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铜仁职院-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探究*
2023-02-22殷小芳
殷小芳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中国-东盟从1991年开始对话进程[1],至今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中国-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作为互通民心的文化工程和双方经济发展依存度最高的教育类型,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不仅为国内培养了很多高精尖人才,还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此,寻求更好的职业教育合作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点。
一、国家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要的新走向
(一)探索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知,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2]伴随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其合作质量和形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此之前,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合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合作办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为此,政府搭建了各种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如2010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的举行、2012年首次“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论坛”的举行等,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政府的鼓励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纷纷行动起来联合企业走出国门,有的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成立培训中心,有的职业院校联合企业一起走出国门,与国外的高职院校合作建立境外分院,比如2017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印尼建成广西高职院校的首个境外分院——印尼必利达分院。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合作,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在当地的人才需求问题,让我国的海外企业能够真正地在海外生根;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当地的人才就业问题,是一项双方互赢得民心工程。为此,国家希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尤其是中方的优质高职资源,要抓住机遇,探索出形式多样化的境外合作办学,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打造一流的中国高职教育品牌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完善“鲁班工坊”建设标准,拓展办学内涵。[3]高职院校具备应用型学科优势,应集中职业院校的优质专业,研发国际化教学标准,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品牌进行输出,“鲁班工坊”就是成功的输出案例,产生了很好的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品牌效应。职业院校的专业实用性强,便于操作,能产能很好地经济效益,尤其是高铁和电信运营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近年来,我国的高铁事业攀登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5G技术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院校可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中文+高铁+科技”“中文+5G+科技”“中文+旅游+教育”“中文+中药学”“中文+护理”等品牌课程,并完善相应课程标准并向东盟国家输出,打造属于自己的课程品牌。
(三)成立永久性中国-东盟交流基地,服务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
2008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首届会议在中国贵州举行,在我国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委和各方的努力下,交流内容越来越丰富,规模和层次也不断提升。交流周经过14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中国东盟之间以教育为主题的政府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依靠此平台,形成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等交流,大力助推了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此外,还有还有自2012年开始在广西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论坛”,形成了成果展、装备展、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也为各高职院校搭建了合作平台,相互分享优质资源,广西从而成了论坛的永久举办地。
二、中国-东盟当前职业教育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办学还只停留在教师的出国支教和访学、留学生的常规招生和培养、浅层次的教学资源合作开发和输出、境外设立培训中心、合作办学的尝试等。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应进行深入调整,比如应提前规划教师出国访学前带着具体的任务,回国后承担起什么项目;应多在东盟国家建立实践基地和签订就业协议,以确保留学生回国的实训和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课程开发前,要对合作国学生需求和就业形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形成成熟的课程标准后再进行输出,以确保输出的课程资源有效且具备特色,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合作办学前,应对学生招生、师资配备、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学生学分认定、学生毕业和就业等相关问题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二)很多高职院盲目向前,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
在中国-东盟职业模式合作中,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盲目向前,看到兄弟院校的合作成效就去盲目借鉴,殊不知每个院校的优势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其专业的可操作性强和实用性强,每个院校应仅仅围绕自身的优势专业,伴随当地优秀的行业企业走出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铁路学院应积极伴随我国高铁技术走出国门,信息技术学院积极配合我国先进的5G技术、手机快捷支付等走出去,农学院应配合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走出去。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仅仅抓住自身优势,伴随广西电网走出去,并联合广西的电力企业,结合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中国东盟双方就资源、运营、设计、建设、技术、装备、人才等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开展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进行跨国合作办学,打造‘广西-东盟电力职教办学平台’。”[4]
(三)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缺少竞争优势
