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

2023-02-23张萍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6期
关键词:润腔听者咬字

张萍

古诗词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同时为后世人们的文化探索提供了海量的素材支撑。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诗词,以期通过创新古诗词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而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以古诗词为载体、融合中西方音乐技巧的全新艺术形式,通过歌曲演唱可以把古诗词的深刻内涵、思想情感生动地呈现出来,使音乐化古诗词与文学化艺术形象完美融合,既能升华古诗词内涵,又能便于听者轻松理解和接受,并沉浸在歌曲的艺术氛围中,可以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加深理解,并身体力行地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本文首先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其次以古诗词改编的歌曲《扬州慢》和《秋风词》为例,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以供参考。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先词后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强调把古诗词融入歌词中,因为先有词后有曲,所以通常采取一字一音的填词方式,用于表现古代乐曲音调的深厚高雅、清新隽永。作曲家的创作是建立在古诗词内在意蕴上的,无论是曲式结构、和声运用还是乐句处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古诗词意境展开巧妙构思,使音乐和古诗词得以完美融合、浑然一体,碰撞出奇妙反应。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讲究曲为词设、依词谱曲,如作曲家黄自为《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峨眉山月歌》等古诗词进行谱曲时,主要是通过音乐将原诗词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巧妙地呈现出来,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抒情独唱曲,透过谱曲听者便能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词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花非花》则是以素雅风格为主,应用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腻的和声,营造出极具中国特色的恬静画面,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作曲家带来了巨大影响。采用先词后曲的方式进行歌曲创作时,作曲家应当着重关注词与曲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音韵声调之美,也要兼顾音乐的形式之美,如此才能充分彰显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精致高雅。

(二)精致高雅

古诗词艺术歌曲总是富有“人在画中走,歌在心中留”的高雅之美,歌词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很多词作家在创作时,会倾向于从意境优美、意蕴深厚的古诗词中提炼歌词,然后对其语言进行诗化处理、巧妙凝练,突出语言的韵律性,并与音乐的节奏节拍有机融合起来,使得语言美和音乐美相统一,进而营造出唯美的意境,引发听者的无限遐想。在和声曲式和伴奏织体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对于和声、织体、调性的布局要求十分严谨,词、旋律、伴奏三种要素必须和谐一致。古诗词艺术歌曲以长短起伏的韵律、强弱顿挫的声调、平仄交织的升降,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吟诵调子,无论是歌词还是乐曲,在中国乃至世界声乐艺术领域都堪称瑰宝。特别是古诗词的歌词,其中凝练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把中国诗词的含蓄美、声韵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古今对话

古诗词在美育、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文人墨客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将其视为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以其为载体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因此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内涵,以及政治哲理。诗歌、乐曲、舞蹈在古代本就是一个整体,所以古诗词自然也就具备吟唱性,而在现代则是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形式创新演绎了古诗词,用声乐演唱来呈现古诗词,配合钢琴伴奏、特色民族乐器,或者巧妙融合不同元素,比如传统戏曲、花腔、流行等,带给听者别样的视听体验,用于表达家国情怀、离乱之愁、相思之苦,充分反映民生疾苦,關注国家命运,表现乐观品格。这种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作曲家、听者、演唱者有机会与古诗词作者间接产生情感共鸣,构建出绘声绘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意境,形成了现代人与古人的“隔空对话”。

