲;有利于拓宽渔业经济增长领域,增强渔业综合实力,推动首都农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农户致富增收,适合在北京地区开展试验示范。

为了解北京市开展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情况,同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为北京地区是否可推广以及如何推广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提供科学有效的意见和建议,2023年,北京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相关调研。

一、调研安排

调研主要内容为国家发展设施渔业相关规划落实情况,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养殖品种、建设成本、土地性质、是否设施备案、亩效益及销售渠道等相关情况。调研采取现场走访、资料查询等方式,时间为2023年6月~7月。

二、调研成果

(一)开展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企业

调研组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目前已在北京地区开展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企业有六家,其中,平谷区1家、大兴区2家、昌平区1家、密云区1家、门头沟区1家,具体名单见表1。

表1 企业分布

(二)生产面积

为了解渔农综合种养中的养殖和种植比例,对6家企业渔农综合种养的养殖面积和种植面积进行调研,从对6家企业调研结果来看,养殖和种植面积比例在0.43~8,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企业相关情况

(三)种养殖品种

渔农综合种养中的品种选择是影响最终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所开展的种养殖品种进行调研,结果如表3 所示。5 家企业均开展鲈鱼养殖试验,2 家企业开展观赏鱼养殖试验。从种植品种看,类型广泛,试验包含了瓜果类蔬菜、叶类蔬菜、芳香类蔬菜等。

表3 养殖品种、种植品种

(四)销售渠道及效益

为分析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对各企业销售途径及亩效益进行调研,具体调研结果如表4所示。从调研结果看,对3家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各个企业不等,但一次性投入成本均较高,年运转经费也较高。6家企业的亩效益均超过了3万元,3家企业亩效益在10万元以上。从销售的渠道看,4家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1家采取一产和三产融合的方式进行销售,仅有1家企业因2023年刚刚开始运转,采取传统销售方式。

表4 成本效益及销售途径

(五)土地利用方面

对各企业的土地性质及设施备案情况进行调研,6家企业土地性质均为农业用地,其中,4家企业土地性质明确为农业设施用地并进行设施备案。

三、问题与建议

(一)发展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最大卡脖子问题是土地使用问题

目前,鱼菜共生与鱼菜共作模式在外省市已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取得了较好生产收益。但北京地区受土地使用政策所限,大多区严格禁止在种植大棚开展水产养殖生产工作。一些地区企业摸索试点也只能采取比较保守、低调的方式,导致各方面支持力度低,社会资本不敢进入,发展速度缓慢。

限制的主要症结在如何撬动政策,实现综合种养土地备案的突破。据了解,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并未严格要求不可以在种植大棚中小规模配套开展水产养殖,相反2021年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发布设施农业用地最新政策显示,设施农业用地纳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范围,设施农业包括作物种植设施(含规模化大田种植配建的设施)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在不改变农民和集体资产产权权属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闲置农宅、大棚资源基于大数据进行优化配置,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城乡的空间供需优化匹配,并与村集体合作引入民宿度假、康养体验、文创文旅等绿色产业,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引导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与资源流动,促进市民与产业经营者对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发展潜力的全新认识,吸引新的产业业态与消费资本投资乡村。通过“共生”性地融入乡村,在尊重当地民俗、生态环境基础上,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经济,从而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农民增收的目标。

北京各区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在解读政策过程中标准不一,执行尺度不尽相同,没有明确政策对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提出相关要求和实施标准,导致农业生产创新缺乏相应政策支持,无法进行示范推广。

解决土地政策和种养殖备案问题需要农业部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乡镇主管部门达成共识,给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留下发展空间。

(二)夯实基础研究,增进多学科协作

北京市拥有众多种养殖对象,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特性、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在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下,关于种养殖对象的环境营养需求、生理状况、行为学特征、物质与能量的平衡、免疫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还严重不足,基础数据积累少,标准化程度不够。

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建造设计、技术工艺、日常管理的标准化设定皆需要建立在掌握种养殖对象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基础上。尤其在高密度种养殖条件下,生产者如果不明晰物种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其调控方法,就无法依据生物行为变化和水环境变化建立精准管理策略,智能化生产及管理体系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整合优化、养殖技术的提升及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亟须开展相关应用基础性研究,确定种养产品在不同基质、营养、密度、水质、水流等条件下的理化指标以及生长情况,确定种养殖环境边界条件和最优生长条件;探明主要品种在高密度种养殖条件下的营养标准、投喂周期及其对生长的影响等,为该模式智能化技术工艺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

(三)加强产学研推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包含了水产养殖、果菜种植、土肥搭配、水体处理、电子监控、数据收集分析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科学,其研究过程是一个多行业联合攻关的过程,需要多学科互动、取长补短,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在推广过程中,需要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乡镇土地备案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才能让该模式名正言顺地得以宣传推广。在一线生产试验过程中,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属地农业管理部门全力保驾护航。在产学研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技术成果的落地与转化。

