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提质乡村义务教育

2023-02-22河南大学杨悦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河南大学 杨悦璐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贾天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教育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协调发展,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教育强省重大战略,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所有县(市、区)均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21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1%,比2011年提高5.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教育统计显示,全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1076.48万人,占比72.20%,其中农村学校371.50万人,占比24.92%,乡村教育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成效密切相关。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乡村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不足,小学教学点呈现小、散、弱状态;二是城乡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加上农村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学龄儿童大幅减少,在校生人数减少,乡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格局也不利于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老化、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专任教师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年轻教师因个人问题“进城”意愿强烈,农村学校难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部分农村学校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偏低,对功能教室和电子仪器设备使用意愿不强、使用能力不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乡村义务教育质量内生动力不足。四是多数农村家长自身受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父母关爱与榜样作用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也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思考和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压实政府责任,优化学校布局,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做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打通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亟待我们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教育深化改革、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同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政府依法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省、市、县统筹力度,压实县级政府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把乡村教育发展纳入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促进义务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强化部门协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相关职能部门要优先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基本需求,完善其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其纳入乡村中心学校考核,加强对其指导和管理,建设小而优、小而美乡村学校。发挥高校在振兴乡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校地、校校合作,实现高校优势资源与乡村教育需求无缝对接、良性互动。

——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地域特点、村镇布局等一系列要素,科学编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确定不同类型学校的服务半径,规划规模适中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乡村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河南省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乡镇和人口较多的中心村新建、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和偏远地区学生寄宿需求。在人口较多的农村地区,对生源充足、规模较大的教学点,通过加大投入,统筹整合周边资源,完善年级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办成标准化完全小学,全面提升乡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破解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瓶颈问题。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轮岗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落实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要求,推进优秀教师城乡、校际双向流动,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向乡村学校倾斜。强化乡村首席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持续实施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教师周转房、生活条件改善、职称评聘倾斜、相关荣誉等方面,为乡村教师办更多实事,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力推动银龄讲学计划,带动提升乡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设立财政专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家捐赠等方式多方面筹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资金,保证规划建设需要,补齐影响农村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缺口。配足配齐各类教师,按数量、结构补充农村教师,调整优化乡村教师招聘条件标准,解决好城乡教师队伍失衡问题。发挥社会贤达人士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作用,帮助提升乡村教育发展理念。根据需要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建设乡村温馨校园、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教学器具和实验室配置标准,完善小规模学校和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优先建设学生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

——深化乡村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建立健全乡村学校教学指导工作机制,落实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订教学计划,形成乡村教学管理特色。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建设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要求,用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农村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服务教师改进教学。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中心校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等典型做法。

——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深入贯彻落实 “互联网+教育”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加大乡村学校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数字校园基本环境,不断改善乡村学校信息化应用场景和条件。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发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的作用,引导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利用信息化开展联校网教、协同教研,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同上一堂课,云端共成长”帮扶活动,通过智能交互教育互动平台,实现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提升农村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家庭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拓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渠道,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知识,督促家长切实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重能力”的优秀教育人才队伍。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倡导“代理爸爸”“代理妈妈”与特殊家庭学生通过建立热线联系等措施加强情感关爱。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一体化协同育人网络,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