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蹀躞沐风雪,以梦为归月拥晖

2023-02-22刘辉

科学导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说

刘辉

李迎兵的长篇小说《沐月记》洋洋洒洒58万字,集中展示了他近年部分文学创作成绩的斐然与丰盈。挖掘历史印痕、回望家乡轨迹、梳理底层传记、抒写乡间土地、撰述民间传奇……作为一位著名作家,李迎兵一直坚信并固守着“民间乡俗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铭刻于李迎兵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就是实实在在地讲好体现中国精神民族骨气的中国故事。

“晋察冀”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前沿阵地。晋地离石,亦是小说《沐月记》最初始设置的底色背景墙。延绵世代的李府大家族,在抗日战争的前前后后,久沐那个时代的腥风血雨。李家三代人:随历史而演变、随历史而异动、随历史而兴衰、随时代而跃进。小说巧以李府大院为基础、地域为轴心,叙述着民国时期的一座城、一条街、一座院、一片土地之内,所泣所歌所悲所怆所殇的人世间的时态炎凉。

纵观小说《沐月记》,我简谈几点感触。

小说中,大多是按山西离石的当地民俗、当地民风、当地民习、当地方言,用以回顾民国那个时段所发生的事件。相当体积的民语表达、相当宏阔的人物展现,彰显作者为“沐月”所尽责尽义的深沉与厚度。

小说中的李府成员,立场、资历、为人、性格、善恶、因果,必然有其明显区别的描述。打开心窗,一一表白;或是在不同时间段,表现截然不同的心胸。祖上李罡:神一样的军威浩荡、耀武扬威,奠定了李家李府在离石地区位置的非同寻常。由几代人的勤劳积淀,李府遂成了当地举足轻重的大户人家。

李府的掌门人李有德自有他的神圣尊严与处世之道。在他身上,阅读者隐隐地或能体察到掌门人的艰辛不易,或许还有先祖李罡的刚强气韵。李有德浸透骨子里所凸显出来的民族气节,亦是可敬重可仰视的家筋族髓。把李府用来保家护院的武器无条件支援抗日武装,愿舍小家以保大家,集显主事人执掌正义的抗日态度。

细细阅读,小说所布局的每一个场景既有真实存在的考证如实、又有因情节需要设置各种合情合理的故事细节的充实储备。顺着小说脉络行进,阅读者定会受益匪浅。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作家李迎兵家族为背景“离石李府”的民国传奇史话。也可以认为,《沐月记》就是一部有非虚构材料做支撑的虚构文学中的优秀文学成品的创作篇。

从第一章到第二十章。篇篇精彩、似乎都有往往返返的、岁月留痕且将幻觉意象与新发梗概的反复交织。细心、严谨、周密——应该是迎兵小说创作的一贯守则。既照顾到作品读者的情绪预判,又要考虑作品与时代事实有必要相连。

《沐月记》的叙事风格是跳跃性很大,从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倒叙、插叙,梦呓、梦现,穿越、轮回,李迎兵都是很从容不迫地把握其中。在作者的巧妙调度与精心调理下,让小说中的人物立体化、亲情化、巨细化。抑或出现事物的奇特反转,可在布局的意料之中、也可立意在意料之外。

譬如:李府家的几位女人随着时序的进展,各有无序(或许暗合)的结局。黯然离去有之,愤然自弃有之,无奈苟活有之,唏嘘仰叹有之。经过十数年的战争烽烟的洗礼与颠簸,各有一半忐忑一半安然。

譬如:小说中李潇民乃为主人公月莺的哥哥,一位既有爱国情怀又有知识救国的种种努力且做过一些地下情报传递工作的知识分子。跌跌撞撞,也算是得到善始善终。进入1979年,遇到拨乱反正,亦已得到了公正评价。三位后代,小说中终有详细交代,教授、记者、计算机专家,个个都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应该说,李迎兵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倾注了太多、特精密的布局与心血凝就。基础背景的设置、晋地语性的坚守、人物个性的刻画,明显带有“离石的李氏”独立风格。

小题目二十章,每一章节都定为四字作题。精炼、古典,沉淀、深邃,颇有小说大家的文艺风范。或简单明了、或另含寓意,或古像缠生、或新颖备至,总会有禅性语辞感化与人。值此一项,足以见李迎兵的良苦用心。

《沐月记》从历史的缝隙中留意平凡而精彩的情节画面,从而使其事件中的众众芸生用不同的姿态站立起来。李迎兵以这种无懈可击的方式,佐证其小说的深刻底蕴。

作者将一部小说当做自己情感抒写情感宣泄的心灵地图。恰以一部小说的名义,怀着敬仰心情,真诚地仰望先贤们所建树的宏伟大厦。循着记忆线条中的蛛丝马迹,揣摩着探求着先辈奔袭过血流过的崎岖小路,执拗地记载着:“沐月”而清、“沐月”而醒、“沐月”而行、“沐月”而兴。痛悟著先辈们坚韧不拔地与日寇的殊死相搏异常血腥与残酷。月莺在觉醒、月莺们一直奔赴向前。

随着李迎兵先生蜿蜒曲折、纹理清丽的“笔向”指引,我更有十二分的理由向抗日前辈们致敬。我还以为,故乡是永远放不下的乡愁;距离再远,离石亦是梦幻之中永不逝去的心灵圣歌。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小说课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闪小说二则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小说也可以是一声感叹——《寒露寒》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