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刺绣传统技艺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2023-02-22福建漳州张雅欣张菊香

现代企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漳州针法数字化

□ 福建漳州 张雅欣 张菊香

漳州刺绣即漳绣,起源于明代,与漳纱、漳绒同为漳州织造史上著名的三大工艺,在中国织造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漳绣具有丰厚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在百年来持续记载闽南的历史,彰显闽南文化的风采。漳州政府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与利用政策,漳绣在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级非遗,漳绣相关传承人与企业的保护与利用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远离社会生产生活的漳绣逐渐没落,市场需求越来越小,漳绣面临着保护难、传承难、推广难的问题。数字化为漳绣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漳绣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数字化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遗转化、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漳绣数字化的意义将从提供完整保护、丰富宣传渠道、拓宽文化空间三方面入手,“三位一体”展现数字化对于漳绣的重要影响。

1.为漳绣提供完整保护。非遗的记录和保护是非遗保护的基础和核心,而漳绣现阶段保护还仅仅停留在文字、影像等平面化记录方式上,这些传统的记录方式将导致非遗记录面临不同程度的失真,影响非遗长时间的保存与利用。同时,传统技艺类非遗还面临着因口口相传等传统传承方式而更加难以记录和传播的问题,完整性、活态化保护难以保证。数字化技术为非遗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方式,数字化储存、数字摄影、动态捕捉、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方式的限制,帮助漳绣更好地进行活态、完整、持续地保护。

2.为漳绣丰富宣传渠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非遗的传播渠道也逐渐扩展,有线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打破了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的限制,使漳绣展示、传播、利用更加便捷。数字化传播平台的建立也使漳绣技艺更清晰的被还原和展现,方便人们了解,增强人们深入探索漳绣技艺的兴趣。同时,自媒体平台打破了传播的专业壁垒,普通用户也可以在自媒体平台进行自发的宣传推广,而这种“自来水”式宣传也能够为漳绣带来更多的流量与推广,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知名度,扩大传播范围。

3.为漳绣拓宽文化空间。“文化空间“主要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明,“文化空间”为非遗的重要形态。非遗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将非遗重新融入社会、走进日常生活、扩展非遗特定的文化空间,才是对其最具文化延续性和创造力的保护。

非遗数字化博物馆、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帮助非遗脱离其固定载体,创造更多的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播模式,发挥非遗更多的价值。数字化的融入使漳绣脱离祭祀与民俗表演等传统存在空间,变为展现闽南特色的载体,通过更广阔的文化平台,重新面对世界,向世界彰显漳绣之美。

二、漳绣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

1.数据库资料匮乏。漳绣相关资料大多以文字、图片、音频等平面化形式记录,加之部分资料在社会变迁中遗失,漳绣相关技艺资料十分匮乏。同时,漳绣对于现有资料并未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深度开发,导致资料数据难以结构化,记录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

2019年6月7日,漳绣作为省级非遗归入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古城非遗类档案,但官方对其介绍仅有二百字左右,只包含了简单的介绍,没有系统的数据整体。除此之外,漳绣数字资源库在国内尚属空白。数字化资源库的缺失,对漳绣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数字化政策不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切实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进非遗活化利用。可以看出,现阶段国家和漳州政府对于非遗保护都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但漳洲政府对于具体政策并没有细分和落实。由于数字化相关意识和技术还未得到很好地推广,漳绣的保护政策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没有明确的数字化政策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利用进行政策支持。

3.数字化形式单一。漳绣数字化开发较少,数字化形式基本集中于包含文字和图片的报纸新闻,2018年在B站发布了名为“十指清风之漳绣纪录片”,是现在可搜索到的唯一一部漳绣纪录片。在相关视频平台,漳绣相关视频仅有8部。可以看出,漳绣现有的数字化展示形式是十分单一和匮乏的。漳绣蕴含的人文内涵和历史特色是漳绣最珍贵的价值,简单的线下实物展示以及零星的文字介绍并不能满足漳绣的传播需求,也无法深入展现漳绣的内在价值。

4.数字化人才稀缺。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层出不穷,众多非遗与数字化结合完美“出圈”,相比之下漳绣仿佛被时代“快速抛弃”。传承人维持现状就已力不从心,而随着漳绣逐渐没落,年轻人越来越少进入相关行业,漳绣缺乏新鲜血液来把握新的技术和潮流。

数字化技术人才将导致漳绣无法融入信息化发展,而漳绣也会逐渐失去现实需求和载体。漳绣数字化需要大数据、虚拟现实、云技术等高技术型人才进行平台构建,还需要人文艺术类人才进行资料收集、整合以及活态化记录,同时还需要新媒体类人才,及时把握热点动向,更好地抓住时机进行宣传。除此之外,还有众多方面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漳绣急需人才的“灌溉”。

