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特征及对我国教材改革的启示
——基于21 本德国教材的文本分析
2023-02-21鄂甜苏永昌
鄂甜 苏永昌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6)
教材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重要载体,也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力保障和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已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整体高水平发展[1]。作为教学的指导性媒体,德国职业教育教材为保证德国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效力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研究通过调研德国金属电子、经济贸易、健康护理三个专业大类的21 本中高职教材(见表1),尝试分析德国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范式,以期梳理出德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特征,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提供参考。
表1 调研的21 本德国中高职教材
一、职业教育教材的功能定位
职业教育教材的功能定位可从知识、学习和教育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知识维度上,它是职业院校育人的基本依据;学习维度上,它是学生探索工作世界与提升职业行动能力的阶梯;教育维度上,它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性媒体。
(一)知识维度:提供知识与文化滋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抓手
从知识的社会学角度分析,教材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内容。对国家来说,教材是国家培养公民的重要媒介,是国家意志、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对学生来说,教材是其成长所必须的“文化母乳”,不仅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滋养与文化保护,也是学生走向文化世界的阶梯[2]。因此,教材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3]。从世界范围来看,教材建设也是关系国家事权的特殊文化产品,是国家意志、民族价值观在教育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4]。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实现制造强国、教育强国的关键与关口[5],是中华民族铸魂工程的系统深化,是塑造具有使命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
(二)学习维度:面向学习者职业成长,职业行动能力发展的关键平台
从学生发展理论分析,教材是学生探索工作世界的平台,是其职业行动能力成长的阶梯。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行动能力。但学习者的职业行动能力是不可以被教授的,只能通过学习者不断的自主学习与独立行动而获得。因此,教材应顺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承载学习者从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学习任务,成为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基本蓝本。
(三)教育维度:教学过程的指导媒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教育要素理论来看,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法,教师、教材、教法都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6]。其中,教材由于能够承载现代化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当前我国区域间、教师个体间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还不甚均衡,因此,教材作为教学的指导性媒体,是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德国职业教育教材的基本特征
尽管数字媒体在德国已经普及,但教材仍能够显著影响教学过程,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7]。通过梳理德国各州行政法规对教材的描述,德国教材可定义为以印刷品形式出现,根据指定的目标、能力和内容,针对学校或专业相关的课程或标准而定制的课程教学的指导性媒介。
(一)结构编排:为学习而设计,以行动导向为逻辑主线
教材结构是在特定教育理念下将教材内容组织起来形成系统所采用的方式,也是“怎样培养人”的集中体现。德国高质量的教材结构旨在促进学习者形成系统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
1.模块化:按照学习领域划分的章节
德国联邦政府规定,所有学校使用的教材都要经过各州政府严格的审批,审批的关键就是教材是否遵守所在州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8]。德国双元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也分为两部分,企业实施培训依据《教育框架条例》,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依据《框架教学计划》。因此,德国职业教育教材严格依据各教育职业的《教育框架条例》和《框架教学计划》中的学习领域进行编排。据统计,在本研究调研的21 本教材中,教材名称中提及“以学习领域划分”的教材有9 本,占比超过40%。其他教材虽然名称中没有提及“学习领域”,但是章节内容也与《框架教学计划》中的“学习领域”完全一致。例如,办公管理助理职业的专业教材《办公室管理》中的章节内容“塑造自己在企业的角色”“办公过程的设计和工作流程的组织”“工作任务的处理”等,都与该专业的《框架教学计划》中的学习领域完全一致。
2.有序性:典型工作任务的有序设计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是德国职业教育教材的重要特征。职业行动领域中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了职业教育教材的主要结构框架。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成为学生独立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平台与媒介。此外,典型工作任务被有序设计,即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是开始下一个阶段任务学习的前提[9]。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学习者通过完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典型工作任务,逐渐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理论,教材中有序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助于学习者建立积极的动机取向,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在适度难度的任务中逐步取得职业行动能力的自我构建[10]。
3.完整性:自我组织的完整行动模型
在数字化工作世界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仍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被认为是能够最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教学模式[11]。由于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必须由学生在独立完成行动任务过程中自主培养,“禁止灌输”“自我组织”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教材编制的重要原则。学习者以教材为引导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陪伴学生完成自我组织的学习过程,并只在出现安全等特殊问题时才进行干预[12]。因此,教材设计基本以“完整行动模式”作为逻辑主线,旨在为学习者的自我组织学习提供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的空间,并可将情感价值观等核心素养渗透其中[13]。不同教育职业“完整行动模式”略有不同,但至少包含“计划—实施—检查”这三个完整阶段。例如,教材《电气技术》中,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完整行动模式分为五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确定探究问题—拟定解决计划—实施方案—总结评价。教材每一章节、每一单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任务到理论,再到实践应用,逐步展开,既有理论思考与学习,又有直接行动与实践,既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又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职业实践。
(二)内容选择:强化类型特征,以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
教材内容设计是政府“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意志体现。德国职业教育全部内容指向综合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其中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
1.标准化:以标准化职业规格为最低内容标准
德国职业教育应用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政策指导工具——标准化职业规格。在德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标准化职业规格是所有教育职业的学习者在整个教育培训期间要掌握获得知识技能的最低标准,必须纳入到每一个教育职业的职业教育条例及教育教学过程中[14]。从对21 本教材的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在全部教育职业的教材内容中,对四个标准化职业规格都有所呈现。
一是职业教育概况。调研发现,在各教育职业第一学年教材的第一章节通常向学习者介绍整个双元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条例等内容,告知结业考试的基本情况,如考试的时间、形式、内容及相关组织机构等。此外,德国教材还为学习者呈现整个职业概况、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在培训结束后能够获得的职业晋升和学历提升的机会,积极为学习者展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旨在引导学习者从职业生涯开始阶段就建立终身职业学习的目标。
