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比较效应与内卷倾向的关系:基于胜任需要满足的中介模型

2023-02-22张萌刘惠军李亚云

心理学通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卷胜任个体

张萌,刘惠军,李亚云

1引言

“内卷”是当今年轻人日常使用的高频词汇,常常用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在社会比较环境中,因为资源短缺或社会压力所呈现出的过度努力的竞争行为(张雯 等, 印刷中)。这一状态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

“内卷”原本是一个学术概念,人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曾在宏观层面使用这一概念来描述各自领域内的特定社会运行状态——内卷化。这是一种在外部结构(或模式)固化条件下,人们在结构内部所进行的精细化操作。这种操作在“内卷文化”氛围下被鼓励被褒奖,进而会形成一种高投入低效能的发展困境(纪志耿, 2021; 卢晓雯,2021)。

从个体层面看,内卷离不开两个要素:一是资源短缺,二是社会比较压力。由此呈现出的过度努力的竞争行为即称为内卷,它既可能产生积极结果也可能导致消极结果。有学者将学生学习的内卷倾向描述为一种被动的学习、低产出的精益求精以及高投入的形式化学习行为(金尚可, 王泗通, 2021)。在内外部环境制约下,青年为改变现状、向上晋升而努力,但实际结果似乎并未达到预期(卢晓雯, 2021),导致年轻人出现无力感和无意义感,容易进入一种“躺平”状态。大学生的内卷倾向会造成个体压力提升,并诱发亚健康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产生盲目竞争等不良后果(林扬千, 2021)。

宏观层面的内卷受制约于社会结构或社会系统的固化,而个体层面内卷的动力来自哪里?这是需要深入探究的理论问题。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个体层面内卷倾向的动力来源,本研究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探索内卷倾向的预测模型。社会比较理论强调社会比较的动机效应,能够揭示个体情绪和行为倾向的人际诱因;自我决定理论通常从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出发来揭示个体情绪与行为的内在动力。本研究希望借助这两个理论框架探索青年学生内卷倾向的人际诱因和个体内在诱因。

经典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存在评估自身观点和能力的动机,当缺乏客观信息时,会通过寻求社会信息,与他人的观点和能力进行比较,获得对自身的认识(Festinger, 1954)。此后,研究者拓展了社会比较的理论,提出了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的理论内容。上行比较就是个体喜欢和比自己等级高的他人进行比较,通过弥补与他人的差距,实现自我进步(Suls &Wheeler, 2013);下行比较是指当个体面临挫折或不幸时,倾向于和比自己处境差的人比较,以此来提高主观幸福感(Gibbons et al., 2002)。个体通过社会比较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自我概念,面对相似的比较对象、比较环境,不同的个体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效应,即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同化效应是指当个体与他人比较时,其自我评价水平朝向比较目标的现象,即个体进行上行比较时会提高其自我评价水平(上行同化),或进行下行比较时会降低其自我评价水平(下行同化)。对比效应是指个体与他人比较时,其自我评价水平背离比较目标的现象,即个体进行上行比较时会降低其自我评价水平(上行对比),或进行下行比较时会提高其自我评价水平(下行对比)(Blanton,2001; 邢淑芬, 俞国良, 2006)。作为自我评估的动机,社会比较的方向及其效应是否影响内卷倾向,不同的社会比较效应是否与内卷倾向存在不同的关联,这尚待探究。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动力来源,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2000)提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类个体拥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自主需要指个人行动的自我启动及自我调节需要,它所关注的核心是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空间。胜任需要指的是一种有效地开展活动并获得预期结果的需要。在胜任需要的作用下,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把事情做好,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和有价值。关系需要是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与附属关系的需要,类似于归属需要,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上渴望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亲人、朋友、同事等)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为,在满足基本心理需要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在进行着整合,战胜挑战,使成长得以继续,健康得到维持。但如果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受挫,机体本能地会对环境中的挑战作出最有效的可能实现的适应,比如产生新的目标和需要,作为基本心理需要的替代品(吴才智 等, 2018; Deci & Ryan, 200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替代性目标的实现会带来明显的价值感,使人获得满足和快乐的感觉,但是却无法带来内心的整合,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刘惠军,2012; Carducci & Nave, 2020),进而体验到需要的受挫。这种挫败感会导致个体的不适(Ryan et al., 2019),出现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Levine et al., 2022; Schiffrin et al., 2019)。探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青年人内卷倾向的关系,对于理解内卷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探索内卷倾向的预测模型,为解释青年学生内卷倾向的动力来源提供参考。另外,基本心理需要是每一个人内在的本源性需求,其满足程度取决于周围的环境特征,除了客观的外在环境条件,人际比较也会构成个体的微观环境。社会比较可以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从而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水平。有研究发现,社会比较倾向越高,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越低(田仕静 等, 2021)。这些来自人际比较的微观环境是否会通过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内卷行为,目前还没有答案。本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期待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天津市、北京市两地高校的全日制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为线下实地调查和线上调查两种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555 份,平均年龄为21.4(2.1)岁,男性占46.3%。本科生451人,研究生104 人。

