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写人性本真彰显艺术风貌
——读阎纲散文集《我还活着》
2023-02-20赵普东
赵普东
1
《我还活着》是阎纲先生在90岁高龄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在他76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人生虽几经磨难,但一直坚持着对文学的追求和探索。
这本散文集里的人物,各自在他们的人生大舞台上,演绎和诠释着生命意义。
《母亲是被泪水淹死的》一文,淡淡的文字裹着绵绵的深情,传神的细节闪动着催人泪下的忧伤。母亲当初嫁于阎家时,遭受过婆母的无端欺凌,但是,母亲却一直孝顺和恭敬婆母。丈夫的妹妹去世后,丢下年幼的女儿无人照顾,她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人生遭遇艰危时,她也格外明理刚强。这位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母亲,被阎纲先生写得让人过目难忘。
《雨中峨眉》,乍看是游记,细读,其实是写人。写两个不同职业的陌路人,偶然相遇在山路上。抬滑竿的男子,是一位退伍军人,曾经在北京当兵。男子对阎纲说,他在北京参加过地铁的建设,但是却从来没有坐过地铁;他现在干着抬滑竿的营生,但是却没有坐过滑竿。听到男子这样说,坐在滑竿上的阎纲一下窘迫起来,不禁感慨人生境遇的无常。
《美丽的夭折》,是写女儿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真实记录。一位年轻女性的青春之美,人性之美,爱情之美,生命之美,都在阎纲先生的笔下生动地展示着……尽管病痛缠身,但女儿却坦然和微笑着面对,并且对生命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别了,三十八年的生命!
别了,三十八年的骨血!
别了,三十六床二十七屉!
这是父亲为女儿泣血带泪写下的挽歌。
这篇日记体文章,处处都有情,满篇皆忧伤。读来让人不禁泪下。
2
阎纲先生很注重写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经常发出让人深思的叩问。
《雪里梅花屠岸》中的屠岸不仅是一位文艺创作方面的大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和翻译家。深厚优长的国学修养,造就了他特殊的骨质气象。他著作等身,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最好的年华时,他却遭到了两次严重的冲击……他重新站起来后,却没有抱怨和指责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他相信那些人一定会进行心灵上的审视,完成灵魂上的救赎。
《文化部报到,王蒙约谈》中的王蒙,也在文革中经历过挫伤,但他不气馁不抱怨,用一支才情卓著的大笔,写下了无数精彩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阎纲先生笔下的王蒙很自负,个性张扬,有独立见解。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未能言。出人意料的执着,甚至有点儿“犯神经”。他的处世哲学是“理解比爱高”,适度的宽容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和为贵”,谁把他逼急了也大叫,犀利的讽刺挖苦一齐上……阅读至此,一个性格复杂的王蒙就活跃在我们眼前了。阎纲先生入骨、触心、绘神的写人功力,真让人拍案叫绝。
《韦君宜不唱挽歌不瞑目》,这位曾从清华走出,投身红色革命的才女,人生暮年,用文字倾吐自己胸中长期的郁结,既为自己安魂,也为我们民族未来照亮了一束文化思想的光芒。韦君宜去了,她的灵魂还在,而她留下的精神遗产足以给后人无尽的滋养。
阎纲先生文章中的路遥,因《人生》名声大噪时,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要超越胜利。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他翻阅国内十年的报纸,手指肚都磨破了。历经六年的拼搏,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将一代陕北农村知识青年。艰难曲折的奋斗之路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相交织,深刻地展示了贫苦农民在大时代进程中的挣扎与变化。
当路遥在文学上达到顶峰的时候,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却像重重大山一样围困了他。经济拮据,兄弟失和,妻子远走……打击着这位壮实的陕北汉子。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谋划着再写一部长篇小说,一定要超越《平凡的世界》。
多么悲壮的一位陕北英雄!
而今,路遥已逝,知音常留。人生晚年的阎纲先生,依然热爱路遥的作品,通过阅读来祭奠路遥在天国的灵魂。
3
作家们自身的文化主体意识,是决定其作品思想艺术价值是否恒久的根本。
柳青先生的《创业史》,的确是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但若把《创业史》与《白鹿原》相比,前者以阶级论和如何教育农民为出发点,后者却是彻底摈弃阶级论的学说,从文化优劣的区分中创造艺术人物。两相比较,前者严重地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和政治的掣肘。后者则是从民族文化的源头,寻找到历史曲折演变的生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开阔境界。无疑,陈忠实这种文化主体意识的勇敢超越,实现了《白鹿原》史与诗的高度融合,成为一部民族秘史的经典。
阎纲先生这篇精粹的文章,纵论得失有高度,抓纲点穴见深刻。真叫人折服。
《革命,就是革“阿Q主义”的命》,阿Q这个艺术人物,自从诞生至今,中国人都很熟悉他。这是一个人性起端很可笑,灵魂却又出奇复杂的人物。他所信奉的“精神胜利法”,辛亥革命时很普遍,今天也广有滋生之地。这个人物的存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文化精神悲哀。
现在,晚年的阎纲先生以此文向读者谆谆警示:这种人物,若还阴魂不散地滞留在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领域,那是很危险的。我们应愤而驱之。
4
在《我还活着》这本书里,阎纲先生始终秉持着五四文化精神的理念,崇尚民主与唯物科学,善于从社会多个层面追寻民族文化心理。既能从复杂生活向多彩生命的演化方向开掘,又勇于从现实与历史的纠结中确立卓见。散文写日常生活与人,多用简洁生动的短句,偶尔的文言句子尽显古雅。常用的白话文字,内秀与灵动,都伴着至美的善良和柔情。往往,在一末句将要收束时,猛一个转折,多有一语惊人的奇峭。这种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卓然优长,都归功于他对我们国学渊源的深厚理解,以及对唐诗宋词的融汇与热爱。评论文风雄健、犀利与老辣。他的学术文章,都立意于人类思考的前沿,境界开阔,论理通透。少数的微型小说和小品文,也是悦目赏心的锦绣篇章。
在这个由多种艺术形式构成的世界里,读者一定会温馨地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