(四)投入成本问题

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前期示范工作适合以点带面开展,通过因地制宜的生产实践,累积经验,取得成熟的技术支撑,建立相关规范与标准,再向北京市大面积复制推广。

该生产模式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可借助财政力量,通过项目支持,建立示范农场;后期可以借助农机补贴、苗种补贴和农业高质量提升资助等方式进行助力。

(五)市场供应问题

市场是产业链条关键部分,也是实现该模式生产效益的最重要环节。因此从选择种养殖品种,确定生产规格,计划上市时间、成品定位等方面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让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投入运转。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高端定制、生鲜超市有机供应的渠道,更大限度地提升农产品收益。

四、未来推广分析

(一)政策支撑

2020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重要部署,以及公布《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工作要求,2020年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2020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成为五大行动方案之首,提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样板,辐射带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广泛应用,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并研究制定适应各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系列标准和操作规范。

2023年6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鱼菜共生立体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种养模式”“深化设施渔业养殖尾水治理,促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二)经济效益分析

1.市场需求分析

温室大棚、房屋庭院式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可显著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增加蔬菜产量,促进节能减排,从而加快实现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节能、环保、高产、优质的目标,为首都农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安全、优质、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尤其受城市家庭欢迎。

北京地区水产品自给率不足5%,蔬菜自给率不足20%,市场对物美价廉的渔农产品需求旺盛,形成规模的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大幅减少物流成本与产品运输损耗,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

该模式操作简便,采摘、捕捞易行,不仅可以订单式生产,集中批量上市,还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的优势,拓展庭院经济、休闲旅游、有机餐饮、民宿采摘等,满足不同人群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2.生产实践分析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生产实践中,每平方米土地的平均产值可以达到240元以上,种养收益比例可以实现4:6;有机绿色果菜产出效益更为明显,可以提高种植收入比例,达到种养收益各半。如果养殖特种经济水产品或观赏鱼类,水产收益会大幅提高,种养收益比例可达3:7或2:8。相对于普通种植温室大棚而言,该模式产值每平方米增收150元,每亩增收10万元以上。

研究表明,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劳作过程中,种养殖均可一年生产两季,每立方米水体产值可突破400元,比传统池塘养殖每立方米水体50元左右的产值提高了8倍以上,万元GPD用水量仅为26m3。从节水角度测算,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亩均用水量240m3,比常规温室大棚的350m3节水110m3,节水控水达30%以上。从人工成本来讲,10个1500m2的渔农综合种养大棚常规劳作只需要5个劳动力,只有产品集中批量上市的时候,需要临时增加2个劳动力。而北京地区10个2亩左右种植大棚,常规劳作至少需8个劳动力,相比之下,可以节约30%左右的劳动力成本。

从社会效益分析,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可实现鱼、菜果一水双用、一地双收,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水体资源节约超过30%。养鱼不换水、不排水,全年产生的鱼粪和残饵可满足果菜60%以上的用肥量,结合使用面肥和底肥,每亩可减少常规果菜棚所需化肥60kg,实现种菜不施化肥。鱼类粪肥、残饵所提供的营养成分,使果菜长势良好,种植的西红柿发根快,主杆高而粗,果实由5层增加到7层,落叶期延后25天。该模式不仅可带动北京市本地农户参与种养共作,获得收益,也可以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也能够参与生产,增加收入,减少城乡贫富差距。同时,也可以在农业企业、村集体、合作社、乡村庭院、家庭农场中进行示范推广,利用房前屋后的菜园、果园、空地搭建简单的综合种养模式,既美化环境,节约水体资源,满足乡村农产品自给自足,还可以提高收入,增加乡村亮点。