2.2 研究工具

2.2.1 社会比较认同-对比效应量表

采用Van der Zee 等(2000)编制、杨露等(2011)修订的中文版社会比较认同-对比效应量表(The Identification/Contrast Social Comparison Scale)。该 量表有4 个分量表:上行同化(如“当我看到别人成功时,我会欣喜地意识到自己也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的”)、上行对比(如“想到别人比我做得更好,我有时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沮丧”)、下行同化(如“当我看到别人表现得不好时,我会害怕自己也有差劲的表现”)、下行对比(如“当我看到别人遇到更多的困难时,我很高兴自己的事进展得还算顺利”)。每个分量表3 个题目,共12 个题目。采用5 点计分,从1 分 “完全不符合”到5 分 “完全符合”。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7,上行同化、上行对比、下行同化、下行对比4 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50、0.859、0.860 和0.821。运用AMOS 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

2.2.2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

采用Gagné(2003)编制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in General Scale,BNSG-S),该量表评定的是个体现实生活中基本心理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共21 题,包括胜任需要满足(如“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我感到圆满完成了我所做的事情”)7个题目、关系需要满足(如“我与我所接触的人相处和睦”)6 个题目和自主需要满足(如“我感觉我能自主决定自己怎样去生活”)8 个题目的满足程度。7 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同意,7 表示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示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05,胜任需要满足、关系需要满足和自主需要满足3 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39、0.808 和0.738。

2.2.3 内卷倾向问卷

该问卷为自编问卷。采用访谈法和专家评价法进行题目编制,具体步骤为:(1)对“内卷”“内卷倾向”进行文献检索,并结合对10 名研究生的访谈将青年学生内卷倾向定义为“内卷是指个体在资源稀缺和外界压力情境下所呈现出的过度努力的竞争行为”。(2)依据该定义编写以青年学生为对象的两个内卷倾向的题目:(1)当我需要上交期末作业时,我会要求自己超过老师给的达标标准,努力得更高的分数来超过别人。(2)如果考研,即使压力大我也会选择更好的学校,并为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超过竞争对手。(3)由12 名心理学教师匿名对修改后的题目进行准确性评定,即“你认为以下题目有多大程度上属于内卷倾向”,应用Likert 10 级评分方式,应答项“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对应1 ~10 分。汇总专家评分结果,计算出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为0.661,这意味着专家对内卷倾向问卷的评分具有一致性。

该问卷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方式,应答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对应1 ~5 分,总分在2 ~10 之间,得分越高表明内卷倾向越严重。在本研究中,内卷倾向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606。两个题目的因子载荷系数均为0.847,当载荷系数都大于0.5 时则说明有效度。内卷倾向问卷信度和效度均达标。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和AMOS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利用Person 相关分析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之间的关系,用AMOS 建构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内卷倾向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混合式),中介分析采用偏差校正Bootstrap 法。Bootstrap 次数设置为5 000 次,如果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说明参数估计值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参数估计值无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有5 个,最大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6.16%,低于40%临界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2 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内卷倾向之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考察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四种社会比较效应和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均与内卷倾向呈正相关,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均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负相关,上行同化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正相关,下行对比与关系需要满足呈正相关(表1)。

表1 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内卷倾向的相关分析

3.3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社会比较效应和内卷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理论假设,本研究以四种社会比较效应为预测变量,内卷倾向为结果变量,以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混合式)并进行路径分析。其中四种社会比较效应和内卷倾向问卷采用的是潜变量,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采用的是显变量(图1)。

图1 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为中介的结构方程模型(混合式)

模 型 的 拟 合 指 标( 表2),χ²/df=2.352、RMSEA =0.049,GFI、CFI、TLI、NFI、IFI 均大于0.9,模型拟合良好。各变量关系结果如下(图1):(1)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负向预测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上行同化正向预测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下行对比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无直接预测关系。(2)在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中,只有胜任需要满足可以正向预测内卷倾向,自主需要满足和关系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没有直接关联。(3)在四种社会比较效应中,上行对比和上行同化正向预测内卷倾向,下行对比负向预测内卷倾向,下行同化无法直接预测内卷倾向。

表2 模型的拟合指标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三条路径(上行对比→胜任需要满足→内卷倾向,上行同化→胜任需要满足→内卷倾向,下行同化→胜任需要满足→内卷倾向)的中介作用显著(β=-0.110,95%CI:-0.209 ~-0.050;β=0.198,95%CI:0.102 ~0.315;β=-0.097,95%CI:-0.190 ~-0.040),其余路径皆不显著(表3)。其中,路径2:上行对比→胜任需要满足→内卷倾向和路径5:上行同化→胜任需要满足→内卷倾向为部分中介,路径11:下行同化→胜任需要满足→内卷倾向为完全中介。

