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策略研究

2023-02-23贵雅静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3年2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部门部门

贵雅静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在高校发展中,财务部门虽然不属于一线教学部门,但是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对于高校能否实现发展新突破意义重大。当前大部分高校中存在着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相互独立、彼此信息共享程度低、合作程度浅等问题,限制了财务部门谋划、控制和监督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因此,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在高校推行业财融合,促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发挥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合力,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业财融合的概念

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中对财务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即指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数据与管理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1]。该概念最初是在2014 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意见》中对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进行了明确要求,即在电子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单位的财务管理要综合运用相关信息,将财务数据与单位的业务信息有机融合,统筹分析,发挥财务部门在单位事前谋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但是,业财融合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业务融合的贯彻落实情况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一是单位的财务分析能力是否提升。对于财务部门而言,财务报销、财务记账是基础工作环节,最重要的是利用财务核算的数据信息,结合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对整个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的财务分析,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为单位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因此评价一个单位的业务融合情况如何,首先可以通过单位的财务分析能力是否提升来进行判断。二是预算管理能力是否提升。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执行效率,而落实业财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效率,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单位风险控制能力是否提升。在实行业财融合之前,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前相互分离、信息不对称,导致财务部门在落实内控制度和监督职能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撑。但是,推行业财融合后,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壁垒,发挥财务部门控制和监督职能,提升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精确性,预算执行效率有待提高。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工作,高校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但是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预算的编制缺乏精准性。从编制流程看,每年末各业务部门自行编报本部门下一年度的预算数据,由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得到全校的总预算数据。但是部分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仅考虑本部门的利益,本着尽量多报的想法进行申报。而财务部门在汇总审核时,由于缺乏部门业务专业知识,也难以进行科学的分配,最终导致学校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精准性。二是预算执行进度慢。各部门在预算指标下达后,往往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导致部门项目进度缓慢;或者即使项目完成,但是迟迟不到财务部门报销,导致高校中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时有发生,违背了预算编制的初衷。

2.信息共享程度低,财务管理效率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各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诸多的实践和探索,当前大部分高校已建成了集合财务、科研、人事、资产等业务部门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为教职工和学生的业务申请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智慧校园建设仅仅是将各本部门的业务系统端口内嵌于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之上,而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并没有实现共享和互通,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没有实现有效融合。这就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销时并不能追溯到业务的发生,仅能凭借报销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影响了其报销效率和财务监督职能的实现[2]。

3.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学生及社会对高校发展的期望同样在日渐提高,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国务院多次提出行政事业单位要带头过紧日子,把有效的资源更多地配置到民生行业。因此高校要想在有效的资源范围内,从教学和科研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取得突破,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要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向会计预测、控制和评价方面转型。但是,当前由于高校的财务信息化程度低,导致高校的财务人员被复杂、重复的会计报销、会计核算、账簿制作等事务所缠绕,而没有充沛的精力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另外一个方面,由于财务人员往往要求具有会计、金融等经济专业背景,因此他们一般进入财务部门后,很少有机会与其他部门进行岗位轮替。这就导致财务分析人员往往仅了解财务知识,但是对学校的业务信息掌握不充足,难以对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影响了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

4.内控体制机制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健全的内控制度对于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各部门已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的内控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各部门基于本身的业务需要,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较少,缺少宏观层面的内控制度将各部门的流程和职责进行有效的衔接;二是内控制度制定后没有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进行及时更新,导致与高校当前的发展目标不适应,没有发挥其对学校发展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三是缺少内控制度执行评价制度,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落实效果不佳,对学校长远发展的保障以及防范风险的支撑力度不足。

三、在高校推行业财融合的意义

1.进一步落实内控制度,降低经济风险。业财融合的关键技术支撑是业财一体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将高校内部教学、科研、采购、财务、人事、资产等各业务部门的数据有效集中,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信息共享,保障每一笔支出均可以在系统中追溯到经济业务,每一笔经济业务也可以实时推送到财务部门,实现闭环管理,降低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风险;另外一个方面,可以将各业务环节的内控制度内嵌与一体化平台中,进一步捋顺业务流程,从业务发起、业务执行到业务报销、业务核算等全流程的操作均在该平台中开展,实现全流程的监督和控制,促进高校财务和业务工作均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高效开展。

2.促进财务转型升级,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在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下,受会计信息化程度低、会计人员精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业财融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业财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有效集合,为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提供全流程、全链条的业务数据,为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会计账簿、会计档案整理等复杂、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内容可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将会计人员从机械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决策、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和支撑,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

3.有助于实现预算精细化,提升资源使用分配效率。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高校财政拨款实行综合绩效奖励机制,促进高校资源有效配置。但是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准确、执行效率低、绩效评价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在业务融合的背景下,可以有效打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信息壁垒,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预算事前精准填报、事中严格控制、事后高效评价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彰显预算功能优势,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3]。

四、高校推行业财融合的现实困境

1.顶层设计缺失。业财融合从某种方面来说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在推行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大多仅仅停留在了概念层面,并没有对业财融合开展系统性以及针对性的研究和学习,因此也没有形成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科学、有效的业财融合体系。学校在具体实施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没有完成顶层设计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注的侧重点有不同,对于业务部门的专业性指标和工作结果关注的比较多,对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学院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工作过程关注的比较少,导致各部门和学院之间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配合不够默契,评价体系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在某种程度来说,业财融合在学校的实施过程中逐步沦为空壳子。

