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肌理的滨江建筑设计与研究
——以黄浦江沿岸E10单元E04地块建筑设计为例

2023-02-22李直

建筑与装饰 2023年3期
关键词:滨江组团肌理

李直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2

引言

黄浦江的两岸是上海近代金融和工业的发源地。2018年1月,黄浦江中心区段全面贯通,将核心区域、历史地标、旅游资源整合串联起来,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凝聚着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肌理研究,将为本案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 城市肌理的概念

城市肌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沉淀而成,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和人的休养生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它是由城市建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所共同构筑的整体[1]。

城市肌理在形态构成上,是城市空间形态的表征,是通过用地布局形态、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立面风格和材质等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结合,所呈现出的城市形体。

通过对城市肌理的解读,研究在肌理背后城市空间的内外联系,从宏观框架到微观尺度,组织起和谐的场地空间,避免建筑“碎片化”和“拼贴化”造成对城市肌理尺度的破坏和整体形态秩序的瓦解。

2 项目区域城市肌理的分析

基地北临滨江绿地,距黄浦江约为150m。其中西侧为住宅用,东侧为商办用地。由于受场地地形、容积率、建筑限高等条件限制,如何既能有效发挥场地最大价值,又不对城市空间产生消极影响,创造出符合新时代滨江面貌的建筑群落并顺应城市肌理是建筑设计和研究的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地块周边城市空间肌理的解读与分析,我们发现在平行于黄浦江的纵向上,形成多条贯通的绿脉,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多个梯级,实现从低密度滨江绿化到高容积城市空间的过度;在垂直黄浦江的横向上,设置了楔形城市绿地,绿地向黄浦江江面方向宽度逐渐扩大,将滨江一线打开多个视线豁口,通过这些豁口将滨江景观渗透至城市空间;建筑高度也面向黄浦江逐级递减,从而避免沿江建筑过高过密,对浦江及两岸城市空间造成压抑感(如图1所示)[2]。

图1 城市绿廊和楔形绿地

3 基于城市肌理的建筑设计—将城市肌理融入建筑空间的策略

根据滨江城市肌理的分析,我们尝试着把宏观框架与微观尺度、高容积与低密度、人工场所与自然生态相结合,以城市肌理为原型,沿袭城市绿脉的理念,以不同形式的通廊组织场地空间,合理规划空间高度,打造独树一帜的滨江社区。

3.1 打造景观和视线通廊,呼应城市景观肌理

首先按照城市绿脉的理念,我们在基地内设置一条贯穿东西的景观通廊,通廊向外延伸,与楔形绿地所形成的城市景观肌理进行了衔接。为了综合利用景观通廊,将其和主要动线结合,考虑减少车流对城市干道的压力,将场地出入口分别布置在东西两侧的城市支路上。商区东侧由于受地下市政管网的影响,建筑需要退东侧用地红线25m,我们将此区域设计成开放的礼仪广场,为塔楼创造形象展示空间;在商区内部,通过建筑的围合创造出组团景观节点,景观通廊将入口广场和组团景观相串联,并引导视线向住区中心景观延伸,形成借景。住区在景观通廊上,我们创造出“前堂后院”式的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是利用大堂和围墙设计出的半围合入口空间,隔绝了场地外车辆来往的嘈杂。第二进院落通过大堂、会所以及住宅,以通廊为中轴对称布置,围合出一个规整的入户礼仪空间。第三井院落是住区的“后院”,通过设立立体景观、节点小品、漫步系统,打造出一个景观层次丰富,曲径通幽的私密院落空间[3]。

其次,在组团空间内我们也利用城市肌理的逻辑,在垂直景观通廊的方向,设置连通城市与滨江的视线通廊,扩大内部的视线的范围,使内部与外部景观相互渗透,达到与楔形绿地同样的目的。考虑到商住两区不同的使用功能,在视线通廊的布置上做出一定区别。商区的视线通廊规则笔直,呈相互平行状向江面延伸,强调严谨、高效的商区组团特征;住区的视线通廊则更为随意,利用建筑间的错位和转向,使视线通廊向江面呈放射状发散出去,符合悠闲、舒适的住区组团特征。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赋予商区与住宅区不同的空间个性和组团氛围。

最后,我们对住区底层进行了架空,对商区底层进行了收缩处理,在场地上扩大了空间和视线范围,创造出建筑如同漂浮在基地上的轻盈感。建筑平面上还设置了阳台和露台,为用户提供了室外活动区域。通过这些处理,强化了视线通廊在空间上的感官,消解了建筑物间的对视压力,也将江景引入室内,提高室内空间品质。

通过通廊的打造,实现了场地内外互为借景、动线连续、视线渗透、空间丰富的组团环境和游走体验,同时也呼应了城市空间结构,延续了城市的景观肌理(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鸟瞰图

3.2 合理规划建筑高度,创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在建筑高度布局上,我们对商区和住区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商区组团,如果按限高布置,则楼栋数量过少,对场地浪费较大,无法形成组团空间;如果按最大密度布置,则楼栋数又过多,楼栋之间对视严重,场地空间局促,最终我们在商区布置一栋高层塔楼和三栋多层辅楼,按照北低南高的城市肌理,在北侧布置两栋辅楼,在东南角布置塔楼,使商区大部分楼栋都享有良好的景观,同时塔楼远离住宅区,靠近道路交叉口,有效减少塔楼对住宅区的光污染,并且有利于形成场地地标,提升整体形象。在住宅区组团,如果按照南高北低的逻辑,则南侧住宅须增大与北侧住宅的间距,但场地外的建筑又会对我们南侧住宅日照产生影响,且北侧位置最好的区域住宅数量不足,影响场地货值。所以我们将住宅按限高设计,扩大建筑间距,减少建筑密度,使场地内景观面积最大化,最终在北侧布置两栋板式住宅,直面一线江景,在不影响后排住宅视野的情况下,做足面宽,提高货值;后排布置三栋板式住宅,各栋扭转一定角度,与前排住宅形成一定错动,通过视线通廊,获得最大化的景观视野[4]。

整个建筑群以的谦逊姿态回应了城市的肌理,共同形成绵延舒展的城市天际线。

3.3 立面造型设计延续城市肌理

为了使整个建筑群进一步契合滨江的环境,延续城市的肌理,在立面造型的设计上,我们选取了亲水性和简约化的处理手法。以游艇的整体流线造型以及游艇的斜线护栏作为基本建筑元素,选用高亮铝板,形成呈斜切面的层间水平线条。同时对江水波纹元素进行了抽象处理,应用在建筑形体以及水平线条的变化中,通过建筑形体的错落变化和水平线条的宽窄改变,在建筑外立面上形成如江水般起伏的律动变化,赋予建筑立面更多的细节表现,在滨江的城市肌理中,创造出简洁、轻盈、灵动、自然的建筑形象(如图3所示)。

图3 项目沿江效果图

4 结束语

E04地块项目地段敏感、功能复合,通过对滨江城市肌理的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将城市肌理的规划逻辑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使城市空间与组团空间、宏观框架与微观尺度、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相互渗透和协调,形成互不孤立,有机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挖掘、提炼城市肌理背后的文化积淀,通过吸收、创新,打造出现代滨江独树一帜的商住社区,赋予黄浦江沿岸崭新的城市形象和活力。

猜你喜欢

滨江组团肌理
福州滨江私宅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芜湖滨江天际线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