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菲律宾粮仓”的北京小伙
2023-02-23许晔
许晔
李炫宇
当被问到多久没回国时,李炫宇脱口而出 :“25个月。”过去几年里,他一心扑在菲律宾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上。这是中菲两国政府合作推进的民生工程,目的是解决当地长期存在的灌溉难题。
在当地卡林加族的语言中,“奇科”意为“生命”,奇科河是他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因周边农田地势高,缺少水利设施,农民无法用河水灌溉农田。因此每年旱季,沃野变成了荒地。
2018年6月,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正式开工,由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作为项目经理,李炫宇工作很忙,甚至为了保障工程进度一再推迟婚期。
对此,未婚妻起初并不理解。自从李炫宇参与这个项目,两人的联系就很艰难。当地的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都很差,有时夜里碰巧能有点信号,两人就打国际长途聊一会儿。一个月下来,未婚妻光是话费就花了一两千块钱。
但所有怨言最终烟消云散。她看到了这个项目更深远的意义 :工程完成后,当地8700公顷土地将得到灌溉,5000多家农户受益。那些靠天吃饭、连孩子学习用品都买不起的当地百姓,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
他们说,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值得!
以下是李炫宇向《环球人物》记者的讲述。
卡加延和卡林加两省之间的平原,被称为菲律宾的“北部粮仓”。这里地势平坦,日照充足,特别适合种水稻。然而,一到旱季,灌溉用水却成了难题。
有些农户会合作打井,用柴油泵抽取地下水来灌溉农田。但大多数农户负担不起,只能等着老天下雨,靠天吃饭。一年里基本有半年农田荒废着,农民也没有稳定收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有了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它是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任内首个采用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的项目,两国政府都相当重视。我们要做的就是建一个泵站,把奇科河的水抬升29米,送到山上的主渠,再通过支渠将河水输送到周邊广袤的农田里。
但动工之前,我们要先解决征地问题。
菲律宾是土地私有制国家,征地是非常困难的,不少工程就是因为地征不下来而严重拖期。我们项目涉及区域住的还有原住民,征地更是一件极其敏感的事情。实际上,这项工作应该由业主,即菲律宾国家灌溉局去完成。但为了让这个项目更快推进,我们就把主动权拿了过来,积极和相关村民接洽。可奈何当地的手机普及率较低,信号特别差,我们即便拿到了这些村民的联系方式,也联系不上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上门服务”。
菲律宾的天气特别热,而且特别晒,村民一般凌晨四五点就出门干活了,到上午九十点钟回家又得睡觉,下午则常要参加一些家庭聚会。我们需要迁就他们的时间安排,所以也起早贪黑,通常早上5点多就上门,如果没“堵”到人,第二天就再早一点去。
谈征地的时候,我们主要会给村民讲两方面内容 :一、征地是当地政府有偿使用,你是能拿到补偿款的 ;二、征了你的地,我们会安排出水口对着你的农田,以后到了旱季,你有免费的灌溉用水,不用再苦苦求雨,粮食产量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
村民觉得我们过来施工的确是为了帮助他们,让他们的地有更高产能,因此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征地进行得比较顺利。
不过,做工程项目嘛,就是每天都要面对新问题。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登陆菲律宾,我们进避难所才躲过一劫,后来停电停了整整一个月。大家从没经历过那样的狂风暴雨,有种面对未知的恐惧。好在工程刚刚开始,建成的东西还不多,对项目影响不大。
2019年,又一场大台风袭来。当时工程已步入正轨,泵站正进行结构施工,我们预判台风会带来大量降水,按业主要求做的围堰可能挡不住。谨慎考虑,我们决定连夜赶工,把围堰加高加固,确保洪水不会漫堤。大家轮班值守,干了两天两夜,把围堰抬高了3米。很险,最后只差半米洪水就漫堤了。幸亏提前准备,才保住我们的施工成果。
当我们终于能习以为常地应对台风时,新冠疫情暴发了。2020年上半年,当地进入旱季,正处于施工黄金期。雨季施工效率不到旱季的20%至30%。如果因为疫情,我们在旱季停工,相当于浪费一整年,不仅耽误工期,还会打击士气,之后复工也难。于是,我们跟业主协商好,菲方人员按当地防疫政策要求停工回家,中方人员则进行封闭式施工。但这个项目的属地化程度比较高,团队里80%以上是菲律宾人,中方所有人员加起来不过三四十人。为了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我们的工人师傅、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全部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了。不管再累再苦,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后来当地人一看,中国人没停工,内部也没发生疫情,经村里同意后就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去年保质保量地按期完工。
这在菲律宾属于挺稀奇的事。他们国家灌溉局的人跟我说,这个项目是他们局历史上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一个按时履约的大型项目,如果不是中方来做,很可能要多花两三年时间。
泵站内部的主泵,作用是将奇科河水抽上来。
工人们在进行渠道衬砌施工。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海外做工程项目。从小到大,我都比较“野”,喜欢去外面走走看看,做些有挑战性的事情。2012年,从机电工程专业毕业后,我去南美参与过水电站的建设,也去中东工作过一段时间。