三、漳绣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针对漳绣数字化现状和现存问题,通过建立数字化典藏数据库、制定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政策、拓展数字化传播方式、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四种措施,一对一解决漳绣数字化发展困境,多角度提出漳绣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合理建议。

1.建立数字化典藏数据库。数字化典藏,主要指非遗保护单位通过对非遗资源的数字化,构建其专题数据库,受众通过互联网自主查阅的方式推动非遗信息的传播与流通。非遗依托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是 “活”的动态文化,这一特殊性质对非遗保护方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于漳绣类非遗数字化整理和归纳将从历史渊源、传承人谱系、针法技巧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对于历史渊源的记录,要尽可能全面的对文字、音频、视频、图画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和询问,整理出更多的资料。在资料收集过后要科学分析和提取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化分析和整理,保证历史渊源的可靠性。同时在考虑漳绣原有生存背景和所处环境,分析其原有的社会意义和内在价值,有助于更全面的展现漳绣历史渊源和历史价值。

其次,对于传承人谱系的建立,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传承人谱系的建立需要对现有传承人进行直接的采访和记录,至少需要预约传承人、进行采访、整理资料、完善补充、整理归纳五步。截至2022年漳州刺绣现有四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陈钟辉同时是福建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而在公开数字资料中,漳绣传承人谱系资料只有现阶段传承人记载,没有整体的记录,信息混乱,仍需采访和汇总。

再其次,漳绣拥有七十多种针法,空心打籽绣技术和凸金绣技术是漳绣技艺中的“独门特技”,而这两种特技针法都没有相应的展示和介绍,其余七十多种针法也都只是存在在文字中,甚至没有图片记载,使得后人无法体会漳绣针法技艺的精妙之处。这就需要对漳绣进行原始素材的数字化采集,运用现有数字化技术,对漳绣的针法、布艺等利用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下来,或者通过3D扫描、VR等技术建立多维立体化模型,使得漳绣被更加活态化的记录,由纸质化信息、单一图像变为更有价值、更丰富、更动态的数字化资源。对于不同针法技巧,也要有侧重性的进行记录,着重记录每个针法的核心技巧和区别,既帮助漳绣技艺者更好的继承,也使得其他普通受众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漳绣针法技巧的魅力。

最后,所有的数字化资料都需要在统一平台上在展示,现阶段漳绣虽然具备官方记录平台,但仅仅架托在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没有独立的数字化资料库。依托政府或企业建立漳州非遗数字化信息资料库和数据库,采用数字化处理方式,为数字化资源展示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依托数字化技术将分散的作品和信息系统化,形成统一的艺术特点、针法技艺等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料查阅。可以通过使用更为先进制作技术,建立漳州非遗大数据服务平台,平台内容的随时更新,向受众及时反映漳绣保护与利用成果,并且提供数据检索、存储、数字化体验、展示、分享、留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的服务平台。例如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平台,清晰地记录了海淀区所有的非遗资源,每项非遗都有单独的简介、配图以及传承人采访,平台还时刻更新非遗动态,把握最新发展信息。平台现有130项非遗保护项目,真正做到了非遗良好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2.制定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政策。政府政策是引导企业和行业行动的方向,非遗保护政策也需要“特事特办”“与时俱进”,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支撑和技术推广,结合非遗现状进行及时的政策制定。同时,政府也要加强非遗保护意识,紧跟非遗发展现状,进行及时的政策创新,增强数字化意识,拓宽非遗活态化保护和发展新思路,才能在时代快速的发展中用政策为非遗保驾护航。

3.拓展数字化传播方式。(1)加强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传媒具备专业的传媒团队,能够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对于福建省地方性非遗漳绣,可以先从隶属的漳州电视台入手,开发具有独特风格、展现漳绣内涵的作品。同时,漳州丰厚的人文历史使得漳州拥有众多优秀的非遗,而这些非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许多非遗之间都相互包含,相互影响。因此,建立漳州非遗“保护圈”,结合“非遗保护圈”开设系列节目,整体发扬漳州非遗,展现漳绣原有的文化空间和历史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漳绣,爱上传统文化,增加闽南地区文化推广和传播。

