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3-02-20卫飞飞李一员谢雨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3年1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考核设备

卫飞飞,贺 剑,李一员,孔 君,谢雨彤

(西南交通大学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0 引言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条件,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高校师生的诉求[1]。2016~2020 年,国家整合设立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共919 亿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1 789 亿元,持续支持“双一流”建设。随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国家将投入更多经费支持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支撑相关研究的开展。国务院、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出台一系列开放共享文件(见表1),制定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考核实施细则,启动大仪共享年度考评,此后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问题开始受到全社会重视和关注,许多高校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表1 相关指导文件

1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新动态

近年来,在国务院以及科技部、教育部出台的各项意见办法的指导下,各大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工作更加完善,逐步规范化、程序化。科技部和财政部2022 年发布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大型仪器设备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 351 h,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比例高达100%(见图1)。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有了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完整的考评体系以及激励机制,在共享平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1 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及仪器入网比例

根据国务院、科技部、教育部及财政部颁布的政策文件,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牵头管理部门,制定了符合各自高校实情的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从设备购置、运行、考核、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与监督。部分考评等级较高的高校,其典型做法见表2。

表2 部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典型做法

部分高校加强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兰州大学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评价坚持“定性与量、自查自评与学校审核、网上数据提取与现场资料复核、管理考核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其对所在单位进行管理考核和使用效益评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根据共享工作的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对优秀的单位、用户,给予相应奖励,并与相关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待遇挂钩。

部分高校加大对校级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对接的力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武汉大学成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在占地面积、资产总值以及分管大型仪器数量等实体指标上均体现出一定规模。西安交通大学还通过实体分析测试中心和虚体物联共享系统两个维度的构建,实现了大仪共享与资产、财务系统实时对接,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考核,为新仪器购置提供更加精确的决策依据从而有效避免设备闲置和重复购入;上海交通大学采用的信息化系统全方位跟踪仪器设备购置—借用—维修—报废的过程,以解决高校设备主管部门与财务、科技、人事、基层等部门管理脱节问题,充分适应信息时代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的需求。

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仍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人员共享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师生的共享意识比较薄弱,对外共享服务及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私有化”程度偏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经费源于国家财政支持,主要是为了满足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需要,不属于某个课题组。目前仪器设备单位化、部门化、课题组化、个人化的情况比较普遍,不利于人才经费的统筹管理。各单位、学科和专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共享意识,导致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不透明,一些通用型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有的管理人员为确保自用时的良好运行状态,对仪器设备共享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愿意开放共享,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阻碍了开放共享的全面开展[2-4]。

2.2 设备运维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持续提升,高校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激增,尤其是需要专职、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和深层次功能开发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这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5]。很多高校与实验技术队伍相关的人事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时代发展的需求,导致很多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均较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6]。在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总体紧缺的情况下,大型仪器设备缺少专人管理,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开放设备,造成机器等人、设备闲置的局面。此外,由于高校实验室进入门槛过高,招聘博士学历的人才承担低技术含量可替代性工作的现象变得常见,未能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2.3 存量设备难以开放共享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制度和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多是近几年才建立起来,而在此之前,由于高校内的科研实验室数量众多、相对分散,且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沟通机制,二级单位在设备购置时往往各自为政。同一个单位内的不同实验室,可以根据当前开展的科研项目随意添置功能相同或相近的仪器设备,导致本可共用的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受传统观念和管理机制所限,闲置设备在二级单位之间实现调拨流转却困难重重。因此,项目结题后设备就处于闲置状态,无法满足机时考核要求。此外,近3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秩序受到地区偶发疫情的冲击,设备的开放和使用率随之下降,这些都增加了高校存量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难度。

2.4 共享和维修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不但前期购置经费高昂,而且后期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零部件维修更换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大型仪器设备往往都是国拨专项经费购置,不含后期运行维护经费,而高校普遍未设置后期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因此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在损坏、故障后长时间得不到维修,经常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维修费用激增,维修变得更加困难,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教学科研正常使用,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导致机组害怕损耗和损坏、能不用尽量不用、能少用尽量少用的现象[7]。因为后期配套经费没有保障,高校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闲置,造成极大浪费。

2.5 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年度考评,但仍存在问题有待改进。在考评体系设立方面,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考核评价主要集中于日常管理,对科研产出以及共享成效的考核评价有待完善,对设备使用产生的科研成果以及开放共享的成效缺乏特定的考核指标,没有对科研成果的考核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在激励机制构建方面,高校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开放共享考核结果较差的相关责任人,没有问责和惩罚机制[8-9]导致二级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对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的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奖励仅停留在荣誉证书上,没有相应工作量计算,其年终绩效也与设备开放共享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无关。结果是,主管部门对大仪开放共享满腔热情,一线人员却无积极性,严重影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升。