但是,这次是我头一回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从感受上来讲,我觉得有些不同 :以前,我作为技术人员,关注的都是技术问题 ;这回,我不单要关注技术,还要考虑项目整体的规划、社会影响等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团队里中菲人员的融合是我要考虑的事。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基建能力很强,施工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开工后,一名中国工长要带着几名菲律宾工人一起干。
刚开始,有些中国师傅难免急躁,而菲律宾人的自尊心又很强,双方一碰撞就产生反效果。我跟我们的工人师傅说,在国外施工就得适应当地文化,互相尊重才能处得好。菲律宾人热情好客,其实是那种“你敬他一分,他就敬你两分”的人。磨合期过后,大家果然成了朋友,不只工作效率高了,还发生了很多让人受触动的故事。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门突然“啪”的一声被踹开,然后一群人唱着生日歌进来,送了我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由两大串香蕉捆在一起组成的“蛋糕”。
那天是我28岁生日,我没忘,但工作很忙,又在国外,因此没打算过。没想到的是,菲律宾人特别重视过生日,所以悄悄给我准备了这个惊喜。尽管当地连面包房都没有,买不到生日蛋糕,但他们还是用心地把香蕉包装成蛋糕的形状,给我送上最好的祝福。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记下了每一位中国同事的生日,买食物和饮品为寿星庆祝。而买东西的钱,是他们从生活费里“抠”出来的。
当地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一位保洁大姐曾找我借钱,说孩子要开学了,想借几百比索,合四五十块钱人民币,给孩子买点“school supply”。所谓“school supply”,就是指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那一刻,我有点惊讶。
奇科河水将顺着四通八达的灌溉渠道流入农田。
项目团队成员聚在一起庆祝生日,这也是中菲友谊的缩影。
2019年,中方向當地学校提供捐赠帮助,孩子们拿到学习用品非常高兴。
这里的生活条件不好,我早有切身体会。比如,我们的办公室和宿舍都是砖房,冬冷夏热,十分艰苦。空调倒是装了,但使用率很低,不是天气热到空调压缩机无法工作,就是因为台风而频繁断电。再比如,这里网络信号很差,我们跟国内汇报工作极为不便,只能把要沟通的问题攒着,每隔三四天,开一个多小时车去附近的城镇里找信号。
但我确实没想到,这儿连孩子买学习用品都是个难事。我去了解了下,发现当地大部分人没有稳定工作,打一天工大概能赚350比索,不到50块钱人民币。多数家庭只有一个能出去赚钱的劳动力,打工收入要换全家人的口粮。对他们来说,买学习用品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附近的学校也条件落后。一个班里,前排坐小学生,后排坐中学生,老师教完前排再教后排。操场就像菜地,坑坑洼洼的,不成样子。于是,我们给这所学校做了一次捐赠活动,除了学习用品,还送了砂石料让他们修缮操场。孩子们特别高兴,校长也很感动,说这所山村学校,没什么社会关注度,这是他们建校以来第一次得到捐赠帮助。
通过这件事,我们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大。要想从根本上帮助当地百姓,我们就必须把工程做好,让他们尽快用上奇科河的水,改变靠天吃饭的处境。
去年6月,项目主体竣工,之后我们进行了多次支渠通水测试。支渠是直接通到农田里的,一共有21条,累计总长达70公里。每次我们一说哪条支渠要通水,当地村长就带着全村人过来围观。水来了,孩子们兴奋地跟着水跑,一路清理渠里的杂草,眼中闪着希望。大人们则聚在一起欢呼鼓掌,还有的冲着我们大喊“Thank you,China(感谢中国)”。说实话,那个场景把我震撼了。
置身菲律宾的这4年多,我们留下的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工程本身。
我们留下了“中国方案”。原本的方案是由菲律宾国家灌溉局设计的,但他们没考虑到隧道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导致经常出现塌方。在施工遇到困难之际,我们和他们沟通,引入了一些中国常用的、成熟的技术方案。通过我们的方案,最终成功打通了隧道,为项目如期完工奠定了基础。事后,他们专门请我们把这些方案写成报告,供他们日后在类似项目上进行参考。
我们也留下了一批技术工人。工程建设时,大量当地劳动力参与进来,经由我们的培训,从普通工人逐渐变成了技术工人,掌握了新的技能。项目完工后,他们不必再发愁灌溉用水,可以去田间地头劳作,也可以参与灌溉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这种转变对当地百姓而言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家庭观念很重,能在家乡获得稳定收入,生活的幸福感会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年轻工程师,也因为在这个项目中的学习与实践,快速成长起来。我们办公室里的7名菲律宾人,除了一个做秘书工作的,其余6个都考了在菲律宾比较有含金量的注册工程师证书。
与此同时,我们的项目还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一家家五金店、小饭馆、日用品店先后开起来,附近还开了几家面包店,大家能买到生日蛋糕了。不开店的当地人也有自己的生意经 :有的骑个三轮,车斗里放上零食饮料,形成一个“流动式小卖部”;有的家里养了鸡、牛、羊,就在附近摆摊卖肉、卖鸡蛋。许多人分享到了这个项目带来的红利。
随着项目逐渐成形,其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出来。突然记起多年前,我也有过疑问:在国外这么吃苦受累,图啥?当时,一位老工程师对我说,等你干几年项目,走几个国家,发现好多地方都有你参与过的工程,而且这个工程实实在在地发挥着它的功能时,你就明白这个意义了。
如今,做完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我想我明白了。
我们通过这些项目去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他们的基建、民生、经济,无异于亲手实现了那片土地上几代人的心愿。友谊、感动、希望……所有的收获根本无法用世俗标准去衡量。我现在更加坚定了目标 :继续深耕海外工程项目,继续为“一带一路”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李炫宇,1990年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自2018年起负责菲律宾奇科河灌溉工程项目,该项目受到中菲两国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