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走深向实
2023-02-21郭煦
郭煦
乡村振兴是场持久战,多位专家认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应重点强化组织“阵地”,树牢振兴新航标,拉升产业“引擎”,释放发展新活力,完善考核“指挥棒”,助力乡村加速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明确,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有关专家认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实施办法》的出台,将使各级政府负有各自的责任,级级抓落实、提效率。
一以贯之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办法》,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正当其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专门制定党内法规明确并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而言,202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享有更多实惠,农业农村現代化取得新进展。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三农”工作的厚重发展成果,为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赢得了主动权。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兴产业、促就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更加健全,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乡亲口袋鼓、脑袋富,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新征程上,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全国广大农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既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条块结合、分级负责,又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实施办法》立足乡村振兴现有“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门责任和地方责任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要求,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明确了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一揽子推进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扎实稳妥推进;《实施办法》对深化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支持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全党全社会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以责任落实推动政策落实
乡村振兴涉及领域广、部门多。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压实部门责任、强化协同配合,《实施办法》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推进乡村振兴主要责任内容、责任要求和责任主体做出了具体规定。
《实施办法》明确部门推进乡村振兴8个方面具体责任,拟订并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提出和落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
《实施办法》规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研究、重大事项协调、重大任务督促落实等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落实行业或者领域内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地方党委和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负责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办法》对有关责任内容、责任要求和责任主体做出了明确规定。
《实施办法》明确了地方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14个方面具体责任,包括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发展乡村产业,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办法》分级明确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具体责任要求。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负总责,并确保乡村振兴责任制层层落实;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发挥好以市带县作用;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做好乡村振兴进度安排、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工作推进等,组织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当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任务,发挥基层基础作用;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认为,《实施办法》此时出台,标志着乡村振兴正式转向全面务“实”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从整体看,乡村振兴责任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乡村振兴各级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落实,是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非常必要的机制。
杨建国表示,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甚至大干快上乱作为。本次《实施办法》,既强调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寻找乡村振兴之路,也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这里指向的就是乡村振兴,作风之“实”。这个提法和定位,非常务“实”。同时,这种作风之“实”,还指向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群众才是主体,只有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力量、注入强大活力。
树牢新航标,释放新活力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只有各地百花齐放、特色各异,基层发展的“百花园”才会多姿多彩、绚烂绽放。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三农’方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如是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按三步走的思路提出了目标和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原副主任高兴明表示,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认真总结经验,调整优化乡村振兴规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五大振兴”走深走实走好。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要多元化发展农业产业;要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要坚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要努力发挥人才作用。
上述专家认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要强化组织“阵地”,树牢振兴新航标,拉升产业“引擎”,释放发展新活力,完善考核“指挥棒”,助力乡村加速跑,切实以责任落实推动任务落实,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扛起责任、实干有为。
國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韩杨表示,可以从“看重点、明职责、聚合力、强约束”四个维度看《实施办法》,对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框架内容,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工作职责,确保各部门统筹、政策协同、发挥合力,目的是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一是看重点,进一步对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框架内容;二是明职责,进一步明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中央和地方的工作职责;三是聚合力,进一步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部门统筹和政策协同;四是强约束,进一步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绩考核和工作报告。
上述专家认为,根据《实施办法》规定,乡村振兴工作下一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围绕责任落实构建了一整套全方位考核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建立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督查,开展乡村振兴监测评估,强化乡村振兴激励约束等一系列措施,责任制的落实对乡村振兴工作一定有实质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