(四)中西交融

古诗词艺术歌曲意境唯美、风格清新脱俗,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充分反映了东方精神与气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既有汉语语言声调、音节、韵律变化呈现出来的声韵美,在吟唱诗词时又蕴含着平平仄仄中的音律美。与此同时,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受到戏曲、民乐的影响,所以歌曲的铺陈结构、五声音阶都极具中国特色。以黄自的《花非花》为例,原诗一共有四句,最佳的创作结构是欧洲传统的起承转合式,但是黄自创新性地用两个大乐句组成乐段结构,由于乐句被拉长,因此在表达情绪时更加饱满,符合古诗词唯美悠远的调性。再加上简洁的节奏型、四度模进的音阶、起伏较小的旋律,更是加重了歌曲的古风韵味。黄自对原诗思想情感、深层意蕴的把握非常到位,充分体现了古诗词言简意赅、干净利落的语言风格。现阶段,很多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创新应用了西方创作方法,比如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旋律变化及构建技巧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钢琴伴奏的应用,这种应用将西方音乐强烈的裹挟力与震慑力赋予了歌曲。以《长相思》为例,作曲家马思聪在创作时不仅融入了西方作曲手法,而且还从宋代白石道人的词调音乐曲谱中借鉴了优秀经验,赋予了歌曲较强的古典韵味。近现代很多作曲家,就是把西方音乐形式及作曲手法创新应用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从而创作出全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声乐作品。

二、《扬州慢》《秋风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征

(一)咬字处理

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强调字正腔圆,其中“字正”强调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而“腔圆”需要做到咬准字头、延长字腹、收好字尾,使发出的声音清晰有力且圆润饱满。在姜夔自编的十四首乐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就是《扬州慢》,他打破了常规的依曲填词的固有方法,而是以情感或者景物作为灵感先进行歌词创作,然后依据歌词作曲,所以无论是歌词还是音律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姜夔在词的上阕进行景物描写,下阕则借扬州之景抒发内心情感,进而加深了忧国忧民的主题意义,而且不同于一般诗词尾音的“一韵到底”,他是用“ing”和“eng”作为尾音,虽然声韵有阴阳之别,但都为一声或者二声。乐句的句尾音时值较长,咬字时要尽量做到快而准、一气呵成,从字腹到归韵延伸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尽量让嘴巴处于放松状态,通过均匀分配气息让其发出的声音更加自然,展现出娓娓道来的叙事性。《扬州慢》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演唱时的咬字一定要紧紧围绕旋律走向,结合字词含义灵活调整咬字力度,从而将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充分呈现出来。比如,歌曲最后一句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实际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加重“生”的咬字,字头“sh”、字腹“e”要尽量连贯,字尾“ng”的收音要果断干脆,借助演唱来抒发忧愁感伤之情。

《秋风词》是一首秋夜思念恋人的闺怨诗,原诗为李白所作。在秋季的深夜,寒风吹拂着树叶,望着天空清冷的明月、树上栖息的乌鸦,主人公思念恋人的情感更甚,无奈与悲伤之情充满心扉。为了把秋季凄凉之景和忧伤意境充分呈现出来,在演唱歌曲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咬字方式,歌曲首句“秋风清,秋月明”中的“清”“明”二字均是以“ing”为韵母;演唱的过程要做到咬字清晰,同时控制好咬字力度,要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渲染寂静夜晚的氛围感。“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中的“散”字主要起到借景喻人的作用,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大部分的遇见终将会走向分离,甚至是天各一方的深层意义,在演唱时要着重突出“散”的字头,将韵尾适当延长,在保证口型不变的基础上做到准确发音、字音连贯,以此来表达相思之情。

(二)气口选择

气口主要是指在演唱歌曲时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吸口,演唱者必须通过正确选择气口来提升其自身声音控制力,使句与句的演唱完整且连贯。气口选择强调结合音乐旋律节奏、情绪变化,应灵活选择气口处理方式。《扬州慢》中包含大量短句,其中部分句子存在间奏,另外一些句子则存在休止符间隔。就拿首句“竹西佳处”来说,尽管句子中间存在休止符,但演唱时不能换气,只有做到声断气连,才能呈现出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如果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途中未设置气口,而是用一口气直接唱完整句,如此势必会削弱歌曲内涵的表达效果。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为例,句子中包含了三个八分音符休止符,在实际演唱时,为了呈现出最佳的演唱效果,利用歌声表达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如今山河破碎的哀思,演唱者需要把握好这三处休止符,通过短暂休憩后自然地进行吸气,进而发出连贯稳定的声音。

