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 “成长主题”探究

2023-02-23纪晓彤

青年文学家 2023年36期
关键词:乔伊斯斯蒂芬画像

纪晓彤

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小说艺术中最常见的主题类型之一,由此开创了成长小说的新领域。将成长历程融入小说创作之中就形成了成长主题的小说,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德国,到目前为止诞生了众多经典的成长小说作品。西方成长小说历史悠久,卢梭的《新爱洛依丝》和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是成长小说的雏形,而巴赫金在《小说理论》中认为“该类型的小说出现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学者们也对成长小说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研究,如艾布拉姆斯认为“成长小说就是展现主人公的思想和其性格的发展,从小叙述主人公的成长的小说”(《欧美文学术语词典》),莫迪凯·马科斯则认为“成长小说就是展示年轻人经历某种遭遇以后改变原有性格或世界观,摆脱童真并最终引向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的小说”(《什么是成长小说?》)。另外,成长主题的小说也有其叙事模式和情节设定,而从情节及主题来看,詹姆斯·乔伊斯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就充满了成长的内容,是典型的成长主题小说。

一、詹姆斯·乔伊斯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概述

(一)詹姆斯·乔伊斯的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爱尔兰作家,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出生于都柏林没落的中产家庭。詹姆斯·乔伊斯从小接受传统思想的熏陶,但随着自由和解放思想的传入,他对传统思想产生了怀疑,于是年轻的他进入皇家大学学习哲学和语言,后因为家庭生活拮據而不得不退学。在大学期间,詹姆斯·乔伊斯就展现出惊人的文学与艺术的天赋,他崇拜易卜生,十八岁时就创作了关于易卜生作品的评论而受到易卜生的赏识和鼓励,由此进一步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后其母因病去世,詹姆斯·乔伊斯回家并开始小说创作。之后,他与妻子辗转多地继续以创作为生,直到遇见意象派诗人庞德。在庞德的鼓励和支持下,詹姆斯·乔伊斯移居巴黎,并开始接触更多的作家及作品,开启了他创作的新路程,直到病逝。

(二)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概况

詹姆斯·乔伊斯是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如前文所述,他一生中创作出大量经典的独具个人特色和美学品格的文学作品,其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该作品历来被视为他的自传体小说,是研究他不同阶段思想、情感、精神、美学观念,以及价值追求的重要素材和资源,因此该作品与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两部“成长小说”,由此奠定了该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该小说主要描写了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家庭、社会等各种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以心理学为切入点,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斯蒂芬,一个充满艺术和才能的青年艺术家走向成熟的种种经历。从整部小说的内容中不难看出作者自己的影子,因此该作品历来被读者和研究者视为作者的自传性小说,是作者意识流小说的源头,尤其是其中的“成长主题”,为成长类小说开创了新的美学范式。

二、成长小说及《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成长主题”

(一)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

1.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最早起源于德国,“涉及的是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大英百科全书》)。成长小说早期是以传说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现,如《帕齐法尔》《痴儿西木传》。此外,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也是典型的成长小说的代表。当然,对于成长小说的具体内涵学者们也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如莫迪凯·马科斯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一文中指出:“成长小说的定义主要有两类:第一,以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为主的小说;第二,认识自我身份与价值,调整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小说。”之后,他对成长小说进行了权威性的界定,即年轻的主人公经历巨大的波折之后或改变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者两者都有,并最终将主人公引向真实而又复杂的成人世界的小说。根据这个定义可知,成长小说的主要受众就是青少年群体,因为其涉及成长的普遍经历,青少年群体可以更好地引发自身的移情与共鸣,以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最终获得自我的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

2.成长主题

毫无疑问,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社会中的个体都会经历成长的历程,将这种独特的成长历程融入小说创作之中就形成了所谓的“成长主题”。成长主题普遍存在于中西文学创作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和现象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和讨论。比如,我国学者张国龙研究指出:“‘成长主题小说可以看作是‘成长小说的一种未完成状态,或者说是‘成长小说的雏形。”(张国龙《中国当代成长主题小说的性话语》)与成长小说相比,成长主题不注重描绘成长的过程,而是直接选取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某个事件或某一重要时间段,详细阐述它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带来的深刻影响。当然,成长主题是成长小说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成长小说的精神内核,支撑起成长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构建。

3.成长小说的叙事模式

以成长主题构建的成长小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并且经过作家及研究者的不断努力,形成了固定且成熟的叙事模式,无论是早期的德国成长小说还是后期的现代成长小说,其叙事都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学者张国龙先生指出,东西方成长主题的作家不约而同地遵循相似的叙事模式,并在《成长小说概论》中对这种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幼稚—受挫—释怀—长大成人”;结合该学者的研究,芮渝萍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将其分为“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的模式;徐秀明在《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提炼为“天真—困惑—接受—叛逆—受挫—顺从—皈依”模式。无论何种叙事模式都不难看出成长主题的小说是年轻天真的主人公在遭受各种磨难或诱惑以后,对自我的重新认知或定位,然后长大成人的过程。这种模式同样也被应用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之中,主人公斯蒂芬在经历叛逆,以及各种磨难和诱惑后,进行自我的反思与内视,最终选择自我放逐和流浪,坚守自己的艺术和理想,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与定位,标志着主人公的蜕变和升华,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

(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成长主题”

作为以成长主题为主的成长小说的典型代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成长主题是鲜明且深刻的,让该小说成为此类型小说的典范。该小说作为詹姆斯·乔伊斯自传性的小说,利用小说中主人公斯蒂芬的成长历程映射自己的成长,具有一定的隐喻性和象征意蕴。

