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青春期抑郁症,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2023-02-23张宝华

青春期健康 2023年3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学习成绩子女

文/张宝华

在人们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殊不知,许多孩子存在沉默寡言、悲观压抑、情绪低落、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等状况。然而,这可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或身体不适,而可能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青春期抑郁症。因此,应当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青春期抑郁症

青春期抑郁症,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青春期的抑郁症,高发年龄为12~18岁,女生的患病率较男生更高。由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没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尤其是个性内向的孩子,当遇到压力和挫折后,缺少和父母、老师的交流,感觉自己与世隔绝、孤独无助、长期情绪低落,进而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情绪。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很容易患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因而称其为“心灵的感冒”。大多数孩子的抑郁症状像患感冒似的,莫名其妙就好了。但也有的孩子“感冒”比较严重,还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青春期抑郁症需要心理和药物的治疗,还有家庭和团体训练,经过综合治疗,此病的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引起此病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家庭、自身、遗传及疾病因素等。

家庭因素。父母缺少与子女交流,或者是无效交流;父母过度溺爱、保护子女;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等。早年曾有严重的不幸经历,如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或排斥。

自身因素。如心理年龄滞后、性格内向、不爱交流、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遭受意外挫折、学习成绩不良等,常常注意人或事物的消极面,多疑、孤僻,从而陷入抑郁状态。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性对青少年抑郁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或有一人曾患抑郁症,其子女更易罹患抑郁症,且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更高。

疾病因素。如果在青春期出现神经内分泌紊乱,容易患糖尿病,或者患较为严重的疾病,就会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灰心丧气,以及心理焦躁、情感脆弱等,容易引发青春期抑郁症。

青春期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青春期抑郁症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情感方面。通常患抑郁症的孩子体会不到愉悦的感觉,对什么事情都产生不了兴趣,且性格孤僻,不能用语言向家长描述自己的心情,于是感到苦闷,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经常哭泣、行动缓慢、总是提不起精神,或者大发脾气、自暴自弃,严重者出现自残、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行为方面。有一部分患抑郁症的孩子,可能出现外化性的行为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讲,喜欢动来动去、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变得不听话、反抗、不遵守学校纪律、跟同龄人关系不好,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攻击性行为等。另外,也有一部分孩子可能表现为内化性的行为问题,如变得孤独、退缩、不爱说话、不喜社交、不与同伴玩耍等。

躯体方面。患抑郁症的孩子出现的躯体症状比较多,通常为全身不适、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食欲下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或是头痛、头晕、腹痛等,甚至有的还会出现尿床的现象。

及早预防的几点建议

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平时不要一个人待在家里埋头学习,应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与朋友一起玩耍。注意培养有益的兴趣和爱好,不要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别与其他孩子攀比。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成不骄、败不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时消除各方面的压力。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应想得开、放得下,不钻牛角尖,要坦然地面对。

培养自信的生活态度。日常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脸、刷牙,穿着整洁舒适的衣服,接近别人的时候不要胆怯,常与别人开心地交流,保持心情愉快。多与人沟通,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也要学会倾听别人讲话。主动地广交朋友,取长补短,平等待人。消除畏难情绪,告诉自己你能行。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应敢于承认,尽快改正。

保持规律的生活。养成按时起居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晚睡,否则有可能会内分泌失调,容易引发青春期抑郁症。经常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快步走、慢跑、跳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多素少荤,营养均衡,多吃全麦面包、鸡肉、菠菜、南瓜、香蕉等“快乐食品”。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应经常关心、体贴孩子,多陪伴,主动地与孩子多沟通。要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打开心扉,把自己的烦恼都倾诉出来,并真正为孩子排忧解难。对于孩子的正当要求,应尽量满足,暂时做不到的,应耐心解释。父母在孩子面前应互相尊重,不要吵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并且拥有一个轻松愉快、安静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学习成绩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清明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名落孙山
克服情绪低落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本期导读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读来读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