相比之下,《秋风词》中的休止符应用较少,因此对于乐句划分的要更加严格,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建议从词意出发,在不影响诗词原意、意境的基础上,对气口划分进行灵活的调整,为演唱者提供充足的换气时间。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有些歌词之间是不存在休止符的,为了获取一定的换气时间,建议不要把歌词最后一拍唱满,而是把歌词最后的一个字设置为气口,自然而然地进行换气,这样就能让接下来的乐句演唱预留足够的气息,让声音更加饱满,使景物描绘、情感表达更加生动立体,进而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由于个体之间的身体机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采用此种换气方式,而是直接用一口气唱完整句,那么势必就影响到整体演唱效果,勉强唱完整句,有一种戛然而止之感。“知我相思苦”把歌曲推向了高潮,很多演唱者习惯把换气口放在“思”之后,这种换气虽然较为可靠,但缺少合理性,会影响乐句的原意。考虑到“苦”需要唱满八拍,非常考验演唱者的气息,最佳处理办法是在唱这句前深深地吸入一口气,确保气息量足够支撑唱完整句歌词,避免对乐句意思表达造成不良影响。

(三)润腔运用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润腔,通过润腔技巧的合理应用可以突出旋律的起伏性,以及音色的婉转性,进而增加演唱的艺术魅力,而且技巧应用通常会根据感情神态、内心活动、呼吸反应等要素进行灵活调整,力求让声腔的旋律、节奏、韵味相互协调,引发听者的无限想象。润腔的类型主要包括上下滑音、哭腔、花腔、打花舌、颤音等,每一种润腔技巧的运用效果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通过润腔的妥善、适度应用,有助于增加歌曲的艺术效果。润腔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避免旋律与字声的音调不统一,在行腔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歌词的字调确定曲调发展,每一个声调不论是升降还是曲直必须高度贴合旋律走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演唱者通常会非常注重润腔要素与旋律的融合,在咬字发音时适当应用阳平、去声等处理手法,最大程度达到字正腔圆、润而生味的效果。

《扬州慢》的演唱应以润腔技巧应用为主,使得作品本身的风格鲜明、韵味深厚。“尽荠麦青青”,在演唱时需要利用颤音对“麦”“青”二字进行修饰,仿佛在吟诵古诗词一般,使得古诗词古风气息更浓重。进入下阕,演唱“难赋深情”时,可以应用小三度对“赋”进行修饰,“情”则要用颤音加以处理,如此可以使作品意境更加深远、耐人寻味。再比如“波心荡,冷月无声”,除了用颤音处理“声”字,为了把水波荡漾、皎白月光的寂寥画面勾勒出来,同样需要增加润腔处理技巧。《秋风词》是典型的悲秋佳作、相思教科书,诗人通过字句的巧妙组合,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悲伤、凄凉氛围,进而抒发其无限相思之情。因此,在演唱此首艺术歌曲时,哭腔技巧的应用非常多,其目的在于营造悲痛意境,将听者的情绪代入此种意境氛围中,特别是“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经过哭腔处理可以再次把悲伤的情绪推向高潮,使听者不禁流下泪水。总结来说,《扬州慢》和《秋风词》这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节奏舒缓且以悲伤为基调的共同点,根据主题结构、意境曲韵合理应用润腔进行修饰,可以使歌曲的古风韵味更加鲜明。

综上所述,古诗词艺术歌曲顾名思义,是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统一,具有曲为词设、依詞谱曲、浑然一体的特点,这种独具国风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无疑开辟了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全新途径,不仅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且散发的艺术魅力也在时刻吸引着人们对其继续深入探索。《扬州慢》和《秋风词》作为比较典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两者的创作时代、题材、风格均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实际演唱时一定要根据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意境,注意咬字处理、气口处理,以及润腔运用,使演唱气韵生动、情真意切,如此才能引发听者的无限想象和情感共鸣,彰显出古诗词及其歌曲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润腔听者咬字
好好说话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润腔”释义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劳工(外二首)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