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微生物的“种业建设”
——省人大代表蔡友华“支招”生物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3-02-20肖桂芳梁珊珊

人民之声 2023年1期
关键词:肇庆市内涝专项资金

文 / 图 肖桂芳 梁珊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重点突出、亮点多多,是一个令人振奋、温暖、充满希望的高质量报告。”新当选省十四届人大代表蔡友华说。

他认为,广东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以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必将高速推进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我想,在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企业家们有信心、有决心推进产业体系往高端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蔡友华说,省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谋划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发力,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这将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产业创新基座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来自科技行业的代表、本职工作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高管和研发实验室负责人的蔡友华十分关心自己所在行业的产业科技创新。“农业微生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非常激动和振奋。”蔡友华介绍,微生物作为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制造必备的细胞工厂,具有繁殖快、效率高、潜力大、不受季节影响等多重优势。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支持微生物组研究的国家重大计划,同时美国大幅度加强对生物大数据和生物高技术出口管控,微生物大数据以及微生物高通量育种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战场,旨在持续挖掘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工业应用前景。工业微生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必需品的生产,如调味品、酸味剂、高活性酵母、淀粉和淀粉糖、有机酸、饲料添加剂、酶制剂、抗生素等。“我国发酵中菌种、酶带动的相关微生物产业产值有4万亿人民币左右,但是行业现状是核心菌种自主率不足20%,其中氨基酸的菌种自主率不足5%。缺少了菌种的自主权研发,就缺乏了产业创新升级的源动力。”

蔡友华

因此,蔡友华建议,广东应加大力度提升生物发酵产业核心菌种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加强工业微生物与生物制造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含工业微生物种子资源库),组织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解决菌种“卡脖子”问题。种子安全是“国之大者”,蔡友华建议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工业微生物(含农业微生物)作为国家“种业建设”一个重要分支的建议提交到全国人大,争取在国家层面上为工业微生物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

“两耳不闻窗外事”当不成好代表。走出实验室,蔡友华也十分关心民生。肇庆市端州城区的排水管网因年代久远,管理维护方式落后导致出现老化、破损、混接等现象,当城市遇到强降雨时,容易在低洼地区形成内涝积水,排水防涝压力较大,实施端州城区内涝系统化治理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省在专项资金分配方面加大对肇庆市城市内涝治理项目的支持,支持和指导肇庆市城市内涝治理项目纳入重大项目清单,全力争取国家投资政策支持;并在项目申请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专项债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同时,在涉及西江防涝项目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

猜你喜欢

肇庆市内涝专项资金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国外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从“驯服”到“巧用”