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兴国:中国式现代化之基

2023-02-20夏一璞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立德科技人才

文|夏一璞

今日之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紧迫任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以此为标题,明确科教兴国战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并且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整合、系统谋划,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三个“第一”并举,凸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和科学判断是对到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深入阐发与路径设置,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表明中国走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之路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2022年12月8日,江苏南通,在海安市科普馆,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参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

在以前的党代会报告中,科技一般被涵盖在经济建设板块中,教育一般被安排在社会建设板块中,人才一般被设置在党的建设板块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系统观念出发,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起,作为独立板块阐发。这一理论创新提示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准确把握好三者的鲜明特征和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强调的那样:“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不仅是国之大计,也是党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问题,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论述,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方向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明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定位。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培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原则。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途径。我们说立德树人,其核心要义是以立德为途径培养人、塑造人。

“德”的内涵有明确的界定。以什么样的“德”来育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观点一向是明确的。“立德树人”的“德”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这种“德”不仅是个人层面的私德,也是社会层面的公德,更是国家层面的大德,凝结着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第二,“立德树人”的“德”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德。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具有高度自信和自觉,绝不是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第三,“立德树人”的“德”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之有效转化为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营养,从而固牢育人之根本。

如何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着力点,从“志、情、心、识、意、能”六个方面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协同育人方式,要求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家庭培育良好家教、树立良好家风,社会为时代新人成长创造良好氛围环境。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归宿与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大教育观”,不是单纯地就教育论教育,而是将教育放置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之中,放置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之中,在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之所以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在于教育要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党育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属性。每个国家培养教育人才都有符合自身民族发展的政治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的社会主义国体决定了,我们必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国育才”是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今日之中国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紧迫任务。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要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2023 年1月5日,安徽合肥,在瑶海区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合肥统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智慧显示屏生产线上作业

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同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乘势而上。但同时中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牢牢把握转瞬即逝的机遇和解决长期存在的难点,中国必须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在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新型举国体制不断组织科技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实现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跨越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类学科也呈现不断深入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科技攻关往往不能局限在个别领域内完成,而是需要各个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能够确保新型举国体制的建设,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科技是最需要创新驱动力的领域,而科技领域的机制体制也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着眼点是调动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是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吸引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个面向”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求与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展现了国家奋力跟上并实现引领科技时代发展的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表征了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彰显了科技创新在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关系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的重要作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凸显了国家创新性发展中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

2022 年8 月4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天津举行。天津商业大学参赛选手展示“集成太阳能PV T与跨季节土壤蓄冷的商超CO2冷冻冷藏系统”模型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中国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技队伍,但是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制约着中国科技创新,阻碍中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可以说,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都要依靠人才。我们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并且用好用活他们,将他们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知识就是力量,人才代表未来。当全中国人民蕴藏的智慧资源被充分激发,定会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管人才的原则是人才工作的关键,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深刻体现,是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内在需求。只有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人才战略的合理布局以及人才资源的正确配置。我们要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领航汇聚人才,以长远的战略谋划培育用好人才,以科学的人才理论团结激励人才,以深化改革的人才制度服务成就人才,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战略科学家、技术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类人才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感恩前辈、尊重人才、弘扬学术、激励后学的气氛,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展现了党在人力资源领域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恢宏气度,体现了百年大党时不我待、求贤若渴的时代担当精神。

猜你喜欢

立德科技人才
人才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科技在线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