限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高职院校最高为专科学历,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更愿意到本科院校去学习语言和专业,尤其是以取得学历为目的东盟留学生,他们更看重本科院校的学历,不愿到高职院校就读,使得高职院校少了很多招生和留住留学生的机会。从2019年开始,教育部在22所学校批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5]打破我国职业教育止于专业层次的历史,打通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甚而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通道,将为毕业生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升学、成才、就业渠道,必将大大增强职业院校的在国际合作中的竞争力。
三、国内高职院校在当前合作局势下的已为和可为
(一)集中职业院校的优质资源,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建设,打造职教国际品牌
推动“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专业,为东盟国家中文学习者开设各类“中文+”特色课程,经过不断开发和研究,形成如“鲁班工坊”一样的品牌模式。2021年12月,铜仁职院利用农学院的专业优势,对老挝进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线上师资培训,有力地推动了中老职业教育的携手合作,促进了中老教育资源的互通互享和合作共赢。此外,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团队利用特色的地域文化优势,针对国际学生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程教学经验,开发出以“剪纸体验、中国国体验画、书法体验、中国结体验、戏曲体验、中医药体验、茶艺体验、中国饮食体验、农耕文化体验、诗词文化体验、线装书欣赏与制作、武术体验、节日节气体验、象棋体验、中国篆刻体验、民族音乐体验、酒文化体验”为内容载体、以“文化主题+讲解介绍+欣赏感悟+活动体验+互动交流”为课程模式,以“影片观摩、情境体验、活动实践、故事讲解”为教学方法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程标准,深受好评。
(二)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职业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共建海外培训中心
国内职业院校应充分响应政府大力鼓励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号召,抓住历史机遇,共建海外培训中心,解决企业走出去所需的当地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起,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携手上汽通用五菱走出去,建立海外培训中心。[6]学生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先学习两年的语言和专业理论知识,第三年到培训中心进行企业实践,毕业以后直接留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厂工作。因人才培养从开始就具有明确的标准,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培训中心的具体操作实践,无一不在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所以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向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走出去”的企业人才资源储备和海外人才就业的难题。2020年12月,铜仁职院利用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办学优势,与老挝同济医院达成协议并建立海外实践基地。此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可为我院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基地,另一方面还可为老挝本地人员开展相关的医学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11月8-10日,我校就在线为挝同济医院医务人员开展“中文+护理”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共计102人次,为服务中方企业“走出去”和老挝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与国外高职院校联手共建“海外分校”,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
2018年开始,“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开始实施,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每年遴选出20个与东盟成员国共同开展的特色职教合作项目,周期五年,在第四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名单中,我校“中老合作共建‘海外分校’与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榜上有名。2019年,我校和老挝巴巴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我校第一个“海外分校”,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为当地企业发展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土化国际人才。海外分校的建立,开启我校境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校老挝分校于2020年9月首次招收老挝籍学生7名,并于2021年7月顺利完成了汉语语言技能的培训考核,取得了结业证书。海外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以来,我校积极为老挝同济医院医务人员开展“中文+护理”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为老挝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服务中方企业“走出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校企联合办学,为东盟国家培养“订单式”人才
培养“订单式”人才,在人才培养之前,就对人才跨文化差异的问题、人才培养的标准、当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就业、培训教材的选定进行过反复的论证,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毕业就能上岗。铜仁职院自2011年就开始招收免费临床医学生和政府订单生,学校的免费医学生和订单培养生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源素质相对较好,用人单位比较喜欢,考生在达到相应条件后需提前与学校签订协议并在提前高职(专科)院校职院中填报我校临床医学和政府订单培养专业;二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而且是到相关的事业单位工作,所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欢。故而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我校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同样适用于中国-东盟的合作办学模式中,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校企联合办学,为东盟国家培养“订单式”人才,这些人才因为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又为当地解决了学生的培养和就业问题。
(五)积极参加和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项目,为提升高职院校合作模式构建提供新平台
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类教育交流项目,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寻求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为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除带领留学生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中国民歌歌唱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外,还积极参加了2021年7月的玛莎大学合作协议签署线上会议、2021年8月举行的贵州省与维捷布斯克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协议书签字仪式暨中国——白俄罗斯大学校长对话会、东盟合作潜力民间研讨会等;积极承办各类国际论坛,增强我校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学校承办了中老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暨2021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教育论坛,邀请了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政府官员和高校专家发言,为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