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辽河治理保护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3-02-20李忱庚
李忱庚
(1.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辽宁省水文局),辽宁 沈阳 110003; 2.辽宁省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03; 3.辽宁省水利厅,辽宁 沈阳 110003)
0 引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江、黄河的治理上取得了丰富历史成就和经验启示;十八大以来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辽河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辽宁的母亲河,连通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大板块,辽河安全事关流域内的粮食、产业和生态安全。在新时代开展辽河治理保护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辽河治理历史和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总结辽河存在的问题,分析辽河治理保护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和科研教育5个方面的新时代辽河治理保护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吸收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治理与发展经验,补齐历史短板,工程与制度建设并重,进一步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时代河流与区域经济文化统筹发展道路,为辽宁乃至东北振兴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和引导作用[1-3]。
1.辽河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辽河东、西两支于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汇合成为干流,流经铁岭、沈阳、鞍山后于盘锦市注入渤海。辽河流域面积约21.96万km2,全长1 345 km,其中干流流域面积4.1万km2、河长538 km,全段位于辽宁省境内。自“七五”起,辽宁省陆续实施辽河整治,开展堤防建设、险工治理、穿堤建筑物改扩建;“十五”期间,辽河干流石佛寺水库一期工程完工;2000年以来,支流东辽河二龙山水库、西辽河支流老哈河红山水库、清河水库、柴河水库、凡河榛子岭水库、寇河支流叶赫河南城子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以堤防为基础、干流石佛寺水库和支流水库为骨干的辽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4-5]。
2010年辽宁省政府划定辽河保护区,设定1050线(河道中心线向两岸各延伸525 m作为封育界线)对辽河干支流实施退耕封育4.302万hm2(64.53万亩),多年来保护区草地面积增加368%,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滩地植物、鱼类、鸟类、昆虫等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形成千里生态长廊;石佛寺水库实施生态改造,主副坝林台、人工岛建设和野生树种与水生植物保护栽植等,形成湿地333.333余hm2(5 000余亩),多种鱼类、禽类繁衍栖息,形成独具特色的石佛寺水库生态系统。
辽河流域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实施工业点源、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干支流生态整治“三大治理”;2013年辽河率先退出“三河三湖”重度污染名单;2014年辽河确立为全国唯一的流域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经过长期努力,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防洪标准不高。干流左右岸现状堤线891 km中有585 km堤防欠高、欠宽、边坡陡峭失稳等,达标堤防71 km,达标率为10.8%;辽河干流有100处、159 km砂堤砂基和57处、45 km险工险段待治理;干流河道内有2 317户居民、520 km套堤、295万m2大棚严重防碍行洪[6]。
(2) 水环境污染。辽河流域总体水质呈中度污染,21个国考断面中有Ⅳ类及以下断面17个,其中劣Ⅴ类断面5个,占23.8%;纳入限制纳污红线考核的30个水功能区中有11个达标,达标率仅36.7%。各支流工业污水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雨污合流、化肥农药和禽畜养殖粪污等问题突出。
(3) 水生态系统受损。辽河水域岸线规划和资源配置不合理;河道流量下降严重,水源涵养和河流净化能力下降,断流问题突显;流域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河流生态系统综合调控功能减弱;河岸缓冲带农业种植和坡耕地普遍存在,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7]。
(4) 行政管理待加强。流域行政管理涉及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及公安等多个部门,水行政执法主体不明、多头执法,水法规体系、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有待完善。
(5) 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28.84×108m3,总体开发利用程度为70.3%,其中地表水50.4%、地下水74.0%,人均水资源量566 m3,为全国人均的1/4,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8]。
2 辽河治理保护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1 自然条件发生新变化
全球表面温度升高,加剧水循环强度,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极端性更为突出。2013年辽河流域“8·16”洪水标准超千年一遇;2020年11月发生历史同期最大降水,辽宁历史首次冬季防汛。全球气候变化使辽河流域气象水文呈现新特点新规律,人类活动造成辽河产汇流及洪水演进特性改变,辽河治理保护压力不断加大。
2.2 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理念逐步确立并不断深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降低自然资源依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使辽河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区域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对辽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3 总体规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和“两山”绿色发展理论,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辽河薄弱环节,以创建国家公园为辽河提档升级,以科研教育作为发展助力,以生态文明建设贯穿规划始终打造最终愿景,全力把辽河建设成为造福辽宁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2021年5月印发辽宁省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实施方案、11月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开工,新时代辽河治理保护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展开[9-11]。
