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立三尺讲台育桃李 逐科普之梦树英才
2023-02-23杨洋
杨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节课都是师生的一段历程。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是李静常对学生们敞开心扉说的一句话。
万步卷帙浩繁的世界,粉笔缠绕铅笔的链接。多年来,李静撒播遍野芨芨的小草,静待每株幼苗的成长。她是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物理教研室主任, 2021年荣获“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2020年参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理科组一等奖、校级第二届教室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大学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它们集中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不断深化的认识,同时物理学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承载着思想方法,定理、定律的背后潜藏着一种科学方法的诞生,潜藏着科学家一路走来的足迹,我们可以在科学家们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取经验,并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2月18日,李静在接受采访时说。
深谙其道的李静率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OBE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在教学理念上,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思考提问,上课形式采用回答问题、课堂讨论、专题讨论、小组演讲等形式,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同时,作为教学团队的成员,李静一方面整合构建了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将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真正融入课堂,本着“重基础、强能力”的原则,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突破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深入挖掘学习通等智慧型媒介对线下教学的辅助性,通过线上课前自主学习、课后拓展创新等任务,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使教学活动不拘泥课堂之上,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除此之外,李静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在讲解定律、定理的来源后,她会通过视频资源或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本节课知识点的历史背景,比如名人的例子、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思维、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四个自信”等,学生感知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增加课程亲近感。
自201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李静就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她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中,她积极投身于课改实践,精益求精,潜心研究教法,深入钻研教材,收获颇多。2021年,李静参与编写《大学物理》(第一版)、《大学物理实验》(第七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李静兢兢业业,教学效果优秀,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李静认为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正是有了科研的支撑,大学课堂才能够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因此,在课余时间,李静通过研读文献,参加培训、会议,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知识。在授课中,她将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入和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将科研课题分解作为教学示例推行研究性教学,并通过光电设计大赛和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平台为依托,建立“比赛团队” 促进科研和教学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团队, 不仅可以熟悉课程基本知识,还可以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扩大视野。
昼昏交织平凡中坚守,日以夜继坚守中不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李静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引路人。尽管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是年复一年的往复循环,但对每位学生而言,每节课在他们一生中都是唯一的。李静心中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从课堂中获益。”在她看来,最终能够留在毕业生脑海中有关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点滴记忆,就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