2.业务与财务系统一体化平台缺失。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往往没有牵头进行系统建设,而是由各部门和学院各自为政,根据自身所需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导致各系统并不能够相互兼容和有效通信,更无法进行统一的数据融合,从而在各个部门和学院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在此过程中,财务信息的建设也未能幸免,单一的财务信息系统无法获取其他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无法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对各部门和学院的财务数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和管控,使得相关业务人员频繁往返于本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对接。这种方式既低效又缺乏安全性,一方面是各业务人员无法直接获取想要获得的各类数据,另一方面,领导决策层对各部门和学院之间的信息数据无法快速、高效、完全地掌握,进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偏差和错误[4]。

3.业务与财务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学校内部各部门和学院之间结合自身需求所建设的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时间不同、标准不同,甚至系统数据语言类型也不尽相同,导致各系统之间无法基于现有系统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系,无法实现数据的跨系统自动识别、交换以及提取。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系统同样也无法高效使用其他业务系统所生成的数据,从而使得财务系统的自身价值不能真正地实现和提升。例如,在学校的招生部门使用招生管理系统来进行学生录取等有关工作时,无法将所获取的学生的有关数据直接推送给学校的学工、教务以及后勤和财务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只能在使用信息数据时按照自己所建系统的标准进行重新转换、导入、使用;与此同时,在招生录取以及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其他重要环节运行时所产生的涉及财务的数据,同样也因系统不相兼容而无法直接推送至财务系统,因此在梳理数据信息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重复支出和浪费,提高了业财融合的成本,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效率。

4.对于业财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会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业财融合,各高校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在部分高校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但在其他部分学校,业财融合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各部门、各学院与财务之间的信息通信界限并未完全打破,从而导致学校的财务工作并未与学校其他工作完全融为一体,甚至出现了学校其他各部门、各学院认为业财融合仅仅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情的错误认知,并没有积极参与到业财融合的进程中来,失去了利用财务数据对自身业务进行分析、修正的大好机会。

5.业财融合人才缺乏。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会计的作用愈发凸显,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更多高校所认知,要想实现会计功能的转变,即传统会计核算功能转型至管理会计创造功能,就要将业务与财务实现充分、有效地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就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现状而言,其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类型不一,从事基础核算工作的财务人员相对较多,从事管理工作、决策工作以及控制工作的财务人员较少。他们大多关注会计的基础工作,对会计准则如何应用以及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十分重视,对于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业财融合关注较少,导致无法为学校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意见建议支撑。

五、以业财融合推进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策略

1.发挥考核作用,提升参与业财融合积极性。针对当前高校对业财融合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首先,高校的管理层作为管理人员要主动转变认识,充分认识到业财融合对于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升级、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业财融合的思想和导向在高校内进行宣传,统一全员思想认识;另外一个方面,针对业务部门参与积极度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中缺乏业财融合的考核指标,因此建议各高校以年度部门考核为抓手,提高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在财务处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增加财务部门参与业务度、财务参与学校规划度等考核指标;对业务部门的考核中可以增加预算编报准确度、预算执行效率等考核指标,以此激发各部门参与业务融合的积极性。

2.发挥制度作用,规范业务流程。业财融合是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是学校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想促进业财融合的落实落地,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发挥制度的统领作用和指引作用。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校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中融入业财融合的思维,利用战略目标引导业财融合的落地。另外一个方面,业财融合的落实落地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针对当前高校内控制度中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更新不及时、事后评价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当从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入手,通过规范的制度设计将各部门的业务职责、业务流程等固定下来,进而制定全校的综合发展内控制度,促使学校教育、科研、资产、人事、财务等各主要业务部门流程明确、权责相适、业务衔接,从而在关键环节找到业财融合的切入点,推动业财融合的落实落地。

3.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持续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传统的记账、做账簿、填账表等机械、重复的工作。相反,更多的是要求财务人员利用自身的财务数据并结合业务信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研判和分析,为学校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因此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仅要了解财务知识和财务信息,还应当掌握教学、科研、资产管理、基建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财务人员除了掌握记账的技能之外,还应当具有财务分析能力和研判预测等能力。高校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机构,本身具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加强对自身现有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促使他们转变思想,提高技能;另外一个方面,可以吸引优秀的专业教师加入会计人员的队伍中来,不断充实和壮大自身的人才队伍,打造出一支素质高、本领强的会计队伍[5]。

4.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打造业财一体化平台。业财融合的关键是数据信息的融合,通过信息的共享、信息的流动,为管理者的决策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撑。但是,当前高校教学、科研、资产、人事、财务等各职能部门的系统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即使已经建立了网上智慧大厅,但也仅仅是将各部门的网络接口置于大厅内,并没有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真正融合、共享。尤其是财务部门的系统,因为专业性强、数据敏感度高等因素影响,对其他部门的开放程度更低。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发挥科技优势,率先在学校内部建立财务和业务部门信息相互融通的一体化平台,真正打破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为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和学校的预测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5.统一数据标准,打通数据流通壁垒。基于业财融合所建立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仅仅在形式上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统一,要想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即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在数据上的互联互通,那么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格式化的规范重构。对于各部门、各学院根据自身需求所建立的各类信息系统,高校应当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系统产生的数据“去专业化”,即将所有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智能转换,进而生成能够被所有系统自动识别和使用的数据信息,使得数据能够在所有系统之间无缝流通,提高识别和使用效率。对于初始数据应始终保存在数据生成部门,以便追根溯源。在数据推送时,应确保接受部门可以直接使用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唯一性,避免“政出多头”,避免数据收集的重复产生和同质化,以此来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数据传输、使用的处理效率。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部门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