3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的建议

3.1 立足发展新理念,优先建设校级平台

高校应从“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的角度认识思考共享工作,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改革的全过程和全领域。持续强化师生对大型仪器“国有”属性的认识,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个人、团队发展的“小逻辑”应服从学科、学校发展的“大逻辑”,充分认识开放是从做大到做强,共享是高质量的公平。高校应优化增量,重点支持校级共享平台建设,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购置急需的大型仪器设备,施行平台化建设和集中管理,形成优势资源集聚效应。要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让广大师生真正感受到大仪开放共享带来的实惠,从而带动更多设备纳入各级共享平台,推进全校开放共享工作。高校应重视构建含管控、共享、决策支持三个部分的大仪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掌握实时数据,为学校大仪共享管理提供支撑。此外,还应完善实验室和大仪设备的开放管理规章制度,鼓励其积极参与CMA、CNAS等实验室资质认定/认可[10],促进实验室开放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控制,发挥好大型仪器设备科教重器的战略作用。

3.2 建设高水平技术队伍,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有关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的岗位分配,高校需根据仪器设备的专业性强弱来进行[11]。对于冷冻电镜、球差电镜这类具有较强专业特征的设备,需要安排专岗,聘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对于一些通用性且数量较多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适当降低对管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增加管理人员数量。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设备责任教授,指导设备操作人员开展实验,以保障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性,并进一步挖掘仪器设备潜能。同时,高校可以加大对研究生和部分优秀本科生设备操作培训的规模,借助实验竞赛或者科创实践项目,一方面发挥大仪共享平台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选拔学生设备助管,补充设备管理队伍。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讲座和交叉学科的应用交流,增加校内潜在设备用户,扩大对设备的使用需求,进一步促进设备开放共享水平的提升。

3.3 减少重复购置,改变资源配置模式

针对重复购置问题,高校应严把入口关,加强购置前统一论证,坚决杜绝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学校的科研、资产、战略、人才等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统一组织专家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同时通过大仪共享管理信息化系统,查询校内已有设备数量和使用机时。避免在设备论证时碍于面子、流于形式,不严格把关,导致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对于具有公共测试服务属性的仪器设备,应集中放置于校级共享平台,在确保购置单位优先使用的前提下,面向全校用户开放。学校应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经费、人才经费、科研经费这三大设备购置资金来源的统筹管理,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需求,合理制定购置计划,科学实施。综上,各高校应避免重复购置、盲目购置,优先购置急需且覆盖面广的大型仪器设备,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投资效益[12]。

3.4 加大运行经费投入,保障持续高效运转

高校应设立共享维修专项基金,持续投入以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因开放共享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每年可采取申报制,优先支持开放率高的共享设备维修,课题组应与学校按比例承担,更好发挥好共享维修基金的杠杆作用。也可考虑在购置设备时,由二级单位提供一定的配套经费,预留供日后维修使用。高校还可通过第三方机构介入优化资源配置。陕西科技大学以分测中心为试点,引入第三方维保机构为16 台价值2 700 万元的设备购买保险,为学校节省设备维修费10 万元[13]。高校还可以从开放共享测试收入着手,通过制定合理的开放共享测试收入分配办法,吸纳更多具有公共测试属性的设备接入校级共享平台,在扣除学校管理费后,将其余收入返还至大仪所在二级单位,用于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维护、耗材等支出,实现“以机养机”,充分发挥其造血功能,进一步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良性运作。

3.5 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

高校应从考评体系构建、奖惩制度建立与专项监督巡查三方面共同调动二级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1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设备运行管理、有效机时、共享成效、功能开发与利用情况等方面对二级单位进行多维度统计和考评。一方面,对不同功能和使用方向的大型仪器,开展分类考评[12]。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采集设备的真实运行数据,作为考评的基础和量化标准。既可简化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可避免人工填报随意性带来的干扰,保证考核结果透明公正。此外,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也必不可少,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学校后期设备购置投入、房屋场地资源配置、闲置设备调拨流转、相关人员晋升和绩效发放的重要依据,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单位和参与开放共享工作相关人员的积极性[15]。绩效奖金可取自开放共享的收入,发放过程应秉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将个人奖励与相关工作人员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履行、任务承担及成果贡献紧密挂钩[4]。高校还可借助经济审计、政治巡察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增强二级单位的责任感。

4 结语

随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和教育领域扩大投资项目的实施,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性能必将得到进一步增长和提升。为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原始创新和关键领域突破,高校大力推进开放共享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清醒认识到,开放共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可从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资源配置模式、加大配套经费投入、创新设备管理队伍构成和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需要各方协同,踔厉奋进。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考核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