(三)典型案例

北京帅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主要建立了以养殖鲈鱼为主的鱼菜共生生态系统、果—禽—鱼生态共生系统、鱼-粮共生生态系统,是早期采用温室大棚探索尝试的企业。目前拥有日光温室封闭式自循环鱼菜共生生态系统三套。经过三年养殖试验,鲈鱼单位水体产量达到40kg/m3,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产品售卖给休闲垂钓场所获利20元/kg左右。温室大棚内建立11个种养单元,其中,7个用于鲈鱼养殖生产,4个用于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体处理。选用纳米携氧材料和优质硝化菌种提高生产效率,亩效益实现25万元,当年收回投资成本,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目前,已扩建为3套养殖系统,并计划与水果、蔬菜种植建立生态循环关系,逐步提升种植产量与效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水产养殖开展鱼菜共作模式探索,鲈鱼养殖与西红柿、芹菜种植相结合,试验大棚亩产值15.5万元,比同种蔬菜种植大棚的6.2万元产值提高9.3万元,收益提高了2.5倍,用水量减少了60%,人工成本降低50%,化肥、药物成本减少了90%。经过三年的示范推广,初步破解了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如何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水体产出值的难题,共有20多家企业、合作社参与推广,带动11户农民发展鱼菜共作,共有9家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吸收23名农民就地长期打工,临时就近用工1000人次以上,农民仅工资性收入就增加150余万元,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天津农政齐民养殖基地聚集十余位博士开展了十年研究,打造了一套渔农综合种养全流程可控生产模式,引入人工智能,每立方米水体最大负载50kg鲈鱼,每平方米沙砾基质最多产出50kg蔬菜。采取零农药、零营养液、零排放的生产方式,节约水体资源90%,节约土地资源80%,节约人力资源70%,节约电能60%。设计了环境模型、种植模型和养殖模型,对不同种养品种根据订单需求进行模块化生产,20个两亩温室大棚实现种养效益双百万目标,亩效益达到5万元左右。基本投入包括20个1500m2温室大棚的建设成本1500万元,而改造北京地区已有温室大棚,只需要30%~50%的资金投入,核算每亩大棚投入15万元~20万元。以20年使用周期计算,每棚每年折旧成本在1万元左右。养殖生产投入包括鱼种、饲料、果菜苗、人工、水电、租金等项,核算7.5万元/亩,全年两季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实现16万元左右的产值,养殖、种植收入比为7:3,产出投入比为2.13,回报率较常规农业生产提高了1倍以上。

以养殖鲈鱼为例分析渔农综合种养的可行性,从表3看,在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中,鲈鱼是多数试验户的选择,为此专门对北京市的鲈鱼销售市场开展调研。

1.北京市鲈鱼销售量

北京市鲈鱼销售主要集中在京深、大洋路、王四营三个批发市场,其中王四营的批发量居首,最大一家门店(号称鲈鱼大王)平均批发量可达2.5万kg/天;京深海鲜市场有6家鲈鱼批发商,其中最大的一家门店淡季日批发量0.5万kg/天~1万kg/天,旺季和节假日可达2.5万kg/天。其他还有岳各庄、石门、八里桥等批发市场,平常批发量为1000kg/天~2500kg/天,节假日可以达到日销万斤的体量。也有一些小规模商户是从京深、王四营批发后倒卖,不重复计入统计。

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鲈鱼供应地主要来自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等地,采用空运或汽运方式运输。5月~9月,因鲈鱼不耐高温运输,成品鱼较少,市场价格有所上涨,但处于销售淡季;10月至次年4月,外埠大量鲈鱼上市,气温适合活体运输,加上年节较多,价格虽不及夏天高,但市场出货量大,处于销售旺季。

经信息汇总,北京市夏季日均鲈鱼消费量为5万kg左右,冬季为7.5万kg左右,节假日可达10万kg,春节期间可高达25万kg/天。北京市场鲈鱼规格多为单尾0.6kg以上,0.5kg左右勉强达到上市水平,不够0.5kg的鱼商家会降价处理。

2.北京市全年鲈鱼消费量

经测算,北京市全年鲈鱼消费量以低位需求5万kg/天计量,全年需求量为18250t,如果以淡季平均5万kg/天,旺季平均7.5万kg/天计量,全年需求量则为22825t。加上北京市全年休闲垂钓需求量为260t左右,合计为23085t。

3.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中鲈鱼的需求

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中,鲈鱼养殖成本为18元/kg~20元/kg,其中主要成本在苗种引进和养殖饲料方面(80%以上),夏季鲈鱼价格可达36元/kg~40元/kg,外埠大批鲈鱼出塘上市以后,价格会跌至24元/kg~30元/kg。

渔农综合种养的养殖单元以直径7m圆形养殖槽计算,平均1.5m水深,养殖水体积为57.7m3。以每立方米养殖鲈鱼25kg计算(实际产量可达35kg/m3),每单元可以产出鲈鱼1442.5kg。如果满足北京市场需求量50%,需11542.5t商品鱼,扣除北京鲈鱼池塘养殖32家,面积587.6亩,产量881.4t, 还需10661.1t。以此推算,需渔农综合种养鲈鱼养殖单元7391个,以目前北京标准温室大棚每个使用面积1亩计算,每棚可以放入养殖单元8个~10个,以每个养殖棚配套蔬菜种植大棚3个计算,共可利用闲置大棚3000座~3700座。

此种模式可以养殖包括鲈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黄颡鱼、观赏鱼在内的20余种经济鱼类和种植包括生菜、芹菜、空心菜、西红柿、茄子在内的40余种蔬菜,提高单棚蔬菜产量2倍~3倍。

渔农综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果菜和设施渔业相结合的发展后劲,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抓住北京大力提供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战略机遇,拓宽渔业经济增长领域,增强渔业综合实力,推动农业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京郊农户提供大量就近就业机会,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综上所述,渔农综合种养模式适合在北京地区开展试验示范。

猜你喜欢

鲈鱼种养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一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