(2)加强展览数字化。展览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是非遗的重要社会互动平台。但是通过调研走访发现,位于漳州古城的漳绣纪念馆很少有人光顾,展览原有优势并未得到很好开发,加强展览数字化是漳绣展览改造的新途径。漳绣可以在现有线下体验馆中加入数字化展示模块,通过动态展示、VR体验等技术直观的展示漳绣的独特针法技艺,也可以设置现场互动小游戏,丰富人们的感官体现,增强人们对漳绣的兴趣,促进人们深入了解。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展览逐渐兴起,线上展览能够突破地点和时间等限制,让展览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随着技术的发展,线上展览通过4K或8K的视频技术,甚至可以让观众获得比线下观看更多的细节和体验。通过VR等技术对漳绣作品进行3D立体化观赏,让观众全方位感受漳绣的精妙与魅力。线上体验平台也为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窗口,有助于全世界的爱好者共同观赏,扩大漳绣的传播和推广范围。

(3)加强新媒体宣传。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宣传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拥有巨大流量和快速的信息传播,以“抖音”“快手”为主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非遗宣传的新路径。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文化内容制作更加日常化、普遍化,为宣传能力较差的漳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截至2021年6月12日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抖音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近1.5亿,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未覆盖到的仅有2.06%,抖音还设置了“非遗合伙人计划”、“看见手艺计划”等活动,促使抖音非遗作品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抖音店铺和抖音直播也促进了非遗重新进入市场,让非遗看到了更多商机。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也促进了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非遗通过直播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场直播拉近了非遗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帮助传承人更加清晰直观的进行技艺展示,也可以通过人们实时评价与反馈促进非遗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的自我更迭。漳绣需要及时地抓住时机,配合政策和新媒体平台的帮助及时进行新媒体推广宣传,也可以委托漳州政府或相关企业设立专门的漳绣新媒体部门,专业化的进行新媒体推广,或者对漳绣传承人进行培训指导,使其掌握新媒体推广技术,更好的把握“流量密码”。

(4)开设漳绣线上课程。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所提倡的,而线上课程能够面向更多的群体,可以吸引更多人对漳绣进行深入了解,促进漳绣知识全民共享。漳绣原有的培训和学习都仅仅存在于口口相授或者漳绣培训学校,受众面小,普通民众了解少,无法突破专业隔阂。线上课程的开设有助于缓解漳绣“后继无人”的情况,促进漳绣的持续性发展。同时也帮助漳绣学习突破专业壁垒,揭下漳绣“神秘的面纱”。漳绣线上课程可聘请专业团队,制作针对于线上的全面课程,也有助于漳绣资料的推广和进一步传播。或者可以将现有漳绣培训学校培训课程进行直接的记录,有助于节约人力物力,制作门槛更低,也有助于漳绣人才的良性培养。

(5)加强沉浸式技术开发。沉浸式技术具有感知、沉浸、代入、交互等仿真特性,能够极大提升非遗情绪感染、交互体验、沉浸式观看效果。沉浸式技术使得非遗突破原有时间空间限制,丰富非遗在时间和空间的知识表达,将非遗文化传播变被动为主动。沉浸式技术在非遗数字化当面占据相当重要的部分,在建立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展览中都有所涉及。漳绣可以通过聘请沉浸式技术团队或与沉浸式技术成熟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漳绣特色的沉浸式作品,寓教于乐,让人们在游戏娱乐和探索中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漳绣的魅力。漳绣还可以与时下热门的“元宇宙”结合,扩大漳绣在年轻群体的影响力。还可以借助“元宇宙”虚拟人物等设定缓解传承人不足等问题,“元宇宙”能够继承漳绣以人为载体的传播形式,进行虚拟化世界的口传心授,有助于技艺类非遗更良好稳定的传播。在“元宇宙”中建立“非遗社区”“非遗文创”“非遗国潮”等模块,更好地进行非遗推广,创造非遗更广阔的平台。

4.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漳绣的传承离不开传承者,数字化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专业人才的推动。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关联数据建设、云数据建设等技术还未得到大范围普及,而漳绣的数字化传承保护利用涉及多个层面,涵盖多种学科,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和精通数字技术,还要深入了解漳绣文化。因此,需要一批技术能力过关、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人才来带动非遗良性发展。

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开设漳绣相关课程,培养文化传承者。开设漳绣相关实践课程,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到漳绣创新项目中,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增强同学对漳绣的兴趣和传承意识,为漳绣的数字化传承保护利用事业奠定人才基础。还可以从本地中小学生出发,开设漳绣相关课程,从小培养漳绣传承保护意识。现阶段可以依靠政府企业发布人才召集,设立相关政策吸引数字化人才进入,为漳绣数字化带来全新力量。

猜你喜欢

漳州针法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南康漳州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制胜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