作为展示成长主题的小说,该小说直白地展示出小镇青年斯蒂芬的成长历程,从儿童时期的懵懂,错误地接受传统思想的控制,到青年时期的叛逆,重新认识自我,完成自身的蜕变。小说描写了斯蒂芬不同阶段的遭遇与心路历程,一步步走向发展和高潮,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斯蒂芬的痛苦与欢乐,引发强烈的移情和共鸣。根据小说的情节和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把斯蒂芬的人生分为五个阶段:无知—堕落—忏悔—复活—流亡。五个阶段环环相扣,层级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斯蒂芬的成长与裂变。斯蒂芬最终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和放逐,完成了独特的人生旅程,带给当代青年更多的反思。

三、《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斯蒂芬的成长历程

(一)快乐的童年时光

与大多数孩子一样,斯蒂芬虽出生于没落的中产阶级家庭,但他同样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关于斯蒂芬童年时代的成长主要集中于小说的第一章节内容之中,是他六岁到九岁之间的生活图景展现,此时的影响主要来自自己的家庭以及学校。小说以儿童的歌声作为开头“哦,绿色的玫瑰花开放开放”,由此展现出儿童时期的斯蒂芬处于无忧无虑的快乐的时光之中,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打压和传统思想的钳制,心中对现在和未来充满了儿童天真的幻想和烂漫的期望。所以,他总是欢快地哼着歌,幻想着开满玫瑰的花园。小说的开头以童年的语体、第三视角和回忆的形式进行展现。幼年的斯蒂芬天真聪明,活泼好动,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爱,此时的童年是快乐的。

(二)家庭和社会的创伤

1.家庭氛围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核心场域,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观念的养成。在该小说中,家庭和社会的创伤是影响斯蒂芬人格转变的重要因素。从家庭氛围的变化到社会的异化,斯蒂芬不断地迷茫,反复地游走,导致其精神的裂变和最终的放逐。幼年时期的斯蒂芬的家庭氛围是温馨和融洽的,让他有了一个快乐的幼儿时光。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家庭氛围良好,父亲经常给年幼的斯蒂芬讲故事,母亲也弹琴唱歌,伯祖父母们也欢快地鼓掌,一切是那么温馨和美好。但是这种美好的背后也夹杂或潜藏着各种不和谐的音符,为斯蒂芬以后的人生和价值观的形成埋下隐性的种子。母亲带领年幼的斯蒂芬去邻居家玩儿,斯蒂芬听说长大以后要娶邻居家的小女孩儿,害羞地钻到桌子底下,这本是儿童害羞的本真反应,母亲却认为是他不懂事,非要他道歉,邻居阿姨也恐吓他,不道歉会被老鹰啄瞎眼睛,由此给他年幼的心灵种下黑暗的种子。成年人用自己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来约束和管理孩子,这种行为无疑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遭到斯蒂芬日后的反抗。

2.传统观念的束缚

毫无疑问,《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斯蒂芬一生都在与传统观念作斗争,尤其是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始终被传统观念束缚,无法真实地袒露自我,变得怀疑、消沉。他从小就被他的父母用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教育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的不断成长,他开始感受到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抑,并對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思想束缚与人之本能的矛盾和冲突时时刻刻都压抑着斯蒂芬的精神和心理,让他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也逐渐地迷失了自我,身心遭受无穷的煎熬。

(三)斯蒂芬的自我追求

1.斯蒂芬的想象与叛逆

作为一部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充满了想象和象征,这也是斯蒂芬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叛逆与挑战。浪漫的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也是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潜在的优良品性。从小说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斯蒂芬作为一个艺术青年,从小就极具想象力,从儿童时期对花园意象的歌唱到各种内心的独白,都展现出他对生活和爱情的渴望,对梦想和艺术的追求,当这些想象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或者受到压制的时候,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叛逆就开始觉醒。斯蒂芬开始叛逆家庭、叛逆学校、叛逆传统和政治,而这也是他实现自我超越和放逐的必经之路。比如,他以各种极端的形式对抗父母的约束,以沉默对抗学校的不公正待遇,最后用自己的流放对抗所有的一切,完成自我的解放。

2.斯蒂芬与传统的决裂

毫无疑问,斯蒂芬对传统的怀疑和反叛是小说的重点和核心,也是他实现自我认知与放逐的关键,是他通往自由艺术道路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斯蒂芬暂时的满足让他感到失落、空虚,引发道德上的罪恶感,于是从小接受传统思想的他开始怀疑,并渴望从传统观念以外的事情寻找兴趣,开启了他与传统的决裂之路。此时的文艺之路是他的重要的人生目标,在小说中的第三章节,斯蒂芬的个性逐渐养成,但此时他与传统观念的决裂以及艺术的目标仅仅是在西方异化日益严重下的一种心灵的吟唱方式,还没有达到完全决裂的地步。后来,他逐渐对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他的父母希望他回归传统家庭的时候,他断然拒绝,他拒绝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还有他的自我。由此,他获得了自我决断的胜利,走向了新生。

综上所述,成长主题的小说不胜枚举,但是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小说中的主人公斯蒂芬无疑是詹姆斯·乔伊斯的映射,他经过各种反叛最终与自己的家庭、社会、文化和传统决裂,以一种决绝的“放逐”的方式完成自我的觉醒和蜕变,并最终以艺术实现通往个体生命自由的康庄大道,也带给当代青年群体更多的反思。

猜你喜欢

乔伊斯斯蒂芬画像
威猛的画像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00后”画像
画像
轮椅上的天才——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G·雷兹《完全音乐理论教程》述评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作品综述
斯蒂芬·库里招牌动作之掩护投篮
斯蒂芬·霍金:探知外太空,保人类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