3.1 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围绕防洪和污染两个重点,突出“五水共治”,采取防洪提升、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依法治河、绿色发展“五措并举”,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管理责任,打造辽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方案共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及措施366个,项目总投资419.83亿元,实施周期为2019~2025年。
3.1.1 防洪提升
实施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实现防洪全线达标,隐患全面排除,详见下文3.2。对保护对象重要、防洪薄弱环节突出的清河、招苏台河、柳河、绕阳河、秀水河、马仲河、艾青河、凡河、南柴河、亮子河、月牙河、太平河、大羊河、东沙河、黑鱼沟河、地河等16条主要支流进行治理。
实施盘山县、康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综合整治,盘山县以万金滩闸为枢纽,实施河流疏浚连通,修建污水处理厂2座、盐改水工程0.483万hm2(0.725万亩),实现新增河湖生态补水5 500万m3;康平县实施8条支流排干清淤和岸坡整治绿化,打通卧龙湖生态补水通道,修缮辽河辽代古塔,提升人文景观。
3.1.2 水污染治理
新建升级污水处理厂54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06.63万t;完成城市54条黑臭水体治理,推进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70%、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 011个,非正规垃圾点整治271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10%行政村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收集处理。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0.9万hm2(13.5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6.67万hm2(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90万hm2(4 350万亩);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测土配方施肥率达到90%;农药使用量低于1.795万t,利用率达到40%;推动地膜可降解全回收;禽畜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40个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50 km2以上河流入河排污口数字化监测管理[12]。
3.1.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实施辽河干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通过河道演变与河势稳定分析、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条件分析确定岸线规划目标,划分岸线边界线和功能区;持续开展非法采砂和流域内“四乱”问题排查整治。
恢复辽河干流河滨漫滩、浅滩、沙洲;加大支流河口滩区生态供水,辐射恢复二三级支流小流域生态环境;通过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人工补水等措施建设滩区生态蓄水湿地,对辽河油田1 834口油气井及采矿路实施退井换湿恢复自然湿地;开展支流水库生态流量调度,加强生态泄流,解决河流断流问题;清理养殖池生产堤,修复滨海湿地地形,实施底栖生物增殖措施,疏通滩涂潮沟,恢复滩涂水动力强度,加快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恢复[13]。增强河流、河口生态系统自我修复与综合调控能力。
巩固流域4.302万hm2(64.53万亩)退耕还河和自然封育成果,新增干流护堤、防风固沙林外3.222 hm2(48.33万亩)河滩地退耕还河,推进支流东辽河、条子河、牤牛南河、小梨树河围栏封育0.471万hm2(7.07万亩),开展缓冲带农业行为治理,推动植被正向演变,提升自然植被盖度。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廊道,落实封育补偿资金;优化考核断面,完善水质污染补偿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节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水生态环境破坏者与受害者、保护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建立城镇污水处理补偿机制,全面实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3.1.4 加强行政管理,全面依法治河
(1) 建立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地方性涉水法规体系,完善河湖管理工作机制和河湖分级管理分级保护责任制度;全面加强河湖长制。
(2) 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执法体系,理顺水行政执法职能,整合执法力量、落实执法责任,实现水行政处罚一个窗口对外;推行水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项制度。
(3) 强化公安联合执法。推行河长、河道警长共治,规范联合执法机制;打造河湖警长制工作平台,建立辽浑太水系河湖保护执法基地;出台水政与公安联合执法办法,开展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规范完善水利与公安联合执法联动机制,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实现涉河湖联合执法行动常态化、专项化。
3.1.5 抓节水保供水,实现绿色发展
(1)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执行红线控制,加快替代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严格地下水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
(2)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计划,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建立先进用水定额体系;万元GDP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下降5%;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2;深入推进公共节水机制和节水示范单位建设。