二是培训企业的结构和组织。教材中渗透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习者明确其自身在企业中现在和未来能够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德国教材重视引导学生了解行业以及行业内部相关岗位的职业划分,知晓相关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经营流程,且特别强调“过程导向”思想,强调学习者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考虑其前后甚至整个经营流程,即在优化整个经营流程的前提下设计完成其负责的工作过程。
三是职业安全与健康。在德国教材中,渗透诸多工作中的职业安全、劳动保护和健康防护等知识。例如,教材《电气工程》中详细告知学习者工作场所的健康和防护知识,讲述设备和产品安全法、危险品规定、安全标识、急救等知识。教材《工业金属职业的基本知识 学习领域1-4》中列举职业岗位风险以及职业病风险,并介绍劳保用品以及相关危险标识,提出预防注意事项,详细阐述完成一些特定工种的操作规程实例。
四是环境保护与成本意识。教材内容特别注重环保意识、经济成本意识的渗透。例如,《电气工程全卷》教材强调“可持续消费”“可持续的生产”等理念,整个教材中有552 个学习任务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例如,学习任务“解释技术进步对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在材料采购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特别重要”等。此外,教材中还有273 段文本、481个插图都涉及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与工作理念。
2.情境化:以问题情境为单元内容的引入起点
培养学习者获得“职业行动能力”比“累积知识”更加重要。因此,德国教材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关注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行动能力又必须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因此“问题情境”成为大多数教材单元内容的引入起点。教材通过梳理典型工作任务中相关工作对象、内容、工具、方法等要素内容,引导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独立思考并自主解决一个个难度和复杂程度逐级提升的开放性、系统化的工作任务。例如,教材《工业金属职业的基本知识 学习领域1-4》前言中引入了普里默斯有限企业的两名学徒妮可·霍夫和安德烈亚斯·迪克,介绍了他们的学徒职业及个人相关信息。全教材以这两名学徒在培训企业学徒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完成过程展开学习内容,每个课程单元都是以他们遇到的工作任务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入,并以“问题情境”的解决过程展开,以对“问题情境”的反思与评价结束。
3.综合性:以综合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根本目标
德国教材中设计的学习任务都旨在促进职业教育的关键目标——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但是,职业行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很多具体的能力,如专业技术、方法、设计、道德伦理、社会、抽象能力等。本研究选取教材《工业文员》分析其涉及的具体能力。结果表明,该教材全部242 项学习任务中,96%的学习任务涉及专业能力培养,其中仅有1/3 的学习任务目标是使学习者获得新的专业知识;近50%的学习任务涉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能力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下应用;50%的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检索能力;近20%的学习任务可培养社会能力、道德伦理等;16%的学习任务涉及检查评价能力。可见,德国教材中学习任务侧重于各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碎片化的知识与技能。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启示
必须利用好职业教育教材,使其成为塑造青年一代综合素养与行动能力的重要工具,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教材质量普遍不高的困境,一些劣质教材流入学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15]。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为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突出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教材在结构维度上以行动导向为逻辑主线,在内容维度上以行动能力为目标,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将核心素养融入全部教材
分析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专业教材,还存在核心素养内容欠缺、教材与教学标准的匹配度不够等关键问题。因此,借鉴德国经验,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立足新时代背景下的职业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数字素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管理、成本核算、人身安全、劳动保护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作为各类专业教学的底线要求,纳入各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中。在编写职业教育教材时,要严格落实专业教学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同时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把核心素养标准内容具体化、实践化,转化为专业领域具体的行动目标,逐步引导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核心素养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此外,还应完善教材选用审查制度。德国严格的教材审批程序从根本上保证了教材与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的高匹配度,进而保障了教材的高质量。我国也应完善教材审查制度,在教材审查过程中,严格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建立审查清单,只有与专业教学标准严格匹配的教材,才能最终进入职业院校课堂。
(二)基于类型化特征,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内容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其独特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发展规律[16],必然要求其教材的类型化。基于类型化特征的教材设计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以有序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目前,我国大部分教材设计相对碎片化,设计目标还停留在使学习者获得足够的知识和特定的专业技能,忽视了职业态度和生态意识等价值观的渗透。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使教材成为学习者独立工作和学习的最可靠媒介资料。典型工作任务被有序设计,引导学习者在适度难度的任务中逐步获得职业行动能力的自我构建,逐渐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突出行动逻辑。虽然近年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已被职业院校接受并在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但是真正的与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并不多见。我国可借鉴德国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设计思路,基于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发展的“完整行动模型”,开发“为学习而设计、以行动导向为逻辑主线、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与行动能力提升”的教材。
(三)凸显学材化特征,遵循学生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
教材设计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获得职业行动能力,而能力必须通过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因此,我国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应重塑教材设计思路,强化其学材化特征。
第一,应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分离。德国各专业教材都有相应的“教师卷”和“学生卷”。“教师卷”偏重于专业教学法的指导,而“学生卷”则专门是为学习者而设计,关注学生独立行动过程的引导。很多“学生卷”教材本身就是学习工作手册,学习者借助于这样一种标准化的指导性文本,引导其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还基本是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混为一体,导致“学材”特征不明显,阻碍了学习者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
第二,内容编排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教材内容既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阶到高阶的学生认知规律,也要力求体现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学习任务设计应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
第三,形式设计应符合学习者年龄和智能特点。由于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大多形象思维能力要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材更应增强“可视化”与“易读性”[17]。本研究调研的21 本德国教材在外部设计上全部为彩色装订,且文字排版和插图也都较为精美。与之相比,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还大部分为简装黑白教材,在视觉设计上很难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较难使学习者“爱读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