表3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效应检验

4 讨论

4.1 社会比较效应与内卷倾向的关系

本研究考察了青年学生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社会比较效应与内卷倾向存在不同的关联:认为自己“像优秀者那样”和“不如优秀者”的青年学生可能会更多地参与到内卷中。这说明个体越是向上比较,参与内卷的意愿越强烈。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可以从社会关系层面解释青年学生内卷倾向的动力来源。虽然以往研究尚未探讨社会比较效应与内卷倾向的关系,但已有学者发现上行社会比较能够正向预测忌妒(洪幼娟 等,2021; 李舒欣, 2020)和焦虑情绪(陈晶晶, 陈宇蝶,2021; 张珊珊, 刘致宏, 2022),所以内卷倾向很可能是个体为缓解社会比较带来的压力而产生的应对方式。

4.2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关系

从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的关系来看,研究结果只显示胜任需要满足(即认为自己能够达成目标)的青年学生会更多地选择加入“内卷”的队伍,自主需要(即拥有自由选择权)和关系需要的满足(即与重要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内卷倾向没有关联。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促进个体调动内外资源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胜任需要的满足使人们能够在逆境之下保持较高水平的认知和努力行为,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内在动机水平,对自身能力的认同会促使个体主动参与挑战(Deci & Ryan, 2000)。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内卷倾向与自主需要满足和关系需要满足并无关联,但由于自主需要满足和关系需要满足与个体的内部动力密切相关,因此可能会出现内部冲突的问题。研究发现,自主需要满足更能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如果个体在工作中遭受自主需要挫败,往往伴随着较低的内在动力(Deci & Ryan, 2000),持续的挫败会降低个体内在的自主动机水平(Fang et al., 2020)。自主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行为,因此拥有更强的自主动机,而关系需要未被满足所带来的归属感缺失也是内在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自主需要满足、关系需要满足和胜任需要满足与个体的内部动力紧密相关,但本研究仅发现胜任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有关,这意味着青年学生只有胜任感的驱动而参与内卷,具有内在动力不充分的特点,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都与内卷倾向相关,但同时考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与内卷倾向的关系时,仅胜任需要满足与内卷倾向有关系,这意味着个体很可能存在“内心的整合困境”,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感以及存在被动加入内卷的行为倾向。

4.3 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有“像优秀者那样”“不如优秀者”和“像能力不足者那样”这三种想法的青年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成功达到目标,从而更积极地加入内卷中。所不同的是上行同化通过提高胜任需要满足、助长内卷行为,这意味着,“像优秀者那样”,通过“感觉自己也能行”强化了内卷行为。相比之下,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却负向预测胜任需要的满足。青年人社会比较产生的负性评价会影响认知和行为,对自我消极评价会降低个体的胜任感,进而减少了内卷行为。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胜任需要满足是社会比较效应与内卷倾向的中介变量,拥有自由选择权和与重要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两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青年学生参与内卷的意愿没有直接关联,存在“内心整合困境”的青年学生难以在微观系统中得到情感交流和支撑,或不具备自由选择做事的条件,又或者两者都不能被满足,则努力寻找替代性方式(内卷倾向)弥补在建立关系和自主掌控事物方面的缺失,从而获得新的目标,这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一致(刘惠军,2012)。

4.4 研究意义与不足

研究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以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首次探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青年学生内卷倾向的动力来源,采用访谈法与专家评价法自编的内卷倾向调查问卷,探讨社会比较效应、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内卷倾向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内卷实证研究的不足,对于理论的拓展有参考意义。

本研究也为减少青年学生内卷倾向提供以下启示:胜任需要满足是上行对比、上行同化、下行同化与内卷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上行对比、上行同化、下行同化以及胜任需要满足都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实现。因此,可以通过家庭和学校来帮助个体树立合理的比较观念,获得恰当的自我评价,达到自我认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的受挫,或者在受挫时引导正确的补偿方式。

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研究收集的数据仅来自北京、天津高校,其他地区青年学生可能会存在差异,未来研究需补充其他地区样本,使研究结果更具一般性。在测量工具选择上测量被试内卷倾向的题目较少,后续研究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证结论,增加题目数量,提升内卷倾向问卷的结构化。另外,本研究仅从人际比较与个体动机倾向角度讨论了青年学生的内卷倾向,今后研究中可以增加一些调节变量,如人格特点、专业特点和家庭状况等,从多角度探究个体内卷倾向的内在和外在动因。

5 结论

上行对比和上行同化可直接正向预测内卷倾向,上行对比和下行同化负向预测胜任需要满足,上行同化正向预测胜任需要满足,胜任需要满足在上行对比、上行同化、下行同化与内卷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内卷胜任个体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遥远的未来要以现在为代价,究竟值得吗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