(3) 实施水源地保护。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达到96.3%;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勘界、立标;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管理,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区、石化生产储存销售企业以及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水污染整治。
(4)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耗水、重污染工业企业转型;推行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培育生态型企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调控缺水、重污染、环境敏感区产业发展,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确保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3.2 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
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实现辽宁空间均衡水网规划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为实现全线达标的治理目标、发挥重大工程带动作用,同步实施辽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辽宁省防汛抢险演练培训基地和辽河信息化建设等。
3.2.1 总体规划
治理范围为东西辽河汇合口至下游二界沟,治理河长538 km;治理凡河等6条支流河口,治理河口段19.061 km。石佛寺以上农村段防洪标准为50 a一遇,石佛寺以下农村段100 a一遇,铁岭城市段100 a一遇,盘锦城市段200 a一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堤防41.164 km,加培堤防601.821 km,处理砂堤砂基96处148.193 km,堤坡防护41.811 km,治理险工险段57处45.418 km,修建堤顶路589.025 km,补植防浪林265.131 km,穿堤建筑物拆除复堤16座、改建72座、拆除重建39座、新建39座,新建支流口防汛交通桥7座,增建双台子闸鱼道1处等,工程总投资70.37亿元,计划工期51个月[11]。工程划分为14个标段,第4,5,13,14标段于2021年11月先期开工。其余标段于2022年3月全部完成招标,工程全面开工,工程总体布局和标段划分如图1所示[14-15]。
3.2.2 辽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
辽河主槽狭窄、滩地宽阔,洪水上滩标准约2 a一遇,滩区居民地、套堤、大棚等是辽河防洪薄弱环节,也是壅高水位、阻碍行洪的主要原因。确定辽河干流现状有堤段两堤之间为居民迁建范围,无堤段设计洪水淹没线以下为逃避险范围,共实施永久搬迁居民2 317户7 066人、大棚295.17万m2;临时逃避险居民3 228户10 173人,建设逃避险道路64.35 km,桥梁14座。结合工程施工组织和套堤拆除,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居民搬迁、大棚拆除及逃避险工程[16]。
3.2.3 辽宁省防汛抢险演练培训基地
建设东北地区首个防汛抢险演练培训基地,开展洪灾出险抢险全过程模拟培训演练,带动辽宁省及周边区域防汛抢险联合指挥、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提升。内容包括防汛抢险指挥中心、演练场地、多媒体展览与科普教育长廊、直升机停机坪等。演练科目分为如下6类35项。① 堤防险情:决口预警与进占堵口、渗水反滤、漏洞盖堵、管涌反滤围井及压盖、裂缝填塞封堵、滑坡压重、风浪冲刷防护等。② 险工险情:崩岸抛石挂柳等。③ 穿堤险情:堵塞漏洞进口、启闭设备故障、结合处冲刷等。④ 山洪险情:预警及逃避险演练等。⑤ 水文监测:洪水洪峰及断面测量、水文设备率定等。⑥ 水上救援:冲锋舟、孤岛救援、医疗急救、人员搜寻、交通应急修复等。
3.2.4 辽河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有水文站网和通信资源扩展升级,分期实施辽河信息化建设。近期开展辽河干流基础数据汇集建库、实现基本通信、险工险段及重要水位点监测、重点堤防安全监测,初步建成辽河防洪数据中心,实现全面感知、自动控制。远期开展包含支流的全流域全要素动态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数字辽河、智慧辽河、数字孪生辽河[17]。
注:图中投资为标段工程总投资。图1 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总体布局和标段划分示意Fig.1 General layout and bid section division of Liaohe River Trunk Flood Control Improvement Project
3.3 辽河国家公园
以全流域自然生态系统陆海统筹保护为目标,将东、西辽河汇合口至辽河出海口的全部辽河干流、河口湿地及辽河、大辽河入海口近海水域划为国家公园,整合现有8处自然保护地,实现河流-河口-海湾完整保护,园区面积23.03万hm2,其中陆域面积16.02万hm2,海域面积7.01万hm2,规划期2021~2035年。辽河国家公园整体布局与整合自然保护地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辽河国家公园整体布局与整合自然保护地情况示意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verall layout and integrated nature reserve of Liaohe National Park
3.3.1 核心价值
辽河国家公园有北温带湿地生态系统和海岸河口湾湿地生态系统,体现了河流水文过程、河口淡水与海洋咸水周期性交替过程,支撑了独特的地带性生物区系,是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辽河口三角洲具有潮上带淡水、潮间带咸淡水和浅海水域等湿地类型,分布有翅碱蓬、芦苇、拂子茅等植被群落,是全球河口湿地植被类型最完整的生态地块;浅海水域-裸滩-翅碱蓬-翅碱蓬芦苇-芦苇群落的立体演替格局形成了罕见的红绿带状植物分布和红海滩景观,具有极高观赏和科研价值。
辽河国家公园内芦苇沼泽和滩涂是鸟类取食、栖息和繁殖的场所,特有、珍稀、濒危鸟类物种数量占辽东胶东半岛落叶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的60%以上,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7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9种。辽河国家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组成,每年迁飞、停歇的候鸟达183种,数百万只以上。辽河口湿地是全球黑嘴鸥分布最北、营巢密度最大的繁殖地,种群数量占全球总数的70%;是濒危物种丹顶鹤最南端的自然繁殖地;也是西太平洋斑海豹全球8处繁殖地中最南端所在,每年有100余头斑海豹在此繁衍生息[18]。
3.3.2 规划分区
将园内典型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西太平洋斑海豹繁殖栖息地、水生生物保护区域等生态环境最优区域划为核心保护区,是维护辽河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关键区域。核心保护区面积13.12万hm2,占公园总面积的56.97%,其中5.26万hm2近海水域在每年11月至次年5月西太平洋斑海豹繁殖期为季节性核心保护区。
