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2-20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院校

毛 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 安徽 淮北 2350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在跃升变化,人们对衣着的追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美观、新颖与舒适,年轻人更是想要通过服装彰显个性与品位。面对这样的需求,作为服装专业技能人才,不仅要对款式设计、样板设计、工艺设计有良好造诣,还要对服装的前卫时尚化、个性化和高级成衣化有所把控。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根据国家发展情况与世界大环境调整产业各个方面,将产业结构、企业管理、生产技术、产品品质等由低级升为高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通过对管理、技术、设计、生产等环节进行调整与升级,制作出更受消费者青睐的服装,由此转型为新型制造产业。

我国服装发展历史悠久,各朝各代服装各有特色,且加工技艺高超。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我国现代服装产业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传统服装产业因污染环境、人口红利消失、产量不足、质量不过关等问题逐渐被时代淘汰,传统服装企业只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提高快速反映能力,才不会被遗弃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才能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作贡献[1]。由此可见,转型升级已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服装专业人才,因此,深入实施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推进服装专业人才升级势在必行。

(二)满足服装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衣”居于首位,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短时间内迎来了深度增长,服装类产品由过去的供小于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并且开始追求质的发展,正装、晚装、休闲装、运动装以及其他个性化时装无不体现了由普通设计层次到综合多样化设计层次的扩展。不仅如此,服装流通环节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现代流通体制逐渐替代传统简易流通方式,如网络市场替代品牌门店、大型购物商场。这就需要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纺织服装业的服装制版师、裁剪工、缝纫工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服装产品设计、样板设计、工业制版、工艺设计、服装跟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是培养服装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向服装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虽然当前服装专业教学已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置于核心位置,但忽视了对其核心内容的全面整合,不利于学生成长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培养适合市场与行业的服装专业技能人才。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对服装业最新的设备、材料、工艺了解不够,自身知识更新不及时,实践能力也止步不前,对服装品牌理念变化与市场营销手法等前沿知识不甚了解,存在“没见过、不知道、看不懂”的尴尬现象。部分高职院校虽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服装企业生产、设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但这些教师因缺乏教育教学系统理论知识,导致其虽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却无法将自身知识与技能有效传递给学生,难以真正解决服装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3]。

(二)学生实际锻炼机会不足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已与地方服装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但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仅通过顶岗实习、建设实训基地、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开展,且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无法覆盖低年级学生群体。在这种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虽能够掌握一些专业实践技能,但对行业整体缺少了解,眼光不够开阔,对服装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足。

(三)智能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有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时代已全面来临,教育部也相继提出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升级传统的教学方式。但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更新实训设备,难以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学习环境,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进一步融合。同时,受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影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通,难以保障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一)强化教师队伍阶梯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应秉承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原则,打造一支能够满足服装专业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

1.优化教师引入机制

高职院校应适当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要既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又要持有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资格证书、服装设计师人才岗位能力评价证书等,并且具有一定的服装企业一线设计或生产工作经验,通过严把入口关提高教师队伍综合实力。同时,院校应积极帮助这些新入职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保障等问题,提高人才黏性。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引入专业短期教师,根据服装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用人需求,从企业引入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储备的技能型专业人才,通过考核后即可成为服装专业兼职教师,享受与院校教师同工同酬的待遇[4]。在校任职期间,兼职教师需保证有充足时间参加教学与教研工作,并且需按照合同定期开展专业技术讲座,参与学生技能实训工作,辅导学生专业实践。

2.打造专业师资培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与合作企业携手打造“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尽可能真实还原服装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围绕服装设计、生产与日常管理等内容有序安排教师开展实践锻炼,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邀请知名服装设计师、服装学术研究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行业先进技术、流行趋势、生产标准等的认识。

3.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就无法紧随行业发展步伐,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还极易导致服装专业学生难以适应行业用人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应定期分批安排服装专业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并规定在挂职锻炼期间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如根据在企业的工作经验编订校企双元合作新形态教材、研发创新技术、主动负责科研项目、帮助企业完成服装设计系列项目等。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在企业得到真正锻炼,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制造生产与专业教学能力,有助于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服装设计、生产骨干携手创办服装设计室,促进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推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招聘需求的衔接,在今后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并提高职业素养,进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以赛促教,助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技能大赛可有效改变服装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培养更多优秀技能型人才。同时,技能大赛作为以创新技术为核心的比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锻炼学生在服装生产与设计中推陈出新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服装行业变化,为学生日后发展夯实基础。

1.以小型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坚韧意志

高职院校可定期在校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小型竞赛活动,以多种多样的竞赛模式激发服装专业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坚韧意志。具体而言,在大一、大二可针对企业提出的实际任务需求,举办较为基础的“服装手绘技术”和“CAD”“Corel Draw”软件使用等技能比赛,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三、大四推行“学赛一体、多维互动”技能比赛,将赛事与教学相结合。这种技能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分工协作参加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等模块的服装设计生产大赛,重点对学生在服装原创款式设计、工艺单制定、服装 CAD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样板制作、排料、成衣制作、职业素养与安全操作等环节的表现评分,以完整的服装设计生产流程锻炼学生工作胜任力,以及社会适应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服装人才。

2.打造自身知名赛事品牌,开发学生学习交流渠道

各院校领导可深入服装企业与其管理者加强交流,以拓宽企业人才培养渠道和增强企业知名度为利益契合点,开展企业与院校师生参加的服装设计品牌大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除了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团队参与大赛外,也要积极引入社会服装行业人才参与其中。学生在大型比赛活动中分析研究其它优秀服装作品,了解不同类别、风格的服装,取其精华,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思考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

(三)与时俱进,推动服装专业教学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促使服装设计和制造产业飞速发展,也为服装专业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的兴起,能有效降低服装产品设计和生产中的成本,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实训实践时造成的材料浪费。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服装专业教学也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引进新的先进技术,融合多种资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核心技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

1.建设虚拟仿真教学体系

建设服装专业虚拟仿真教学体系、CLO 3D Fashion Design Software服装虚拟仿真系统,以及服装产业STYLE 3D数字化服务平台,借助这些软件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6]。如果学校具备相应条件,还可以引进VR技术,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自己设计的作品在现实中呈现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

2.面向企业,实现学生与岗位无缝对接

新时代下,本着与企业共建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与当地服装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支持地方企业的业务开展;以“互联网+”的形式共商共建虚拟仿真教学体系,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情境,模拟企业产品研发岗位,进行项目与课程内容的绑定,使课堂与岗位无缝衔接,为当地优秀服装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同时注重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将本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化设计,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由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在教学中加强数字化管理和分析,学生利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洞察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可建立一个服装专业资源数据库,将设计师的作品、材料、生产技术等信息存储在其中,供学生进行查询和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计理念和生产流程,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动服装专业教学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拓了服装行业的发展空间,服装行业正式步入高速发展的新轨道。同时,世界经济的信息化、集群化、市场化使我国服装行业生存环境日益复杂,行业竞争加剧,这也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应认识到服装专业应为服装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理性审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为新时代升级转型的服装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院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