将园内耕地、道路、水利设施、合法矿权、盘锦港航道和开放性海水、淡水养殖等生活生产区域及科普教育、游憩体验区域划为一般控制区,发挥生活生产和科研教育游憩综合功能。一般控制区面积 9.91万hm2,占公园总面积的43.03%。
3.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营造生境岛、沙洲、漫滩等多样化生境,恢复扩大鸻鹬类、雁鸭类、鹤类等水鸟栖息地。修建堤坝、储水环沟、控水闸门,开展繁殖地水环境整治,营造黑嘴鸥繁殖栖息地;实施丹顶鹤人工繁育工程,开展野化训练,促进珍稀物种种群稳定增长。
改善双台子河闸、万金滩闸产卵场和孵化场生境,补建鱼类洄游通道,恢复辽河刀鲚洄游路线,人工增殖放流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群落结构。开展西太平洋斑海豹资源和洄游规律监测调查,实施海岛岸滩修复、生态鱼礁投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改善局部海域生态,扩大斑海豹栖息范围。
加强野大豆和白刺原生境保护,建设优势种群分布区和恢复示范区。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救护中心,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疫源疫病监测、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19]。
3.3.4 防灾减灾
构建辽河国家公园智慧监测系统,覆盖森林草原防火、鸟类栖息地、海域违法、人为活动等监控。建设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建立森林草原防火联防机制,组建专职生态巡护员队伍。开展有害生物调查评估,构建有害生物和外来入侵物种预警监控体系,开展疫病虫害常态化监测,研究重点保护鸟类主要疫病传播途径规律。
3.4 科研教育
为更好地解决辽河防洪、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行政管理等5个方面问题,推动辽河建设提档升级,围绕结合辽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创建辽河国家公园3项规划的工程、项目内容,开展相应的工程技术、生态科学和机制体制研究。同步建设辽河国家公园研究院、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天地空网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自然教育中心、生态博物馆,开展野外科研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和科普活动。
3.5 生态文明建设
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辽河流域从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全面推行绿色发展5个方面着手,全力创建流域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已于3.1.2和3.1.5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辽河流域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体系。依托全面推行河长制,将辽河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高位推动;发挥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作用,解决河湖“四乱”、水质考核断面不达标、入河排污口监管缺位、河道垃圾等问题;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坚持水下岸上同步治理;统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促进资本良好流动;将辽河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省级环保督察和省全面推行河长制考核,奖惩并重;加强辽河生态文明建设科普教育和宣传,实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发挥流域内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优势,服务辽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策略,实施生态文明主体功能区示范战略,以贯穿沈阳-沈抚新区-抚顺的浑河建设一河两岸高新产业集群和城市河流景观,明确沈阳核心城市定位,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加快生态产业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新兴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沈北新区-新民辽中-台安段为代表,完善市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建设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市郊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大伙房、观音阁、柴河、汤河等水库打造水源区滨水生态景观,建设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以营口、盘锦为代表,扶持港口城市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建设窗口型滨海生态文明示范区。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建立以“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河道治理”为主线的综合治理系统,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现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农产品供应及人居环境提升等主要生态功能目标;以“退耕还林还河-生态蓄水湿地-自然植被盖度”生态过程为基础,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能力潜力,扩大辽河碳汇和碳储能力潜力,促进流域生态正向演替,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作用。
4 结 语
辽河治理保护发展事关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完整原真、世代传承的辽河生态文明建设是流域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正确把握新时代辽河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幅提升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显著增强流域生态功能,形成流域保护价值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动区域经济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促进成果产品多维价值转化,构建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辽宁母亲河治理保护的体制机制,为新时代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